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筆相關趨勢
2025/11/16
2
收藏
2025/11/16
3
收藏
傳統手術要取出腦瘤必須開大刀,進行「顱顏切除術」,往往造成病人很大的創傷,復原期既長又外貌受損。花蓮慈院以跨科內視鏡操刀,穿過自然孔道直抵顱底取瘤,病人外表無傷,復原期大幅縮短,手術從以前的大傷口小範圍清瘤,進階成為微傷口大範圍清除術,這項仰賴醫術與團隊合作嘉惠病人的微創術式,已在東台灣完成超過三十例。
2025/11/16
2
收藏
35歲的上班族林小姐,因長時間久坐、飲食不規律又嗜吃辛辣,長期受痔瘡反覆出血所苦。她曾多次接受保守治療與內痔橡皮筋結紮術,症狀仍未改善。經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大腸直腸科劉開元醫師評估後,接受「微創雷射輔助痔瘡切除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上班,僅在第一週感到輕微不適,三週後便恢復正常生活,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2025/11/16
3
收藏
48歲的吳先生身體一向健康,日前與朋友進行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白血球指數飆升至80,000/µL (正常男性為3,000/µL-13,000/µL),遂至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益庭醫師門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吳先生脾臟明顯增大,且骨髓檢查及染色體檢測也發現「費城染色體」(1960年科學家Peter C. Nowell、David Hungerford於美國賓州費城發表)呈陽性,表示白血球細胞異常增生,確診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遂以口服標靶藥物作第一線治療,透過規則用藥,吳先生在3個月內白血球指數下降至8,190/µL,費城染色體基因量也小於0.1%IS,控制良好,定期於門診追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