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9,347
collect
收藏

食道癌切除食道後如何進食?早期症狀、自我檢查、存活率、治療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食道癌切除食道後如何進食?早期症狀、自我檢查、存活率、治療
食道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七位,致病原因主要包括菸酒、飲食等,因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包括吞嚥困難、胸口疼痛、體重減輕等,常常被患者忽略,導致延誤治療。食道癌的治療包含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早期食道癌的治癒率高達80%以上,但晚期食道癌的治癒率僅有10%左右。該如何儘早發現食道癌?手術有哪些選擇?做了食道切除後該如何進食?
#食道切除 #胃食道逆流 #癌症

目錄

食道癌為何會發生?有什麼症狀?

食道位於胸腔後方,從咽部開始,向下延伸,最後與胃相連,全長約22至25公分。食道由三層結構組成:
  • 外層肌肉:由縱向、環狀、斜向三種肌肉組成,負責推動食物向下移動。
  • 黏膜:由上皮細胞、基底膜、黏膜固有層、黏膜肌層組成,負責消化和吸收食物。
  • 黏膜下層:由結締組織和血管組成,為黏膜提供營養和支持。

食道的功能主要為將食物從口咽送往胃部。當食物進入口腔後,會被咀嚼成小塊,並混合唾液。唾液中的消化酶會開始分解食物中的澱粉。小塊的食物會經過咽部進入食道。
食道內的肌肉會收縮,將食物向下推動。食道末端有一個括約肌,負責防止胃酸逆流到食道。當食物到達胃部後,胃會釋放胃酸和消化酶,進一步分解食物食道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道癌發生在哪裡?

食道癌的分佈位置為:
  • 頸部食道:約 15%
  • 食道中間三分之一:約 50%
  • 食道下三分之一:約 35%
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管腔內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鱗狀細胞癌」,約佔90%。鱗狀上皮細胞是食道黏膜最外層的細胞,負責保護食道免受刺激。當鱗狀上皮細胞受到長期刺激,例如抽煙、喝酒、吃醃漬或煙燻食物等,會導致細胞基因突變,進而癌化。
少部分食道癌是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腺癌」。腺體細胞是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黏膜細胞,負責分泌消化液。當腺體細胞受到長期刺激,例如胃食道逆流、食道炎等,也會導致細胞基因突變,進而癌化。

食道癌的症狀

食道癌在發生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很難早期發現。隨著腫瘤的生長,食道管腔會逐漸變窄,導致吞嚥困難。90%以上食道癌患者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與,通常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逐漸加重。
食道癌初期,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吞嚥困難:是食道癌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逐漸加重。
  • 胸痛:通常位於胸骨後方,吞嚥時會加重。
  • 胃灼熱:通常出現在飯後或躺下時。
  • 食道炎:食道黏膜發炎,會導致吞嚥疼痛、胸痛等症狀。
  • 食道狹窄:食道腫瘤生長,會導致食道管腔變窄,進而導致吞嚥困難。
食道癌發展至晚期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食道出血:食道腫瘤破裂,導致食道內出血。食道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解黑便、血便等。
  • 咳血:食道腫瘤侵犯到氣管或支氣管,導致食道氣管瘻管形成。食道氣管瘻管會導致食物或胃酸逆流到氣管,引起咳血。
  • 其他症:食道腫瘤可能會侵犯到鄰近的器官或組織,導致其他症狀,例如胸痛、腹痛、呼吸困難等。食道腫瘤也可能會轉移到遠端器官,例如肺部、肝臟、骨骼等,導致相應器官的症狀。

食道癌如何自我檢查?高風險族群?

根據國民健康署103年所發布的台灣地區癌症登記年報,食道癌在台灣是男性第7好發的癌病,女性則排第24名。每年約有2200名新診斷病例和1500名死亡個案,患者大多數為男性(男女比高達16:1)。食道癌的好發年齡為 50-70 歲,好發於男性,男與女比例約為 4:1。以男性盛行率而言,最高和最低的國家相差達十七倍之多。
食道癌的好發地區包括中國中北部、日本、波多黎各、南美洲以及非洲東北部,其中台灣食道癌的死亡率在男性中排名第5,在女性中排名第21。這意味著,台灣的食道癌患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這與台灣的特定生活方式有關,例如台灣男性的吸煙率和嚼檳榔率都很高;台灣人經常食用醃漬、煙燻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這些因素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整體而言:食道癌的致病原因可能有以下:
  • 抽煙、飲酒:是食道癌的最重要危險因素,吸煙者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0-20倍。飲酒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尤其是與抽煙同時存在的情況下。
  • 醃漬、煙燻食物:醃漬、煙燻食物中含有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
  • 過熱的飲食:過熱的飲食會損傷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 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曾受腐蝕傷害,例如食道灼傷、食道穿孔等,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 食道弛緩不能:食道弛緩不能會導致胃酸逆流到食道,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 肥胖:肥胖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會導致胃酸逆流到食道,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若是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有機會揪出早期食道癌。

診斷方式

懷疑有食道癌的病人,醫師會先進行仔細的病史問診、身體檢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狀、病史、生活習慣等。如果醫師懷疑患者可能罹患食道癌,會安排以下檢查:
  • 食道鋇劑吞嚥X光攝影:可以顯示食道內部的結構和形態,如果有腫瘤,會在X光片上顯示為異常的陰影。
  • 食道內視鏡:將一根帶有鏡頭的管子插入食道,可以直接觀察食道內部的情況,並取樣檢查。
  • 食道超音波檢查:可以評估腫瘤的大小、形狀、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到周圍組織。
  • 電腦斷層掃描(CT):可以顯示食道內部的結構、周圍組織的情況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
  • 磁振造影(MRI):可以提供與電腦斷層掃描相似的資訊,但對軟組織的顯示較佳。
  • 正子掃描(PET):可以顯示腫瘤的代謝活性,有助於評估腫瘤的惡性程度和是否有遠端轉移。
如果患者已經病理確診為食道癌,後續的檢查可以幫助醫師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侵犯程度以及是否有遠端轉移,以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食道癌分期怎麼看?存活率有多少?

食道癌的預後不佳,主要原因是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被察覺,因此多數病患就醫時已是晚期。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食道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十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五年存活率10-13%)。食道癌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周邊淋巴結侵犯的數目、遠端器官是否轉移等,可分為一到四期。
  • 第一期:腫瘤局限於黏膜層或黏膜下層,未侵犯至肌層。5年生存率高達70%以上。
  • 第二期:腫瘤侵犯至肌層,但未侵犯至漿膜層。5年生存率約為40%-50%。
  • 第三期:腫瘤侵犯至漿膜層,但未侵犯至鄰近器官。5年生存率約為10%-20%。
  • 第四期:腫瘤侵犯至鄰近器官或遠端轉移。5年生存率僅為5%以下。

食道癌的治療:治標與治本的選擇

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可分為治本與治標兩種。治本是將腫瘤徹底切除,以達到治癒的目的。手術是治本治療的主要方式,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侵犯範圍等因素,可選擇以下手術方式:

經內視鏡黏膜切除 ESD

醫師會使用特殊的內視鏡設備和電刀,將食道黏膜表淺病灶,如同削蘋果皮一般削下來,所形成的傷口潰瘍則由正常黏膜細胞生長讓其自然癒合。不過,ESD僅適用於以下情況:
  • 食道黏膜表淺的腫瘤,如鱗狀細胞癌、腺癌、淋巴瘤等。
  • 腫瘤大小不超過 5 公分。
  • 腫瘤沒有侵犯到食道肌肉層
ESD 的優點是能保留食道的功能,手術時間短,傷口小,術後疼痛少,患者恢復快。不過缺點為對醫師技術要求高,以及不適合所有病灶,對於較大的腫瘤、有纖維化的腫瘤、或已侵犯到食道肌肉層的腫瘤,ESD 的效果可能不佳。

廣泛性食道切除 en-bloc resection

若腫瘤侵犯到食道黏膜下層或更深,合併淋巴轉移及零星的病灶,醫師多半會建議食道癌早期病人在身體狀況允許下,接受廣泛性食道切除,其五年存活率將可提高至35%。廣泛性食道切除的方法為,醫師會把腫瘤所在食道段切除,並將食道兩端接合起來;或是將其他器官(例如小腸、大腸)切下來,接合成新的食道:
  1. 病人採左側臥,早期從右側第五肋間做開胸手術,將食道作全切除,並作淋巴腺摘除。
  2. 現多以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從3孔到2孔,甚至單孔手術均有。
  3. 之後縫合傷口,將病患翻身平躺,做腹部正中切開。 
  4. 利用胃、結腸或空腸經由皮下、胸骨下或經縱膈腔來做食道重建。 
  5. 施行頸部食道–胃吻合、食道–結腸吻合或食道–空腸吻合,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

食道胃吻合術 Ivor-Lewis esophagectomy

若是發生在食道下端的食道癌,手術方式通常是食道胃切除術,即將食道下端和胃部一部分切除,並將胃部上端與食道上端吻合起來。手術流程如下:
  1. 首先在腹部正中切開或腹腔鏡下將胃部從周圍的組織和器官中分離出來,使其能夠自由移動(胃部游離),並結紮短胃與左胃血管。
  2. 將十二指腸自後腹腔分離出來(Kocher maneuver),放鬆十二指腸後,將腹部縫合。
  3. 將病人向左翻身,由右側第四或第五肋間行開胸術或胸腔內視鏡手術,分離食道。
  4. 在腫瘤之上方7-10公分將食道切除。
  5. 在胸腔內作食道–胃吻合術。

食道摘除術(經由橫膈食道裂孔)transhiatal blunt esophagectomy

不需開胸,適合肺功能不佳的患者或腫瘤位於食道上端或下端的患者。手術步驟如下:
  1. 首先在腹部正中切開,將胃部游離(將胃部從周圍的組織和器官中分離出來,使其能夠自由移動)。
  2. 然後在頸部做一個小切口,將食道上端分離。
  3. 使用鈍器在胸腔內將食道分離,並將腫瘤切除。
  4. 將胃部上端與食道上端或頸部的食道吻合起來。
這種手術方式的優點是手術時間較短,創傷較小,術後恢復較快。但缺點是吻合口的漏水率較高,容易發生食道管瘻。

食道繞道術 bypass

當食道癌已侵犯到周邊組織、器官﹐腫瘤無法摘除,但病人身體狀況仍不錯時﹐可考慮施行繞道手術,為姑息性手術。
  1. 首先在腹部正中切開,將胃部游離。
  2. 然後將胃部一部分切除,並將胃部的另一部分與食道上端或頸部的食道吻合起來。
這種手術方式的優點是可以保留食道,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但缺點是手術時間較長,創傷較大,術後恢復較慢。

食道癌手術後的併發症主要有以下幾種:
  • 吻合處滲漏:這是食道癌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約為5-20%。吻合處滲漏會導致食物或液體漏出,引起感染、發燒、疼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再次修補。
  • 肺炎:食道癌手術後,由於手術創傷、呼吸功能受損等原因,容易引起肺炎。肺炎會導致咳嗽、胸痛、發燒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 肺擴張不全:食道癌手術後,由於手術創傷、疼痛等原因,患者不敢深呼吸,導致肺部不能完全擴張,從而引起肺擴張不全。肺擴張不全會導致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等症狀。
  • 心律不整:食道癌手術中常常需要切斷迷走神經,從而影響心臟的節律控制,導致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會導致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 膿胸:食道癌手術後,如果有創口感染,可能會導致膿胸。膿胸會導致胸痛、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

食道癌分期與治療方式差異

食道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腫瘤的期別。
  • 第零期:腫瘤僅限於食道黏膜層,無淋巴結轉移。這一期食道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腫瘤的可切除率達95%以上。
  • 第一、二期:腫瘤侵犯食道黏膜下層或肌層,但無淋巴結轉移。這一期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學放射治療或兩者合併使用。腫瘤的可切除率達80%以上。
  • 第三期:腫瘤侵犯食道肌層或漿膜層,並有淋巴結轉移。這一期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學放射治療或兩者合併使用。腫瘤的可切除率達50%以上。
  • 第四期:腫瘤已侵犯到周圍組織或器官,並有遠處轉移。這一期食道癌的治療方法以姑息性治療為主,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其他緩解症狀的治療方法。
 

食道癌術後照顧與飲食建議

飲食

在食道切除術後的病人,會被限制不能由口進食任何東西,以防止吻合的傷口洩漏或形成瘻管。應如何進食?會依照恢復情形而有所更動,需聽從醫護人員之指示。
  • 一般來說,術後 2-3 天會開始進行鼻胃管灌食,以維持營養。
  • 術後 7-10 天,會開始進行食道重建,並視情況開始由口進食流質食物。
  • 術後 14-21 天,會開始進行軟質食物,並逐漸調整至正常飲食。
  • 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油膩、辛辣等,以免刺激傷口,並少量多餐。

管路照護

  • 氣管內管:術後患者通常會插入氣管內管,以維持呼吸道暢通。氣管內管通常會在術後 2-3 天拔除。
  • 胸管:根據手術種類,患者可能會放置胸管,以引流胸腔積液。胸管通常會在術後 1-2 週拔除。
  • 其他引流管:患者可能會放置其他引流管,以引流傷口或腹腔積液。這些管路通常會在術後 1-2 週拔除。

肢體活動

  • 術後早期下床活動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及肺部功能恢復。下床活動時,應先從短時間、少距離的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時間及距離。活動時應注意呼吸,避免過度疲勞。

疼痛處理

  • 手術後會有疼痛感,醫師會評估視需要提供止痛藥,減緩症狀。
  • 除了藥物外,患者也可以使用深呼吸技巧、看電視、聽音樂、與家人聊天等方式,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

傷口照護

  • 開刀後傷口應保持乾燥,醫師會診視傷口後再換藥。若傷口滲濕,則隨時告知護理人員。
  • 身上若有引流管應保持通暢及乾燥,若滲濕請告知護理人員協助換藥。
食道癌手術後,患者若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告知醫師:疼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便秘或腹瀉、咳嗽、呼吸困難。

常見問題:食道切除後遺症?患者感受?

A:食道切除術後,患者的感覺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感受:
  • 吞嚥感覺:食道切除術後,患者的食道會被切除部分或全部,因此吞嚥感覺會有所不同。如果只切除部分食道,患者可能會感覺到食物在食道造口處的流動。如果切除全部食道,患者可能會需要通過鼻胃管或空腸造口管進行管灌。
  • 腹部感覺:食道切除術後,患者的食道會被連接到胃或空腸,因此腹部可能會出現脹脹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
  • 其他感覺:食道切除術後,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以下感覺:胸口疼痛、打嗝、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這些感覺通常會在術後逐漸消失,但也可能會持續存在。患者應注意觀察自己的感受,如果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

Q:如何預防食道癌?
A:食道癌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但只要做好預防,就能有效降低罹癌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食道癌的方法:
  • 戒菸、戒酒、不嚼檳榔:菸、酒、檳榔都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戒除這些不良習慣是預防食道癌的首要之務。
  • 控制體重:肥胖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維持健康體重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 避免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常含有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食道癌的致癌物質。
  • 多吃蔬果: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傷害。

文獻參考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