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更新
4,186
collect
收藏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趨勢與風險管理:原因、症狀與細胞儲存

諮詢專家:釋高上醫師/新光醫院骨科主任
責任編輯:洪凱斌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趨勢與風險管理:原因、症狀與細胞儲存

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單純老化造成,軟骨損傷從年輕就開始累積,源於各種破壞軟骨的因素日積月累,不當或過度運動都可能讓年輕人罹患此症。雖然年紀增長會增加發病機率,但疾病嚴重程度與年齡無直接關聯,而與關節不當使用強度、頻率及其他損傷軟骨的因素有關。退化性關節炎是人人終其一生都可能面臨的疾病,及早認識與預防至關重要。那麼,近年醫療趨勢中的細胞治療與細胞儲存,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和預防有什麼作用?本文將詳細說明。

目錄

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及風險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又稱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口,台灣也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而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尤其50歲後罹病風險顯著增加,60歲以上更為常見,65歲以上長者的罹患率甚至可能超過50%。女性停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罹病風險也顯著提升。

這種慢性、漸進式的疾病,源於關節軟骨的退化和磨損,導致骨骼摩擦,引發疼痛、僵硬、腫脹等症狀,最終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和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常見受影響的關節包括膝蓋、髖關節、手部、脊椎和腳部。
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複雜且多樣,主要風險因素如下:

  • 遺傳:家族成員,尤其父母或兄弟姐妹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會增加個人風險,這可能與遺傳的關節結構、軟骨健康狀況、膠原蛋白質量以及發炎體質等因素有關。即使父母沒有明確的關節炎診斷,但若有相關症狀,如走路疼痛,也可能暗示家族遺傳傾向。
  • 年齡:關節隨著年齡增長自然退化,軟骨磨損和修復能力下降,是退化性關節炎最主要的風險因素。
  • 性別:女性罹病風險高於男性,尤其停經後雌激素減少,更易罹病。
  • 肥胖:過重或肥胖會增加承重關節(如膝蓋和髖關節)的壓力,加速軟骨退化。
  • 關節損傷:過去的關節損傷(如骨折、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會增加日後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
  • 關節過度使用:某些職業或活動造成的關節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動作,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關節受損和退化。
  • 其他因素:其他可能增加風險的因素包括缺乏運動(肌肉力量較弱,增加軟骨負擔)、特定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可能影響軟骨健康)、先天性關節結構異常(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以及發炎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

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變化:從輕微不適到嚴重影響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疾病,發展緩慢,病程通常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其嚴重程度和進展速度因人而異,受年齡、受累關節、生活方式和整體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早期診斷和介入至關重要,有助於延緩疾病進展並維持關節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發展因人而異,並非所有患者都會經歷同樣的階段或以相同的速度發展。無論疾病處於哪個階段,患者都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管理,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療法和生活方式調整等,以控制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以下概述退化性關節炎的典型病程發展:

  1. 早期階段:症狀輕微,容易被忽視
    • 間歇性疼痛和僵硬:初期症狀通常輕微,可能僅在活動後或一天結束時感到關節疼痛和僵硬,休息後症狀通常緩解。
    • 偶發性腫脹:關節可能偶爾出現輕微腫脹。
    • 輕度活動受限:關節活動範圍可能略受限制,但通常不影響日常活動。
    • 關節彈響:移動關節時可能出現喀喀聲或爆裂聲,通常不伴隨疼痛。
  2. 中期階段:症狀加劇,影響日常生活
    • 持續性疼痛:疼痛加劇,持續時間延長,即使休息時也可能感到疼痛。
    • 明顯腫脹和僵硬:關節腫脹和僵硬加劇,尤其早晨或長時間不活動後更明顯。
    • 活動受限: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受限,影響行走、彎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
    • 關節變形:關節可能開始出現變形,例如骨刺形成。
  3. 晚期階段:嚴重疼痛和功能障礙
    • 持續性劇烈疼痛:即使休息時也感到劇烈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品質。
    • 嚴重腫脹和僵硬:關節明顯腫脹且僵硬,活動非常困難。
    • 嚴重活動受限:關節活動範圍嚴重受限,甚至完全喪失活動能力。
    • 嚴重關節變形:關節明顯變形,例如關節間隙變窄、骨骼摩擦。
    • 殘疾:可能導致殘疾,需要拐杖、輪椅等輔助裝置。

退化性關節炎風險管理:預防醫學的應用


預防醫學強調早期介入和健康管理,以降低疾病風險或延緩疾病進展,這與著重於診斷和治療的傳統醫學有所不同。對於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醫學著重於疾病預防、延緩病程和提升生活品質,提供更積極主動的健康管理方式。

  1.  初級預防:延緩甚至避免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 健康生活型態:
      • 均衡飲食:採用地中海飲食等健康飲食模式,攝取富含蔬果、全穀物、健康脂肪和瘦肉,限制加工食品、紅肉和含糖飲料。諮詢醫生或營養師,了解是否需要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等關節保健營養素。
      • 規律運動:選擇低衝擊運動,例如游泳、散步、騎自行車、瑜伽和太極拳,增強肌力和關節穩定性,避免高衝擊運動。
      • 控制體重:維持健康體重能有效降低關節負擔。
    • 保護關節:避免關節過度使用或不當施力,例如搬重物時應採取正確姿勢,運動時使用護具。
    • 風險評估及管理:與醫生討論個人風險因素(年齡、家族史、肥胖、關節損傷史等),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計畫,並針對特定危險因子(例如關節損傷、高風險職業)採取額外預防措施。
  2. 次級預防:早期發現退化性關節炎,及時介入以減緩疾病進展和控制症狀。
    • 定期體檢: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包含關節檢查(活動度、腫脹、壓痛等)以及影像學檢查(X光、MRI),以便及早發現關節異常。
    • 留意早期症狀:即使症狀輕微或不具特異性,仍需留意關節疼痛(尤其活動後)、關節僵硬(尤其早晨或長時間不活動後)、關節腫脹、關節活動範圍受限、關節摩擦音(例如喀喀聲),並及時就醫。
  3. 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

除了上述預防策略,再生醫學,特別是細胞治療,也為退化性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早期治療:對於早期關節問題,可考慮細胞治療,例如將培養的自體幹細胞注射至關節,促進軟骨再生和修復。
  • 細胞儲存:對於高風險族群,可預先儲存幹細胞(例如脂肪幹細胞,尤其膝關節附近的脂肪),以備未來治療關節之需。 雖然年輕時儲存的幹細胞功能可能較佳,但年長者的幹細胞仍具再生能力。

退化性關節炎的再生治療:細胞治療的潛力與風險


台灣已核准細胞治療,特別是自體間質幹細胞(MSCs)和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為緩解疼痛和促進軟骨再生提供新的可能性。然而,作為輔助性手段,細胞治療仍處於發展階段,其療效和適用性有限,不應取代傳統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例如定期檢查和疾病早期預防等。2024年通過的「再生醫療雙法」更是強化了細胞治療的法規基礎,規範施行機構、人員資格、細胞製備和產品品質,以確保治療安全和品質。 更多資訊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

此外,部分民間業者也成立了相關的資訊平台,讓民眾能更深入了解細胞用於輔助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細節,例如「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提供專家線上視訊諮詢管道,協助民眾獲得專業的「第二意見」做為參考,除此之外,該平台上也彙整了許多細胞儲存/治療的最新發展動態、衛教宣導、相關法規更新等資訊,以及使用者經驗回饋,供大眾參考,細胞治療的實際狀況和潛在風險。

然而,所有醫療決策都應以個人健康狀況及疾病為依據。建議您在選擇任何治療方案前,務必諮詢主治醫師等專業醫療人員,審慎評估、多方比較,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

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原理:

主要是運用自體幹細胞,經體外培養後注射回關節,以促進軟骨再生、減緩退化。

  • 幹細胞來源:幹細胞可取自多種身體組織,例如骨髓、脂肪、血液和臍帶組織。脂肪幹細胞因取得容易,成為常見的選擇,尤其膝關節附近的脂肪,因與膝關節發育來源相同,可能更有效。
  • 幹細胞培養與注射:取得的幹細胞會先進行體外培養,使其數量增加至治療所需(例如五千萬到一億顆以上),再注射至關節腔。
  • 作用機制:注射的幹細胞能促進軟骨再生、分泌生長因子,並利用其再生能力修復組織。
  • 適用對象:細胞治療通常適用於早期關節問題,對於嚴重關節退化,效果可能有限。

細胞治療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細胞治療並非完全無風險,其效果也需結合復健和其他療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因此,細胞儲存和治療應作為輔助性的風險管理策略,而非唯一的治療方案。務必與專業醫師充分討論,了解其效益和潛在風險。可能的風險包括:

  • 感染:細胞製備和移植過程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異體移植的感染風險更高。
  • 免疫反應和排斥:異體移植可能引發排斥反應,自體移植也可能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 腫瘤形成:移植細胞理論上存在癌變風險,基因修飾細胞療法的風險更高。
  • 其他副作用:發燒、寒顫、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難、過敏反應、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 或神經毒性等。
  • 療效不確定性: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或受益,部分疾病的療效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 費用高昂:高昂的費用可能限制患者的治療機會。

退化性關節炎,細胞治療的臨床案例

談及臨床經驗,釋高上醫師分享了2件由他親自操刀的指標性案例,具體展示了幹細胞療法如何成功修復因使用過度或年齡增長所造成的關節損傷。

  運動傷害型 年齡退化型
對象 前籃球國手 錢薇娟 年約七旬的家醫科醫師
主要問題 因長年高強度訓練,膝關節嚴重磨損,
關節間隙狹窄,影響教練工作
長期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行動困難。
因無法行走,被迫中斷攝影的興趣。
治療方案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關節鏡微創取脂>體外培養>分次注射回關節腔)
治療效果 膝關節軟骨成功再生,功能恢復。
重返球場,能親自示範跑跳等高強度動作。
恢復正常運動行走能力。
重拾攝影愛好,享受活躍的退休生活。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資源管理,細胞儲存機構的選擇關鍵


台灣提供細胞儲存服務的機構主要分為醫療機構和生技公司。並非所有醫療機構都提供細胞儲存服務,通常是較大型的醫院或特定專科診所才會設置細胞庫。生技公司則專注於細胞儲存和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合法性至關重要,機構的細胞製備場所必須符合「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以確保細胞產品的安全、有效和品質。除了合法性,選擇時還應考量機構的專業能力、費用結構、契約內容,並與醫師深入諮詢,評估自身是否適合細胞治療,了解其風險與益處。以下幾點可以幫助你選擇適合的細胞備製所:

  1. 合法性與資質
    • 政府認證與許可:確認細胞備製所是否擁有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或相關部門的認證和許可。台灣的細胞儲存服務必須符合衛生福利部的規範。
  2. 質量標準認證
    • 了解細胞備製所是否遵循國際標準,如 ISO 認證、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規範,這些標準可以確保細胞處理和儲存的高質量和安全性。
  3. 技術能力與設施
    • 專業實驗室設備:選擇具有現代化設施和技術的備製所,尤其是在細胞分離、培養和冷凍保存技術上有經驗的機構。
    • 先進的冷凍技術:確認其是否擁有最先進的超低溫液氮儲存設施,能夠保證細胞在長期儲存期間的穩定性和活性。
  4. 專業團隊
    • 專業技術人員:備製所應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如幹細胞專家、生物技術人員、醫學博士等,他們能確保細胞的處理和儲存過程符合規範。
    • 醫學支持:了解機構是否提供醫療支援,如醫師諮詢、專業治療計劃等,這樣可以在儲存和後續使用時獲得專業建議。
  5. 儲存和安全保障
    • 儲存環境穩定性:確保細胞備製所具備可靠的電力和安全系統,能在各種緊急情況下確保細胞不受損。
    • 雙重儲存系統:一些細胞備製所提供雙重儲存系統,將細胞樣本分別儲存在不同的地點,以防止單一系統故障帶來的風險。
  6. 長期儲存保障
    • 瞭解其儲存契約的條款和年限,確認能否提供長期穩定的儲存服務。
  7. 服務內容與透明度
    • 個性化服務:了解該機構是否能根據個人情況提供客製化的細胞儲存和備製方案。
    • 透明的定價:細胞儲存涉及到初期的細胞採集、處理費用和後續的年費。選擇價格透明,並且能清楚說明費用構成的機構。
  8. 儲存記錄與追蹤
    • 詳細的儲存記錄:選擇可以提供完整的細胞儲存記錄、細胞品質檢測報告的備製所。提供你可以定期查看儲存細胞的狀況。
    • 追蹤系統:確認機構是否擁有完善的追蹤系統,確保你的細胞樣本從採集到使用都能被有效追蹤。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



免費加入會員,使用專屬功能

享有更多獨家消息與功能 develo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