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17,907
collect
收藏

媽媽手自我治療會好嗎?症狀、原因、治療、復健一次看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殷嘉岑、林盟凱
媽媽手自我治療會好嗎?症狀、原因、治療、復健一次看
抱嬰兒、做家事容易得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可別以為這是媽媽的專利,現代人愛滑手機、常打鍵盤,也是媽媽手好發族群!該如何判別我有沒有媽媽手?媽媽手會自我恢復嗎?在家能做哪些急救措施?又是什麼時候會需要考慮手術?
#媽媽手 #狄魁文氏症 #手腕

目錄

媽媽手成因、常見症狀,多久會好?

媽媽手又稱「狄魁文氏症」,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多半因患者過度使用手腕或大拇指重複或持續抓握動作,使得伸拇短肌和展拇長肌的腱鞘發炎,包覆在肌腱外面的腱鞘跟著發炎變厚,肌腱滑動的通道跟著變得狹窄而導致疼痛,嚴重時還會造成肌腱沾黏,大拇指和手腕的活動會受到限制。此外,腫脹的肌腱還會壓迫淺橈神經,使疼痛變得更明顯。

哪些動作會導致媽媽手?症狀有哪些?

只要用力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重複做著拇指基部的肌腱伸展、外展,都會導致媽媽手,症狀包含:
  • 接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會無法出力或持續疼痛。
  • 不只手腕疼痛,手臂也跟著緊繃、腫脹,還會往下延伸到大拇指間。
  • 當手腕進行扭轉的動作,或拇指反覆伸直、彎曲都會使疼痛加劇。
  • 長時間未治療,會造成腱鞘肥厚,形成凸起的囊腫。

板機指跟媽媽手有什麼不同?

板機指又稱「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最明顯的症狀是手指僵硬、指頭無法彎曲、伸直,或是伸直時會發出聲響,臨床上最常發生在大拇指與中指,嚴重者在手掌遠端處會有明顯疼痛感覺,手指根部也會凸凸的,壓了會腫脹疼痛,這些症狀都和媽媽手差很多。

媽媽手的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查

只要長時間彎曲手腕,或長時間用力彎曲手腕的人,都有機會得到媽媽手,高風險族群及使用情境為:
  • 家事人員、家庭照顧者:使用剪刀、擰毛巾、抱小孩。
  • 上班族:用力敲鍵盤、頻繁使用手機、長期握筆。
  • 餐飲人員:切菜、倒茶、搬重物。
  • 運動員:投擲、拿球拍的運動,如棒球、壘球、網球、桌球、羽毛球等。
  • 銀行行員、圖書館員:長時間數鈔票、搬重物等。

自我檢查

  • 芬可斯坦測驗 Finkelstein-Test:將大拇指包在4指並握拳,再將手腕向下壓,若大拇指根部疼痛或無法動作,有高機率是得了媽媽手。
  • 照X光或超音波:檢查是否有水腫發炎的情況,也排除骨折、神經炎或感染等其他疾病。
 

媽媽手的舒緩方式、藥膏、護腕選擇

我們先認識媽媽手的3個發病階段與對應的症狀,只要用對照顧方法,並持之以恆,媽媽手有機會自我修復。

急性期

動作後手部出現疼痛、手指腫漲、有灼熱感。

  • 停止手部動作,讓手多休息,可多冰敷大拇指根部來緩解腫脹與疼痛,並配戴護護具來保護患部。
  • 服用消炎、止痛藥物,待疼痛緩解後可以適度按摩患部。
  • 若情況好轉,在不疼痛的狀況下可進行手腕復健運動,伸展、放鬆肌腱。

亞急性期

大拇指及周邊肌腱腫脹、灼熱感消失、動作後有明顯痛感。

  • 可進行按摩、熱敷、超音波、雷射、肌內效貼布等物理治療
  • 局部注射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

慢性期

平時手部動作都沒有問題,但大拇指出現無力或疼痛現象。

  • 配戴護具,避免過度使用患部,找出錯誤姿勢並改正。
  • 進行手部伸展運動與肌力訓練,讓受傷的肌腱與肌肉恢復彈性。

另外,媽媽手也可以透過增生療法精準治療受傷部位,刺激軟組增生、恢復強韌,增生藥劑的選項很多,包含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PRP等。

「PRP注射療法」

媽媽手開刀、費用,手術有後遺症嗎?

若上述的物理治療方法仍無法緩解症狀,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極少數患者會需要開刀,但也別擔心!這是個相對單純的手術。手術方法為:在局部麻醉後,醫師會在患者手腕拇指製造1.5-3公分的傷口,找到發炎的腱鞘後,沿著腱鞘的頂端開一個新的切口,讓裡頭腫脹的肌腱能釋放壓力與恢復正常滑動,整體手術時間約30分鐘。

手術風險與併發症:傷口感染、拇指背側麻木、疤痕按壓疼痛、拇指肌腱移位、疼痛與僵硬。

 

媽媽手的術後照顧與預防方法

接受媽媽手手術後,患者不需住院,當天就可回家,僅需注意以下幾點:
  • 傷口保持乾燥至少1週,拆線前都不能碰水,整體恢復時間需1-2週。
  • 術後2-3天,坐下和躺下時需將手腕放在枕頭上,盡量保持在心臟上方,有助於減少腫脹。
  • 適當冰敷,每次10-20分鐘,每1-2小時進行一次,直到腫脹消退,記得要隔著一塊薄布,避免傷口碰到水。
  • 術後幾週內,避免使用手術的那隻手,包含舉起超過0.5-1公斤的重物,或重複手部動作,如打字、使用滑鼠等。
  • 可以正常飲食,多補充低脂蛋白質,勿飲酒以避免影響傷口癒合。
若有以下情況,則須馬上回診檢查:
  • 縫線鬆動、傷口裂開。
  • 傷口有疼痛、腫脹、發熱、流膿,患者開始發燒。
  • 手或手指變冷、蒼白、變色。
  • 患者無法移動手指,或刺痛、麻木。
  • 患者出現胸痛、咳血、失去知覺。

如何預防媽媽手復發?

想預防媽媽手,平時得讓大拇指的肌腱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減少拇指手腕的動作,如「捏」、「抓」,日常生活有幾點需注意:
  • 抱嬰兒時,無論雙手或單手,都盡量讓手腕、手掌成水平狀,五指併攏,避免用虎口支撐嬰兒重量。
  • 擠奶、搬重物、拿菜刀、滑手機時時,不要長時間、反覆動作、過度的使用拇指,記得要多休息。
  • 若感受到大拇指根部紅腫、疼痛,應多冰敷與休息。

文獻參考

鄭秀麗。淺談媽媽手,臺安醫院雙十分院。
媽媽手手術,維力骨科診所。
認識媽媽手~談狹窄性肌腱滑膜炎,長庚紀念醫院。
De Quervain's Tendon Release: What to Expect at Home,myhealth.alberta。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