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會遺傳嗎?認識血癌的原因及細胞儲存對家族史風險的管理
責任編輯:洪凱斌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血液腫瘤與固態腫瘤不同,並非侷限於特定器官或組織,而是癌細胞可經由血液及淋巴系統循環全身,導致廣泛病灶及轉移,因此需要不同的醫療策略,例如全身性化療、標靶治療、骨髓移植、以及新興的細胞治療等。這些策略更強調全身性控制、免疫調節和支持性照護,以應對癌細胞的擴散性和相關併發症。本專題將探討細胞治療在血液疾病及腫瘤風險管理的應用潛力,並帶您了解其最新發展趨勢。
血癌會遺傳嗎?血癌的發生原因是什麼?
血液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是許多人擔心的健康問題。當家族中有人曾罹患血液癌症時,許多人會擔心自己是否也有罹患風險。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血液癌症並非直接遺傳,不像某些癌症具有明確的單基因遺傳模式。家族成員罹患血液癌症的確會增加個人風險,但並不代表必然會發病。
血液癌症的成因複雜,是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一些已知的風險因子包括暴露於高劑量輻射、某些化學物質,以及某些病毒感染。雖然大多數血液癌症並非直接遺傳,但我們觀察到某些家族的血液癌症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這種現象稱為「家族聚集性」。這種現象可能讓人擔心血液癌症的遺傳風險,但家族聚集性並不總是意味著直接的基因遺傳。
其背後可能涉及以下幾個因素:
- 共享的基因突變:家族成員可能遺傳一些增加癌症風險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本身並不直接導致血液癌症,但會使他們對環境中的致癌物更敏感,更容易發生其他基因突變,從而提高患血液癌症的風險。
- 共同的環境暴露:家族成員常常共享相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可能暴露於相似的環境風險因素,例如病毒感染(如 EB 病毒、HTLV-1 病毒)、輻射或某些化學物質,這些都會增加患病風險。
- 相似的生活方式: 家族成員可能擁有類似的生活習慣,如吸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這些不良習慣也可能提高血液癌症的風險。

雖然家族史會影響患病風險,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避免接觸有害物質等,仍是降低風險的重要關鍵。定期健康檢查也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
骨髓穿刺,血液檢查?如何管理血癌的家族遺傳史風險?
預防醫學在健康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對於有血液癌症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除了診斷和治療,更應著重於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和壽命延長。以下綜合性策略能協助您有效管理風險:
- 初級預防:目標是積極預防血液癌症的發生。雖然目前沒有針對所有血液癌症的明確預防方法,但以下策略有助於降低風險。
- 定期健康檢查和醫師諮詢:與醫生討論個人風險因素(年齡、家族史、既往病史等),制定個人化的健康檢查計畫。密切關注白血球計數、紅血球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等血液指標的變化。有家族史者更應與醫生討論基因檢測的必要性及合適的檢查頻率。
- 打造健康生活型態:
- 均衡飲食: 遵循健康的飲食指南,例如地中海飲食或DASH飲食,攝取富含蔬果、全穀物和瘦肉的均衡飲食,並限制加工食品、紅肉和含糖飲料的攝入,有助於維持健康的免疫系統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例如快走、游泳)或75分鐘高強度(例如跑步、高強度間歇訓練)有氧運動,並結合肌力訓練,能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 充足睡眠: 每晚7-9小時的優質睡眠對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改善睡眠環境、建立規律作息能提升睡眠品質。
- 控制體重: 維持健康的體重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
- 避開已知風險因子
- 預防感染:接種疫苗 (例如HBV、HPV病毒疫苗),避免共用針頭,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以降低肝癌、子宮頸癌的風險。
- 減少輻射暴露: 與醫生討論醫療影像檢查(例如CT掃描、X光)的必要性,了解不同檢查的輻射量,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此外,避免過度日曬,並做好防曬措施。
- 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生活中許多物質可能致癌,例如苯、甲醛、某些殺蟲劑等。避免吸菸和二手煙,保持家中良好通風,並小心使用家用清潔劑及殺蟲劑,能降低暴露風險。
-
- 次級預防:目標是早期發現血液癌症,以便及時介入治療,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
- 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包括淋巴結觸診、肝脾觸診等。
- 血液檢查: 全血細胞計數 (CBC)、外周血塗片、乳酸脫氫酶 (LDH)、以及特定類型血液癌症的標誌物檢測等,都有助於早期發現血液癌症的跡象。
-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檢查可評估淋巴結大小和肝脾腫大;CT掃描能更詳細檢查體內器官和淋巴結;PET/CT掃描則可評估疾病範圍。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建議合適的檢查。
- 骨髓活檢和穿刺: 醫生可能需要透過骨髓活檢和穿刺來診斷血液癌症。此項檢查會抽取少量骨髓液和組織進行分析,幫助醫生了解血液細胞的狀況。
- 留意早期症狀: 血液癌症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或不具特異性,但仍需留意以下症狀並及時就醫:不明原因的疲勞、虛弱、蒼白、容易瘀傷或出血、反覆感染、發燒、盜汗、淋巴結腫大、骨痛或關節痛、腹部腫脹或不適。

如何將細胞儲存,融入血癌風險管理的整體策略?
細胞治療作為一種先進療法,利用活細胞治療疾病或修復受損組織。它涉及將功能性細胞(例如幹細胞、免疫細胞等)引入患者體內,以替代受損或功能異常的細胞、刺激組織再生和修復、增強或調節免疫系統功能。
細胞儲存,特別是自體幹細胞的儲存,可以作為血液癌症(例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家族遺傳史風險管理的輔助策略,但它並不能直接預防血液癌症的發生。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為未來可能的細胞治療提供細胞來源: 如果將來確診血液癌症,並且病情適合細胞治療,預先儲存的自體幹細胞可以作為治療的細胞來源。這可以避免在需要治療時再去尋找合適的供體,縮短治療等待時間。
- 降低細胞治療的排斥風險: 使用自體幹細胞進行細胞治療可以避免或減少免疫排斥反應,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 提高細胞治療的有效性: 年輕時儲存的幹細胞通常更具活力和增殖分化能力,理論上可以提高細胞治療的有效性。
CAR-T療法是什麼?管理血癌風險,適合儲存哪類細胞?
台灣的細胞治療在法規方面已趨完善,目前已核准6項技術應用於特定疾病,涵蓋了血液惡性腫瘤、實體癌、慢性傷口、燒傷、皮膚缺陷、關節疾病和神經損傷等多個醫療領域,詳細內容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
民間也有業者成立相關的資訊平台,讓民眾能更深入了解細胞儲存/治療細節,例如「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提供專家線上視訊諮詢管道,協助民眾獲得專業的「第二意見」做為參考,除此之外,該平台上也彙整了許多細胞儲存/治療的最新發展動態、衛教宣導、相關法規更新等資訊,以及使用者經驗回饋,供大眾參考細胞儲存/治療的實際狀況和潛在風險。
然而,雖然某些細胞在癌症治療方面展現潛力,但許多仍處於研發或臨床試驗階段,並非所有血液癌症都適用。細胞儲存可作為輔助策略,但不能直接預防血液癌症,也無法取代其他重要的預防及治療措施,例如定期篩檢和健康生活方式。基於未來可能的治療需求,可考慮儲存以下幾種類型的細胞:
- 造血幹細胞(HSCs): 來源包括外周血、骨髓或臍帶血,採集方式各有不同。造血幹細胞移植已廣泛用於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統疾病,並能幫助患者在高劑量化療或放射治療後重建免疫系統和血液系統。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風險相對較低,但仍需專業醫療評估。
- 間質幹細胞(MSCs): 來源包括骨髓、脂肪組織或臍帶組織。間質幹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促進組織修復的潛力,可能用於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並在某些血液癌症的治療中發揮作用,但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
- 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 從外周血中提取並加工,可用於CAR-T療法等癌症免疫療法,增強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能力。部分血液癌症已開始應用相關療法,例如CAR-T療法在某些特定類型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療中展現出治療潛力,但並非所有血液癌症都適用,且仍有副作用和長期療效等問題需要更多研究。

血癌的細胞治療:適應症與風險有哪些?
細胞治療,包括造血幹細胞移植、免疫細胞療法(如CAR-T細胞療法)、間質幹細胞療法等,為血液癌症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然而,如同所有醫療方法,細胞治療也存在潛在風險。了解血液癌症細胞治療的適應症和潛在風險,對於做出明智的醫療決策至關重要。
細胞治療在血液癌症中的適應症
細胞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已成為某些類型白血病的標準治療方法,意味著它已被廣泛接受,並有大量的臨床證據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CAR-T細胞療法等新興療法,雖然在某些血液癌症中展現出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仍在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其長期療效和安全性。 主要應用於以下幾類血液癌症:
- 白血病: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LL)等。對於某些高風險或復發性白血病,例如復發或難治型ALL,造血幹細胞移植和CAR-T細胞療法是重要的治療選擇。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某些類型白血病的重要治療手段,有機會治癒疾病。
- B細胞淋巴瘤:造血幹細胞移植和免疫細胞療法,例如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某些類型的淋巴瘤,例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其他血液疾病:例如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重建患者的血液系統。
細胞治療的風險
雖然細胞治療能帶來顯著的治療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潛在風險:
-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異體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發生於異體移植後,移植的免疫細胞攻擊患者自身組織,造成皮膚、肝臟、腸道等器官的損傷。GvHD的嚴重程度不一,可能危及生命。
- 排斥反應(異體移植):異體細胞移植時,受體的免疫系統可能會辨識移植的細胞為外來物而發動攻擊,導致移植失敗。排斥反應的嚴重程度不一,輕微者可能只有局部腫脹和疼痛,嚴重者則可能危及生命。
- 感染:細胞治療,尤其是在接受高劑量化療或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後,會顯著增加感染風險,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感染。這是因為治療過程可能會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統。
- 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 (CRS):CAR-T 療法可能引發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 (CRS),這是一種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的反應,可能導致高燒、低血壓和其他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 腫瘤形成:理論上,移植細胞存在癌變風險,尤其基因修飾細胞療法更需注意,基因修飾可能導致細胞不受控地生長,增加腫瘤風險。不過,實際發生率相對較低。
- 其他副作用: 發燒、寒顫、疲勞、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難、過敏反應等。

血癌治療資源管理,如何挑選合適的細胞儲存機構?
在台灣,提供細胞儲存服務的機構主要分為醫療機構和生技公司。並非所有醫療機構都提供細胞儲存服務,通常是較大型的醫院或特定專科診所才會設置細胞庫。生技公司則專注於細胞儲存和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細胞製備場所需符合「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的規範,才能合法進行細胞製備作業,目的在於確保細胞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品質。選擇適合的細胞製備場所至關重要,請務必與醫師深入諮詢,了解自身狀況是否適合接受細胞治療,並討論相關風險與益處。
以下列出幾項考量關鍵:
- 確認機構是否合法:
- 核准資格: 查詢機構是否已在台灣衛生福利部網站上登記並取得細胞治療技術和相關運營資格,符合《特定細胞治療技術管理條例》及其相關子法的規範。
- 合法性驗證: 確保機構遵循法規要求,以保障細胞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品質。
- 符合GTP標準:
- 優良組織規範(Good Tissue Practice, GTP): 選擇的機構應符合GTP實驗室標準,確保在細胞採集、處理、儲存到應用的過程中都遵循嚴格的操作流程和品質控制。
- 品質控管: GTP標準確保細胞在處理和儲存期間不受污染,並保持其功能性和活性。
- 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 專業建議: 進行細胞儲存前,務必與血液科專科醫師或遺傳諮詢師討論,評估自身的風險、需求和適合的治療選項。
- 個案分析: 醫療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病史、基因風險及家族病史提供個人化的建議,幫助做出明智的選擇。
- 了解儲存的細胞類型:
- 多樣化選擇: 不同機構提供的細胞儲存服務可能包括造血幹細胞(HSCs)、免疫細胞(如T細胞、NK細胞)、間質幹細胞(MSCs)等。
- 需求匹配: 根據血液癌症治療的潛在需求,選擇適合的細胞類型儲存,例如,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許多血液癌症的重要治療方法。
- 評估機構的專業能力:
- 技術能力與經驗: 評估機構是否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先進的設備以及豐富的細胞處理及儲存經驗,並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的機構。
- 研究與發展: 了解機構在細胞治療技術上的研發進展,尤其是在血液癌症個人化治療方案方面的應用。
- 了解儲存合約內容:
- 詳細閱讀合約: 簽署合約前,仔細閱讀所有條款,包括儲存期限、費用結構、細胞解凍和使用的條件、以及其他權利與義務。
- 合約條款清楚: 確保儲存過程中的法律保障,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糾紛或問題。
參考資料
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
林棟樑,CAR-T細胞治療-未來與挑戰,癌症新探109期。
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衛生福利部。
CAR-T殲滅癌細胞奏效 其他細胞治療也是治療的新希望?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