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登入 / 註冊
手術知識
人體地圖
醫材查找
焦點專題
影音專區
新聞時事
首頁
手術知識
人體地圖
醫材查找
焦點專題
影音專區
新聞時事
首頁
>
手術知識
手術知識
腦神經科
認識動脈內取血栓術 避免腦中風後變植物人
當上天凍結你的另一半身軀,你該怎麼做?腦中風是國人的第三大死因,同時也是致殘主因(導致癱瘓)!罹患腦中風後有10%的機率會發生二次中風,可怕的是只要再度發病,其中有25%的病患會因此殞命。通常血管或動脈不會無緣無故地破裂,一般都是經年累月下原本的硬化與阻塞持續惡化,等到這些壓力衝破極限時就一發不可收拾,因此臨床上的腦中風為突然爆發的血管性疾病。
帕金森氏症該吃藥還是要開刀?超音波聚焦燒融不開腦也能治!
2021年傳出金曲歌后詹雅雯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報導指出他左腦中度萎縮,讓國內掀起一陣討論。帕金森氏症的起源為特殊發生、沒有主要原因,好發年齡期主要為50-60歲,國內估65歲以上長者約有4萬人確診帕金森氏症,但國內外仍有少數年輕案例,不到50歲就確診帕金森氏症,國人應多加注意。
腦室腹腔引流手術 治療水腦症避免腦受損
水腦症俗稱腦積水,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問題,好發於長者(65歲以上人口達0.5%),其症狀為步態不穩、健忘或嗜睡,常被誤認為是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其實,水腦症是可逆的疾病,有機會恢復成正常的樣子,只要及時治療,並持續追蹤檢查,相信長者仍能繼續度過愉快的晚年生活。
認識動脈內取血栓術 避免腦中風後變植物人
當上天凍結你的另一半身軀,你該怎麼做?腦中風是國人的第三大死因,同時也是致殘主因(導致癱瘓)!罹患腦中風後有10%的機率會發生二次中風,可怕的是只要再度發病,其中有25%的病患會因此殞命。通常血管或動脈不會無緣無故地破裂,一般都是經年累月下原本的硬化與阻塞持續惡化,等到這些壓力衝破極限時就一發不可收拾,因此臨床上的腦中風為突然爆發的血管性疾病。
帕金森氏症該吃藥還是要開刀?超音波聚焦燒融不開腦也能治!
2021年傳出金曲歌后詹雅雯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報導指出他左腦中度萎縮,讓國內掀起一陣討論。帕金森氏症的起源為特殊發生、沒有主要原因,好發年齡期主要為50-60歲,國內估65歲以上長者約有4萬人確診帕金森氏症,但國內外仍有少數年輕案例,不到50歲就確診帕金森氏症,國人應多加注意。
腦室腹腔引流手術 治療水腦症避免腦受損
水腦症俗稱腦積水,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問題,好發於長者(65歲以上人口達0.5%),其症狀為步態不穩、健忘或嗜睡,常被誤認為是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其實,水腦症是可逆的疾病,有機會恢復成正常的樣子,只要及時治療,並持續追蹤檢查,相信長者仍能繼續度過愉快的晚年生活。
看更多文章
眼科
眼睛積水怎麼辦? 我與青光眼的治療耐力賽
根據健保署2019年的統計,台灣青光眼就診人數以突破30萬人,50歲以上佔了80%,年輕族群因愛用3C產品,迎頭趕上。其實,只要罹患青光眼,治療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卻不少人因為不夠瞭解疾病,或以為控制一陣子青光眼就好了,自行中斷療程,導致視神經持續損傷,嚴重者可能失明!
不痛不癢卻會瞎 沈默的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常和高度近視有關,以台灣「近視王國」來看,在美國的視網膜剝離發生率為每年約萬分之一,換算成台灣人口約每年最少有兩千人罹患此症,且年輕患者逐年增加,成為現代流行的文明病之一。發生視網膜剝離時,患者常因為不會痛、不會癢而不理會,最後因眼睛的感光細胞死亡,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失明。
我的眼睛變熟了 視力頭號殺手:白內障
一般人以為年紀越大越容易得到白內障,依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人65歲以上有6成的民眾罹病,但2022年最新數據顯示,55歲以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民眾比例約16%,正在以每年成長6%比例快速成長,顯示白內障已經不是老年人專利疾病!該如何預防白內障?吃葉黃素有效嗎?又該如何選擇手術及人工水晶體?買越貴的人工水晶體越好嗎?
眼睛積水怎麼辦? 我與青光眼的治療耐力賽
根據健保署2019年的統計,台灣青光眼就診人數以突破30萬人,50歲以上佔了80%,年輕族群因愛用3C產品,迎頭趕上。其實,只要罹患青光眼,治療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卻不少人因為不夠瞭解疾病,或以為控制一陣子青光眼就好了,自行中斷療程,導致視神經持續損傷,嚴重者可能失明!
不痛不癢卻會瞎 沈默的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常和高度近視有關,以台灣「近視王國」來看,在美國的視網膜剝離發生率為每年約萬分之一,換算成台灣人口約每年最少有兩千人罹患此症,且年輕患者逐年增加,成為現代流行的文明病之一。發生視網膜剝離時,患者常因為不會痛、不會癢而不理會,最後因眼睛的感光細胞死亡,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失明。
我的眼睛變熟了 視力頭號殺手:白內障
一般人以為年紀越大越容易得到白內障,依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人65歲以上有6成的民眾罹病,但2022年最新數據顯示,55歲以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民眾比例約16%,正在以每年成長6%比例快速成長,顯示白內障已經不是老年人專利疾病!該如何預防白內障?吃葉黃素有效嗎?又該如何選擇手術及人工水晶體?買越貴的人工水晶體越好嗎?
看更多文章
耳鼻喉科
鼻竇炎會傳染嗎?會自己好嗎? 開刀可採內視鏡微創手術
天氣轉冷,感冒病毒肆虐,令人頭痛、鼻塞、流鼻涕,甚至難以入眠,可能是得了慢性鼻竇炎,但嘗試了保健食品、成藥、鼻噴劑,也常常幫鼻子按摩,仍久久不能痊癒。究竟鼻竇炎跟感冒、過敏性鼻炎有何不同?該如何分辨?如果出現症狀卻不治療,會自己好嗎?又什麼情況會需要手術?聽說手術要從牙齦開刀,或是有微創的方法嗎?
鼻咽癌治療難度高?鼻咽內視鏡顯微手術找病灶快又準
台灣每年新罹患鼻咽癌人數約有1,600位,好發年齡為為40-50歲之間,不過偶有2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出現。而每年因鼻咽癌死亡的人數將近千人,而鼻咽癌似乎特別想與亞洲人當好朋友,亞洲地區發生鼻咽癌比例遠高於歐美地區,這可能與飲食習慣以及基因有關。為何說頭部以上的癌症最難解?頭部以上的鼻咽癌存活率最高?為什麼鼻咽癌容易被當作甲狀腺腫大?所以鼻咽癌的五年存活率取決於什麼條件?一起來認識鼻咽癌!
小感冒變耳膜破洞!慢性中耳炎流膿飄異味
常見的感冒會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有咳嗽、疲倦會頭痛等症狀,如果出現耳鳴、耳朵流膿等情況,小心是中耳炎在作祟!一般來說,急性中耳炎只要用抗生素治療,很快就會痊癒,但如果置之不理,會演變為慢性中耳炎,不但耳膜會破洞、流膿而飄出異味,還會聽不見,嚴重時可能會造成聽力嚴重受損,引發顏面神經麻痺,要是細菌擴散到腦腦部,還可能發生腦膜炎或腦膜下膿瘍,相當危險。
鼻竇炎會傳染嗎?會自己好嗎? 開刀可採內視鏡微創手術
天氣轉冷,感冒病毒肆虐,令人頭痛、鼻塞、流鼻涕,甚至難以入眠,可能是得了慢性鼻竇炎,但嘗試了保健食品、成藥、鼻噴劑,也常常幫鼻子按摩,仍久久不能痊癒。究竟鼻竇炎跟感冒、過敏性鼻炎有何不同?該如何分辨?如果出現症狀卻不治療,會自己好嗎?又什麼情況會需要手術?聽說手術要從牙齦開刀,或是有微創的方法嗎?
鼻咽癌治療難度高?鼻咽內視鏡顯微手術找病灶快又準
台灣每年新罹患鼻咽癌人數約有1,600位,好發年齡為為40-50歲之間,不過偶有2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出現。而每年因鼻咽癌死亡的人數將近千人,而鼻咽癌似乎特別想與亞洲人當好朋友,亞洲地區發生鼻咽癌比例遠高於歐美地區,這可能與飲食習慣以及基因有關。為何說頭部以上的癌症最難解?頭部以上的鼻咽癌存活率最高?為什麼鼻咽癌容易被當作甲狀腺腫大?所以鼻咽癌的五年存活率取決於什麼條件?一起來認識鼻咽癌!
小感冒變耳膜破洞!慢性中耳炎流膿飄異味
常見的感冒會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有咳嗽、疲倦會頭痛等症狀,如果出現耳鳴、耳朵流膿等情況,小心是中耳炎在作祟!一般來說,急性中耳炎只要用抗生素治療,很快就會痊癒,但如果置之不理,會演變為慢性中耳炎,不但耳膜會破洞、流膿而飄出異味,還會聽不見,嚴重時可能會造成聽力嚴重受損,引發顏面神經麻痺,要是細菌擴散到腦腦部,還可能發生腦膜炎或腦膜下膿瘍,相當危險。
看更多文章
口腔外科
淋巴結廓清+顏面重建 戰勝口腔癌後顏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累積許多不良的行為,如抽菸、酗酒加上嚼檳榔,一但上癮了甚至超出身體可以負荷的量,那麼就會引來病變的反噬,屆時可就後悔莫及。根據統計,口腔長期受到像是檳榔或是酒精這類物質的慢性刺激,會漸漸引起細胞病變傷害口腔黏膜細胞,破壞我們口腔的健康狀態。如果腫瘤細胞蔓延至舌部,切除部分舌頭的案例可是不在少數喔!
睡醒就OK!無痛舒眠植牙終結手術惡夢
缺一顆牙不補可以嗎?怕痛可以不要看牙醫嗎?若您心中有這樣的疑問,可是大大NG!缺牙不僅會影響口腔結構,牙周細菌蔓延到口腔血液,侵略到全身器官可能會導致嚴重感染而有致命風險!那麼,怕看牙的人就束手無策了嗎?現在一起來認識無痛舒眠植牙,睡一覺醒來就大功告成的優點,已經幫助許多患者解決看牙夢魘,找回一口好牙與健康人生。
淋巴結廓清+顏面重建 戰勝口腔癌後顏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累積許多不良的行為,如抽菸、酗酒加上嚼檳榔,一但上癮了甚至超出身體可以負荷的量,那麼就會引來病變的反噬,屆時可就後悔莫及。根據統計,口腔長期受到像是檳榔或是酒精這類物質的慢性刺激,會漸漸引起細胞病變傷害口腔黏膜細胞,破壞我們口腔的健康狀態。如果腫瘤細胞蔓延至舌部,切除部分舌頭的案例可是不在少數喔!
睡醒就OK!無痛舒眠植牙終結手術惡夢
缺一顆牙不補可以嗎?怕痛可以不要看牙醫嗎?若您心中有這樣的疑問,可是大大NG!缺牙不僅會影響口腔結構,牙周細菌蔓延到口腔血液,侵略到全身器官可能會導致嚴重感染而有致命風險!那麼,怕看牙的人就束手無策了嗎?現在一起來認識無痛舒眠植牙,睡一覺醒來就大功告成的優點,已經幫助許多患者解決看牙夢魘,找回一口好牙與健康人生。
看更多文章
心血管科
冠心病之支架置放手術:自費醫材怎麼選?
當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經內科治療效果不彰時,患者會考慮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市面上有兩種支架可供選擇,分為健保給付與自費的塗藥支架,這兩種有什麼差別?手術完是否等於冠心病好了,不用再吃藥?支架還需要更換嗎?
心律不整:心跳過快與過慢的治療方法為何?
心臟撲通跳,跳太快、太慢都容易出事,而這就叫「心律不整」,初期症狀多半是胸悶、呼吸不順等小毛病。據統計,台灣每年有50萬人罹病,有近萬人因嚴重的心律不整緊急送醫,甚至有2.3萬-4.6萬人因此喪命,等於平均每小時有2-5人死亡!為何小小的心律不整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平時又該如何保養並積極治療?
心肌梗塞每年9,000人 冠心病該如何預防?
台灣每年約有9,000人因心肌梗塞送醫,其中2,000人因此死亡,其原因多半為冠狀動脈阻塞,俗稱冠心病所引起!冠心病患者除了要控制體重、抽菸以降低危險因子,定期服藥控制也很重要,否則疾病惡化時,得考慮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或血管繞道手術,屆時除了要面臨「開膛剖肚」,荷包也可能損失不少!
冠心病之支架置放手術:自費醫材怎麼選?
當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經內科治療效果不彰時,患者會考慮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市面上有兩種支架可供選擇,分為健保給付與自費的塗藥支架,這兩種有什麼差別?手術完是否等於冠心病好了,不用再吃藥?支架還需要更換嗎?
心律不整:心跳過快與過慢的治療方法為何?
心臟撲通跳,跳太快、太慢都容易出事,而這就叫「心律不整」,初期症狀多半是胸悶、呼吸不順等小毛病。據統計,台灣每年有50萬人罹病,有近萬人因嚴重的心律不整緊急送醫,甚至有2.3萬-4.6萬人因此喪命,等於平均每小時有2-5人死亡!為何小小的心律不整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平時又該如何保養並積極治療?
心肌梗塞每年9,000人 冠心病該如何預防?
台灣每年約有9,000人因心肌梗塞送醫,其中2,000人因此死亡,其原因多半為冠狀動脈阻塞,俗稱冠心病所引起!冠心病患者除了要控制體重、抽菸以降低危險因子,定期服藥控制也很重要,否則疾病惡化時,得考慮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或血管繞道手術,屆時除了要面臨「開膛剖肚」,荷包也可能損失不少!
看更多文章
胸腔外科
氣胸連呼吸都痛 瘦高男、抽菸是自發性氣胸危險因子
氣胸發作時,趕快拿原子筆往肺部一刺,病人馬上又可以呼吸⋯⋯像這樣的戲劇效果,只能當參考用!氣胸是很常聽到的疾病,男女比4-6:1,體型瘦高又抽菸的話,容易有自發性氣胸,只是走路都可能導致胸悶痛、呼吸困難,此時應馬上送醫急救,而不是拿異物猛刺患者胸口。若出現自發性氣胸,只採保守治療,患者復發率將近三成!此時,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才能預防再復發,否則繼續惡化下去,可能有休克致死風險。
女性癌症首位!早期發現乳癌存活率超過90%
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的癌症,每年約新增萬名病患,在2019年十大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排行第三名,加上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環境賀爾蒙影響,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罹患乳癌,讓台灣人好發年齡約比歐美國家年輕十歲!因此民眾更要多認識乳癌並定期自我檢查,提前發現罹病並積極治療,存活率可提升到九成以上。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生活中的致癌物質你了解多少?
老菸槍才會得肺癌嗎?衛福部統計,國內節節攀升的肺癌人口,罹患疾病是與吸煙關係相對較小的「肺腺癌」,這種癌症佔肺癌比例的76%,常發生在肺部周圍,已經是台灣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也是國人女性最好發的肺癌類型。行政院長陳建仁先生過去任中研院士時指出:吸菸率降6成,但肺癌人數卻增加4倍!這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是男女共通的!使男女發生率平行上升,這個因素顯然不是抽菸!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國人罹癌?又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
氣胸連呼吸都痛 瘦高男、抽菸是自發性氣胸危險因子
氣胸發作時,趕快拿原子筆往肺部一刺,病人馬上又可以呼吸⋯⋯像這樣的戲劇效果,只能當參考用!氣胸是很常聽到的疾病,男女比4-6:1,體型瘦高又抽菸的話,容易有自發性氣胸,只是走路都可能導致胸悶痛、呼吸困難,此時應馬上送醫急救,而不是拿異物猛刺患者胸口。若出現自發性氣胸,只採保守治療,患者復發率將近三成!此時,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才能預防再復發,否則繼續惡化下去,可能有休克致死風險。
女性癌症首位!早期發現乳癌存活率超過90%
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的癌症,每年約新增萬名病患,在2019年十大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排行第三名,加上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環境賀爾蒙影響,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罹患乳癌,讓台灣人好發年齡約比歐美國家年輕十歲!因此民眾更要多認識乳癌並定期自我檢查,提前發現罹病並積極治療,存活率可提升到九成以上。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生活中的致癌物質你了解多少?
老菸槍才會得肺癌嗎?衛福部統計,國內節節攀升的肺癌人口,罹患疾病是與吸煙關係相對較小的「肺腺癌」,這種癌症佔肺癌比例的76%,常發生在肺部周圍,已經是台灣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也是國人女性最好發的肺癌類型。行政院長陳建仁先生過去任中研院士時指出:吸菸率降6成,但肺癌人數卻增加4倍!這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是男女共通的!使男女發生率平行上升,這個因素顯然不是抽菸!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國人罹癌?又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
看更多文章
胃腸肝膽科
痔瘡不是病 痛起來要人命 微創手術還你排便順暢
站著痛、坐著也痛,不分男女老幼,都可能為了痔瘡而煩惱,雖然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卻也是難以啟齒的隱疾。統計顯示2019年台灣門診治療痔瘡件數有10萬1350件,以西醫基層診所4萬2840件最多,健保署分析民眾認為痔瘡是小病,多半都拖到出血、腫脹,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會去基層診所求助。其實早點就醫,痔瘡治療方式選擇較多,也有機會根治,拖太久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甚至只能動外科手術,反而得不償失。
大魚大肉吃出膽結石 手術摘膽囊不復發更防癌
大飲大食後心情好滿足,肚子卻一陣劇痛,難道是吃壞肚子了嗎?趕快去馬桶蹲一下,卻也沒辦法緩解,小心有可能是膽結石在作祟!根據健保署統計,2020年台灣人粗估有200萬人罹患膽結石,算起來每10-15人就有一人罹患膽結石,其中26萬5927人有健保就醫紀錄。別看膽結石小小一顆,累積起來阻塞膽道,發生「膽絞痛」痛不欲生,更因為膽結石常復發,常常只能將膽囊切除,才有一勞永逸的效果。究竟膽囊切除會發生什麼事?這算很大的手術嗎?又該怎麼調整飲食習慣呢?
胰臟癌手術貴不一定好 腹腔鏡與達文西機械手臂如何選?
為何胰臟癌會被稱作「癌症之王」?因為它發病後會迅速惡化、快速蔓延到其他器官,導致台灣每年有500多位民眾因爲胰臟癌失去性命!此外,包含知名美商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時尚大神卡爾拉格斐、台灣傳奇主持人巴戈還有前立委李應元先生都是遭受這個可怕的疾病而殞落,癌王不僅實至名歸更是名人殺手,相當駭人!
痔瘡不是病 痛起來要人命 微創手術還你排便順暢
站著痛、坐著也痛,不分男女老幼,都可能為了痔瘡而煩惱,雖然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卻也是難以啟齒的隱疾。統計顯示2019年台灣門診治療痔瘡件數有10萬1350件,以西醫基層診所4萬2840件最多,健保署分析民眾認為痔瘡是小病,多半都拖到出血、腫脹,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會去基層診所求助。其實早點就醫,痔瘡治療方式選擇較多,也有機會根治,拖太久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甚至只能動外科手術,反而得不償失。
大魚大肉吃出膽結石 手術摘膽囊不復發更防癌
大飲大食後心情好滿足,肚子卻一陣劇痛,難道是吃壞肚子了嗎?趕快去馬桶蹲一下,卻也沒辦法緩解,小心有可能是膽結石在作祟!根據健保署統計,2020年台灣人粗估有200萬人罹患膽結石,算起來每10-15人就有一人罹患膽結石,其中26萬5927人有健保就醫紀錄。別看膽結石小小一顆,累積起來阻塞膽道,發生「膽絞痛」痛不欲生,更因為膽結石常復發,常常只能將膽囊切除,才有一勞永逸的效果。究竟膽囊切除會發生什麼事?這算很大的手術嗎?又該怎麼調整飲食習慣呢?
胰臟癌手術貴不一定好 腹腔鏡與達文西機械手臂如何選?
為何胰臟癌會被稱作「癌症之王」?因為它發病後會迅速惡化、快速蔓延到其他器官,導致台灣每年有500多位民眾因爲胰臟癌失去性命!此外,包含知名美商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時尚大神卡爾拉格斐、台灣傳奇主持人巴戈還有前立委李應元先生都是遭受這個可怕的疾病而殞落,癌王不僅實至名歸更是名人殺手,相當駭人!
看更多文章
婦產科
私密處長痘痘不能擠! 巴氏腺囊腫手術該如何選擇?
女性下面腫一顆,痛到坐不住,走路也很不舒服,仔細看好像顆青春痘?其實這個叫做巴氏腺囊腫,治療方式跟青春痘差很大!巴氏腺是位於陰道口兩側,腺體開口端位於小陰唇內側,巴氏腺負責分泌陰道需要的潤滑物,若腺體因悶熱感染而阻塞,會出現明顯腫塊而導致紅腫痛。治療巴氏腺囊腫除了吃藥、擦藥控制,也可以透過手術快速解決腫塊,讓女性不再尷尬遮掩。
經期一到痛不欲生 子宮內膜異位該動手術嗎?
經痛讓人難以忍受,卻又常常被女性忽略,如果有反覆嚴重經痛、脹氣等,小心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有些人因為怕內診會痛、覺得很害羞而沒有就醫檢查,或以為等到更年期就會自動好轉,其實出現子宮內膜異位後,可能延伸的婦科疾病非常多,甚至是追蹤是否有卵巢癌的指標疾病之一。
半數女性都有的疾病 如何和子宮肌瘤共存?
子宮肌瘤為一種平滑肌異常增生或平滑肌病變,形成平滑肌瘤或稱為纖維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並不會像癌症一樣會轉移到全身。很多人擔心,子宮肌瘤會變成惡性肉瘤嗎?目前以統計數字來看,機率僅0.23%,也就是每1000名被診斷出子宮肌瘤的患者,有2位會是惡性腫瘤,而且子宮肌瘤和惡性腫瘤,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只是因為症狀和檢查難以區別而容易搞混,並非子宮肌瘤會變成惡性腫瘤喔!
私密處長痘痘不能擠! 巴氏腺囊腫手術該如何選擇?
女性下面腫一顆,痛到坐不住,走路也很不舒服,仔細看好像顆青春痘?其實這個叫做巴氏腺囊腫,治療方式跟青春痘差很大!巴氏腺是位於陰道口兩側,腺體開口端位於小陰唇內側,巴氏腺負責分泌陰道需要的潤滑物,若腺體因悶熱感染而阻塞,會出現明顯腫塊而導致紅腫痛。治療巴氏腺囊腫除了吃藥、擦藥控制,也可以透過手術快速解決腫塊,讓女性不再尷尬遮掩。
經期一到痛不欲生 子宮內膜異位該動手術嗎?
經痛讓人難以忍受,卻又常常被女性忽略,如果有反覆嚴重經痛、脹氣等,小心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有些人因為怕內診會痛、覺得很害羞而沒有就醫檢查,或以為等到更年期就會自動好轉,其實出現子宮內膜異位後,可能延伸的婦科疾病非常多,甚至是追蹤是否有卵巢癌的指標疾病之一。
半數女性都有的疾病 如何和子宮肌瘤共存?
子宮肌瘤為一種平滑肌異常增生或平滑肌病變,形成平滑肌瘤或稱為纖維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並不會像癌症一樣會轉移到全身。很多人擔心,子宮肌瘤會變成惡性肉瘤嗎?目前以統計數字來看,機率僅0.23%,也就是每1000名被診斷出子宮肌瘤的患者,有2位會是惡性腫瘤,而且子宮肌瘤和惡性腫瘤,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只是因為症狀和檢查難以區別而容易搞混,並非子宮肌瘤會變成惡性腫瘤喔!
看更多文章
泌尿科
治療攝護腺癌採海福刀標靶治療可保雄風!
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性腺,掌管生殖與泌尿的雙重責任,攝護腺分泌的攝護腺液可以維持精蟲活性、腺體肌肉控制膀胱調節排尿,現代人日常飲食精緻化,腰圍過胖還有高齡化,都是影響攝護腺發生癌病變的因子,該如何預防及避免聽專家建議並且落實才對!
經尿道雷射刮除改善攝護腺肥大 晚上終於可以好好睡
什麼是攝護腺?為什麼又只有阿北的攝護腺會初四呢?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而一般來說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長、男性賀爾蒙持續分泌而持續增大,經過統計50歲以上男性有50%的比例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現象,70歲以上就來到70%的盛行率,到了80歲以上每10人就有9個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現象,標準的「大叔症頭」!
腎石傳說誰打破?交給軟式內視鏡碎石手術
腎結石有多常見?醫師見怪不怪的說:「十個人就有一個!」但為何有人沒事,有人卻痛到噁心想吐?根據統計,台灣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地區,因為夏天熱、流汗多,加上如果喝水少,容易累積腎結石,如果置之不理,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尿路阻塞引發腎絞痛,也會因血尿的細菌感染引發腎盂腎炎,必須透過手術治療,比如內視鏡碎石手術!除了多喝水,你吃進去的東西也會累積出不同的腎結石,該如何在飲食上預防?
治療攝護腺癌採海福刀標靶治療可保雄風!
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性腺,掌管生殖與泌尿的雙重責任,攝護腺分泌的攝護腺液可以維持精蟲活性、腺體肌肉控制膀胱調節排尿,現代人日常飲食精緻化,腰圍過胖還有高齡化,都是影響攝護腺發生癌病變的因子,該如何預防及避免聽專家建議並且落實才對!
經尿道雷射刮除改善攝護腺肥大 晚上終於可以好好睡
什麼是攝護腺?為什麼又只有阿北的攝護腺會初四呢?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而一般來說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長、男性賀爾蒙持續分泌而持續增大,經過統計50歲以上男性有50%的比例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現象,70歲以上就來到70%的盛行率,到了80歲以上每10人就有9個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現象,標準的「大叔症頭」!
腎石傳說誰打破?交給軟式內視鏡碎石手術
腎結石有多常見?醫師見怪不怪的說:「十個人就有一個!」但為何有人沒事,有人卻痛到噁心想吐?根據統計,台灣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地區,因為夏天熱、流汗多,加上如果喝水少,容易累積腎結石,如果置之不理,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尿路阻塞引發腎絞痛,也會因血尿的細菌感染引發腎盂腎炎,必須透過手術治療,比如內視鏡碎石手術!除了多喝水,你吃進去的東西也會累積出不同的腎結石,該如何在飲食上預防?
看更多文章
骨科
不是坐骨神經痛!認識退化性髖關節炎
如果人體是一輛汽車,每天東奔西跑、上山下海面對不同挑戰,那麼關節就像輪胎、煞車皮,經年累月地磨損、使用年限到了,或是因意外碰撞損傷,須進廠保養維修。一般來說,髖關節退化容易發生在60歲以上長者,長期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心理狀態,要是發生跌倒而長期臥床,會有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併發症,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30%,讓此疾病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題。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攻略集:如何評估手術?
衛福部2019年統計,台灣每年超過86萬人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就醫,裡頭近3萬人會選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雖然人數逐年增加,但對比歐美國家的手術人數比例仍低不少,大部分患者擔心術後風險、併發症而遲遲不換膝,每天忍痛吞止痛藥反而減少活動、心情鬱悶而得不償失。其實,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不只有置換人工關節,還可以透過物理治療、注射治療、截骨手術等方式,換言之,也許你還不用換膝蓋!
不再卡卡脖子痛 頸椎手術減輕神經壓迫
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台灣因頸椎椎間盤病變而接受治療的患者人數,從2015年的11萬3千多人上升到2019年的12萬2千多人,費用也從3.8億成長到4.4億,但以藥物或注射治療的患者並不多,約佔健保費用兩千多萬,反而頸椎手術件數超過1.3萬件,佔健保費用的4億多,以脊椎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各佔一半。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服藥和針劑治療雖然可緩解神經受到壓迫的症狀,但仍非治本的方法,以健保數據來看民眾最終還是得以開刀手術,才能根治病灶。
不是坐骨神經痛!認識退化性髖關節炎
如果人體是一輛汽車,每天東奔西跑、上山下海面對不同挑戰,那麼關節就像輪胎、煞車皮,經年累月地磨損、使用年限到了,或是因意外碰撞損傷,須進廠保養維修。一般來說,髖關節退化容易發生在60歲以上長者,長期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心理狀態,要是發生跌倒而長期臥床,會有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併發症,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30%,讓此疾病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題。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攻略集:如何評估手術?
衛福部2019年統計,台灣每年超過86萬人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就醫,裡頭近3萬人會選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雖然人數逐年增加,但對比歐美國家的手術人數比例仍低不少,大部分患者擔心術後風險、併發症而遲遲不換膝,每天忍痛吞止痛藥反而減少活動、心情鬱悶而得不償失。其實,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不只有置換人工關節,還可以透過物理治療、注射治療、截骨手術等方式,換言之,也許你還不用換膝蓋!
不再卡卡脖子痛 頸椎手術減輕神經壓迫
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台灣因頸椎椎間盤病變而接受治療的患者人數,從2015年的11萬3千多人上升到2019年的12萬2千多人,費用也從3.8億成長到4.4億,但以藥物或注射治療的患者並不多,約佔健保費用兩千多萬,反而頸椎手術件數超過1.3萬件,佔健保費用的4億多,以脊椎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各佔一半。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服藥和針劑治療雖然可緩解神經受到壓迫的症狀,但仍非治本的方法,以健保數據來看民眾最終還是得以開刀手術,才能根治病灶。
看更多文章
皮膚科
靴子裡沒蛇,蛇跑小腿上了!扭曲的靜脈曲張好困擾
靜脈曲張是相當普遍的疾病,台灣人口以成年人而言,大約有10%~20%的人有明顯的靜脈曲張,而總人口數內年齡落於4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大約有50%的比例,會出現靜脈曲張的微血管擴張症狀,像是腿上看到浮凸彎曲的血管,代表的意思是腿部靜脈功能不全,俗稱為「浮腳筋」。別小看不痛不癢的靜脈曲張,嚴重時除了會讓腳水腫、皮膚發炎、硬化,久了也會有靜脈傷口,甚至演變成週邊動脈疾病或肺栓塞,暗藏危險。
長黑痣、黑指甲、瘀青是皮膚癌? 自我檢查掌握罹癌前兆
皮膚癌比你我想像的還要常見,包含好萊屋演員休傑克曼、港星謝霆鋒都經過多次手術治療,知名科幻小說家倪匡甚至因此病離世。健保署統計,106年台灣有3798人罹患皮膚癌,佔癌症新發人數的3.4%,死亡率相對較低,僅0.4%(221人),一般來說,皮膚癌越早發現則治癒率越高,哪些皮膚異狀是癌症的警訊呢?
靴子裡沒蛇,蛇跑小腿上了!扭曲的靜脈曲張好困擾
靜脈曲張是相當普遍的疾病,台灣人口以成年人而言,大約有10%~20%的人有明顯的靜脈曲張,而總人口數內年齡落於4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大約有50%的比例,會出現靜脈曲張的微血管擴張症狀,像是腿上看到浮凸彎曲的血管,代表的意思是腿部靜脈功能不全,俗稱為「浮腳筋」。別小看不痛不癢的靜脈曲張,嚴重時除了會讓腳水腫、皮膚發炎、硬化,久了也會有靜脈傷口,甚至演變成週邊動脈疾病或肺栓塞,暗藏危險。
長黑痣、黑指甲、瘀青是皮膚癌? 自我檢查掌握罹癌前兆
皮膚癌比你我想像的還要常見,包含好萊屋演員休傑克曼、港星謝霆鋒都經過多次手術治療,知名科幻小說家倪匡甚至因此病離世。健保署統計,106年台灣有3798人罹患皮膚癌,佔癌症新發人數的3.4%,死亡率相對較低,僅0.4%(221人),一般來說,皮膚癌越早發現則治癒率越高,哪些皮膚異狀是癌症的警訊呢?
看更多文章
一般外科
甲狀腺亢進症狀、原因、要看哪一科?手術治療風險?
脖子腫大、眼凸、手抖又心悸,莫名怕熱易流汗等,是甲狀腺亢進的明顯症狀。甲狀腺亢進好發於20-30歲女性,多半因遺傳疾病「葛雷夫氏症」埋下罹病種子,加上後天因素如壓力過大而誘發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的治療方法多種,包含服藥、放射碘治療及開刀摘除甲狀腺,很多人害怕脖子挨一刀,又擔心傷疤很大影響美觀,其實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無疤痕甲狀腺切除術」,手術成功率高又很安全。
健康人也要關心的手術 活體肝臟移植
常在電視電影上看見肝臟移植手術情節,現實中也有許多名人進行此手術,如大甲鎮瀾中董事長顏清標,因肝硬化、肝腫瘤而接受二兒子顏仁賢2/3的健康肝臟。捐肝救父聽起來是充滿孝心的行為,其實並不是人人都能捐肝,要考量患者病況與捐贈者的手術風險。而若要等待意外死亡者的器官捐贈,依統計台灣每年發生不到100例,相當稀少,也讓肝臟移植手術被稱為需要天時,地利,人合的特殊手術。
甲狀腺亢進症狀、原因、要看哪一科?手術治療風險?
脖子腫大、眼凸、手抖又心悸,莫名怕熱易流汗等,是甲狀腺亢進的明顯症狀。甲狀腺亢進好發於20-30歲女性,多半因遺傳疾病「葛雷夫氏症」埋下罹病種子,加上後天因素如壓力過大而誘發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的治療方法多種,包含服藥、放射碘治療及開刀摘除甲狀腺,很多人害怕脖子挨一刀,又擔心傷疤很大影響美觀,其實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無疤痕甲狀腺切除術」,手術成功率高又很安全。
健康人也要關心的手術 活體肝臟移植
常在電視電影上看見肝臟移植手術情節,現實中也有許多名人進行此手術,如大甲鎮瀾中董事長顏清標,因肝硬化、肝腫瘤而接受二兒子顏仁賢2/3的健康肝臟。捐肝救父聽起來是充滿孝心的行為,其實並不是人人都能捐肝,要考量患者病況與捐贈者的手術風險。而若要等待意外死亡者的器官捐贈,依統計台灣每年發生不到100例,相當稀少,也讓肝臟移植手術被稱為需要天時,地利,人合的特殊手術。
看更多文章
小兒外科
孩子走路搖搖晃晃 小心是髖關節發育不全、脫臼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簡稱DDH,是一種胎兒到新生兒的長大過程中,髖關節因各種因素導致不穩定、半脫位或脫臼的狀況,廣泛來說,DDH的發生率約百分之一。DDH是一種發育過程中,連續發生的慢性疾病,在孩子生長還沒定形以前,都有可能發現罹患DDH,如果不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可能導致孩子長大以後有長短腳、跛行的情況。因此,DDH是一個所有爸媽都該認識的疾病,一起來幫孩子做自我檢查吧!
X型腿、O型腿、長短腳的骨骼矯正術
看著寶寶搖搖晃晃學走路,爸媽內心好感動,卻發現孩子怎麼走路一拐一拐,還好像歪一邊?或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曾發生意外骨折、長高速度慢等骨骼問題,爸媽也很擔心,萬一身高跟不上別人怎麼辦?其實台灣人長短腳盛行率有40-70%!多半因為兩腳誤差不到兩公分、一公分,人體可以將這一點差異代償回來,民眾也就沒感覺自己有長短腳了。醫師建議,如果小朋友雙腳長度超過兩公分的話,就得到醫院詳細檢查、評估,積極矯正之外,必要時還得動手術避免落差更大,甚至長大後影響走路樣子、身體穩定性及平衡,也可能造成骨骼問題。
寶貝骨折 家長心疼 怎麼做不會影響發育?
小朋友跑跑跳跳,突然碰一聲,哇哇大哭了起來,家長心痛又煩惱,要是骨折沒治好,導致孩子長不高、長短手腳,影響大好人生。根據統計,兒童骨折最容易發生於運動傷害,比如在遊樂場跑跳、玩單槓、溜滑板車等,或是容易導致重傷的車禍,家長需培養正確觀念來因應,包含送醫的前置作業,如何配合醫師治療及選對醫材,加上孩子超強的恢復力,一定能康復又更加茁壯。
孩子走路搖搖晃晃 小心是髖關節發育不全、脫臼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簡稱DDH,是一種胎兒到新生兒的長大過程中,髖關節因各種因素導致不穩定、半脫位或脫臼的狀況,廣泛來說,DDH的發生率約百分之一。DDH是一種發育過程中,連續發生的慢性疾病,在孩子生長還沒定形以前,都有可能發現罹患DDH,如果不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可能導致孩子長大以後有長短腳、跛行的情況。因此,DDH是一個所有爸媽都該認識的疾病,一起來幫孩子做自我檢查吧!
X型腿、O型腿、長短腳的骨骼矯正術
看著寶寶搖搖晃晃學走路,爸媽內心好感動,卻發現孩子怎麼走路一拐一拐,還好像歪一邊?或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曾發生意外骨折、長高速度慢等骨骼問題,爸媽也很擔心,萬一身高跟不上別人怎麼辦?其實台灣人長短腳盛行率有40-70%!多半因為兩腳誤差不到兩公分、一公分,人體可以將這一點差異代償回來,民眾也就沒感覺自己有長短腳了。醫師建議,如果小朋友雙腳長度超過兩公分的話,就得到醫院詳細檢查、評估,積極矯正之外,必要時還得動手術避免落差更大,甚至長大後影響走路樣子、身體穩定性及平衡,也可能造成骨骼問題。
寶貝骨折 家長心疼 怎麼做不會影響發育?
小朋友跑跑跳跳,突然碰一聲,哇哇大哭了起來,家長心痛又煩惱,要是骨折沒治好,導致孩子長不高、長短手腳,影響大好人生。根據統計,兒童骨折最容易發生於運動傷害,比如在遊樂場跑跳、玩單槓、溜滑板車等,或是容易導致重傷的車禍,家長需培養正確觀念來因應,包含送醫的前置作業,如何配合醫師治療及選對醫材,加上孩子超強的恢復力,一定能康復又更加茁壯。
看更多文章
整型外科
對抗乳癌不驚慌 乳房重建何時都可以
台灣每年新增1萬多名乳癌患者,因為預防、治療方式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可以順利康復,其中約4000多人得做乳房全切除手術。但因為少了第二性徵,有人煩惱胸部兩邊大小不一,穿衣服、內衣變得好麻煩,也有人擔心「自己不是女人了?!」,這些焦慮、緊張、低落的負面情緒,逐漸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加上亞洲女性罹患乳癌平均年齡比西方國家年輕10歲左右,施以乳房切除的女性,半數患者的年齡小於50歲,更可想見這些年輕女性因疾病而造成的心理衝擊,可能更大於身體的缺損。其實以現在的醫學技術,重建乳房是十分安全又效果顯著的手術,台灣每年約有千人接受乳房重建手術,不但重拾自信,正視自己身體的改變,也能更積極的面對術後的照護與追蹤。
還我漂漂拳 顏面骨折靠重建手術獲新生
台灣地狹人稠,不少人靠著輕巧、方便又省錢的機車趴趴走,但你知道嗎?近五年台灣機車死傷人數不斷攀升,2020年受傷人數已超過37萬!多半都是因碰撞事故中,機車與小客車「肉包鐵」擦撞為主,其次為自摔,這些大大小小的車禍,可能導致嚴重程度不一的顏面骨折。其他還有像家暴、運動傷害而導致顏面創傷、畸形,都需重建手術介入治療。
浴火重生!燒燙傷術後照護攻略集
在廚房炒菜、餐廳吃火鍋,不慎遭熱鍋、熱水燙傷,是許多人常有的經驗,可能會造成燒燙傷,如果症狀輕微,僅需要自來水沖洗患部降溫,但若是大面積的燒燙傷、深度也很深,就須透過手術治療,並走向漫長的復健之路。燒燙傷的術後照顧非常辛苦,患者得捱過做植皮手術、穿壓力衣、除疤手術等,這些過程親友的支持與協助,給予患者正面的力量,一起挺過難關。
對抗乳癌不驚慌 乳房重建何時都可以
台灣每年新增1萬多名乳癌患者,因為預防、治療方式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可以順利康復,其中約4000多人得做乳房全切除手術。但因為少了第二性徵,有人煩惱胸部兩邊大小不一,穿衣服、內衣變得好麻煩,也有人擔心「自己不是女人了?!」,這些焦慮、緊張、低落的負面情緒,逐漸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加上亞洲女性罹患乳癌平均年齡比西方國家年輕10歲左右,施以乳房切除的女性,半數患者的年齡小於50歲,更可想見這些年輕女性因疾病而造成的心理衝擊,可能更大於身體的缺損。其實以現在的醫學技術,重建乳房是十分安全又效果顯著的手術,台灣每年約有千人接受乳房重建手術,不但重拾自信,正視自己身體的改變,也能更積極的面對術後的照護與追蹤。
還我漂漂拳 顏面骨折靠重建手術獲新生
台灣地狹人稠,不少人靠著輕巧、方便又省錢的機車趴趴走,但你知道嗎?近五年台灣機車死傷人數不斷攀升,2020年受傷人數已超過37萬!多半都是因碰撞事故中,機車與小客車「肉包鐵」擦撞為主,其次為自摔,這些大大小小的車禍,可能導致嚴重程度不一的顏面骨折。其他還有像家暴、運動傷害而導致顏面創傷、畸形,都需重建手術介入治療。
浴火重生!燒燙傷術後照護攻略集
在廚房炒菜、餐廳吃火鍋,不慎遭熱鍋、熱水燙傷,是許多人常有的經驗,可能會造成燒燙傷,如果症狀輕微,僅需要自來水沖洗患部降溫,但若是大面積的燒燙傷、深度也很深,就須透過手術治療,並走向漫長的復健之路。燒燙傷的術後照顧非常辛苦,患者得捱過做植皮手術、穿壓力衣、除疤手術等,這些過程親友的支持與協助,給予患者正面的力量,一起挺過難關。
看更多文章
醫學美容科
皮秒雷射抹去斑點刺青 還能促進膠原蛋白增生
在國內,大概8成以上的民眾都認為自己有皮膚方面的困擾,因為人的這身皮囊跟著我們一輩子,皮膚一定或多或少會出現影響生活或是美觀的困擾,這些困擾的源頭可能來自過敏源、細菌感染、受傷導致的疤痕、色素沈澱、青春留下的痘疤或是老化的老年細紋與斑點等等。這些小問題可能不足以影響生命,但對於日常生活與視覺觀感帶來的心理感受影響卻是無遠弗屆,像是年輕時為愛猖狂留下了認為足以應證兩人相愛的刺青印記,到了分手之後這些外來的軌跡留在皮膚上就得要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多數皮膚專科醫師或是醫美中心都可提供雷射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有肌膚困擾的民眾解決或改善他們認為不美觀的痛處,至於會使用到的手術儀器與醫材相信大多數人都曾經聽過,那就是「皮秒雷射」!
皮秒雷射抹去斑點刺青 還能促進膠原蛋白增生
在國內,大概8成以上的民眾都認為自己有皮膚方面的困擾,因為人的這身皮囊跟著我們一輩子,皮膚一定或多或少會出現影響生活或是美觀的困擾,這些困擾的源頭可能來自過敏源、細菌感染、受傷導致的疤痕、色素沈澱、青春留下的痘疤或是老化的老年細紋與斑點等等。這些小問題可能不足以影響生命,但對於日常生活與視覺觀感帶來的心理感受影響卻是無遠弗屆,像是年輕時為愛猖狂留下了認為足以應證兩人相愛的刺青印記,到了分手之後這些外來的軌跡留在皮膚上就得要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多數皮膚專科醫師或是醫美中心都可提供雷射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有肌膚困擾的民眾解決或改善他們認為不美觀的痛處,至於會使用到的手術儀器與醫材相信大多數人都曾經聽過,那就是「皮秒雷射」!
看更多文章
麻醉科
不吃藥也能止痛 麻醉科的神經阻斷術
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疼痛,而疼痛的來源可以區分為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我們人體有感知器官與神經。回想一下,從小一定有聽過人體具有五感!這是透過五官感受而來的嗅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雖然疼痛不包含在這五感當中,卻仍是我們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感覺,因為疼痛可以代表人體受到傷害時,人體的求生機制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危害,創痛經過神經傳遞訊息到大腦,告訴大腦自己目前哪個區塊出現疼痛,應該選擇閃避或設法減輕疼痛(尋找治療)。
動手術就一定要麻醉?一篇讀懂麻醉風險重要性
你知道開刀有風險之外麻醉也是有風險等級嗎?做手術不只有開刀的醫材與過程需要被瞭解,不同的手術一定會用到不同的麻醉方式與其風險。患者進到開刀房,會有麻醉科醫師及護理人員共同替患者執行全身麻醉,並於手術進行時負責監控患者的狀況,把麻醉風險降到最低。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麻醉風險與病況,告知並協助醫護人員做最正確的判斷,共同完成一場成功的手術。
不吃藥也能止痛 麻醉科的神經阻斷術
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疼痛,而疼痛的來源可以區分為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我們人體有感知器官與神經。回想一下,從小一定有聽過人體具有五感!這是透過五官感受而來的嗅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雖然疼痛不包含在這五感當中,卻仍是我們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感覺,因為疼痛可以代表人體受到傷害時,人體的求生機制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危害,創痛經過神經傳遞訊息到大腦,告訴大腦自己目前哪個區塊出現疼痛,應該選擇閃避或設法減輕疼痛(尋找治療)。
動手術就一定要麻醉?一篇讀懂麻醉風險重要性
你知道開刀有風險之外麻醉也是有風險等級嗎?做手術不只有開刀的醫材與過程需要被瞭解,不同的手術一定會用到不同的麻醉方式與其風險。患者進到開刀房,會有麻醉科醫師及護理人員共同替患者執行全身麻醉,並於手術進行時負責監控患者的狀況,把麻醉風險降到最低。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麻醉風險與病況,告知並協助醫護人員做最正確的判斷,共同完成一場成功的手術。
看更多文章
功能開發中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