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皺摺會好嗎?症狀、原因、治療與手術方式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黃斑部皺褶是什麼?
黃斑部皺褶是一種發生在視網膜上的眼疾,影響中央視力,正式名稱為視網膜上增生膜。視網膜是眼睛後方感光的一層組織,而黃斑部則是視網膜的中心區域,是讓視力清晰最重要的區域。當覆蓋在視網膜上的玻璃體(一種透明膠狀物質)隨著年齡增長而收縮並與視網膜分離時,有時會在黃斑部表面留下一層薄膜。這層薄膜的收縮會拉扯黃斑部,造成皺褶,因而影響視力。
黃斑部皺褶發生在眼睛的視網膜上,更精確地說是黃斑部。
- 視網膜:位於眼球後壁,如同相機的底片,負責接收光線並轉換成神經訊號傳送至大腦,形成影像。
- 黃斑部:是視網膜的中心區域,負責中央視力及精細視力,例如閱讀、辨識顏色和面孔等。黃斑部中央的凹陷稱為中心窩,是視力最敏銳的區域。
黃斑部皺褶發生的原因和高風險因素
黃斑部皺褶的主要原因是玻璃體的變化。玻璃體是填充眼球的透明膠狀物質,隨著年齡增長,它會逐漸液化、收縮,並與視網膜分離。這個過程稱為後玻璃體剝離。大多數人的後玻璃體剝離是自然老化的正常現象,不會引起任何問題。然而,有時玻璃體與視網膜,特別是與黃斑部的附著過於緊密。當玻璃體剝離時,便會拉扯黃斑部,在其表面形成一層纖維膜,最終導致黃斑部出現皺褶。
除了年齡相關的玻璃體變化外,以下因素也會增加黃斑部皺褶的風險:
- 年齡:50 歲以上是主要的風險因素,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 眼部發炎:像是葡萄膜炎,會引起發炎反應,並可能導致黃斑部皺褶的形成。
- 眼部外傷:眼球受到撞擊或穿透性損傷,可能損害視網膜和玻璃體,增加黃斑部皺褶的風險。
- 視網膜血管疾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視網膜靜脈阻塞,這些疾病會影響視網膜的血液供應,並可能導致黃斑部皺褶。
- 視網膜裂孔或剝離:這些情況需要手術修復,手術本身也可能增加黃斑部皺褶的風險。
- 眼內手術:例如白內障手術,雖然風險很低,但術後也可能發生黃斑部皺褶。
- 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較長,更容易發生玻璃體退化和後玻璃體剝離,進而增加黃斑部皺褶的風險。
- 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患有黃斑部皺褶,則自身患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黃斑部皺褶的症狀
黃斑部皺褶的症狀輕重不一,從輕微的視力變化到嚴重的視力喪失都有可能。由於黃斑部負責中央視力,因此黃斑部皺褶的主要影響會集中在中心視力上,周邊視力通常不受影響。 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症狀:- 視力模糊或減退:這是最常見的症狀。患者會感覺中心視力模糊,難以看清細節,嚴重時可能影響閱讀、辨識人臉等日常活動。
- 影像扭曲變形:這是黃斑部皺褶的典型症狀。患者會感覺直線看起來彎曲或波浪狀,物體形狀扭曲變形,例如門框看起來彎曲、棋盤格線條呈波浪狀等。
- 視物大小改變:物體看起來可能比實際尺寸大或小,或者兩眼看到的物體大小不一致。
- 中央暗點或盲點:視野中心可能出現暗點或盲點,遮蔽部分視線,影響閱讀和精細工作。隨著病情發展,暗點可能會擴大或增多。
- 顏色感知改變:顏色看起來可能比平常暗淡、褪色或失真。
黃斑部皺褶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 視力與視覺功能評估:
- 視力表:測量遠距和近距視力,評估中心視力的清晰度。
- 阿姆斯勒方格表:簡單的自我檢測工具,用於偵測視野中心的扭曲或暗點。醫師會請您注視方格表中心點,觀察線條是否彎曲、模糊或缺失。這能初步篩檢黃斑部病變。
- 眼底鏡檢查:使用眼底鏡直接觀察眼底,包括視網膜、黃斑部、視神經和血管等結構,尋找任何異常,例如黃斑部皺褶、出血、水腫等。
- 光學同調斷層掃瞄 (OCT):非侵入性的影像檢查技術,利用光波產生視網膜的橫截面圖像。OCT 能提供黃斑部皺褶的詳細資訊,例如皺褶的厚度、位置及對視網膜結構的影響。這是診斷黃斑部皺褶最關鍵且重要的檢查。
- 螢光血管造影 (FA):將螢光染料注射至手臂靜脈,再以特殊相機拍攝眼底照片。螢光染料會隨血液循環至眼睛,顯示視網膜血管的狀況。這有助於醫師評估是否有血管滲漏或阻塞等問題,並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視網膜疾病。通常用於鑑別診斷或評估病灶範圍。
黃斑部皺摺不開刀可以嗎?治療方法有哪些?
目前沒有有效的保守性療法可以治療黃斑部皺褶。對於症狀輕微、視力影響不大,且OCT 顯示黃斑部結構變化不顯著的患者,可以先觀察追蹤,並定期回診檢查。但保守治療無法逆轉病程,僅能延緩惡化。觀察等待期間的注意事項
- 定期眼科檢查:即使症狀輕微,也需要定期接受眼科檢查,包括視力檢查和 OCT 檢查,以監測黃斑部皺褶的變化。
- 自我監測: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 (Amsler Grid) 定期自我監測視力變化,例如影像扭曲或暗點的出現或擴大。如果發現任何異常,應立即就醫。
- 控制相關疾病: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全身性疾病,應積極控制這些疾病,以減少對眼睛的影響。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等,有助於維持眼睛健康。
- 中度至重度的視力下降:影響閱讀、駕駛或工作等其他日常活動,則建議手術介入。
- 影像扭曲:明顯的影像扭曲會影響視覺品質,即使視力沒有大幅下降,也可能需要手術矯正。
- 黃斑部水腫:如果黃斑部出現水腫,影響視力,手術可以幫助緩解水腫,改善視力。
- OCT 顯示黃斑部結構明顯異常:即使症狀輕微,如果 OCT 顯示黃斑部結構明顯受損,例如出現明顯的拉扯或增厚,醫師也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 症狀持續惡化:如果在觀察等待期間,症狀持續惡化,例如視力下降加劇或影像扭曲加重,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
使用顯微器械進入眼球內,仔細移除在黃斑部表面造成皺褶的增生膜,為了清楚辨別增生膜之範圍及邊緣,有時會需要使用特殊染劑以利手術進行;接著再根據視網膜病變程度,可能選擇在玻璃體內灌注氣體來輔助治療,或進一步處理黃斑部裂孔等併發症。移除增生膜後,黃斑部不再受拉扯,可以恢復更自然的形狀,進而改善視力扭曲和模糊的狀況。一般情況下手術通常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麻醉方式
一般採用局部麻醉(眼球後麻醉),在眼睛周邊施打麻醉藥劑,手術過程中一般不會有明顯痛覺,大多數病患均可順利配合完成。若病患無法配合局部麻醉(如:嚴重失智、有幽閉恐懼症、無法長時間平躺),才會選擇全身麻醉。手術風險和併發症
雖然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的安全性很高,但仍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和併發症,例如出血、感染、視網膜撕裂或剝離、白內障、青光眼、眼壓升高和眼內發炎。黃斑部皺摺手術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後的照護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傷口癒合,預防感染,並促進視力恢復。以下提供術後照護和飲食建議:術後照護
- 用藥: 遵照醫囑使用眼藥水和口服藥物,例如抗生素、消炎藥和類固醇等,以預防感染和控制發炎。
- 傷口護理: 保持手術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揉眼睛或碰觸傷口。如有分泌物,可用無菌棉棒輕輕擦拭。
- 活動限制: 術後初期應避免劇烈運動、提重物、彎腰和咳嗽等會增加眼壓的活動。
- 姿勢限制: 若眼內注射了氣體或矽油,醫生會指示您保持特定的頭部姿勢(例如俯臥、側臥或平躺),以利氣體或矽油頂壓視網膜,促進癒合。務必遵照醫囑,維持正確的姿勢。
- 眼罩: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配戴眼罩,以保護眼睛,避免外傷和感染。
- 複診: 按時回診追蹤,讓醫師檢查傷口癒合情況和視力恢復情況。
- 症狀監測: 注意觀察是否有任何不適症狀,例如視力突然下降、眼痛、紅腫、分泌物增加、閃光或飛蚊症加劇等。若出現任何異常,應立即就醫。
飲食建議
- 術後飲食並無嚴格限制,但建議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以促進傷口癒合和視力恢復。
- 均衡營養: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 A、C、E 和抗氧化劑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水果、堅果和魚類等,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
- 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織修復的重要營養素,可多攝取魚、肉、蛋、奶、豆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 水分: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有助於新陳代謝和傷口癒合。
- 避免刺激性食物: 術後初期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和咖啡因等,以免刺激眼睛,影響恢復。
- 戒菸: 吸菸會影響傷口癒合,並增加眼部併發症的風險,建議戒菸。
其他注意事項
- 避免揉眼睛: 揉眼睛會增加眼壓,並可能損害傷口,甚至導致感染。
- 避免用眼過度: 術後初期應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例如閱讀、使用電腦和手機等,讓眼睛充分休息。
- 避免強光刺激: 外出時應配戴太陽眼鏡,避免強光刺激眼睛。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勤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恢復期
手術恢復期因人而異,通常需要幾週到幾個月的時間。視力恢復的速度也因病情和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的視力會在術後很快改善,而有些患者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請務必遵循醫生的指示,並按時回診追蹤。如有任何疑問或不適,請立即聯繫您的眼科醫生。文獻參考
什麼是視網膜上增生膜(黃斑部皺褶)?,台大醫院眼科部。眼睛也會隨時間老化而產生皺紋 原來是黃斑部皺摺,奇美醫院。
認識黃斑部皺褶,恩主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