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更新
199,495
collect
收藏

攝護腺癌存活率高嗎?前兆、症狀、檢查、治療方式

諮詢專家:王碩盟醫師/台大醫院、許富順醫師/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簡睿晞
設計:林盟凱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攝護腺癌存活率高嗎?前兆、症狀、檢查、治療方式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是源自男性攝護腺細胞的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攝護腺癌已高居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三位,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攝護腺癌是不是老年人才會得?確實,年齡是主要風險因子,但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以及篩檢普及,患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攝護腺癌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生長速度也相對緩慢,因此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然而,正因為它進展緩慢,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高。因此,建立正確的篩檢觀念至關重要。
 
#攝護腺癌 #海福刀 #攝護腺 #標靶治療 #放射治療 #腹腔鏡微創手術

目錄

攝護腺的功能

  • 位置:攝護腺位於骨盆腔深處,就在膀胱的正下方,並包圍著尿道的初始部分。您可以想像它像一顆栗子或甜甜圈,而尿道就像是穿過甜甜圈中心的吸管。它的後方緊鄰直腸,這也是為什麼醫師可以透過「肛門指診」來觸摸檢查攝護腺的後緣。
  • 大小與功能:年輕男性的攝護腺大小約如一顆核桃(約20公克)。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部分精液,這些攝護腺液呈現鹼性,含有多種酵素,能幫助精子在女性陰道酸性環境中存活,並增加其活動力,是男性生育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攝護腺的其他功能有幫助射精與排尿,原理是利用腺體本身的纖維肌肉與被膜收縮達到精液射出,以及調節膀胱的肌肉進行排尿。這就好像擠壓一顆甘油球,透過加壓球體推出內容的液體,最後完成射出。

攝護腺癌的發生原因是什麼?

攝護腺癌的確切成因目前仍未完全明朗,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年齡:30歲以下機率很低,好發於50歲以上。
  • 家族史:有15%病例與家族遺傳和基因有關。
  • 飲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的飲食可能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 基因突變:目前有8種基因被證實與攝護腺癌有關係,例如,帶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的男性(這也是造成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的基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顯著增高。
  • 雄性素刺激:雄性素(特別是睪固酮)是攝護腺細胞生長的主要燃料。絕大多數的攝護腺癌細胞都依賴雄性素來生長和分裂,這也是為什麼「荷爾蒙治療」是攝護腺癌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
  • 細胞環境變化與慢性發炎:長期的攝護腺組織發炎,可能導致細胞損傷與修復過程出錯,進而增加細胞癌變的機率

攝護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攝護腺癌的症狀依據期別而有很大差異,早期攝護腺癌通常完全沒有症狀。腫瘤尚小,未壓迫到尿道或周圍組織。這也是為何需要透過篩檢來早期發現的原因。
而局部晚期攝護腺癌,因腫瘤長大到壓迫尿道時,可能出現與「攝護腺肥大」非常相似的症狀,包括:

下泌尿道症狀

  • 排尿困難:小便無力、尿流變細、需要用力才能解尿。
  • 頻尿與夜尿:白天小便次數增加,晚上需要起床好幾次。
  • 急尿感:突然產生強烈的尿意,難以忍受。
  • 排尿中斷或解尿不乾淨的感覺。
  • 血尿或精液中帶血(較少見)。

其他症狀

  • 勃起困難: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
  • 射精的量減少、射精疼痛
  • 直腸有壓迫感或疼痛感

轉移型攝護腺癌

當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時,會產生轉移部位相關的症狀,最常見的是骨轉移:
  • 骨頭疼痛:尤其好發於脊椎、骨盆、肋骨等中軸骨,常表現為持續性的腰痠背痛或臀部疼痛。
  • 病理性骨折:因骨骼被癌細胞侵蝕而變得脆弱,輕微碰撞就可能骨折。
  • 神經壓迫:若癌細胞轉移至脊椎,可能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

攝護腺癌的診斷方法有哪些?PSA指數是什麼?

診斷攝護腺癌需要一系列的檢查來綜合判斷,主要流程如下:
  • 肛門指診:醫師會戴上手套,將手指伸入直腸,觸摸攝護腺的後表面。正常的攝護腺應是平滑、柔軟且有彈性的;若觸摸到硬塊、結節或不規則表面,便需懷疑有癌症的可能。
  • 經直腸超音波檢查:醫師會在超音波或MRI影像導引下,使用細針經由直腸或會陰部,在攝護腺不同區域抽取約12-16塊組織樣本,送交病理科醫師在顯微鏡下化驗,確認有無癌細胞。
  •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SA是攝護腺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當攝護腺發生病變(包括發炎、肥大或癌症)時,血液中的PSA濃度可能會升高。一般以 4.0 ng/mL 作為參考臨界值,但醫師會根據您的年齡調整判讀標準。PSA升高不等於就是癌症,但它是目前最重要、最敏感的篩檢工具。
  • PSA指數(奈克ng/毫升mL) 罹癌風險
    0 至 4 ng/mL 正常
    4 至 10 ng/mL 之間 約為一般男性的 2.5 倍
    高於 10 ng/mL 約為一般男性的 6 倍

  • 多參數磁振造影 (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若DRE或PSA檢查異常,醫師可能會安排mpMRI。這項高階影像檢查能更清晰地顯示攝護腺內部結構,找出可疑的病灶,並評估其侵犯範圍,有助於引導後續的切片檢查,提高準確率。
  • 若切片確診為癌症,醫師會安排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如骨骼掃描、PSMA正子攝影)來進行癌症分期,確認癌細胞是否有擴散。

攝護腺癌的類型有哪些?

基本上,近乎全部的攝護腺癌皆為腺癌,亦指癌細胞始於腺細胞。其他罕見的攝護腺癌類型則包括:

  • 小細胞癌:生長快速且具有侵襲性的癌症
  • 神經內分泌細胞癌: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癌症
  • 鱗狀細胞癌:起源於鱗狀上皮細胞的癌症
  • 移行細胞癌:起源於移行上皮細胞的癌症
  • 攝護腺癌在病理和臨床上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另外按照臨床類型(依據對荷爾蒙治療的反應),則有以下分類:
  • 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 (HSPC):癌細胞的生長依賴雄性素,因此對荷爾蒙剝奪治療反應良好。
  • 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CRPC):癌細胞產生了抗藥性,即使體內雄性素濃度已降至極低水平,腫瘤仍然持續進展。這是較晚期、治療較具挑戰性的階段。

攝護腺癌存活率高嗎?了解攝護腺癌的分期與存活率

攝護腺癌分期按照TNM臨床分期(腫瘤大小、侵犯範圍、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來對癌症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

分期 擴散範圍 存活率
第一期 侷限在攝護腺內,並無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器官或淋巴結,通常在處理攝護腺肥大時意外被揪出。 接近100%
第二期 肛門指診摸到硬結,或PSA血液檢驗發現異常,但局限在攝護腺內。 接近100%
第三期 癌症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包含周圍的貯精囊或鄰近膀胱的組織。 80%
第四期 癌症已經轉移,侵犯淋巴結、骨頭或其他的器官。 34%
(右滑看完整表格內容)

早期攝護腺癌

早期攝護腺癌是指癌症尚未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部位。在這個階段,癌症通常可以透過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完全治癒。

  • 若確定沒有攝護腺外圍組織侵犯的話,五年疾病特異存活率可達到95%以上,十年疾病特異存活率也大於90%。
  • 如果病灶侵襲到攝護腺外圍組織或器官,則預後較差,五年存活率為80%左右,十年存活率則為70%左右。
  • 若骨盆腔淋巴轉移確定的話,預後較差。

晚期攝護腺癌

晚期攝護腺癌是指癌症已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部位。在這個階段,癌症通常無法完全治癒,但可以透過治療來控制癌症的進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 一旦病灶轉移到骨骼或其他部位,則平均存活期約為二年到二年半。
  • 通常荷爾蒙的療效大約可維持三年到一年半。
  • 若是荷爾蒙療效失敗後,病患存活期很難超過兩年。

攝護腺癌容易轉移到哪裡?

攝護腺癌細胞若脫離原發的攝護腺,最常循著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根據臨床統計與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它有幾個特別偏好的「落腳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骨骼。
  • 骨骼:超過80%,最常見的部位是脊椎、骨盆和肋骨。
  • 淋巴結:淋巴系統是身體的免疫防禦網絡,也是癌細胞擴散的常見路徑。
    • 區域淋巴結轉移:這是癌細胞擴散的第一站,通常是侵犯骨盆腔內、靠近攝護腺的淋巴結。在臨床分期上,這仍屬於「局部晚期」的範疇。
    • 遠端淋巴結轉移:當癌細胞沿著淋巴管路跑到更遠處的淋巴結,例如腹主動脈旁或鎖骨上的淋巴結,就屬於遠端轉移。
  • 內臟器官:相較於骨骼和淋巴結,內臟器官的轉移較為少見,通常發生在疾病晚期或惡性度較高的情況下。常見的器官包括:肝臟、肺臟和腦部(較罕見)。

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攝護腺癌的治療是高度個人化的,醫師會根據您的年齡、健康狀況、癌症期別、格里森分數以及您的個人意願,共同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針對侷限性攝護腺癌(第一、二期)的治療方式 積極監測

適用於低風險、腫瘤量少、惡性度低的患者。不立即治療,而是透過定期追蹤PSA、肛門指診及重複切片來密切監控病情,待有惡化跡象時再介入治療。優點是避免了治療的副作用,但需承受病情可能進展的心理壓力。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radical prostatectomy)

將整個攝護腺及儲精囊切除,並視情況進行骨盆腔淋巴結廓清。可分為傳統開放、腹腔鏡與達文西機器手臂。因人體腹腔的空間相對較深,傳統手術要打開進入深處的話風險也會相對提高、術後恢復期變長,手術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出血,幸好2022年開始,健保逐步將達文西手臂手術項目開放納入給付,目前僅需自費新台幣15-20萬。不過,國外研究指出,腹腔鏡與達文西機械手臂在治療攝護腺癌的效果上並沒有明顯差異。

  • 風險與副作用:最主要的風險是術後可能發生尿失禁與勃起功能障礙。大部分尿失禁問題可透過凱格爾運動在術後數月至一年內改善。勃起功能的恢復則與患者術前功能、年齡及手術中神經保留的程度有關。另外也可能損傷直腸導致大便失禁或便秘。

放射線療法

利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可分為體外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和體內近接放射治療(組織插種)。新式的體外放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能更精準地將劑量集中在腫瘤上,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
  • 風險與副作用:可能引起排尿或排便的刺激症狀(如頻尿、腹瀉),長期也可能影響勃起功能。
以下是常見的放射線治療自費項目(實際費用依各家醫院公告為主):
  •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新台幣3-6萬元
  • 弧形刀:新台幣3-6萬元
  • 電腦刀:新台幣約20萬元
  • 螺旋刀:新台幣15-35萬元
  • 質子治療:自費,單次照射約新台幣2萬元;完整療程依病況約新台幣10-60萬元。

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一種利用低溫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又稱「氬氦刀」手術。冷凍治療的原理是利用超音波導引,將冷凍探針從會陰部插入攝護腺,利用低於攝氏零下 40 度的超低溫殺死癌細胞。攝護腺組織及癌細胞在經過冷凍治療後,會逐漸萎縮而纖維化。適合年紀較長、合併其他疾病而無法接受長時間手術的患者。需自費新台幣7-10萬元。
  • 風險與副作用:效果不如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且復發率也較高。

針對晚期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 荷爾蒙療法

又稱「去勢治療」,其原理是透過降低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濃度,來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是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基石。藉由手術(雙側睪丸切除)或藥物(如LHRH促進劑/拮抗劑)來阻斷雄性素的產生或作用,使癌細胞萎縮。使用藥物可分為以下兩種方式:

  1. 口服藥物:可阻斷男性荷爾蒙與細胞受體的結合,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2. 注射藥物:可抑制睪丸產生睪固酮。
通常用於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也可用於輔助根除性前列腺切除術或放射治療,以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荷爾蒙治療並不是根治性治療,它只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無法完全消滅癌細胞。
  • 風險與副作用:類似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性慾減退、勃起功能障礙、骨質疏鬆、肌肉量減少、疲倦等。

化學治療

傳統上,化學治療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這是因為攝護腺癌細胞對化學藥物的敏感性較低,而攝護腺癌的轉移病灶多位於骨骼,不易透過一般檢查判定治療效果。然而,近年來隨著新藥的開發及治療方式的改變,化學治療在攝護腺癌的治療中逐漸受到重視。研究顯示,對於荷爾蒙治療失效的晚期攝護腺癌患者,化學治療可以有效延長存活期。

骨轉移治療:鐳 223

鐳 223 是一種放射性藥物,可針對骨轉移的癌細胞進行治療。鐳 223 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癌細胞對骨骼代謝的依賴性,將放射性物質帶到骨轉移病灶,並釋放 α 粒子殺死癌細胞。鐳 223 已於 2019 年納入台灣健保給付。臨床試驗顯示,鐳 223 可有效延長晚期攝護腺癌患者的存活期,並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風險。鐳 223 的治療方式為每月靜脈注射一次,共 6 次。治療期間,患者需定期接受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以監控治療效果和副作用。

海福刀無創標靶治療

治療攝護腺癌除了微創方案之外,國內目前有許多單位有執行無創的治療方法——海福刀無創標靶治療。攝護腺癌按照組織的惡性程度,高惡性的攝護腺癌病患應考慮根除性手術,若是中低惡性程度,則考慮局部治療,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使用海福刀進行治療時,醫師會將治療探頭從肛門置入直腸的位子,透過超音波探頭加熱到85度,將這個高聚焦的熱能集中在攝護腺病灶上,破壞癌細胞以達到治療效果,同時幾乎不影響周圍身體結構,安全度非常高。
針對早期攝護腺癌治療的臨床研究顯示,國內海福刀長期無復發率為74%,國外為75%,與根除性手術並無差異,但海福刀術後併發症少,患者生活品質較佳,所須費用與達文西機械手臂相差不遠,都在20萬以上。建議還是得思考經濟層面,與醫師達成共識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攝護腺癌的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住院期間

  • 傷口照顧:醫護人員會每日換藥,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微創手術的傷口小,疼痛感較輕。
  • 尿管護理:術後會放置尿管約7-14天,以利尿道吻合處癒合。護理師會教導您如何清潔尿管口及維持引流通暢,並觀察尿液顏色。
  • 活動:術後第一天即可在醫護人員協助下下床活動,有助於預防血栓及促進腸道蠕動。
  • 飲食:待排氣後,可從流質飲食開始,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居家照顧

 

  • 傷口護理:保持乾燥,依醫師指示返診拆線或更換敷料。
  • 尿管照護:返家後需持續照護尿管,直到回診由醫師評估移除。
  • 活動:避免提重物(>5公斤)、劇烈運動及騎乘自行車,至少持續1-2個月。
  • 尿失禁管理:移除尿管初期,幾乎所有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漏尿。請積極執行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訓練),每日多次,以加速控尿功能的恢復。可暫時使用尿布或護墊。
  • 勃起功能恢復:可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或復健器材來幫助恢復。

飲食原則

  • 避免高脂肪食物、紅肉、加工肉品、高糖食品、精製澱粉和過量飲酒。 同時,也應避免辛辣和咖啡因飲料,以免加重症狀和增加復發風險。
  • 避免刺激性食物,例如麻油雞、薑母鴨等含酒精或燥熱飲食,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 可採高蛋白質飲食增加傷口癒合速度,例如魚肉、雞肉等。
  • 多攝取蔬果:補充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抗氧化物。特別推薦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十字花科蔬菜,或大豆製品。
  • 充足水分:每日飲水2000-2500c.c.,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但睡前應減少飲水以避免夜尿。
  • 骨骼健康:若您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需特別注意鈣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並規律運動,以預防骨質疏鬆。

日常活動

  • 避免增加腹壓之動作,例如蹲下、提重物、彎腰等。
  • 術後第一週應多休息,可於室內走動約 10-20 分鐘,一天 2-3 回即可。
  • 術後第二週可慢慢增加活動時間,但以 30 分鐘為限。
  • 一個月後活動仍以散步為主,不建議快走或是跑步。

傷口護理

  • 傷口在回診前勿碰水
  • 如有化膿或是紅腫現象應立即回診

常見問題:攝護腺癌有哪些預防方式?

  • 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另外,茄紅素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存在於番茄、西瓜、葡萄柚等蔬果中。研究顯示,茄紅素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建議男性可以適量攝取茄紅素,以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 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肥胖。
  • 戒菸:吸煙會增加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攝護腺癌。
  • 定期進行攝護腺癌篩檢:建議 50 歲以上男性每年接受一次 PSA 檢測和肛門指檢。

常見問題:攝護腺癌以海福刀治療會影響性生活嗎?

這必須看治療狀況,若需切除或燒灼跟勃起有關的神經則會導致陽痿,但此情況僅出現在嚴重的攝護腺癌。若是早期的攝護腺癌,並搭配海福刀治療,則可保留與勃起有關的神經。

常見問題: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有關嗎?

攝護腺癌與良性的攝護腺肥大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症狀很類似,必須定期檢查才能判斷。

文獻參考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