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 放大 好康 2025/08/15更新 2 收藏 二尖瓣脫垂發作怎麼辦?人工瓣膜的種類與選擇 諮詢專家:王植賢醫師/台大醫院 影音:林盟凱 二尖瓣脫垂是很常見的心臟疾病,盛行率達一般人口的2-3%,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直到患者出現胸悶、很喘、心悸等才就醫發現。若是輕微的二尖瓣脫垂,只要調整作息就能改善,但必要時還是得透過手術治療,比如修補瓣膜或換人工瓣膜!建議民眾50歲後每兩年可檢查一次,若出現嚴重逆流情況,務必考慮手術治療,否則嚴重時可是有致命風險! #人工瓣膜瓣膜修補術 #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 #二尖瓣脫垂 #心臟病 #王植賢醫師 00:00 片頭 00:10 人工瓣膜的種類 01:54 金屬瓣膜的優缺點 04:05 生物瓣膜的優缺點 05:15 新一代生物瓣膜 06:29 結語 相關文章 二尖瓣脫垂發作怎麼辦?症狀、原因、治療、注意事項 被忽視的靜脈殺手 深層靜脈栓塞 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福音 免開胸 微創經導管修補手術 腹主動脈瘤破裂痛到休克,78歲翁以支架手術成功續命 心臟節律器電池怎麼換?心臟節律器的費用、缺點與副作用 相關影音 心血管外科簡介及醫材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的侵入性療法,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延長病人壽命,但許多患者聽到要做「開膛」手術,都會嚇得說不要不要!其實,此手術在台灣的成功率達99%,且能維持血管五年不阻塞,許多名人像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日本明仁上皇都選擇血管繞道手術,患者可與醫師諮詢討論,減少焦慮感。 主動脈瓣膜狹窄一定要開刀嗎?症狀、人工瓣膜、治療一次看 主動脈瓣膜狹窄怎麼辦?長輩突然暈倒了,經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狹窄,但短暫的胸痛、胸悶總讓人不以為意,忍著忍著還以為沒事了!其實這類患者若沒有經過治療,存活率不到五年,要是嚴重的主動脈狹窄,有暈倒及猝死風險,必須以手術介入,更換人工瓣膜才行。主動脈瓣膜疾病有哪些?手術風險?人工瓣膜種類及費用? 腳中風下肢動脈阻塞怎麼改善?症狀、檢查、治療方式 下肢動脈狹窄不僅好發於老人家,近年來年輕病例也逐漸增加,原因多半與久坐、熬夜與高油鹽的飲食習慣有關。根據統計,台灣一年發生超過6,000例因動脈阻塞疾病的截肢手術,而患者即使完成了截肢手術,在住院的三個月內死亡率高達兩成!下肢動脈阻塞該怎麼辦?要做哪些檢查?治療方式有哪些?手術方式選擇? 收藏 分享 放大 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