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摩肌肉時,發現肚子有一顆硬塊,還會動,大小就像懷孕5、6個月一樣,但一個多月後我就要比賽了,該怎麼辦?」34歲費小姐為三鐵教練及選手,在去年10月初時發現身體異狀,經檢查後發現自己長了一顆15公分大的肌瘤,子宮被擠成L型之外,肌瘤壓迫到輸尿管、腸道,連脊椎都有點變形。經過醫師評估及考量運動選手生涯,他選擇了自費無創海芙刀,當天就可以下床,一週後開始運動,連原本要放棄的三鐵比賽也如期完成。
106 筆相關趨勢
2023/05/10
3,011
收藏
2023/06/08
419
收藏
40歲的林先生,任職企業主管,雖然每年健檢都呈現高血壓狀態,但工作忙碌的他倒也不以為意。某天下班後,林先生直接從公司開車返家,回到家後感到相當疲憊,一躺上床時突然感覺如同心被撕裂般的劇烈胸痛透後背,冷汗直流,家人看了相當緊張,立即將他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透過電腦斷層發現林先生為A型主動脈剝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接手,諶大中主任、宋鎮宇醫師聯手執行「昇主動脈置換手術」,兩週出院後,目前於門診規則藥物控制血壓,並且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2023/06/29
641
收藏
68歲陳小姐因左側乳房巨大腫瘤穿破胸壁,不僅流血還發出惡臭,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緊急照會感染科及一般外科王聖麟醫師,遂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病理組織切片,發現為第四期「三陰性乳癌」。以抗生素治療完陳小姐感染、敗血症的狀況後,王醫師再以化學治療、配合免疫治療雙管齊下,歷經六個月的治療,傷口已完全癒合,無任何不適,目前穩定接受化療、追蹤中。
2023/06/26
566
收藏
癲癇病人需承受無預警發作伴隨的身體不適及意外風險,造成病人與家庭長期的精神與經濟沈重負擔。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引進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結合3D影像定位與即時動態導航追蹤,成功完成百例頑固型癲癇治療手術,精準度高風險低,幫助患者重拾正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