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更新
207
collect
收藏

頑性癲癇免挨刀 北榮創「聚焦超音波」拚3年問世

諮詢專家:尤香玉醫師/北榮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
採訪編輯:陳盈竹
頑性癲癇免挨刀 北榮創「聚焦超音波」拚3年問世
治療用藥效果不佳的頑性癲癇,傳統只能採高風險的開顱手術,還不一定能找到病灶。現在台北榮總癲癇團隊初步證實,使用低強度聚焦式得超音波脈衝技術(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Pulsations)能阻斷大腦特定區域之癲癇發作症狀訊號,以降低癲癇發作機率。目前北榮廣招患者加入第二期臨床實驗,預計新技術最快3至5年問世,希望未來能取代侵入治療法。
#台北榮總 #頑性癲癇

癲癇發作源自於腦部不正常放電,國內約有10~20萬名癲癇患者,其中2~4成屬於藥物無效的頑固性癲癇患者,大多需要家人長時間費心照顧,雙方精神壓力大,經濟負擔更重。北榮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表示,即使患者不做開顱手術,改用侵入性較低的其他神經調節技術卻效果有限,常見如:

  • 射頻燒灼:用電極針進入腦部治療,適合較小病灶點,病灶點太大無法完全去除。
  • 腦深層刺激:需自費。
  • 迷走神經刺激:以電極刺激左頸迷走神經,可能使聲音沙啞。
  • 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類似放射線治療。
  • 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三叉神經刺激:侵入性較低,但空間解析度差、不具專一性或腦部穿透力小,效果有限。
聚焦式超音波示範模型(圖片提供:台北榮總)
 
而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則是不需要麻醉,由神經外科醫師將導能罩以光學導航的方式,移置想要治療的位置上方開啟能量,並將超音波經由頭骨傳到腦中即可治療,治療時間小於30分鐘,不但在診間就能進行,為非侵入式,不會造成輻射、感染、出血和組織破壞等腦部損傷的兼具安全性和精準性之新療法,具有研究潛力。
將事先完成之腦部影像,利用導航探針與病人頭部完成定位(圖片提供:台北榮總)

將聚焦式超音波探頭放置於已規劃好的治療範圍,持續五分鐘(圖片提供/台北榮總)

北榮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順利完成6位受試者的第一期臨床實驗,其中2位在打超音波後3天,腦波出現明顯變化,相關結果已於111年1月發表在癲癇學界國際一流期刊「Epilepsia」,領先相關研究單位包含美國哈佛大學、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更為亞洲首創。此研究於110年獲得人體試驗委員會(IRB)與衛福部食藥署(TFDA)核准後,將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擴大收案12人參與,作為日後研究和治療基礎參數。

 

至於什麼樣的癲癇患者能加入實驗?尤香玉主任表示,只要到北榮癲癇門診就診,經醫師評估包含病況、年齡,以及符合每月發病3次,且病灶已確定,但現在不適開刀或對開刀有疑慮的族群。惟目前尚不收治懷孕、合併憂鬱症,有大型內科疾病(血小板不足、肝臟腎臟疾病、癌症等等)、頭骨受傷或有植入物之患者,若為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則不影響。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



免費加入會員,使用專屬功能

享有更多獨家消息與功能 develo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