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更新
58
collect
收藏

手腕骨折怎麼辦?遠端橈骨骨折的治療、手術方式與復原注意事項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手腕骨折怎麼辦?遠端橈骨骨折的治療、手術方式與復原注意事項
遠端橈骨骨折,也稱為手腕骨折,是最常見的手部骨折之一,約佔所有骨折的 10% 以上,更是急診常見的骨折類型。它好發於手腕部位,也就是一般人配戴手錶或手鐲的位置。許多人會因為跌倒時反射性地用手撐地而造成此類骨折,尤其好發於老年人。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和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增加,遠端橈骨骨折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
#遠端橈骨骨折 #開放復位內固定術 #互鎖式鋼板 #閉鎖性復位加上經皮鋼針固定術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目錄

橈骨是什麼?手腕構造與骨折常見位置

手腕是一個複雜的關節,由八塊小骨頭(腕骨)以及前臂的兩根長骨:橈骨和尺骨的末端組成。這八塊腕骨分別是舟狀骨、月狀骨、三角骨、豆狀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狀骨。它們排列成兩排,與橈骨和尺骨一起構成了手腕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雖然這些骨頭中的任何一塊都可能發生骨折,但最常見的腕部骨折是遠端橈骨骨折,發生在橈骨靠近手腕的一端。橈骨位於前臂拇指側,它與腕骨連接形成腕關節,負責手腕的主要活動功能,例如旋轉和彎曲。由於這個區域的骨骼結構複雜,附近有許多重要的韌帶、肌腱和血管神經,因此遠端橈骨骨折時常伴隨著其他軟組織的損傷。

遠端橈骨骨折發生的原因

遠端橈骨骨折最常見的原因是跌倒時本能地用手掌撐地,尤其手腕過度伸展時,地面的衝擊力直接傳導至橈骨遠端,造成骨折。
除了跌倒,其他原因包含:
  • 高能量創傷:車禍、高衝擊運動 (例如滑雪、滑板)、高處墜落等,強大的外力會造成更嚴重的骨折,例如粉碎性或開放性骨折。
  • 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使骨骼脆弱,即使輕微的跌倒或撞擊也可能導致骨折,老年人尤其好發,因為骨密度隨年齡增長而自然下降。
  • 病理性骨折:骨腫瘤或感染等疾病會削弱骨骼,即使沒有明顯外力,也可能造成病理性骨折。
  • 重複性壓力:某些特定職業或運動需要長時間重複使用手腕,可能造成疲勞性骨折,也就是骨骼因持續受壓而產生細微裂縫。

遠端橈骨骨折的臨床症狀

遠端橈骨骨折的臨床症狀會因骨折的嚴重程度、類型和是否有其他相關損傷而有所不同。常見的症狀包括:
  1. 疼痛:
    • 劇烈疼痛: 這是骨折後最直接的症狀,通常位於手腕部位,也可能放射到前臂或手部。
    • 活動時加劇: 移動手腕或手指時,疼痛會加劇。
    • 觸摸時疼痛: 輕觸骨折部位會引起明顯的壓痛。
  2. 腫脹:
    • 局部腫脹: 骨折部位周圍的軟組織會出現腫脹,程度不一。
    • 瘀血: 皮下出血會導致皮膚出現瘀青,顏色可能從藍紫色到黃綠色不等,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3. 變形:
    • 明顯畸形: 手腕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形。
    • 關節錯位: 關節可能看起來錯位或不在正常位置。
  4. 功能喪失:
    • 活動受限: 手腕和手指的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難以完成日常活動,例如握拳、抓取物品、旋轉手腕等。
    • 無力: 手腕和手部力量減弱,難以提起重物。
  5. 其他可能症狀:
    • 麻木或刺痛感: 如果骨折損傷到附近的神經,可能會出現手部或手指的麻木或刺痛感。
    • 蒼白或冰冷的皮膚: 如果骨折影響到血液供應,手部皮膚可能會變得蒼白或冰冷。
    • 開放性傷口: 在開放性骨折的情況下,皮膚會破裂,骨骼外露,容易發生感染。
並非所有遠端橈骨骨折都會出現所有上述症狀。有些輕微的骨折可能只有輕微的疼痛和腫脹,而嚴重的骨折則可能出現所有症狀,甚至更嚴重。

遠端橈骨骨折的高風險族群

與年齡和性別相關:

  •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骨密度自然下降,跌倒風險也增加,使老年人成為遠端橈骨骨折的高風險族群。
  • 停經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停經後女性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進而增加骨折風險。

與健康狀況相關:

  • 骨質疏鬆症患者:骨骼脆弱,骨折風險自然更高。
  • 患有特定疾病者: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疾病會影響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風險。

與生活方式和環境相關:

  • 長期使用特定藥物者:例如長期使用類固醇會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風險。
  • 營養不良者:缺乏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會影響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風險。
  • 從事高風險活動者:運動員(尤其接觸性運動)、建築工人等,因工作或活動性質更容易受傷。
  • 吸菸和過量飲酒者:這些不良習慣會對骨骼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增加骨折風險。

遠端橈骨骨折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診斷遠端橈骨骨折主要依靠病史、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1. 病史: 醫師會詳細詢問受傷機制 (例如跌倒、撞擊)、疼痛程度和位置、以及其他相關症狀 (例如麻木、刺痛) 等,以初步評估骨折的可能性。
  2. 體格檢查: 醫師會檢查手腕的腫脹、瘀青、畸形、壓痛等情況,並評估手腕和手指的活動範圍和力量,判斷骨折嚴重程度和是否有韌帶或肌腱損傷等其他相關損傷。
  3. 影像學檢查:
    • X光檢查: 這是診斷遠端橈骨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可以清楚顯示骨折的位置、類型、移位程度以及是否涉及關節面。通常會拍攝正位、側位和斜位X光片,以便全面評估。
    • 電腦斷層掃描 (CT): CT掃描提供更詳細的骨骼結構影像,尤其適用於關節內骨折或複雜骨折的診斷,也能評估骨折碎片的移位情況和是否有骨缺損。
    • 核磁共振成像 (MRI): MRI檢查主要用於評估韌帶、肌腱、關節盤等軟組織的損傷,例如懷疑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 損傷或其他韌帶損傷時,醫師可能會安排MRI檢查。
  4. 神經血管檢查: 若懷疑有神經或血管損傷,醫師會進行相關檢查,評估手部的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
通過綜合以上檢查結果,醫生可以確診遠端橈骨骨折,並判斷骨折的類型、嚴重程度和是否有其他相關損傷,以便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遠端橈骨骨折的治療方法

遠端橈骨骨折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骨折的類型、嚴重程度、病人的年齡、活動狀況、以及是否有其他相關損傷。約80%的患者僅需保守治療,徒手復位,再搭配石膏固定4~6週,再開始復健治療即可。保守治療適用於以下情況:
  • 骨折沒有移位或移位輕微。
  • 關節面沒有受損。
  • 骨折狀態單純,預期可以通過非手術方法癒合。
  • 年紀大或身體狀況不佳,不適合手術的病人。

保守治療

遠端橈骨骨折的保守治療,主要目標是讓骨折處推回到正確位置癒合,並恢復手腕的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幾項:
  1. 如果骨折輕微移位,醫師會在局部麻醉或鎮靜下進行閉合復位,將骨折碎片推回正確位置。接著,固定骨折處以利癒合:
    • 石膏固定: 這是最常見的固定方式,醫師會根據骨折類型和位置選擇不同類型的石膏,有效固定骨折部位,防止碎片移位,並提供支撐和保護,促進癒合。通常需要固定 4-6 週,視骨折癒合情況而定。
    • 夾板固定: 比石膏輕便,允許一些輕微活動,可減少關節僵硬的風險,但固定強度不如石膏,適用於較穩定的骨折。
    • 支架/護具:特製支架或護具能提供手腕支撐和保護,同時允許一定程度的活動。
  2. 疼痛控制和復健:
    • 止痛藥物:疼痛持續時,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止痛藥或消炎藥,緩解疼痛腫脹。
    • 冰敷:受傷後的前幾天,冰敷可以幫助減少腫脹和疼痛。
    • 功能鍛鍊和復健:骨折癒合後,需要進行功能鍛鍊和復健,恢復手腕的活動範圍、力量和功能。復健計劃通常包括:
      • 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治療師協助進行關節活動,防止關節僵硬。
      • 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自行進行關節活動,恢復關節活動範圍。
      • 肌力訓練:透過特定運動增強手腕和手部的肌肉力量。
      • 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練習日常生活活動,如穿衣、吃飯、寫字等。

手術治療

對於以下情況,醫生可能會推薦手術治療:
  • 粉碎性骨折。
  • 骨折移位明顯,無法通過保守治療復位。
  • 關節面受損,需要進行關節重建。
  • 特殊部位的骨折合併位移。
  • 合併其他損傷,例如韌帶或肌腱斷裂。

開放復位內固定術 (ORIF)

治療遠端橈骨骨折的最常見手術方法。醫師會切開皮膚,暴露骨折部位,將骨折碎片復位到正確位置,然後使用鋼板將骨折固定。能提供穩定的固定,允許早期活動,促進骨折癒合,並能矯正關節面的不平整。適用於大多數移位明顯、關節面受損或不穩定的遠端橈骨骨折。

直型鋼板與互鎖式鋼板的差異?

一般健保直型鋼板為不鏽鋼材質,而自費的互鎖式鋼板主要為鈦合金材質,兩者最主要的差異是在設計和螺絲數目。鈦合金鋼板本身的螺絲釘和鋼板是可以互相鎖住的,即使沒有鎖在⻣頭上,它的螺絲釘依然可以維持固定⻆度支撐,所以鈦合金鋼板也可稱為「互鎖式鋼板」。
這種鈦合金鋼板優點是螺絲數目比健保鋼板多兩倍,即使病人⻣質很差或是⻣質疏鬆,它的螺絲釘依然可以牢牢的鎖在鋼板上不會鬆脫,為⻣頭提供更好的固定力。

閉鎖性復位加上經皮鋼針固定術

如果骨折碎片過多或過小,難以直接對位,醫師可能會選擇閉鎖性復位合併經皮鋼針固定術。閉鎖性復位是指在不切開傷口的情況下,利用X光機導引,透過牽引、扭轉、彎折等手法,將骨折碎片大致復位到接近原本的位置,再從皮膚穿入鋼針固定。
雖然這種固定方式的穩定性不如鋼板螺絲固定,但由於沒有切開傷口,保留了骨膜和周圍軟組織的完整性,因此搭配石膏或外固定支架輔助,也能夠達到良好的骨折癒合效果。然而,無論是否加上石膏或外固定,術後手腕關節的活動度通常會受限,需要積極復健才能恢復。

關節鏡手術(Arthroscopy)

使用關節鏡,通過微小的切口進入關節腔,檢查和修復關節內損傷,在關節鏡影像的導引下,將骨折部位準確的復位,並使用骨髓內釘將骨折的骨骼固定。尤其適用於伴隨三角纖維軟骨TFCC 損傷或其他關節內損傷的遠端橈骨骨折。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是什麼?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 是手腕的一個重要結構,連結橈骨和尺骨,由堅韌的纖維組織和軟骨組成,TFCC支撐前臂骨骼(橈骨和尺骨)之間的關節,增加了手腕的穩定性,也是手腕關節的緩衝墊。

遠端橈骨骨折復原時間、術後注意事項

住院期間

  • 傷口照護: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觀察是否有感染跡象(紅、腫、熱、痛、異常分泌物)。護理人員會定期換藥並指導居家護理。
  • 疼痛控制:術後疼痛屬正常現象,按醫囑服藥,疼痛難耐應告知醫護人員調整藥物或劑量。
  • 冰敷:術後早期冰敷可減少腫脹和疼痛,每次 15-20 分鐘,每天數次,避免直接接觸皮膚,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塊。
  •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高於心臟位置,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
  • 活動限制:依手術方式和骨折情況,醫生會指示活動範圍,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
  • 早期功能鍛鍊: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手腕和手指的輕柔活動,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 觀察併發症:注意任何不適(發燒、呼吸困難、胸痛等),並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出院後

  • 傷口照護: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按醫囑換藥,觀察是否有感染跡象,如有異常立即就醫。
  • 活動限制:避免提重物或劇烈活動,例如手腕用力過度的運動或工作。
  • 復健治療:遵照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指示持續復健,恢復手腕活動範圍、力量和功能。復健計劃可能包含:
    • 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 (治療師協助)
    • 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 (自行活動)
    • 肌力訓練
    • 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 定期回診:按醫囑定期回診,讓醫生評估癒合情況和復健進度。
  • 戒菸限酒:避免影響骨骼癒合。
  • 避免跌倒:注意居家安全,避免再次受傷。

文獻參考

遠端橈骨骨折,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遠端橈骨骨折及新式微創固定手術,烏日林新醫院。
跌倒手撐地!遠端橈骨骨折要注意,西園醫院。
遠端橈骨骨折,三總醫世代電子報。
骨折治療 健保鋼板與互鎖式鋼板的選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