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摩肌肉時,發現肚子有一顆硬塊,還會動,大小就像懷孕5、6個月一樣,但一個多月後我就要比賽了,該怎麼辦?」34歲費小姐為三鐵教練及選手,在去年10月初時發現身體異狀,經檢查後發現自己長了一顆15公分大的肌瘤,子宮被擠成L型之外,肌瘤壓迫到輸尿管、腸道,連脊椎都有點變形。經過醫師評估及考量運動選手生涯,他選擇了自費無創海芙刀,當天就可以下床,一週後開始運動,連原本要放棄的三鐵比賽也如期完成。
64 筆相關趨勢
2023/05/10
3,454
收藏
60多歲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因不慎跌倒,導致右腳腳踝嚴重腫脹,緊急到醫院開刀做腿部清創手術。盧秀燕在臉書PO出住院照,表示醫生花了三個多小時,將他腿部髖關節的血塊清出,讓不少人好奇,為何只是小小的右腳扭傷,會嚴重到要做髖關節手術呢?
2023/05/10
1,976
收藏
2023/07/19
455
收藏
62歲的陳先生平時喜歡吃醃漬等加工食品,一年前開始出現血便的情況,由於解便時沒有疼痛的感覺,一直以為是內痔所造成。但長時間下來,陳先生血便情況並無改善,解便次數也越發頻繁,遂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宗儒醫師門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處有一3公分大腫瘤,診斷為直腸癌第三期。經過前3個月放射及化學治療後,呂醫師執行「達文西直腸切除手術」,成功切除腫瘤,6天後平安出院。後續陳先生僅須再接受三個月的化學治療,並持續追蹤8年即可。
2023/07/07
373
收藏
55歲的劉先生,因長期喝酒導致糖尿病、慢性胰臟炎,五年前因上腹痛至某醫學中心就醫,診斷為遠端胰管狹窄遂置放胰管支架,疼痛雖有改善,但為避免胰管堵塞,每三個月都要再進行內視鏡手術更換支架且近年來每次更換完都產生腹痛、發燒,甚至有一次還併發大腸穿孔腹膜炎。日前劉先生換完支架後劇烈腹痛、發燒,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內視鏡超音波顯示有積液、發炎、膿包,雖無胰管狹窄的狀況但支架造成胰管輕微斷裂,產生胰臟假性囊腫,若不立即治療則會產生敗血性休克。胃腸肝膽科陳至翔醫師先以抗生素治療後,再進行「內視鏡超音波經胃引流手術」,將膿液引流並移除先前置放的胰管支架,胰管斷裂的部分則可自行修復。術後劉先生即退燒好轉,三天後出院,不必再擔心支架再次引起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