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會自己好嗎?發生原因、症狀、治療、術後照顧、預防方法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牙周組織構造
- 牙齦:健康的牙齦質地結實,表面有粉紅色的角化現象,用來對抗咬合及外來刺激。牙齦內有許多強韌的纖維組織緊緊地將牙齒覆蓋住,並可防止外來細菌的侵害。
- 牙周韌帶:牙根與齒槽骨之間的結締組織纖維,包圍牙根,能穩固牙齒,具緩衝的作用。
- 齒槽骨:由膠質、礦物質、纖維蛋白和基質所組成,是支撐牙齒的基礎,能支持並保護、固定牙齒。齒槽骨的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口腔整體功能與美觀。
牙周病的發生原因是什麼?和牙結石有關嗎?
牙周病的主因是口腔衛生不良,導致牙菌斑堆積。牙菌斑黏是一種附在牙齒表面的細菌薄膜。若未及時清除,牙菌斑會鈣化形成牙結石,更難以清除,也提供更多細菌滋生的溫床,進而刺激牙齦發炎。牙菌斑
由細菌、食物殘渣和唾液組成的黏性薄膜,不斷在牙齒表面形成。如果沒有被有效清除,牙菌斑中的細菌會釋放毒素,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發炎,這是牙周病的早期階段。牙結石
如果牙菌斑沒有被清除,它會在唾液中的礦物質作用下鈣化,形成牙結石。牙結石表面粗糙,更容易讓牙菌斑堆積,也更難以清除。牙結石會加重牙齦發炎,並使發炎擴散到牙齒周圍更深層的組織,最終導致牙周病發生。
牙周病症狀有哪些?認識牙齦炎、牙周炎
牙周病的病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牙齦炎和牙周炎。而牙周炎又依其嚴重程度和進展速度,可進一步區分。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有的症狀,及早發現並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不可逆的牙周組織破壞。牙齦炎 (Gingivitis)
這是牙周病的早期階段,只影響牙齦,是可逆的。 主要成因是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造成發炎反應。症狀通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例如:牙齦紅腫、刷牙流血、牙齦敏感、口臭等輕微症狀。牙周炎 (Periodontitis)
若牙齦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炎症會從牙齦蔓延到牙齒周圍更深層的支持組織(牙周韌帶、牙槽骨、牙骨質),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牙周炎的症狀比牙齦炎更嚴重,而且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加劇。以下是不同嚴重程度的牙周炎症狀:- 輕度牙周炎:
- 牙齦流血、持續紅腫,且口臭加重
- 牙周囊袋形成(牙齦牙齒分離,形成小口袋,容易堆積牙菌斑和牙結石)
- X光片可見的輕微齒槽骨流失
- 中度牙周炎:
- 牙齦明顯萎縮,牙根開始暴露
- 牙齒開始鬆動
- 牙周囊袋加深
- 中度齒槽骨流失
- 重度牙周炎:
- 牙齦嚴重萎縮,牙根明顯暴露
- 牙齒鬆動加劇,甚至脫落移位
- 牙周囊袋深度增加,可能流膿
- 嚴重的齒槽骨流失
- 咬合疼痛或無力

牙周病的高危險群
牙周病雖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某些族群的風險明顯較高,甚至高出數倍。了解自身風險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才能有效守護牙周健康。以下列出幾類牙周病的高風險族群:口腔衛生習慣不良者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沒有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的習慣,會導致牙菌斑和牙結石堆積,進而引發牙周病。吸菸者
吸菸會降低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免疫力,使牙齦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同時吸菸也會影響牙周病的治療效果,使其更難以治癒。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比非吸菸者高出數倍。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較弱,牙周更容易受到感染。高血糖也會促進細菌滋生,加重牙周發炎狀況。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病情通常更嚴重,也更難控制。遺傳因素
研究顯示,某些基因會增加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即使口腔衛生良好,有牙周病家族史的人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牙周病。荷爾蒙變化
懷孕、青春期和更年期的荷爾蒙變化會使牙齦更容易發炎,增加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孕婦更容易罹患妊娠期牙齦炎,若不妥善處理,可能發展成牙周炎。特定疾病患者
- 愛滋病 (HIV) 感染者:免疫系統受損,更容易發生口腔黏膜牙周感染。
-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會影響口腔黏膜和免疫系統,增加牙周病風險。
- 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會影響免疫系統和血液凝固功能,增加牙周病風險。
服用特定藥物者
某些藥物,例如抗癲癇藥物、免疫抑制劑、某些降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等,會影響牙齦的健康,可能導致牙齦增生或增加牙周病的風險。
牙周病的診斷方式
牙醫師會先問診及臨床檢查來初步判斷。若懷疑有牙周病狀況,會進一步以X光檢查確認牙槽骨狀況,必要時輔以其他檢查,例如牙菌斑染色、咬合檢查等,更全面評估病情。- 視診:觀察牙齦的顏色、質地、形狀和有無腫脹、萎縮、流膿等。
- 觸診:檢查牙齦的質地、有無疼痛或觸痛。
- 牙周探針檢查:牙周探針檢查是診斷牙周病的重要方法。牙醫師用帶刻度的探針測量牙周囊袋深度。健康囊袋深度通常為1-3毫米,超過4毫米可能代表牙周炎,同時也會檢查探針插入時是否有出血或流膿。
- 牙齒動搖度檢查:檢查牙齒的鬆動程度,判斷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
- 牙科X光片:牙醫師可透過X光片上的齒槽骨狀況,例如骨質流失的程度和形態,來評估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並追蹤治療效果。

輕微牙周病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牙周病的保守治療,主要目標在控制感染、移除發炎因子,並盡可能恢復牙周組織健康。此療法對早期牙周病(牙齦炎和輕度牙周炎)效果最佳,也適用於手術治療前後的輔助治療。牙結石清除
這是牙周病治療最基礎也最關鍵的步驟。牙醫師會使用超音波潔牙機或手動器械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和牙菌斑,尤其牙齦下方的牙結石,因為這些牙結石是牙周致病菌的主要藏身之處。牙根整平術
這個步驟通常會與牙結石清除同時進行。牙醫師會使用特殊形狀的器械深入牙齦邊緣下將牙根表面刮平,去除附著在牙根上的牙菌斑、牙結石和受感染的牙骨質,使牙根表面變得光滑,讓牙齦更容易重新附著,並減少牙菌斑再次堆積的機會。
口腔衛生指導
牙醫師或牙科保健員會教導患者正確的口腔清潔技巧,包括如何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如何正確刷牙、如何使用牙線和牙間刷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控制牙周病的關鍵,也是維持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藥物輔助治療
- 局部抗生素:將抗生素直接放入牙周囊袋中,以殺死牙周致病菌。
- 漱口水: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可抑制牙菌斑的形成,減少牙齦發炎。
- 口服抗生素:對於較嚴重的牙周感染,牙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生素。
牙周病的保守治療適合哪些人?
- 牙齦炎患者:牙齦炎是牙周病的早期階段,通常只需透過牙結石清除、牙根整平術和口腔衛生指導即可有效控制。
- 輕度至中度牙周炎患者:如果牙周囊袋深度不超過 5-6 毫米,且牙槽骨流失不嚴重,可以先嘗試保守治療。
- 手術治療的輔助或維持療法:在進行牙周手術之前或之後,都需要進行保守治療,以控制感染和維持治療效果。
牙周病牙齒鬆動怎麼辦?手術治療方式及費用
牙周手術通常適用於以下情況:牙周囊袋深度超過一定程度、齒槽骨流失嚴重、牙齒嚴重鬆動等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或是接受非手術治療後效果不佳的患者。牙醫師會綜合考量您的牙周狀況、個人期望、預算以及整體健康狀況等因素,制定最合適的手術計劃,可能包含單一或多種手術的組合。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牙周手術:牙周翻瓣手術
將牙齦翻開,直接清除牙根表面深層的牙菌斑、牙結石和受感染的組織,並修整不規則的齒槽骨,使牙根表面更容易清潔,促進牙齦重新附著,可改善牙周囊袋深度和齒槽骨缺損。- 適用對象:中度至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囊袋深度超過 5-6 毫米,牙根分叉病變,齒槽骨缺損。
- 風險:術後可能有腫脹、疼痛、出血、感染等風險,恢復期較長。
- 費用:需自費,約在1.5萬~4萬之間。
牙周再生手術
促進牙周組織再生,包括牙骨質、牙周韌帶和牙槽骨,恢復牙周組織的功能和結構,改善牙齒的支撐力。- 適用對象:有明顯齒槽骨缺損的牙周炎患者,希望盡可能恢復牙周組織的患者。
- 風險:技術要求高,費用較高,術後需要更嚴格的口腔衛生維護,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
- 費用:需自費,約在2萬~3.5萬之間。

牙齦移植手術
治療牙齦萎縮,覆蓋暴露的牙根,改善牙齒美觀和敏感症狀。- 適用對象:牙齦萎縮導致牙根暴露、牙齒敏感的患者。
- 風險:術後可能有疼痛、腫脹、出血等風險,需要從其他部位取牙齦組織。
- 費用:需自費,費用約在1萬~5萬元之間。

牙周手術可以有效地治療中度至重度牙周炎,但手術並非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術後仍需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和專業清潔,才能長期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預防牙周病復發。 如有任何牙周病相關問題,請諮詢牙醫師,以獲得專業的建議和治療。
牙周病的術後照顧和飲食建議
牙周病的術後照護對於傷口癒合和預防感染至關重要。良好的術後照護能降低併發症風險,並有助於維持長期的牙周健康。手術當天
- 止血:輕咬紗布約 30-60 分鐘,以幫助止血。
- 冰敷:可以間歇性冰敷手術區域,每次 15-20 分鐘,以減輕腫脹和疼痛。但牙齦移植手術是不需要冰敷的。
- 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體力勞動,盡量休息。
- 其他:避免使用吸管,與吐口水,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術後第一週
- 口腔衛生:手術區域的清潔非常重要,但也要避免過度刺激傷口。
- 刷牙:可以使用軟毛牙刷輕輕刷洗未手術的牙齒,避免碰觸手術區域。
- 漱口:牙醫師可能會開立特殊的漱口水,例如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以幫助控制牙菌斑和預防感染。請按照牙醫師的指示使用。
- 牙線/牙間刷:手術區域一週內避免使用牙線或牙間刷,之後可依牙醫師指示漸進式使用。
術後第二週及之後
- 口腔衛生:可以開始輕輕刷洗手術區域,並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
- 定期回診:定期回診接受牙科檢查和專業清潔,以維持牙周健康,預防牙周病復發。
飲食建議
- 術後初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例如:布丁、優格、湯、果汁、冰淇淋等。
- 術後一週:軟質食物,例如:麵條、魚肉、豆腐、蒸蛋等。
- 漸進式恢復正常飲食,但仍應避免過硬、黏牙、辛辣刺激的食物。

牙周病的預防方法
預防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和專業清潔。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慢性疾病也有助於降低牙周病的風險。 如果有任何牙周病相關問題,請務必諮詢牙醫師,以獲得專業的建議和治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正確刷牙: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次至少兩分鐘,使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建議採用貝氏刷牙法,將牙刷傾斜 45 度,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輕柔圓弧的刷洗。
- 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去除牙刷無法清潔到的牙菌斑。
- 使用漱口水:可以輔助清潔口腔,但不能取代刷牙和使用牙線。選擇含有氟化物或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可以幫助預防蛀牙和牙齦炎。
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和洗牙
- 專業洗牙:即使每天都有刷牙和使用牙線,還是會有牙結石堆積。建議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專業洗牙,去除牙結石和牙菌斑,並由牙醫師檢查牙周狀況。
- 牙周檢查:牙醫師會使用牙周探針測量牙周囊袋深度,並檢查牙齦和牙槽骨的狀況,及早發現和治療牙周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均衡飲食:攝取均衡的營養,有助於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
- 戒菸:吸菸會降低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免疫力,增加罹患牙周病的風險,並影響治療效果。
- 控制壓力:長期壓力會降低免疫力,使身體更容易受到感染,包括牙周感染。
-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提升抵抗力。
控制慢性疾病
- 糖尿病: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罹患牙周病的風險,並改善牙周病的治療效果。
- 其他疾病:如果您患有其他可能影響牙周健康的疾病,例如愛滋病、心血管疾病等,請務必告知牙醫師,以便牙醫師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治療。
其他注意事項
- 避免磨牙或緊咬牙關:可以使用咬合板來減輕牙周組織的負擔。
- 選擇合適的牙科修復物:確保填補物、牙冠或牙橋等修復物邊緣光滑,不易堆積牙菌斑。
- 定期更換牙刷:建議每三個月更換一次牙刷,或當刷毛磨損時就應更換。
常見問題:牙周病會自己好嗎?
牙周病是不可逆的慢性疾病,如果不治療,只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可能導致牙齒脫落。在初期的牙齦炎階段還有機會逆轉,及時就醫,透過洗牙、牙根整平等治療,牙周組織就能恢復健康。然而,一旦發展成牙周炎,牙周組織的破壞將是永久性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牙周病至關重要。 如果有任何牙周病的症狀,例如牙齦出血、紅腫、疼痛、口臭等,請務必儘早就醫,接受牙醫師的檢查和治療。 千萬不要抱著牙周病會自己好的僥倖心理,以免延誤治療,造成不可逆的牙周組織損壞。
文獻參考
什麼是牙周病?,臺中榮民總醫院。認識牙周病,奇美醫院。
淺談牙齦炎及牙周病,國軍高雄總醫院。
牙周病預防,從「齒」開始,彰基院訊電子報。
何謂牙周病: 牙周,指的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臺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