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易罹患腸癌或胃癌,大腸癌的罹患率甚至排名世界第一,一旦發現腫瘤要切除病灶,從傳統手術進展到三孔或兩孔的微創手術,必須「開腹」都讓病人相當憂心。花蓮慈濟醫院內視鏡進階治療科主任簡錫淵醫師以日本醫療同等級、接近顯微手術的「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由自然孔道進入食道、胃與大腸,切除早期消化道腫瘤及病灶,不但及早治癒早期癌病變,身體亦不須開任何孔洞,病患對手術幾乎「無感」,迅速接軌日常生活,為東部罹患早期消化系腫瘤的患者帶來更創新、更安心的治療選擇。
搜尋結果
2 筆相關資料
2025/08/11
131
收藏
45歲陳女士平日無明顯不適,僅偶爾出現腹脹與排便習慣改變,原以為是壓力或飲食所致。因家族有大腸癌病史,陳女士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瑄元門診安排無痛大腸鏡檢查,發現3顆大腸息肉,其中一顆無法用一般內視鏡切除處理。因此,張醫師運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完整移除病灶,術後病理檢查未見惡性變化,目前陳女士定期於門診追蹤,避免癌前病變進展成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