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骨折開刀復原時間?症狀、手術、術後照顧一次看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顏面骨折原因?骨折後併發症?
- 上臉:由額骨及額竇構成。額骨為顏面骨中最堅固的部位之一,能保護腦部受外力撞擊時不受傷害,要是額骨失守,除了骨折還會伴隨腦部的重大創傷。
- 中臉:由上顎、顴骨、鼻骨、眼眶、鼻竇組成。這些複雜的結構主要支撐及保護眼球、構成呼吸道、調節吸入空氣的溫濕度、幫助發音共鳴,還可以在嚴重外傷時吸收一部分的衝擊來保護重要臉部器官。因此,要是骨折發生在中臉,上述的器官功能都有機會受損,也會讓顏面畸形更加明顯。
- 下臉:下顎骨組成,影響上下齒列相對位置、顳顎關節活動度等。
每位顏面創傷、畸形的患者,其問題與適合的治療方式也都不同,但原則上有些方法可循。根據台灣顱顏學會建議:「治療方法從骨骼到皮膚、由深部到表面;嚴重問題優先治療與功能性問題優先治療。」而台灣常見的顏面骨折包含:
- 前額骨骨折:前額骨有兩層,若內層也破裂可能導致氣腦或腦脊髓液體外漏。
- 眼眶骨骨折:眼眶為特殊的錐體結構,可保護眼球,避免破裂,但也因周邊骨頭相當薄,像蛋殼一樣,為了抵銷衝擊容易發生爆裂性骨折,導致眼眶容積變大,眼球跟著後縮或下墜,兩眼高度不一而造成複視。
- 鼻骨骨折:眼眶及鼻部周圍腫脹、變形、鼻中膈移位、鼻出血,有時也會阻塞呼吸道。
- 顴骨骨折:多半因鈍力造成,常發生在眼眶外緣及下緣。
- 上頜骨骨折:多半因鈍力造成,依照勒福氏分類法有三種
- 骨折沿著齒槽上緣橫向裂開
- 骨折沿著鼻竇往上延伸到淚骨、篩骨及鼻骨兩側,要成中臉凹陷
- 骨折沿著眼眶上緣裂開,鼻骨和眼眶等同時骨折還會改變眼距,也可能發生上上中下臉同時骨折的全臉骨折,重建難度高。
- 顎骨骨折:可能會伴隨牙齒受傷,鼻竇空腔容易出血,斷裂也可能延伸到顴骨、眼眶等,會涉及咬合問題。
顏面骨折需開刀:車禍、家暴、運動傷害
- 外觀異常:局部顏面凹陷或突出、左右對稱功能性失衡、眼球移位或內凹、鼻子或嘴唇變形、軟組織或骨折缺損。
- 功能障礙:視力異常、淚管阻塞導致眼淚一直流及鼻塞、神經損傷而引起顏面動作及感覺異常、咬合不正常或張口受到限制。
診斷方式
首先急診醫師會評估顏面骨骨折患者的意識狀態、神經反射、血壓、骨折狀態及呼吸道是否順暢,若能即時做有效的處理,可以減輕日後畸形的程度。不過,許多顏面創傷會合併其他重大傷害,比如腦部、胸部、腹部或四肢等需優先處理,約1-2週後再接著做顏面重建。
顏面重建不留疤,微創開刀臉上無疤痕
傳統的顏面重建手術,臉部會留下明顯的疤痕,在醫療技術進步下,現在已經可達到隱形切口,比如將傷口藏在口內、頭髮覆蓋處、眼皮皺摺等,同時可搭配內視鏡手術輔助讓傷口隱藏得更好,還能減少手術過程中傷及重要神經、血管的風險。但若是處理複雜的顏面骨折,則不適用內視鏡輔助,得以最快的手術時間及麻醉來處理,以保障病患安全。
而固定方式部分,過去常用的鋼絲及鋼釘、骨骼外固定器,現在已經被骨釘、骨板的內固定裝置取代,方法分為兩種:
- 將骨板鋪在骨折處,用像是電鑽的器械在骨頭上鑽洞,再鎖上螺絲。
- 將骨板鋪在骨折處,用尖頭狀的骨釘直接鎖在骨頭上。
顏面骨折的手術風險
- 手術後出血或血腫的傷口癒合不良、感染、疤痕攣縮增生肥厚。
- 少數患者會因血腫的壓迫,血塊、痰的阻塞而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窒息或造成腦部傷害及腦脊髓液外漏或感染。
- 顱顏部的重建手術少數患者會發生骨再生不良、骨感染及骨壞死,也可能發生植入物被身體吸收後,產生不對稱或齒咬合不良等。
- 涉及眼周的重建手術可能因影響血管或神經而有眼球、眼臉運動失調的視力不良,嚴重者可能失明。
- 若傷及眼眶下神經或下齒槽神經,可能導致嘴唇感覺喪失,但通常一年後會逐漸改善。
- 涉及上頷骨的手術,極少數會發生傷及視神經而視力減損或失明;涉及下頷骨的手術,極少數會傷及顏面神經而造成顏面神經麻痺,但通常一年後會逐漸改善。
骨移植手術
若顏面骨折後患部有骨缺損的問題,醫師評估範圍及大小後,可以骨移植手術填補,分為:
- 自體骨:將活的骨生細胞帶到缺損部位,有縮短癒合時間、形成優質的新生骨,對於大範圍的骨缺損部位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常用到的自體骨來源包含:頭蓋骨、上下顎骨、肋骨、髂骨和腓骨,依據這些骨頭的特性,所適合移植的地方也不同,比如複雜性齒槽骨缺損的狀況,常用海綿股含量豐富的髖部和小腿骨,但需要全身麻醉;而下巴的頦骨,雖然可移植的量不多,但局部麻醉就可完成。
自體骨雖然和患者的相容性最高,缺點卻是增加患者傷口,其周邊也會有傷害、感染等併發症症風險,這些因素都可能讓患者感受到不適。 - 人工骨:包含合成骨、鈦金屬、矽膠等,雖然有感染風險,取出後還可能發生異物反應(肉芽、莢膜、蝕骨),但患者不用多挨一次刀,不可吸收的特性下,植入後大小、形狀幾乎不會改變。比如眼窩骨骨折來說,因眼窩骨內壁很薄,若用自體骨得取一樣薄的頭顱骨、肋骨等,會拉長手術時間半小時到一小時,還可能有變形、被吸收的問題,現在則常用鈦金屬骨材,生物相容性高,強度足,也有健保給付,成為手術醫材主流。
骨釘骨板材質差異:金屬、生物可吸收差在哪?
金屬材質骨釘、骨板 | 生物可吸收骨釘、骨板 | |
---|---|---|
適用者 |
|
|
材質 | 鈦合金 | 聚乳酸、聚甘醇酸所合成的聚合物 |
優點 |
|
|
缺點 |
|
|
電腦輔助+3D列印
現代醫學進步下,顏面手術能更加精準,透過電腦設計和術中導航,醫生可精準判斷患者骨折部位,加上3D列印建模,讓患者重建後的臉部更接近原本的對稱性和立體感,還能避免在手術過程中傷害到其他重要顏面器官,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比如:
- 眼眶骨折:傳統會用人工骨加上鈦合金網取代原本的眼眶壁,角度卻太平面而不符人體工學,若使用3D列印技術加上電腦影像設計模擬患者的眼眶骨,就可將鈦合金網捏出精確的形狀,再置入患者眼窩,誤差可降至1-2mm,還能避免眼球凹陷復發。以3D列印製作一側眼眶,患者需自費1-2萬元。
- 頭骨外傷:若患者有腦出血、腦部水腫,可能發生腦壓太大或腦水腫,得先將部分頭蓋骨取下,等水腫消退再蓋回去。這中間等待的過程及術後恢復期,頭蓋骨缺損、變形、感染的風險,因此若用3D列印出立體的頭骨模板,再製造出立體人工骨或鈦合金頭蓋骨,可有最完整、美觀及保護腦部的多種優點。
- 下顎骨缺損:常發生於口腔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會因放射線導致下顎骨壞死,產生大範圍缺損,影響顏面變形或咬合異常。摸摸你的下顎骨,其實他是立體的U字型,很難靠人工骨完美複製,但有3D列印建立模型,重建後的下顎能更接近患者原本的下巴形狀及恢復顳顎關節功能。
電腦不僅可以挑花生,還能做到更多事!
只要在術前將患者的電腦斷層資料輸入至顱顏專用的電腦設計軟體,將為受傷的一側以鏡像反射成像到受傷的一側,結合導航儀器就能確認患部重建是否有達到左右對稱,還能縮短手術時間,惟此套系統需自費5-6萬元。
顏面骨折重建術後照顧與注意事項
- 顏面重建手術後,通常縫合傷口在5-7天可以拆線,建議要冰敷3天後轉為熱敷,以利血塊吸收。
- 若因顎骨骨折而較難清除口腔,可用洗牙機或無酒精漱口水加強清潔。
- 若有骨釘、骨板等植入物,需服用抗生素治療,即使感到不適,建議還是要盡可能等骨頭癒合,約3-6個月後再將骨釘取出。
- 短期內不要動到患部,不要按摩以避免骨頭移位,等2-3個月後在開始按摩效果最佳。勤加按摩能讓撞擊處恢復到肌肉有彈性且血液循環較好的狀態,否則這些軟組織可能因為皮下疤痕而變得紅腫、僵硬。
常見問題:骨釘骨板要取出嗎?
A:雖然鈦合金材質的骨釘骨板,經測試後生物相容性都很好,放在人體裡不太會有什麼變化,一般會避免再次手術降低感染風險。不過,患者若是年輕人,醫師可能會建議取出,原因是患者往後50-60年都得帶著骨釘骨板生活,反而增加不確定因素;慢性病患者同樣也具高感染風險,也會看狀況取出。
Q:打骨釘可以過海關嗎?
A:海關感應器當不會因為鈦合金材質的骨釘而發出嗶嗶的感應聲響。
文獻參考
許翰平。車禍女顏面創傷變形,醫師妙手讓她美麗回春,奇美醫院中心整形外科。
黃柏誠(2019)。車禍臉撞凹變形!? 淺談顏面骨骨折,臺大醫網第165期,頁10。
顱顏精準手術來臨-基隆長庚3D列印科技再突破 開發客製顏面金屬骨板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長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