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蜂窩性組織炎!68歲女乳房飄惡臭確診「三陰性乳癌」
乳癌依據癌細胞上特定接受體的表現,可以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二型人類上皮成長因子接受器蛋白過度表現型,若腫瘤細胞三種受體的表現都呈陰性就屬於「三陰性乳癌」。王聖麟醫師表示,根據統計,「三陰性乳癌」約占所有乳癌的15%,而在台灣每年約有2000名新增的「三陰性乳癌」患者,成因多為遺傳、基因變異,若是家族有乳癌、卵巢癌的病史,更是罹患乳癌的危險族群。部分「三陰性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後期則會表現出乳頭出現帶血分泌物、凹陷或表皮發癢、變紅、潰瘍、乳房及腋下出現腫塊。相較於其他三種乳癌,「三陰性乳癌」腫瘤成長及擴散速度快、容易發生遠端轉移,且有些案例會產生疼痛感。
圖說:影像顯示腫瘤明顯侵襲胸壁,且造成開放性傷口。
王聖麟醫師指出,診斷「三陰性乳癌」需要進行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再以病理組織切片確診腫瘤類型與期別。不同期別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早期患者的腫瘤較小且無淋巴結轉移,可以利用手術切除腫瘤並搭配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而近年來免疫療法的出現,對於腫瘤較大或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有效縮小腫瘤體積,延緩腫瘤進程。人體免疫系統原本就有清除癌細胞的能力,其中又以T細胞扮演對抗癌細胞的角色,免疫治療每兩週注射一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T細胞攻擊癌細胞並增強身體細胞功能,防止癌細胞惡化,治療成功率約50%。「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副作用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皮疹、搔癢、肝功能異常、疲倦、腹瀉,但對「三陰性乳癌」末期患者還是有超過兩年的存活機會,大幅提高「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王聖麟醫師提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喝酒,飲食方面多吃蔬果、減少攝取紅肉,方能減少乳癌纏身,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進行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篩檢,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患者。倘若發現疑似乳癌的症狀,建議早期治療,配合醫囑,做長期的追蹤及有效的藥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