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陳先生平時喜歡吃醃漬等加工食品,一年前開始出現血便的情況,由於解便時沒有疼痛的感覺,一直以為是內痔所造成。但長時間下來,陳先生血便情況並無改善,解便次數也越發頻繁,遂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宗儒醫師門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處有一3公分大腫瘤,診斷為直腸癌第三期。經過前3個月放射及化學治療後,呂醫師執行「達文西直腸切除手術」,成功切除腫瘤,6天後平安出院。後續陳先生僅須再接受三個月的化學治療,並持續追蹤8年即可。
156 筆相關趨勢
2023/07/31
481
收藏
中央健康保險署為接軌國際治療指引,積極導入創新免疫合併療法,含atezolizumab成分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併用含bevacizumab成分之標靶藥品用於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相較於現行給付標靶藥品,可顯著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期約5.8個月,且為國際治療指引第一線標準治療建議,因具臨床實證及給付效益,經112年6月15日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同意納入健保給付,將於112年8月1日生效。
2024/01/23
2,455
收藏
胰臟癌為臺灣2022年第七大癌症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美第二大癌症死因。胰臟癌擴散快,五年存活率僅有10%,為所有癌症中最低,因此素有「癌王」之稱。臺大醫院整合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學科、腫瘤醫學與放射腫瘤科等多科團隊,從診斷、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併發症處置、支持與緩和治療,全方面照顧胰臟癌患者,以爭取更長的存活期。
2023/07/05
792
收藏
70歲的吳女士為B型肝炎之肝硬化病患,同時患有甲狀腺低下、心臟肥大、肺水腫等疾病,近期因疲倦、腹部腫脹,體重於短時間內快速下降而至區域醫院檢查,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疑似有肝腫瘤,故轉院至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進行進一步評估。診療後發現吳女士患有貧血、血小板低下及甲種胎兒蛋白(AFP,5,359 ng/mL),肝部長有5公分大的腫瘤,但因其肝功能不佳,外科部評估手術風險較高,在與放射腫瘤科評估討論後,決定採用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
2023/05/31
399
收藏
惡性腫瘤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在癌症患者中排名第三。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隨著飲食西方化、生活習慣改變、代謝症候群及肥胖人口增加,發生率也逐年上升。在大腸直腸癌的發展過程中,大腸瘜肉被視為發展為腫瘤的前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