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更新
135,950
收藏
腎石傳說誰打破?交給軟式內視鏡碎石手術
諮詢專家:王碩盟醫師/臺大醫院泌尿科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喝水少、尿量少,台人1/10有腎結石
腎結石在醫學上實證為尿路結石的一種,而「尿路結石」顧名思義就是發生於尿道系統的結石情況,這些結石可能出現在人體的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結石呢?主要還是與水分攝取有關!台灣屬於亞熱帶國家,是尿路結石好發地區,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尤其近幾年夏季氣溫屢創新高,平均每10人之中就有1人罹患結石。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結石呢?主要還是與水分攝取有關!台灣屬於亞熱帶國家,是尿路結石好發地區,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尤其近幾年夏季氣溫屢創新高,平均每10人之中就有1人罹患結石。

除了上述季節因素外尚有其他風險因素:
- 暴飲暴食:飲食喜好肉類與甜食的民眾,會因為長期攝取過量的蛋白質、納、糖,這時候會降低尿液中的酸鹼值,並且增加尿液中鈣與尿酸的排泄,提高了腎結石風險。
- 家族遺傳:假設父母本身有腎結石病史,其子女得結石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3倍。
- 久坐憋尿:以國人白領階級最多,平日長時間都坐在辦公室當中,因業務繁忙而忘記補充水分並且上廁所解尿,日子一長加上時間一久,原本存在人體尿液中的小結晶就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變成大結石!
- 慢性泌尿道感染:尿液滯留、副先天性尿路狹窄、痛風,以及服用過量致酸劑都可能造成慢性泌尿道感染,提高腎結石風險。
腎結石如何形成?和我們吃下肚的東西很有關係
其實腎結石人人都有,草酸透過日常飲食進入人體後,就無時無刻在形成草酸鈣(結晶),而我們人體也是不斷地經由尿液排出這些小結晶,所以水分攝取不足,結晶不斷累積就形成了腎結石。
根據食藥署指出腎結石主要可分為鈣結石(草酸鈣或磷酸鈣)、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及胱胺酸結石等,最常見的是鈣結石,約佔8成,這些不同種類的腎結石,和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很有關係。在了解結石形成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遵照健康飲食原則,有效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根據食藥署指出腎結石主要可分為鈣結石(草酸鈣或磷酸鈣)、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及胱胺酸結石等,最常見的是鈣結石,約佔8成,這些不同種類的腎結石,和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很有關係。在了解結石形成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遵照健康飲食原則,有效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 草酸鈣結石:主要由食物中的草酸引起,包括飲料中的濃茶、咖啡、可樂、啤酒等,食物類如花生、巧克力、扁豆、菠菜、蘆筍、蘿蔔等,此外也應避免攝取含過多維生素C,適量吃如柑橘、葡萄、草莓、蘋果等水果。
- 磷酸鈣結石:這種結石是經由食物中的磷酸引起,包括麵包酵母、小麥胚芽、蝦類、香菇、動物內臟、蛋黃、豆類以及堅果類等。
- 尿酸結石:正常人的尿液呈現中性,但是有一類人的尿液偏酸性且原因不明,尿酸因為不易溶解,就會形成尿酸結石。這類人在飲食上需限制飲酒,並減少攝取高嘌呤如動物內臟、魚類、海產、肉湯以及雞精等。
- 胱胺酸結石:較少見的結石類形,需限制蛋白質攝取,包括肉類、禽類、魚、蛋、大豆以及小麥等。
症狀與檢查
臨床上經驗通常一公分以下的腎結石,比較不會引起不適感,但是較大的腎結石(一公分以上),那就有可能出現下列這些症狀:
腰側或後背(通常是單側)間歇性的疼痛、常感到噁心或想吐。
腰側或後背(通常是單側)間歇性的疼痛、常感到噁心或想吐。

目前針對腎結石進行確認的檢查,比較常見有下列幾種方式:
- 腎臟超音波:可以看結石有無造成腎臟積水
- X光影像:透過影像確認結石的大小與位置
- 驗尿:透過驗尿確認尿液有無潛血反應或發炎,因為腎結石患者部分會有血尿的情況出現
腎結石治療有非侵入式的治療方法嗎?
腎結石的治療方法分為侵入式及非侵入式,會因患者的結石大小、麻醉深度及費用差異而有所不同:
體外震波碎石 | 硬式內視鏡 | 軟式內視鏡 | 經皮穿腎取石術 | |
---|---|---|---|---|
手術方法 | 利用電震波將腎結石打碎,適用於較小顆的腎結石。 | 利用一根像鐵絲的管路伸進尿道,利用管路前的雷射打碎石頭。 | 利用可彎曲的管線伸進尿道,利用管路前的雷射打碎石頭。再經由正常排尿的路線吸出或是排出。 | 在後腰腎臟的地方開一個小洞,利用內視鏡深入腎臟擊碎腎結石。 |
優點 |
|
健保給付 | 儀器管路可以彎曲,容易深入到腎臟,能夠完全清除結石 | 處理較大顆結石或是鹿角型結石有效 |
缺點 |
|
|
|
|
住院天數 | 不用住院 | 2-3天 | 2-3天 | 2-3天 |
費用 | 健保部分給付(視結石位置與大小)1,000-3,000元 | 手術費用0元,其他耗材需自費視病患情況而定。 | 自費8-10萬 | 健保部分給付3萬上下 |
從分析可以得知,體外震波或經皮穿腎取石,這兩種術式比較無法進入腎臟內部進行碎石。若發生大於兩公分以上的結石(通常為年紀較長的患者),可以透過軟式內視鏡進行碎石與清除,相對會降低患者許多負擔,大家可以與醫師好好商討對策!

腎結石的術後照顧與飲食建議
-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每天攝取3000㏄水分,開水最好,因為大部份飲料都含有草酸,充足的水可以稀釋尿液,把小結石沖出來;大量水分也是泌尿道痙攣的最好止痛鬆弛劑。每隔一兩小時就喝杯水,而且睡前最好喝300㏄,避免夜間尿液濃縮。
- 不憋尿、多多解尿:每1~2小時排空膀胱,不憋尿,最好維持每天尿量2000㏄以上
- 看石頭吃飯:結石的原料多來自於我們日常飲食,所以需要依據結石成分調整飲食內容。
- 草酸鈣結石:少吃或避免一次吃太多草酸含量食物,比如濃茶、咖啡、可樂、啤酒等飲料,和花生、巧克力、扁豆、菠菜、蘆筍、蘿蔔等,也要避免攝取過多維生素C食物,如柑橘、葡萄、草莓、蘋果等。
- 尿酸結石:和痛風一樣,需採低普林飲食,少吃動物內臟、肉汁肉湯、海水魚、香菇、紫菜、豆類、酒類等。必要時依醫囑服用降尿酸藥物。
- 磷酸鈣、磷酸銨鎂結石:少吃含磷高的酵母、香菇等食物。磷酸銨鎂結石多因泌尿道感染緣故,需控制感染。
- 不必限制鈣質:過去的看法多認為鈣是結石主要成分,所以要控制鈣質攝取,但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攝取足量鈣質可以抑制含鈣結石的產生。低鈣飲食反倒會刺激身體從骨頭釋放更多鈣質,並促使草酸吸收增加,造成尿液中草酸濃度上升,更容易形成草酸鈣。
- 少吃鹽、避免大魚大肉:少吃鹽,可以增加鈣質重吸收;太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與鈣質排泄,降低尿液酸鹼值,增加結石危險。
- 運動可以預防結石:適當運動可以幫助泌尿道蠕動,減少尿液結晶沈澱,預防結石的形成,促進結石排泄。
- 按時返診追蹤:建議結石病人每3~6個月門診追蹤照X光片,早期發現結石早做適當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