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更新
6,106
collect
收藏

腳中風下肢動脈阻塞怎麼改善?疾病症狀、檢查、治療

諮詢專家:林謂文醫師/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腳中風下肢動脈阻塞怎麼改善?疾病症狀、檢查、治療
下肢動脈狹窄不僅好發於老人家,近年來年輕病例也逐漸增加,原因多半與久坐、熬夜與高油鹽的飲食習慣有關。根據統計,台灣一年發生超過6,000例因動脈阻塞疾病的截肢手術,而患者即使完成了截肢手術,在住院的三個月內死亡率高達兩成!下肢動脈阻塞該怎麼辦?要做哪些檢查?治療方式有哪些?手術方式選擇?
#淺股動脈狹窄手術 #人工淺股動脈支架 #雷射血管整形術 #動脈阻塞

目錄

下肢動脈阻塞原因?常見症狀與分級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又稱 下肢動脈疾病(PAD),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是指下肢動脈因粥狀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導致狹窄或阻塞,使下肢血流灌流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在台灣,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每年約有八千個截肢手術,其中有近六千個是因 PAD 所致。PAD 的死亡率也非常高,在截肢住院期間 68 天內,死亡率高達 18%,而成功出院的患者,一年內也有 34% 的死亡率。

高風險族群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其特徵是動脈壁上沉積脂肪斑塊。隨著時間的推移,斑塊會增大,變硬,並破裂。破裂的斑塊會形成血栓,堵塞動脈。其他可導致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病因包括:

  • 血栓形成:血栓是血液凝塊,可堵塞動脈或靜脈。
  • 糖尿病:糖尿病會損害動脈壁,使其更容易形成斑塊。
  • 高血壓: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壁,使其更容易受到損傷。
  • 高膽固醇:高膽固醇水平會增加形成斑塊的風險。
  • 吸煙:吸煙會損害動脈壁,並增加形成血栓的風險。
  • 肥胖: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的風險,這些都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危險因素。
  •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患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會增加。

常見症狀與分級

下肢動脈阻塞的症狀通常出現在腿部,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

  • 第一級:肢體麻痺、皮膚溫度下降。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有些患者可能感到腿部麻木、刺痛或發冷。皮膚溫度也可能下降。
  • 第二級:間歇性跛行。這是下肢動脈阻塞最常見的症狀。間歇性跛行是指在行走或運動時腿部疼痛,休息後可緩解。疼痛通常發生在小腿或小腿肚,但也可能發生在大腿或臀部。隨著疾病的進展,跛行的距離會縮短,疼痛也會更加嚴重。
  • 第三級:休息或夜間疼痛。當疾病進展到第三級時,即使在休息或晚上睡覺時也會出現疼痛。疼痛通常是劇烈的,可能伴有灼熱、刺痛或麻木感。
  • 第四級:潰瘍壞死。這是下肢動脈阻塞最嚴重的一級。在這一級,下肢的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皮膚組織死亡。皮膚可能看起來蒼白、藍色或發黑,並可能出現潰瘍或傷口。如果不及時治療,皮膚壞死可能會導致截肢。

檢查方式

週邊血管疾病的檢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身體檢查:醫師會檢查您的皮膚顏色、溫度和週邊脈搏,以評估下肢的血流狀況。常見的檢查部位包括:股動脈、膕動脈、脛後動脈和足背動脈。
  • 實驗室檢查:
  1. 節段血壓之測量 (SBP):這是評估下肢血流的最簡單方法。醫師會使用血壓計測量您的上臂和下肢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然後,將下肢的血壓與上臂的血壓進行比較。如果您下肢的血壓明顯低於上臂的血壓,則可能表明存在下肢動脈阻塞。
  2. 腳踝-手臂壓力指數 (Ankle-Brachial Index, ABI):ABI 是一種更精確的評估下肢血流的方法。它是將足背動脈的收縮壓與上臂動脈的收縮壓進行比較。正常 ABI 值為 0.9 至 1.3。如果您的 ABI 值低於 0.9,則可能表明存在下肢動脈阻塞。
  3. 周邊血管超音波(Peripheral Echography):周邊血管超音波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利用超音波儀器來檢視周邊血管的品質、大小及血流,可以偵測四肢動脈狹窄、擴大或阻塞,靜脈血栓、靜脈瓣逆流等血管及血流情況。
  4. 動脈攝影 (Arterial angiography):動脈攝影是一種侵入性的影像檢查方法,可使用 X 光來查看下肢動脈的詳細圖像。它可以幫助醫師確定下肢動脈阻塞的精確位置和程度。

下肢動脈阻塞治療方式,一定要手術嗎?

支持性(保守性)療法

  • 減重: 肥胖會增加患 PAD 的風險,因此減重可以幫助改善下肢的血流。
  • 改善貧血及血液粘稠性: 貧血會導致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下降,從而加重 PAD 的症狀。因此,治療貧血可以幫助改善下肢的血流。
  • 改善高血脂:高血脂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加重 PAD 的症狀。因此,控制高血脂可以幫助減緩疾病的進展。
  • 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會損害動脈壁,使其更容易形成斑塊。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幫助減緩 PAD 的進展。
  • 改善控制其他系統性疾病:高血壓、心臟衰竭等其他系統性疾病也會加重 PAD 的症狀。因此,控制這些疾病可以幫助改善下肢的血流。
  • 禁煙(含二手煙):吸煙會損害動脈壁,使其更容易形成斑塊,並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因此,戒煙可以幫助減緩 PAD 的進展。
  • 注意足部護理,以防止足部潰瘍和感染。
  • 適度運動可以幫助改善下肢的血流,可以嘗試步行、游泳或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

藥物治療

周邊動脈阻塞(PAD)的藥物治療可分為以下幾類:
  • 抗血小板製劑: 抗血小板製劑可幫助防止血栓形成,從而改善下肢的血流。
  • 血管擴張劑: 血管擴張劑可幫助擴張血管,從而改善下肢的血流。

藥物副作用:頭痛、出血、消化道不良如噁心、嘔吐和腹瀉。

下肢動脈阻塞手術方式、費用、手術風險

當下肢動脈阻塞嚴重無法單以藥物治療時,就需要進行介入性治療。介入性治療是一種微創手術,可通過導管將工具插入患者的血管內,以疏通阻塞的血管。

下肢動脈血管整形術(Angioplasty)

在血管整形術中,醫生會將一根導管插入患者的腿部動脈,並使用導管將一個充滿壓力的氣球送至阻塞或狹窄部位。充氣後,氣球會壓縮斑塊或擴張血管,從而改善血流。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在氣球擴張後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開放。手術流程為:
  •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
  • 醫生在患者的腿部或大腿上切開一個小切口。
  • 醫生將導管插入切口並引導其進入患者的血管。
  • 醫生使用導管將一個充滿壓力的氣球送至阻塞部位。
  • 充氣後,氣球會壓縮斑塊並擴張血管。
  •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在氣球擴張後植入支架。支架是一種可擴張的網狀管,可幫助保持血管開放。
  • 醫生移除導管並縫合切口。

下肢動脈血管整形術的優點包括:

  • 微創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
  • 患者通常在手術當天或第二天即可出院。
  • 該手術可有效改善血管血流,並緩解症狀。

下肢動脈血管整形術的缺點包括:

  • 血管可能會再次狹窄,需要再次治療。
  • 手術後可能會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阻塞。
  • 手術部位可能會感染。
  • 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

血管繞道手術(Bypass Surgery)

對於嚴重下肢血管病變無法施行血管氣球擴張術或接受多次血管氣球擴張術效果不佳、將面臨截肢的患者,是最後的一線治療方法。血管繞道手術的原理是將一根新的血管移植到阻塞的血管旁邊,以繞過阻塞部位。新的血管可以是來自體血管移植或異體血管移植。血管繞道手術的步驟通常如下:

  1. 患者接受全身麻醉。
  2. 醫生在患者的腿部或大腿上切開一個切口。
  3. 醫生將新的血管移植到阻塞的血管旁邊。
  4. 醫生將新的血管連接到上游和下游的血管。
  5. 醫生縫合切口。

血管繞道手術的優點包括:

  • 血管繞道手術的再阻塞率低於 PTA 和支架植入術。
  • 血管繞道手術可用於治療多處狹窄或阻塞的患者。

血管繞道手術的缺點包括:

  • 需要全身麻醉,手術風險較高。
  • 恢復時間較長, 患者通常需要在醫院住幾天才能出院。
  • 手術切口較大,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

淺股動脈支架的種類

目前淺股動脈支架主要有以下兩種:

  • 裸金屬支架: 裸金屬支架是不含任何藥物的金屬支架。裸金屬支架的優點是價格較低,缺點是再阻塞率較高。
  • 塗藥支架: 塗藥支架是在裸金屬支架的表面塗覆了一層藥物。藥物的作用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從而降低再阻塞率。塗藥支架的優點是再阻塞率較低,缺點是價格較高。

淺股動脈支架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因素:

  • 年齡較大或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再阻塞的風險較高,因此更適合使用塗藥支架。
  • 病變較長或較嚴重的患者,再阻塞的風險也較高,因此更適合使用塗藥支架。
  • 塗藥支架的價格較高,因此患者在選擇支架時也應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
  裸金屬支架 塗藥支架及支架傳輸裝置
規格 長140-160mm 長20:140mm 141mm
術後1年
再發生堵塞機率
30% 10%
費用 健保給付 自付差額
新台幣3.5-5.8萬元
自付差額
新台幣5-6萬元

鑽石探頭鑽研整形術(Rotablation)

該手術的原理是使用鑽石探頭將鈣化的斑塊從血管壁上切除,從而打通血管。血管腔內鑽石探頭鑽研整形術的過程通常如下:
  1.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
  2. 醫生在患者的腿部或大腿上切開一個小切口。
  3. 醫生將導管插入切口並引導其進入患者的血管。
  4. 醫生將鑽石探頭插入導管。
  5. 醫生使用鑽石探頭將鈣化的斑塊從血管壁上切除。
  6. 醫生移除導管並縫合切口。

雷射血管內膜切除術(Laser Endarterectomy)

該手術的原理是使用雷射將血管內膜的斑塊消融,從而打通血管。雷射血管內膜切除術的過程通常如下:
  1.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
  2. 醫生在患者的腿部或大腿上切開一個小切口。
  3. 醫生將導管插入切口並引導其進入患者的血管。
  4. 醫生將雷射導管插入導管。
  5. 醫生使用雷射將血管內膜的斑塊消融。
  6. 醫生移除導管並縫合切口。

靜脈動脈化治療(AVF)

該手術的原理是將靜脈接入動脈,從而為下肢提供新的血流供應。簡單來說就是靜脈取代動脈的方式,換條管路將血液輸送至人體的微血管與組織當中,原本的循環是動脈到微血管再到靜脈,但現在改為動脈先流到靜脈,再到微血管給組織利用後,最後回到靜脈。靜脈動脈化治療的過程通常如下:
  1.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
  2. 醫生在患者的腿部或大腿上切開一個小切口。
  3. 醫生將導管插入切口並引導其進入患者的血管。
  4. 醫生使用導管將靜脈接通動脈。
  5. 醫生在接通處植入覆膜支架以保持血管暢通。
  6. 醫生移除導管並縫合切口。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治療後的注意事項 

定期回診追蹤

定期回診追蹤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患者術後護理的重要環節。通過回診,醫生可以監測患者的血管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一般來說,患者在手術後應每個月回診一次,3個月後可改為每3個月回診一次,6個月後可改為每6個月回診一次。

遵從醫囑服藥

在手術後,患者需要遵從醫囑服用抗凝血劑和血管擴張藥物。抗凝血劑可以防止血栓形成,血管擴張藥物可以改善下肢血流。患者應按時按量服藥,不得擅自停藥或減藥。

攝取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可以幫助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壓,從而降低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再發的風險。患者應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少吃油脂、糖分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每天散步運動

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患者應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散步或其他有氧運動。

日常生活守則

  • 立即停止吸菸。吸菸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
  • 有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這些疾病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危險因素。
  • 確實做好雙腳保養。患者應每天清洗雙腳,保持雙腳清潔乾燥。應穿合適的鞋子,避免擠壓雙腳。修剪腳趾甲時應注意避免傷口。
  • 注意觀察雙腳的變化。若出現雙腳冰冷、發麻、疼痛、潰瘍等症狀,應立即就診。定期回診追蹤

文獻參考

施俊哲(2008)。血管支架簡介,台灣心血管外科學會,臨床醫學,  62: 454-70
治療淺股動脈狹窄之塗藥裝置-民眾篇,衛福部健保署。
徐中和(2017)。「靜脈動脈化」創新療法 成功打通阻塞的下肢血管,中國醫藥大學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