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21,782
collect
收藏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該開刀嗎?症狀、復健、手術一次看

諮詢專家:陳宣佑醫師/臺大醫院骨科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殷嘉岑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該開刀嗎?症狀、復健、手術一次看
腕隧道症候群(也被稱為腕道症候群、滑鼠手)常見症狀為手指麻木、無力,通常從事某些職業更容易罹病,如電腦重度使用者、木匠、電鑽工人、炒菜師傅等,需要反覆用到手腕的工作,且女性患者比男性多3-10倍。一般來說,腕隧道症候群可以透過復健、注射治療來改善症狀,但如果手腕神經嚴重損傷,甚至出現肌肉萎縮,連抬起手都很困難,就得靠手術介入治療。
#手腕 #腕隧道症候群 #腕關節鏡手術

目錄

腕隧道症後群原因,要看哪一科?

腕隧道是位於手腕內側,手掌和手腕交接處的一個腔室,其中有9條肌腱和正中神經會通過腕隧道,外側則包覆著手腕橫韌帶。正中神經是對於手掌是很重要的一條神經,它是用來控制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半指的感覺,同時也掌管大拇指底部和下方手掌區(掌際)的肌肉。

如果正中神經受到肌腱壓迫,發生痛、麻、熱等症狀,就稱為腕隧道症候群、腕道症候群或滑鼠手,必要時得靠手術清除沾黏。

高風險族群

統計上,大約2-4%國人深受此病困擾,包含以下族群:
  • 女性發生比例是男性的3-10倍,多為40-50歲中年女性;1/3懷孕婦女罹病,孕晚期居多,可能因懷孕時的水腫會讓腕隧道壓力升高,一般在產後2-3個月就會改善。
  • 特定職業而需要重複手腕動作的人,如機械技工、木匠、上班族常打電腦、家庭主婦。
  • 腕部骨折、退化、變形與風濕性關節炎者。
  • 其他還有酒精濫用、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類澱粉沈積症等患者。

腕隧道症候群症狀、自我檢查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明顯又腦人,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感受到,比如騎車時轉動油門把手、扭開寶特瓶蓋等,常常要甩甩手來舒緩麻痛感,建議有出現症狀還是要到醫院、診所檢查,儘早治療。

早期

  • 手指出現麻木、刺痛或是燒灼感。
  • 手部或手腕重複、持續的動作,會使疼痛、麻痹變得更嚴重。
  • 有時半夜會痛醒或麻到醒,影響睡眠。
  • 甩手時可減輕症狀。

中期

  • 細微手指動作出現障礙(扣扣子、打不開瓶蓋)、手指無力(拿不住東西、筷子掉落),且麻木、疼痛感往上延伸到前臂、手肘、肩膀。

晚期

  • 感覺喪失、肌肉萎縮(魚際肌)、手部活動受限。

自我檢查與診斷方式

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可以檢查你是否有腕隧道症候群:
  • 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兩隻手掌的手背對手背互相擠壓,讓手腕和手肘保持彎曲,30-60秒後若感覺麻木或刺痛,表示正中神經受到壓迫。
  • 敲擊測試:輕敲患者正中神經控管的區域,看看是否會有觸電或刺痛的感覺。
  • 神經傳導檢查:需交由醫師檢查,利用非常細微的電流,刺激神經來評估神經的反應與受傷程度(因正中神經在手腕處韌帶壓迫時,神經傳導速度會下降)。此檢查在臨床上是最標準的診斷方式,但有10-25%病人因神經壓迫程度輕微,而檢查不出來神經傳導異常。
 

腕隧道症候群保守治療:復健、護具選擇

輕度的腕隧道症候群,要避免手腕過度活動,搭配手部拉筋運動、口服消炎止痛藥、復健治療,加上夜間配戴副木,就可逐漸改善症狀,有些較為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注射類固醇治療,但當保守治療都無效時,就得考慮開刀治療。

物理治療

  • 類固醇:注射到患部以減少水腫,減輕壓迫,或口服也有相當效果。
  • 手腕護具、副木:將手腕固定在正中間的位置,減輕腕隧道內的壓力,夜晚睡覺時也須穿戴。
  • 超音波:將能量傳導較深的結構,並保持在深層,避免能量被表淺組織給消耗掉。超音波可以增加軟組織的延展性、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收縮與組織蛋白合成。
  • 經皮止痛電刺激:在患者皮膚上黏貼電極,將電流傳導患部刺激神經系統,使患者肌肉放鬆、舒緩痠痛及減輕不適症狀。
  • 低能量雷射(功率低於500mW):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促進血管增生與膠原蛋白合成,提高人體新陳代謝與免疫等功能。

運動治療

  • 牽拉運動:放鬆周邊軟組織,減緩壓迫,每個動作停30秒,每天5回,每回3次。
  1. 患側手指朝下,手掌貼平牆面(與肩同高或略低),再伸直手肘。
  2. 患側手肘彎曲,健康手扳患側手掌,使患側手掌內側有緊繃感。
  • 肌力訓練:維持前臂的力量,避免肌肉萎縮,每回20下,1天3回。
  1. 將前臂放在平面,手掌握拳,手腕往上翹,再慢慢放鬆、放開拳頭,重複動作。
  2. 將手肘立在平面,手腕自然放鬆,再緊緊握拳,重複動作。


建議在運動前,可以先泡熱水或熱敷,接著做牽拉運動-肌力訓練-牽拉運動,以緩解肌力訓練造成的緊繃感。若運動後有疼痛感,應立刻停止,並尋求醫師、物理治療師協助。

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

罹病超過3個月的患者,常常伴隨正中神經沾黏,此時可以考慮超音波引導神經解套注射。醫師會藉由超音波引導,在有症狀的神經周圍注射麻醉止痛藥、生理食鹽水、低濃度葡萄糖水及自體血小板(PRP),在韌帶和肌腱之間形成空隙,解除神經被壓迫的情形並穩定神經,能大幅降低患者不適感。此方法又稱為解套剝離術 (hydrodissection),過程中不需麻醉,只要5分鐘就能完成1次療程,整體治療次數約3-6次,會依患者實際情況增減,通常效果可以維持數個月,也可搭配物理治療,加速組織修復。

超音波引導的好處為:大幅提高注射成功機率(超過95%)、確認周邊重要血管及神經、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至於注射什麼樣的內容物,則看患者需求:
  • 低濃度葡萄糖水(5%):有取得容易、效果好、無副作用、無類固醇等優點,低濃度葡萄糖水的滲透壓和人類相同,比起無菌蒸餾水,對神經更無傷害。注射低濃度葡萄糖水時,醫師會透過超音波引導做精準注射,平均2-4週治療一次,需3-6次治療,每次價格約800-1000元。
  • 自體血小板注射療法PRP:意思為抽自己的血,利用離心濃縮萃取出生長因子,打在受傷處,以促進組織重建、修復。通常醫師會建議,越久的傷、越嚴重的傷,或是想要效果更快、更好,可考慮PRP治療,不過費用較貴,每劑約1.5-2萬元。
但肌腱撕裂傷、軟組織全斷、開放性骨折、開放性傷口、或患部處於發炎狀態等,則不適用。
⇒點我認識更多PRP治療方式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遺症、恢復期

美國骨科醫學會建議,患者至少要嘗試一種保守治療,且在2-7週內都無法解除症狀,則須考慮手術治療。統計顯示,僅10%患者需要手術,情況大多為大拇指肌肉萎縮、神經受損情況,手指或手失去協調能力,甚至失去感覺,就必須開刀處理。

韌帶切開減壓手術

  • 傳統手術:局部麻醉後,在手腕到掌心處切開一條4-6公分傷口,將壓迫腕隧道的腕橫韌帶切開,緩解腕隧道狹窄的情況。手術時間約30-60分鐘,患者術後會失去握力,必須先裝支架來支撐,約半年後再進行復健訓練。
  • 內視鏡減壓手術:局部麻醉後,在手腕處橫向切一條約2-3公分傷口(視情況可能會開兩孔),並將內視鏡置入手腕中,把環腕韌帶分離出來後,僅需切除一小部分的韌帶即可,手術時間也只需20分鐘,為手術主要方式,惟需自費3000-6000元。
  • 光刀微創手術:原理和內視鏡手術相同,但光刀微創手術是利用放射線切除,刀頭加上燈光在皮下導引,傷口僅1公分,也只需局部麻醉,術後1週即能完全恢復,且為門診手術,手術時間只需10-15分鐘,有健保給付。

很多人好奇,手腕切斷的韌帶會怎麼樣呢?手還能動嗎?其實隨著時間過去,這個被切斷的縫隙會被疤痕組織填滿,如果採取傳統手術,患者可能在7-14天內能恢復日常生活,若是內視鏡手術會更快。

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

  • 症狀復發:在極少數情況下,疼痛和麻木感症狀可能會復發。這可能是由於手術沒有完全解除正中神經的壓迫,或者由於其他因素,例如新的創傷或疾病。
  • 拇指肌肉萎縮:如果患者的拇指肌肉已經嚴重萎縮,即使手術成功解除正中神經的壓迫,也可能無法完全恢復手部功能及力量。這是因為肌肉萎縮是不可逆的。
  • 神經損傷:不到1%的患者會出現神經損傷。這可能導致手部疼痛、麻木、無力或感覺異常。
  • 傷口感染:與任何手術一樣,腕隧道症候群手術也存在傷口感染的風險。感染可能會導致疼痛、發紅、腫脹和膿液。
  • 傷口發炎:傷口發炎是常見的併發症,通常會在幾天內自行消退。發炎可能會導致疼痛、發紅和腫脹。
 

腕隧道症候群術後照顧

  • 傷口會以彈性紗繃包紮,需保持手部抬高,包紮需1-2週。
  • 術後不用換藥,傷口保持乾燥即可,需定期回診。
  • 術後依醫囑按時服藥。
  • 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但勿抽菸、喝酒影響傷口癒合。
  • 傷口癒合期間需減輕手部與腕部負擔,勿以單手拿重物。一般來說,微創手術約1週後,手部握力可恢復80%以上,傳統手術恢復需3-4週。
  • 若仍有麻木、嚴重疼痛、腫脹或發燒等現象,需立刻回診檢查。

常見問題: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兩隻手一起開刀嗎?

A:原則上可以,但患者須考慮工作、日常生活等私人因素,畢竟兩隻手一起開刀,會更需他人協助生活。

文獻參考

腕隧道症候群,衛福部豐原醫院。
手指手腕過勞麻痛,如何確實解除正中神經壓迫、治好腕隧道症候群?菁英診所。
你也有滑鼠手嗎?讓手又麻又痛的手腕隧道症候群,名冠診所
洪綱。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Nerve Hydrodissection),生昇診所。
腕隧道症候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組。
腕隧道症候群術後衛教,臺中榮總。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