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陳女士平日無明顯不適,僅偶爾出現腹脹與排便習慣改變,原以為是壓力或飲食所致。因家族有大腸癌病史,陳女士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瑄元門診安排無痛大腸鏡檢查,發現3顆大腸息肉,其中一顆無法用一般內視鏡切除處理。因此,張醫師運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完整移除病灶,術後病理檢查未見惡性變化,目前陳女士定期於門診追蹤,避免癌前病變進展成癌症。
156 筆相關趨勢
2025/08/11
66
收藏
65歲的林先生長年飽受排尿困擾,夜間頻尿高達4次以上、白天解尿斷斷續續,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雖接受口服藥物治療攝護腺肥大,但因出現頭暈等副作用,加上他同時患有高血壓與慢性肺病,無法承受傳統手術所需的長時間麻醉風險。在綜合評估後,選擇新型「Rezum微創水蒸氣消融手術」治療,成功改善排尿症狀及保留射精功能,對於像林先生這樣多重共病的病人來說,是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2025/08/09
47
收藏
50歲的詹女士(化名),因為嚴重齲齒和牙周病問題,變成全口無牙的狀態。由於工作上需經常與人互動,擔心活動式假牙講話或吃東西會尷尬不方便,同時也不希望假牙贋復後的維修時要整組假牙取下進場整理。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牙醫部團隊與詹女士溝通後,建議詹女士採用「植體支持性固定式假牙」的重建治療,先將牙床地基的搭建好,再進行植牙,達到「以終為始」的假牙。治療後,詹女士不僅恢復了自然的咀嚼與說話功能,也重新展現自信笑容。
2025/08/05
48
收藏
43歲的吳先生從事餐飲業、平時需要搬重物,且重複炒菜、切菜及洗刷鍋具等手腕動作,日前下班,騎摩托車經常感到雙手麻痛,且右手較嚴重,半夜甚至會麻到醒過來。他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就診,確認是「腕隧道症候群」,但因為工作無法時常到院接受物理治療,因此除了訂製穿戴特製的手腕副木支架讓手腕休息外,洪怡珣主任也為他安排正中神經解離術,減緩正中神經的壓迫。兩周後,吳先生的症狀減輕許多,不再因手部疼痛困擾。
2025/08/05
41
收藏
花蓮慈濟醫院自2023年全面導入「加速術後康復計畫(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協助病人在安全的前提下更快速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併發症。骨科部、麻醉部、營養科、復健醫學部及個案管理師聯合分享關節置換術實施EARS的成果與經驗,幫助花東有意推動EARS的醫院團隊,讓病人獲得好的醫療品質並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