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更新
31,118
collect
收藏

膝蓋退化不想換關節?症狀、等級、治療、手術

諮詢專家:王廷明醫師/臺大醫院骨科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膝蓋退化不想換關節?症狀、等級、治療、手術

膝蓋退化該怎麼辦?衛福部統計,2019年台灣超過86萬人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就醫,裡頭近3萬人會選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雖然人數逐年增加,但對比歐美國家的手術人數比例仍低不少,大部分患者擔心術後風險、併發症而遲遲不換膝,每天忍痛吞止痛藥反而減少活動、心情鬱悶而得不償失。其實,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不只有置換人工關節,還可以透過物理治療、注射治療、截骨手術等方式,換言之,也許你還不用換膝蓋!

#注射療法 #保膝手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退化性關節炎

目錄

膝蓋痛、膝蓋退化怎麼辦?

你知道嗎?其實膝蓋沒辦法180度打直,走路時膝蓋平均彎曲角度約67度、上下樓梯約90度、深蹲約135度到145度,這種動作都必須保持膝蓋微彎來減輕骨頭震盪、增加靈活動,而膝蓋周邊的肌肉群能穩定膝關節運動,保持平衡和流暢的屈伸。膝蓋構造十分精密,包含股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軟骨和脛骨,每塊骨頭都扮演關鍵角色。

  1. 股骨:俗稱大腿骨,人體最長最粗的骨頭。
  2. 脛骨:俗稱小腿骨,人體第二大塊骨頭。
  3. 髕骨:倒三角的膝蓋骨,位於股骨和脛骨之間,會隨著動作上下運動。
  4. 前後十字韌帶:連接股骨和脛骨,有穩定膝關節的效果,防止骨頭過度移位。
  5. 半月板軟骨:位於脛骨頂端,有兩片半月形狀的軟骨,吸收膝關節運動時的壓力。
  6. 關節軟骨:在股骨頭兩端有白色帶光澤的部分,可以降低骨頭的摩擦力、高度吸震,也因為沒有神經組織所以磨損的也不會即時被發現。
細看關節構造,包含關節軟骨、關節腔、韌帶等組織,可提供緩衝、避震與潤滑的效果。其中關節軟骨是由70%膠原蛋白及30%醣蛋白所組成,醣蛋白可以結合於玻尿酸上,形成長效、具有彈性的鎖水鏈,再靠著膠原蛋白築起的立體結構,將玻尿酸卡在像鋼筋水泥的膠原蛋白裡,以發揮抗衝擊的效果來保護關節。

為何會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為常見且重要的關節疾病,又被叫做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

  1. 原發性:患者的關節結構、軟骨組織代謝或修復能力異常,以老化和肥胖為主因。
  2. 繼發性:因關節受傷(骨折、韌帶損傷);遺傳;代謝疾病如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感染而引起關節軟骨被破壞所致。

高風險族群

若您有以下危險因子,建議定期檢查是否有退化性膝關節炎:

  1. 曾有外傷:關節損傷、骨折、韌帶損傷會加速退化。
  2. 長期關節受力不均:如姿勢不良易引起肌肉柔軟度變差,或肌力下降而造成關節磨損。
  3. 過度使用:長期過度負重、或工作長要久走、站、搬重物者。
  4. 年紀:65歲以上長者,每2人就有1人罹病,70歲以上更超過90%。
  5. 停經後婦女:常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骨頭耐受力更差。
  6. 體重過重者:關節承受更大壓力。
試想,人的膝關節每天重複彎曲、伸直,會因先天骨骼結構差異,在活動中磨損關節磨損,或因基因差異、膝蓋老化、不常運動、抽菸飲酒、外傷等,這些先天、後天因素交互影響,讓膝關節逐漸受損。罹患膝關節炎,會導致關節內的軟骨受損、滑膜液分泌減少,降低潤滑作用,骨頭無法順利活動,或跌倒、扭傷等外傷,導致十字韌帶撕裂或關節腔損傷,造成膝蓋疼痛和行動受限。

另外,若有是X型腿、O型腿的患者,軟骨因不正常的磨損而粗糙,會讓股骨與脛骨間的空隙縮減,膝蓋漸漸更往內或往外翻(通常是往內翻居多),讓患者感到明顯疼痛:

  • 內側膝關節退化、關節腔狹小
  • 創傷變形
  • 內側股骨有缺血壞死、關節軟骨破損
  • 先天內翻的O型腿
  • 內側半月軟骨破損

圖說:不正常的腿型容易導致膝蓋磨損、加速退化。

膝蓋退化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分級

膝關節內部受損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 最先感受到的是膝蓋感覺浮浮踵踵的、有點腿軟的感覺,但並不會感到疼痛。
  2. 軟骨表面因磨損產生碎屑,也不會趕到疼痛。
  3. 軟骨磨出裂痕。
  4. 裂痕處出現剝落,像洋蔥一樣一層層掉落。
  5. 軟骨剝落非常多,開始有疼痛感。

以患者的外在感受,則可分為四等級,建議出現第三級以上的症狀,就必須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1. 第一級:幾乎沒有感覺
  2. 第二級:搬重物等出力時會覺得酸軟
  3. 第三級:日常活動、走路出現吃力
  4. 第四級:幾乎無法正常活動
疼痛為主要表現,通常活動越久或接近黃昏時最有感覺,也可能因為天氣陰晴不定、氣壓驟降關係,關節承受壓力但軟骨調節力不足,讓關節發炎腫脹,就像氣象預報一樣,如:
  1. 關節腫脹、疼痛,尤其過度活動或走樓梯、久坐要站起來時特別明顯疼痛。
  2. 早上起來覺得關節僵硬,雖然活動一陣子會降低疼痛與僵硬感,但晚上疼痛感更劇烈。
  3. 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響。
  4. 關節會有變形或攣縮的情況,如膝關節會發生O型腿、關節無法伸直。
  5. 大腿肌肉萎縮。
  6. X光檢查後發現關節面狹窄、變形、長骨刺、軟骨下方硬化、有退化性囊腫。

圖說: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一種慢性、退化的關節疾病。

哪些動作更傷膝關節?

通常涉及急停、突然改變運動方向、對膝關節施加不等比例壓力,或得過度彎曲膝關節的動作,都更容易磨損膝關節,家庭主婦跪在地上做家事像、喜歡做園藝得常常彎腰,或是跑、跪、蹲的劇烈運動,包含以下:

  1. 滑雪:此運動必須高速從玻頂往下滑,造成膝關節壓力。
  2. 籃球:起跑、停止、落地等向上又向下的動作,加上有止滑效果的籃球鞋抵消作用力,巨大壓力擠壓膝關節。
  3. 足球:同理籃球,但更容易造成十字韌帶撕裂。
  4. 長跑:雖然是很棒的有氧運動,但長時間跑步比其他有氧運動會對膝蓋造成較大衝擊。
  5. 其他:美式足球、體操、網球、棒球等。

此外,體重過重、常爬樓梯、愛穿高跟鞋,也容易造成膝蓋受傷,應減重、穿運動鞋,或是改溫和的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走路、瑜伽等,訓練心肺之餘又不會傷膝蓋。

診斷方式

  • 病史詢問:醫師會詢問患者以下問題
  1. 關節疼痛的部位、時間、性質、嚴重程度
  2. 關節是否腫脹、僵硬
  3. 關節活動是否受限
  4. 是否有其他症狀,如發燒、體重減輕等
  • 理學檢查:醫師會檢查患者的膝關節是否有以下情形
  1. 壓痛
  2. 腫脹
  3. 積水
  4. 活動範圍受限
  5. 肌力減弱
  • 影像學檢查:X光是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可以顯示關節軟骨的磨損、骨刺的形成、關節間隙的狹窄等。核磁共振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影像,包括軟骨、韌帶、肌腱等組織的狀況。
  • 其他檢查:抽取關節液檢查可以幫助醫師診斷關節炎的類型。血液檢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膝蓋退化的保守治療方法

治療膝關節的方法有很多種,端看膝關節受損狀況,如果儘早發現有軟骨磨損狀況,治療方法會比較緩和,分別為:

保守治療

  • 減重及輔具:減少膝蓋承重,緩解發炎狀況。
  • 適當運動:比增加膝蓋周邊肌肉力量。
  • 藥物治療:口服消炎藥;若有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急性發炎症狀,可以類固醇快速減輕疼痛。
  • 注射治療:
  1. 類固醇:可以透過健保給付注射,緩解發炎和有止痛效果。
  2. 玻尿酸(又稱為透明質酸)是一種有高度吸水性及黏彈性的生物多醣體,是關節腔的潤滑液主要成份之一,可以幫助關節活動順暢、緩衝碰撞。早期玻尿酸是從雞冠或牛眼萃取而來,近年已經可以透過細菌醱酵純化技術大量生產。
    :可減少關節磨損情形,就像替生鏽的機械噴潤滑劑,減輕患部疼痛並增加關節活動度,常見劑型有每週注射一劑,一個療程三到五週,療效可持續幾個月。
  3. 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PRP):利用患者本身的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到關節裡,讓身體以為關節受傷,而加速修補肌腱韌帶與軟骨組織,屬於一種再生療法,主打免開刀、修復快,也因為從患者本身抽取血液而沒有排斥反應,但須全額自費,價格相對較高。

膝蓋退化治療何時手術?後遺症、費用評估




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手術有很多種,因應不同情況而有選擇差異,我們可以先了解以下常見手術,再與醫師商討最佳對策!

微創膝關節鏡手術

由於人體關節構造是密閉、沒有開口的,若使用關節鏡可放大審視裡頭的情況,並將關節內發炎組織清除以及修補破碎的軟骨,加速膝蓋的修復及減少日後關節發炎的情況。手術方法為,在膝蓋打開2-3個0.3公分的小洞,清除關節內的骨刺、發炎絨毛等,需一個小時左右,多半採半身麻醉,通常術後隔天傷口會些微腫脹,但可以馬上下床活動。膝關節鏡手術還有個好處是可以評估患者韌帶是否鬆弛、是否需要換人工關節,術後也可以合併增生療法(注射葡萄糖或PRP等)來修補受損組織,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年限。
適應症:第二、第三期的膝退化性關節炎(半月軟骨及關節軟骨受損、韌帶受傷或斷裂、骨折、關節炎和滑膜炎等),搭配適當的復健與增生療法,成功率可超過90%。

保膝手術

全名為「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 HTO」,是藉由矯正脛骨(小腿骨)角度來延遲膝關節退化,手術傷口不在膝關節上,而是膝關節下方一些,有矯正脛骨角度、微創傷口小、免換人工關節的優點,適合。保膝手術的步驟為:在脛骨近端製造一個截骨切口(類似骨折),撐開切口到理想角度後,使用鈦合金鋼板固定,截骨處可以用其他材料支撐。
適應症:若因X型腿、O型腿而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接受吃藥、打針、注射玻尿酸等保守治療,膝蓋疼痛的情況都未改善的話,可以考慮做保膝手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當所有方法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患者的膝蓋軟骨已經磨損到極限、疼痛不已影響生活行動,醫師會建議在理學檢查及骨科影像學檢查後,患者符合手術標準即可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別擔心!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台灣是已經很成熟的手術,每年約執行兩萬多例,極少出現副作用或後遺症,只要好好配合醫師治療,成功率均超過90%。
適應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分為全膝置換及半膝置換,若患者年紀較輕、骨質狀況佳、病變的部位少,可以做半膝手術,保留部分健康的關節和十字韌帶,活動受限較少,但如果關節變形厲害、體重較重、骨質疏鬆嚴重就得選擇全膝手術。

 

若想了解更多手術細節、醫材費用等,可以點選「想了解更多」,相信患者只要與醫師詳細討論,對症下藥後都能有效的減輕疼痛,讓患者儘速回到日常生活,走路再也不卡卡!

膝關節術後注意事項?如何保養膝關節?

術後照顧

  • 六個禮拜內患肢不能踩地。
  • 應穿彈性襪到術後六週,可避免下半身深部靜脈栓塞。
  • 避免在膝下放置軟墊,以免造成膝關節屈曲攣縮。
  • 術後應維持正常體重,避免加重關節磨損。

如何保養關節?

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後,最重要的是減輕膝蓋的負擔,這也是術後的標準照顧,其方法包含:
  1. 減少關節使用頻率
  2. 運動與減重:可選擇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對關節負擔較小的有氧運動,減少疼痛又兼具運動舒適感,規律運動也可訓練肌力、強健的肌肉可幫助關節穩定。
  3. 使用輔具:包含助行器、合適的鞋子、護膝等。
  4. 復健及物理治療:可調整患者的姿勢、肌肉狀態,能舒緩疼痛及恢復軟組織。

復健運動

手術後,患者應依照醫生的指示下進行膝關節彎曲和伸展的運動,如:
  • 坐姿抬腳:坐在椅子上,將受傷的腳伸直上抬,腳姆指朝天花板,建議每隔一小時重複做15次 ,可讓膝關節彎曲和伸張,避免關節硬化。
  • 膝伸直下壓運動:身體平躺將膝蓋打直,將毛巾捲成一捲放在膝蓋下方,膝蓋向下用力壓,維持十秒後放鬆,重複動作可強化股四頭肌力。


常見問題:膝蓋開刀術後幾天能洗澡?

A:術後拆線過兩天可以淋浴,但泡澡需等到至少五週

文獻參考

退化性膝關節炎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照顧須知,長庚醫院。
人工膝關節置換病人手冊,奇美醫院骨科部。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衛教手冊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