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更新
417
collect
收藏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自己好嗎?症狀、原因、按摩與手術方式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自己好嗎?症狀、原因、按摩與手術方式
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眼科疾病,指的是新生兒出生時,負責將淚液從眼睛排入鼻腔的管道:鼻淚管末端阻塞的狀況,導致寶寶淚液無法順利排出,造成眼睛經常濕潤、分泌物增多,甚至反覆感染。 根據統計,約有 5-6% 的新生兒會罹患此疾病,大多數個案會在一歲內自行痊癒,但少數需要醫療介入。許多父母會因為寶寶「眼屎很多」、「眼睛一直流眼淚」、「眼周紅腫」等問題而帶孩子就醫,這些都可能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表現。

目錄

新生兒眼睛分泌物變多?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發生位置

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發生在眼睛周圍的淚液引流系統。這個系統包含:

  • 淚腺:位於眼窩上方,負責產生淚液。
  • 淚點:位於上下眼瞼內側的微小開口,淚液經由淚點進入淚小管。
  • 淚小管:將淚液從淚點引導至淚囊的細小管道。
  • 淚囊:位於眼眶內側,儲存淚液的囊狀結構。
  • 鼻淚管:連接淚囊和鼻腔,負責將淚液排出至鼻腔。 先天性鼻淚管阻塞通常發生在鼻淚管的末端,也就是鼻淚管與鼻腔相連接的部位。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的原因和症狀

在胎兒發育過程中,連接眼睛和鼻子的鼻淚管末端有一層薄膜(Hasner瓣膜),負責在出生後數週內自然吸收或穿通,以利淚液順利排出。如果這層薄膜未能完全吸收或穿通,就會阻礙淚液流入鼻腔,導致淚液積聚在眼部,造成溢淚。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的風險: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鼻淚管阻塞病史,新生兒患病的風險會增加。
  • 早產:早產兒的鼻淚管發育可能不完全。


新生兒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常見症狀包括:
  • 溢淚 (流眼淚):這是最常見的症狀,即使沒有哭泣,眼睛也會持續流淚。
  • 眼部分泌物:眼睛會產生黏稠的分泌物,顏色可能為白色、黃色或綠色。膿性(綠色)分泌物是感染的徵兆,需要立即就醫。分泌物有時會將眼瞼黏住。
  • 眼瞼紅腫和淚囊腫脹:由於淚液積聚和可能發生的細菌感染,眼瞼可能紅腫,眼角內側的淚囊區域也可能腫脹。
  • 反覆性結膜炎:由於淚液滯留,容易滋生細菌,導致反覆性結膜炎。
需要注意的是: 輕微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在嬰兒一歲以前,通常會自行痊癒。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例如出現眼部感染跡象(例如膿性分泌物、紅腫、發熱),則需要及時就醫。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的診斷方式

診斷新生兒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主要依靠醫師的臨床檢查和病史詢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診斷方式:
  1. 病史詢問與臨床檢查:
    • 病史詢問: 醫師會詢問嬰兒的出生情況、家族病史(是否有家族成員患有鼻淚管阻塞)、以及症狀出現的時間、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等。
    • 臨床觀察: 醫師會仔細觀察嬰兒的眼睛,檢查是否有溢淚、眼部分泌物(顏色、黏稠度)、眼瞼紅腫、淚囊腫脹等症狀。
  2. 淚道沖洗:
    • 這是診斷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最常用的方法。醫師會使用無菌的生理食鹽水或其他沖洗液,經由嬰兒的淚點,將液體注入淚管系統,觀察液體是否能順利流入鼻腔。如果液體無法順利流入鼻腔,則表示鼻淚管阻塞。 此方法同時也能判斷阻塞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3. 探針檢查:
    • 醫師使用一根細小的探針,經由淚點插入淚管系統,探測鼻淚管是否通暢。如果探針無法順利通過,則表示鼻淚管阻塞。此方法除了能診斷阻塞外,也常同時進行治療,將阻塞的膜穿破。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按摩、熱敷會好嗎?

治療新生兒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保守性療法主要著重於幫助鼻淚管自行暢通,而非直接進行手術干預。主要的保守性療法包括:

  1. 淚囊按摩:
    • 這是最常用的保守性療法。父母或照顧者可以學習正確的按摩手法,定期輕柔地按摩嬰兒的淚囊區域(位於眼角內側)。按摩的目的是增加淚囊內的壓力,幫助阻塞的薄膜自行穿通。 正確的按摩手法應由專業醫護人員指導,避免用力過度造成傷害。
  2. 熱敷:
    • 溫熱敷可以幫助舒緩淚囊周圍的腫脹和不適,也可能有助於促進薄膜的吸收或穿通。 熱敷溫度需適中,避免燙傷嬰兒。
  3. 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

如果嬰兒出現眼部感染跡象(例如膿性分泌物、紅腫),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以控制感染。 這不是直接治療阻塞,而是治療因阻塞引起的併發症。

一般而言,以下情況的嬰兒較適合嘗試保守性療法:

  • 症狀輕微: 僅有輕微溢淚,沒有明顯的眼部分泌物、紅腫或感染跡象。
  • 年齡小於6個月: 小於 6 個月的嬰兒,家長可先以按摩方式,自淚囊往鼻淚管方向,由上而下按摩幫助疏通。6 個月到一歲的幼兒,若按摩無效,可考慮在全身麻醉下行淚管探針術。
  • 無感染跡象: 沒有出現膿性分泌物、紅腫、發熱等感染的症狀。
  • 醫師評估後認為適合: 即使符合上述條件,最終是否適合保守性療法,仍需由醫師根據嬰兒的個別情況進行評估。 醫師會考慮嬰兒的整體健康狀況、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家長的配合度等因素。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的手術治療時機與方法

當保守療法無效或症狀持續惡化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以下情況更建議及時進行手術:

  • 症狀持續未改善:經過數週或數月的保守療法,溢淚及眼部分泌物等症狀仍未改善或持續惡化。
  • 感染跡象明顯:出現膿性分泌物、眼瞼明顯紅腫、發熱等感染症狀,表示阻塞已造成細菌感染,需要積極治療以避免併發症。
  • 年齡較大 (通常超過 6 個月):雖然部分嬰兒會在 1 歲前自行痊癒,但超過 6 個月仍持續症狀,手術成功率較高,且延遲治療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 阻塞嚴重:經淚道沖洗或探針檢查證實鼻淚管嚴重阻塞,保守療法效果不彰。
  • 反覆感染:曾多次因鼻淚管阻塞而發生感染,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
     

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手術治療方法:

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手術方法,醫師會根據病童的年齡、阻塞嚴重程度及整體健康狀況選擇最適當的方案:
  • 鼻淚管探針手術
這是最常見、相對簡單且創傷較小的治療方式。醫師會使用細小的探針,經由淚點進入鼻淚管,將阻塞的薄膜穿破,以利淚液順利排出。術後恢復期較短,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但新生兒則建議於手術室全身麻醉下進行,以免因配合不易造成鼻淚管的損傷。
  • 鼻淚管氣球擴張術
對於阻塞較嚴重的個案,此手術能更有效地清除阻塞。醫師會使用一根細小的導管,末端裝有可膨脹的氣球,經淚點進入鼻淚管,到達阻塞處後膨脹氣球以撐開阻塞部位,然後將氣球收縮並取出。此手術相對安全,恢復期也較短。
  • 淚囊鼻腔吻合術
此為較複雜的手術,適用於鼻淚管嚴重阻塞,或前述兩種手術效果不佳的情況。手術會在淚囊和鼻腔之間建立一個新的通道,讓淚液可以順利流入鼻腔。術後通常會在新的通道內放置一根細小的矽膠管,以維持通道的通暢,直到傷口癒合。矽膠管通常需要在個月後移除。


手術方式可分為傳統外開式和內視鏡兩種:
  • 外開式淚囊鼻腔吻合術:在眼內角下方約 1.5-2 公分處做一個小切口,直接在淚囊和鼻腔之間建立新的通道。
  1. 特點:手術成功率高,臨床經驗豐富。
  2. 風險:術後疤痕較明顯,恢復期相對較長。
  • 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術:利用內視鏡經由鼻腔進入,在鼻腔內建立淚囊與鼻腔間的通道,手術過程無需在眼周作切口。
  1. 特點:微創傷口,術後疤痕不明顯,恢復期短,住院時間短,且對於手術後再次阻塞的患者,可再次利用內視鏡進行手術,精準處理阻塞病灶。
  2. 風險:需要經驗豐富且熟練使用內視鏡的醫師操作,手術時間可能較長,且手術視野和操作空間有限,需要使用特殊的器械。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保守治療後的居家照護重點

接受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保守治療(例如淚囊按摩、溫熱敷)後,持續的居家照護非常重要,能提升治療成功率並降低併發症風險。 請務必遵循醫師指示,並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況:
  • 持續淚囊按摩: 遵照醫囑,持續按摩以維持淚管通暢,預防復發。
  • 定期回診: 追蹤治療進度,及時處理可能的感染或惡化。
  • 眼部清潔: 溫水輕柔擦拭眼部分泌物,避免揉搓。
  • 警覺感染: 立即就醫處理膿性分泌物、紅腫、發燒等感染徵兆。
  • 避免刺激: 避免刺激性物質接觸眼睛。
  • 正確餵奶: 避免奶水流入眼睛。
  • 勤洗手: 接觸眼睛前務必洗手。
  • 均衡營養: 增強寶寶抵抗力。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術後注意事項與飲食建議

嬰兒鼻淚管手術後,細心的照護至關重要,能確保傷口順利癒合,並降低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 以下說明住院期間和出院後的照護重點,但請務必遵照醫師或護理人員的個別指示,因為每位寶寶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住院期間:

醫護人員會密切監控寶寶的狀況。 您需要留意以下事項:
  • 傷口監控: 觀察傷口有無出血、腫脹、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 如有任何異常,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 傷口清潔: 醫護人員會依醫囑清潔傷口,保持傷口乾燥清潔。 切勿自行處理傷口。
  • 冰敷: 冰敷能有效減輕術後腫脹和疼痛。 冰敷時間和頻率需遵照醫護人員的指示。
  • 藥物管理: 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例如止痛藥和抗生素,以減輕不適並預防感染。
 

出院後,您需要持續照護寶寶的傷口並觀察其恢復情況:

  • 傷口清潔: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如有分泌物,可以使用乾淨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輕柔擦拭,再以乾淨紗布覆蓋。
  • 避免刺激: 避免揉搓眼睛或觸碰傷口,避免使用刺激性眼藥水或化妝品,並避免寶寶接觸灰塵、煙霧等刺激性物質。
  • 定期回診: 遵照醫囑定期回診,讓醫師檢查傷口癒合情況,並移除矽膠管(如有)。
  • 感染警示: 密切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熱痛、異常出血、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跡象。如有任何異常,應立即就醫。
  • 藥物使用: 遵照醫囑,持續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預防感染。
 

額外注意事項:

  • 安撫寶寶: 術後寶寶可能會哭鬧,盡量安撫寶寶情緒,減少哭鬧以利傷口癒合。
  • 餵奶姿勢: 餵奶時注意姿勢,避免奶水流入眼睛。
  •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傷口癒合和寶寶的恢復。
  • 環境衛生: 保持居家環境清潔衛生,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
 

文獻來源

鼻淚管阻塞的照護,台北榮總眼科中心。
告別淚汪汪 淺談『鼻淚管阻塞』,亞東院訊。
鼻淚管手術病患術前術後須知及注意事項,三軍總醫院。
鼻淚管阻塞手術須知,台中榮總。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