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竟是致命警訊 65歲女因延誤治療引發肺出血與腎衰竭

病人確診後立即接受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治療,控制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然而,兩週後病情惡化,出現肺出血合併呼吸衰竭,緊急接受氣管插管並轉送入加護病房。醫療團隊隨即進行血漿置換與血液透析等治療,三週後病情穩定,順利拔管轉出加護病房,再經一個月後,病人成功脫離透析,恢復自主腎功能並順利出院。但因病程嚴重加上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導致病人體力大幅衰退,目前仍需依賴輪椅輔助行動,並需持續服藥並定期追蹤。
臺北市萬芳醫院腎臟內科劉崇德醫師說明,「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相關血管炎」(簡稱AAV),這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體內會產生抗體攻擊自身血管壁,導致血管發炎和壞死,尤其以腎臟與肺部最易受影響,一旦腎臟血管受損,可能進展為腎衰竭,嚴重者需終身透析;而肺部血管破壞則引發肺出血與呼吸衰竭,危及性命。
AAV主要可分為「顯微多發性血管炎、肉芽腫性多發性血管炎與嗜酸性肉芽腫伴多發性血管炎」三種類型,臨床表現各異,常見症狀如疲勞、發燒及體重減經等症狀。劉崇德醫師說:「病人初期其實並非完全沒有症狀,只是症狀非常不明顯,像是疲倦、無力、身體說不上哪裡不舒服,讓人容易輕忽。」這些非特異性症狀,是免疫系統已經開始攻擊血管的表現,蛋白尿是最早也最容易檢查出的異常指標。
至於AAV的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劉崇德醫師說明,臨床推測與感染或疫苗接種後免疫系統被激活有關,例如流感、腸胃炎等常見感染,或疫苗引發免疫反應皆可能是誘因之一。他觀察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AAV個案有明顯增加,「過去一年可能只遇到一、兩位相關病人,現在可能一、兩個月就有新病例報到,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目前AAV仍無法完全治癒,需長期使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雖能有效控制病情,卻也伴隨感染風險增加與體能下降等副作用,對年長者而言更具挑戰性,劉崇德醫師建議,若健檢報告出現蛋白尿或腎功能異常,即使自覺無症狀,也不可輕忽,應盡早安排門診追蹤與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