2024/05/08更新
3,824
collect
收藏

肝臟移植存活率有多少?捐肝與換肝的後遺症、存活率、費用

諮詢專家:李勁樵醫師/長庚醫院肝臟移植外科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肝臟移植存活率有多少?捐肝與換肝的後遺症、存活率、費用
肝臟移植是一種重大的外科手術,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進行。在手術過程中,捐贈者將切除部分肝臟,移植給肝衰竭的受贈者,因肝臟具有再生能力,因此捐贈者在切除部分肝臟後,其餘的肝臟會逐漸長大,恢復正常功能。據統計,台灣每年肝臟移植案例不到100人,患者一年存活率高達85%,五年存活率約70%,許多病患術後存活期甚至可達20-30年,領先歐美及亞洲地區其他國家。
#肝臟移植 #全肝移植 #縮小肝臟移植 #分割肝臟移植

目錄

肝臟移植條件、適應症,換肝如何評估?

肝臟移植是一種重大的外科手術,用於治療末期肝病或肝衰竭。手術過程包括切除患者的病肝,並將來自捐贈者的健康肝臟植入患者體內。肝臟移植可以挽救許多肝衰竭患者的生命,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局限性。

肝臟移植的適應症

肝臟移植適用於以下情況的患者:

  • 末期肝病:包括終末期肝硬化、慢性肝衰竭、肝癌等。
  • 急性肝衰竭:由病毒性肝炎、藥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肝衰竭。
  • 代謝性肝病:如威爾森氏症、鐵負荷過載等。

肝臟移植的禁忌症

據台灣衛生署於2002年訂定的標準,以下情況的患者不適合進行肝臟移植手術:

  • 年齡65歲以上。
  • 目前有感染或無法控制之敗血症。
  • 愛滋病感染。
  • 嚴重心肺功能障礙。
  • 活動性肺結核未完全治療者。
  • 心智不正常者或無法配合長期藥物治療者。
  • 嚴重腦血管或週邊血管病變致日常生活無法自理且無法接受重建手術者。
  • 免疫系統不全或自體免疫疾病雖經治療仍預後不良者。
  • 藥癮患者。
  • 酒癮戒除未足半年。

捐肝條件?如何檢查?捐肝要等多久?

  • 活體肝臟移植的捐贈者:可以是意外死亡者或親屬。在台灣,親屬活體肝臟移植是更常見的捐贈方式。
  • 意外死亡者的器官捐贈:在台灣非常稀少,每年大約只有不到100例。這是因為意外死亡者的肝臟可能存在損傷,不適合移植。此外,意外死亡者的家屬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因此,等待患者等待時間可能需上個月或更久。
  • 親屬活體肝臟移植:可以是五等親以內的親屬或姻親,年滿20歲以上,符合一定的健康條件。未滿20歲的捐贈者需要監護人同意。

活體肝臟移植的捐贈者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包括:

  • 年齡:年滿20歲以上。
  • 血型:血型與受贈者相合或相容。
  1. O型血的捐贈者可以捐贈給所有血型的受贈者
  2. A型血的捐贈者可以捐贈給A型和AB型血的受贈者
  3. B型血的捐贈者可以捐贈給B型和AB型血的受贈者
  4. AB型血的捐贈者只能捐贈給AB型血的受贈者
  • 肝臟健康:肝臟功能正常,沒有肝臟疾病。
  • 身體健康:沒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
  • 精神健康:精神狀態正常,能夠理解並承擔捐贈手術的風險。

在台灣,活體肝臟移植的捐贈者需要經過以下評估:

  • 血型檢查:確認捐贈者和受贈者的血型是否相合或相容。
  • 肝功能檢查:確認捐贈者的肝臟功能正常。
  • 病毒檢查:檢查捐贈者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愛滋病病毒、梅毒等。
  • 肝臟大小、肝臟血管功能檢查:評估捐贈者肝臟的大小和功能,是否能夠滿足移植的需求。
  • 其他身體評估:檢查捐贈者的腎功能、心肺功能等,是否能夠耐受手術。
  • 精神評估:檢查捐贈者是否能夠理解並承擔捐贈手術的風險。

一般來說,男性和女性的肝臟大小沒有太大差異,因此在活體肝臟移植中,男性和女性捐贈者都可以為患者提供肝臟。然而,由於女性的體型通常較小,其肝臟也相對較小,因此在捐贈給男性患者時,女性捐贈者可能面臨以下挑戰:

  • 捐贈的肝臟大小可能不足:由於要捐贈到受贈者體重的0.8%以上才會夠用,對於體重100公斤的男性患者,這意味著需要800克的肝臟。而女性的肝臟平均重量約為1.2公斤,因此如果捐贈者為女性,則可能需要捐贈出2/3甚至更多的肝臟才能滿足受贈者的需求。另外,生育過的女性其肝臟可能略小。
  • 手術風險可能較高:由於需要切除更多的肝臟,女性捐贈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包括肝功能衰竭、膽管損傷、出血等。

肝臟移植之捐肝者與受贈者的手術風險、存活率

捐肝者手術風險與健康影響

根據統計,活體肝臟移植捐贈者的死亡率約為0.2%-0.5%。此外,約有5%-10%的捐贈者在手術後會出現肝功能損傷,但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恢復。捐肝者的手術風險包含:

  • 肝功能衰竭:這是活體肝臟移植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如果捐贈者在手術後肝功能不能恢復,則可能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或死亡。
  • 膽管損傷:膽管是將肝臟分泌的膽汁輸送到腸道的管道。如果膽管在手術過程中受損,可能會導致膽汁漏、膽管狹窄等併發症。
  • 出血:肝臟是人體血供豐富的器官。如果手術過程中發生出血,可能會危及捐贈者的生命。
  • 感染: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的感染率約為5%-10%。
  • 其他併發症:如肺炎、胰腺炎、腸梗阻等。

捐贈部分肝臟對捐贈者健康的一般影響如下:

  • 肝功能暫時性下降:在手術後,捐贈者的肝臟功能會出現暫時性的下降。這是因為捐贈者切除了部分肝臟,肝臟需要時間來再生。通常,肝功能指數會在術後2週內恢復正常。
  • 肝臟再生:肝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手術後,捐贈者的肝臟會開始再生。一般來說,肝臟細胞的再生會在手術後的數週到半年達到原來肝臟容積的80-100%。
  • 長期健康影響:研究表明,活體肝臟捐贈者在長期內不會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然而,一些捐贈者可能會出現疲勞、右上腹疼痛或不適、肝功能輕度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捐贈部分肝臟對捐贈者健康的影響是輕微的和暫時的。大多數捐贈者在術後都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受贈者手術風險與存活率

肝臟移植的長期存活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肝病的病因、移植的肝臟來源等。一般來說,肝移植後,受贈者一年存活率高達85%,五年存活率約70%,許多病患術後存活期甚至可達20-30年。受贈者的手術風險包含:
  • 排斥反應: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攻擊移植的肝臟,導致肝功能損害甚至肝衰竭。
  • 感染:手術部位或移植的肝臟可能發生感染。
  • 膽道併發症:如膽管阻塞、膽漏等。
  • 血管併發症:如肝動脈血栓、肝靜脈狹窄等。
  • 其他併發症:如出血、腹腔積液、電解質紊亂等。

肝臟移植手術過程、手術時間、費用

肝臟移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挽救許多肝衰竭患者的生命。然而,肝臟供體短缺一直是肝臟移植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了擴大肝臟移植的供體來源,醫護人員不斷探索新的肝臟移植技術。

原位肝臟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這是最常見的肝臟移植術式,手術通常需要 6 到 8 小時。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先切除受贈者的病肝,然後將捐贈者的健康肝臟植入原病肝的位置上。移植的肝臟需要與受贈者的血管和膽管系統進行吻合,以恢復肝臟的血液循環和膽汁引流。

異位肝臟移植手術(heter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是指將移植的肝臟植入人體原本肝臟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異位肝臟移植手術較少見,通常用於肝臟體積過大無法進行正位移植、受贈者腹腔內沒有足夠空間容納肝臟等情況。常見的異位肝臟移植位置包括:
  • 腹腔內:將移植的肝臟植入腹腔內的其他位置,例如右側腹腔、左腋窩等。
  • 股靜脈:將移植的肝臟植入股靜脈。

圖說:肝臟移植取肝換肝範圍影響開口大小

活體部分肝臟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從健康的捐贈者切取部分肝臟,移植給患末期肝膽疾病的患者(常為捐增者的親屬),手術通常需要 10 到15小時。這類移植術式的優點是供體來源充足,且肝臟質量較好。然而,對捐贈者而言,手術風險和併發症的發生率也較高。

減體積性肝臟移植(size-reduc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SRLT)

對於肝臟供體體積過大而無法直接移植給受贈者的情況,可以採用減體積性肝臟移植術式。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將捐贈者的肝臟進行分割或切除部分,以使其體積縮小到適合移植的程度。SRLT 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兩種:
  • 分割肝臟移植:將捐贈者的肝臟分割成兩部分,分別移植給兩位受贈者。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讓更多患者受益,但手術的複雜性和風險也相對較高。分割肝臟移植的分割方法主要有兩種:
  1. 體外分割:將捐贈者切取的肝臟取出體外,在體外進行分割。
  2. 體內分割:在捐贈者體內對肝臟進行分割。
  • 切除部分肝臟移植:切除捐贈者肝臟的部分組織,使其體積縮小到適合移植的程度,通常佔捐贈者肝臟總體積的 20%-30%。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手術相對簡單,風險較低,但移植的肝臟體積較小,可能導致受贈者在移植後出現肝功能不全等併發症。

肝臟移植的「李氏公式」

肝臟本身是一個有豐富血管與充沛血液的器官,該如何進行縮小分割以控制出血量,長庚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移植外科主任李威震醫師開創了一種專屬計算公式「李氏公式」,透過精密計算幫助肝臟移植能夠精準與快速地進行手術目標。李氏公式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 活體部分肝臟移植:在活體部分肝臟移植中,捐贈者需要切除部分肝臟移植給受贈者。李氏公式可以幫助醫護人員精確計算出捐贈者肝臟的左右兩葉體積比例,從而確定切取多少肝臟組織才能滿足受贈者的需求。這不僅可以提高肝臟移植的成功率,還可以降低捐贈者的手術風險。
  • 分割肝臟移植:在分割肝臟移植中,捐贈者的肝臟將被分割成兩部分,分別移植給兩位受贈者。李氏公式可以幫助醫護人員精確計算出捐贈者肝臟的左右兩葉體積比例,從而確定如何分割肝臟才能使兩位受贈者都能獲得足夠的肝臟組織。這可以有效擴大肝臟移植的供體來源,讓更多患者受益。


肝臟移植費用

國內肝臟移植是從87年7月1日,不論是親屬活體或腦死病患捐贈的肝臟移植,除少數特殊藥物外,全民健保均有給付。根據高雄長庚醫院記錄,捐肝手術費用為新台幣195,677元,其中自費負擔新台幣38,840元;受肝手術費用為新台幣1,139,552元,其中自費負擔:新台幣55,480元(最終收費依各家醫院公告為主)。

肝臟移植的術後照護、免疫抑制劑藥物使用

肝臟移植手術是一項複雜的手術,需要切除受贈者的病肝,再將捐贈者的健康肝臟植入受贈者的體內。手術後,捐贈者和受贈者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

捐贈者注意事項

捐贈者在手術後通常需要住院 1 週左右。出院後,捐贈者需要休養 1-3 個月,才能完全恢復。在休養期間,捐贈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勞力工作。

  • 出院時間:手術 1 週後。
  • 出院後須休養:非勞力工作者需休養 1 個月;勞力工作者或需要輪夜班的人需休養 3 個月。
  • 傷口疼痛:至少 3-7 天。
  • 肝功能:疲倦感會持續約 2 週,疲倦消失之後代表肝功能逐漸恢復。
  • 注意事項:在休養期間,捐贈者應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應定期到醫院複診,監測肝功能和其他指標。

受贈者注意事項

受贈者在手術後通常會先轉入加護病房,待病情穩定後再轉入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中,受贈者通常需要住院 1 個月左右。出院後,受贈者需要休養 3 個月,才能完全恢復。在休養期間,受贈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勞力工作。

  • 出院時間:手術後先轉入加護病房,1 週後進入普通病房,1 個月後可以出院。
  • 出院後須休養:非勞力工作者需休養 3 個月;不建議再從事勞力工作及熬夜。
  • 傷口疼痛:至少 3-7 天。
  • 肝功能:疲倦感會持續 1 個月,疲倦消失之後代表肝功能逐漸恢復。
  • 注意事項:在休養期間,受贈者應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定期到醫院複診,監測肝功能、腎功能、血象等指標,並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防止排斥反應。
肝臟移植手術後,受贈者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防止其免疫系統攻擊移植的肝臟。常見的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方案為「三重免疫抑制劑治療」,包括以下三種藥物:
  • 第一重:蛋白磷酸酶抑制劑,可抑制 T 細胞的活化,從而降低排斥反應的風險。
  • 第二重:抗代謝藥物,可阻止免疫細胞的增殖,從而抑制排斥反應。
  • 第三重:類固醇,可抑制免疫反應和炎症,從而降低排斥反應的風險。

免疫抑制藥物可引起以下副作用:

  • 神經系統:手部顫抖、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頭痛、焦慮、抑鬱等。
  • 腸胃道系統:腹瀉、噁心、嘔吐、腹痛、胃潰瘍等。
  • 泌尿系統:腎臟功能不全、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 新陳代謝方面: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低血鉀、低血鎂等。
  • 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
  • 皮膚系統:毛髮增多、禿頭、月亮臉、水牛肩、痤瘡、皮膚乾燥、瘙癢等。
  • 骨髓系統:白血球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等。
  • 免疫方面:易感染細菌、病毒、真菌等。
  • 惡性腫瘤方面:皮膚癌、淋巴癌、其他癌症等。

常見問題:切掉的肝多久會長回來?

A:正確來說,捐贈的肝臟不會長回來,而是剩餘的肝臟會再生長大,以彌補切除的部分。研究資料顯示,以捐贈 2/3 個肝臟的成人來說,大約在手術後 1 個月,剩餘的肝細胞就可以長回原本肝臟 80% 的體積,6 個月後可以回復到原來 90% 的體積。
Q:我還能再次捐肝嗎?
A:不行。肝臟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但在切除後,只能再生到原本體積的 80%-90%。如果再次捐贈肝臟,剩餘的肝臟將進一步縮小,可能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另外,肝臟由兩條血管接駁著,負責輸送及提供血液養分。在肝臟移植手術中,捐贈者必須把其中一條血管一併捐出,剩下的一條血管就繼續工作。然而,血管沒有再生能力,因此沒有血管的“新生”肝臟部分,就不能再捐給有需要的人。
文獻參考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