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149,625
collect
收藏

大腸癌由大腸息肉演變?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自我檢測、治療與飲食

諮詢專家:許毓倫醫師/天主教耕莘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大腸癌由大腸息肉演變?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自我檢測、治療與飲食
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罹患率榜首多年,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多人,換算下來,台灣每約32分鐘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大腸癌的發生和遺傳、不健康飲食、肥胖、菸酒等危險因子有關,早期罹癌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必須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揪出癌細胞。大腸癌是什麼?死亡率高嗎?如何檢查與治療?
#大腸癌 #達文西機械手臂 #人工造口

目錄

大腸癌發生在哪裡?有哪些分類?

大腸癌是指起源於大腸(結腸和直腸)的癌症。它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可分為以下幾類:

結腸癌

結腸是消化系統中從盲腸到直腸的部分,結腸癌是指起源於結腸的癌症,依位置細分為升結腸癌、橫結腸癌以及降結腸癌。結腸癌最常見於 65 歲以上的成年人,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結腸癌的症狀可能包括:

  •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腹瀉、便秘或大便變細
  • 直腸出血或糞便帶血
  • 腹痛或腹脹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疲勞

直腸癌

直腸是結腸的最後約15公分處,直腸癌是指癌細胞長在直腸處。直腸癌最常見於 65 歲以上的成年人,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直腸癌的症狀可能包括:

  •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腹瀉、便秘或大便變細
  • 直腸出血或糞便帶血
  • 腹痛或腹脹
  • 排便不盡感
  • 裡急後重

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指在腸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大腸息肉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癌性的。癌性息肉如果不治療,5-10年後可能會發展為大腸癌。大腸息肉通常沒有症狀。在某些情況下,大腸息肉可能會導致以下症狀:

  • 直腸出血
  • 便秘
  • 腹瀉
  • 腹痛
大腸息肉可分為以下幾種:
  • 腺瘤性息肉:最常見的類型大腸息肉,約佔所有大腸息肉的 70%。腺瘤性息肉有癌變的風險。
  • 增生性息肉:一種良性息肉,不會癌變。
  • 炎性息肉:與炎症性腸病 (IBD) 相關的息肉。
  • 其他:其他類型的息肉包括錯構瘤、脂肪瘤和血管瘤。

癌細胞分類

若以組織學類型來分類,大腸癌可分為:
  • 腺癌:是最常見的類型大腸癌,約佔所有大腸癌的 95%,腺癌起源於大腸內壁的腺體細胞。
  • 淋巴癌:淋巴系統是遍布全身的網絡,由淋巴結、淋巴管和淋巴液組成。淋巴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 60 歲以上的成年人。
  • 類癌瘤:起源於腸道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癌症。類癌瘤生長緩慢,通常在晚期才會出現症狀。
  • 胃腸道間質瘤GIST:起源於腸道間質細胞的癌症。GIST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 50 歲以上的成年人。大腸癌剛形成的初期要發現較難,因為腫瘤細胞開始形成腫瘤的時期,並不會對腸道產生特別的症狀,等到時間一久,腫瘤逐漸成長後,症狀就會慢慢浮現,不同的症狀會隨著腫瘤發生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一旦產生症狀後,大多數人會誤以為是吃壞肚子或是痔瘡出血之類的輕症疾病,建議還是要有警覺性,要是出現以下症狀,須儘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縱使經查確診罹患中後期的大腸癌,還是可以透過手術治療獲得很高的治癒率。

大腸癌放屁會變臭?早期四大症狀、前兆

早期大腸癌並不容易發現,因為大腸癌剛形成時,只是一小團癌細胞,並不會引起消化道不適。待逐漸成長增大後,才會產生症狀。

右側腹部的症狀

  • 腹脹或腹痛
  • 大便變細條狀或帶狀
  • 腹部出現腫塊、體重減輕
  • 容易疲倦、貧血

左側腹部的症狀

  • 跟過往排便的頻率,感到明顯改變。
  • 腹痛
  • 便秘

下腹部的症狀

  • 跟過往排便的頻率,感到明顯改變。
  • 糞便變細或帶狀
  • 血便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還是以中老年的人群為主,經過疾病統計50歲以上的男女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大,雖然年輕人發生大腸癌的機會較低,但並非不存在可能性,通常50歲以下出現大腸癌,多半與遺傳無關。

50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就增加了。若曾經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大腸瘜肉,有過直腸或結腸癌病史,有家族性大腸癌病史,這些病患均應視之為可能得到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平時須多加留意,應定期安排腸胃鏡檢查確認是否得到了有瘜肉或是腫瘤的出現。經過本站整理,分別有8類人群是大腸癌高風險群。

  1. 50歲以上之男、女性或大便潛血反應陽性
  2. 有八年以上的潰瘍性大腸炎
  3. 女性曾罹患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
  4. 一等親有瘜肉症
  5. 一等親有大腸癌相關病史
  6. 飲食西化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的紅肉,如牛肉
  7. 蔬菜量攝取少、或日常只有低纖食物
  8. 抽菸或飲酒成癮

手搖飲料與大腸癌的風險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手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手搖飲料中常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會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為短鏈脂肪酸。這些短鏈脂肪酸會促進腸道細胞的增生,而增生的腸道細胞中有可能發生癌變。國健署的標準化發生率來看,台南市大腸癌發生率每十萬人有50.36人,居全台之冠!《科學》(Science)期刊刊登的一項動物研究顯示,手搖飲常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與肥胖和結直腸癌風險增加有正相關,特別與瘜肉生長有顯著相關性,研究人員利用同位素標記發現瘜肉非常容易吸收這種糖漿,所以你喝下後含有豐富糖漿的飲料,就是在餵養未來的癌腫瘤!

診斷方式

目前常見的大腸癌檢查方式包括:

  • 肛門指診:可檢查出肛門以上部分直腸的腫瘤。
  • 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可將肉眼看不出來的出血篩檢出來。
  • 大腸鏡檢查:以內視鏡經肛門直接檢查大腸是否有瘜肉或腫瘤等病變。若有異常發現,可進一步組織切片,確認診斷。
  • 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透過 X 光做橫斷層面影像,幫助釐清癌細胞擴散或轉移的程度。
  • 腫瘤標記指數(CEA):無法作為早期診斷工具。通常作為術後追蹤指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針對大腸癌篩檢,可免費補助 50~74 歲民眾每 2 年 1 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

大腸癌的分期與存活率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整理資料,大腸癌的TNM分期表如下:
期數 癌細胞位置 五年存活率
第零期 原位癌或粘膜內癌階段,尚未長出結腸或直腸的(粘膜)內層  
第一期 癌症細胞已經通過肌層黏膜生長到黏膜下層,但尚未擴散至淋巴結或是遠處 90%
第二期 癌症尚未擴散至淋巴結但已生長至結腸或直腸最外層,已開始穿過組織 80%
第三期 尚未擴散至遠處器官,但已經生長至粘膜外層並擴散一至三個淋巴結 65%
第四期 癌症已經擴散至一個遠處器官可能已經到腹膜 15%

大腸癌手術後多久化療?住院天數?

大腸癌依據腫瘤型態及癌症期別,有不同的治療,基本上「手術」是主要的方式,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則是輔助的角色。

早期大腸癌

早期大腸癌的治療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部分第 1 期的大腸癌,可以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來治療,但這項治療只適用於癌細胞未侵犯到肌肉層;如侵犯到肌肉層,須以手術切除。

第 2、3 期大腸癌

第 2、3 期的大腸癌病人,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如果腫瘤過大,會先進行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第三期除了手術,還需搭配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第 4 期大腸癌

第 4 期大腸癌是指癌症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或組織。此時,手術通常無法完全切除所有癌細胞。因此,治療目標通常是緩解症狀、控制癌症發展和改善生活品質。治療方法可能包括:

  • 化學治療:化療是一種使用藥物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化療可用於輔助手術或治療轉移性癌症。
  • 放療:放療是一種使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放療可用於輔助手術或治療轉移性癌症。
  • 標靶治療:近年來大腸癌治療的新趨勢,為使用標靶藥物阻斷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治療方法。標靶藥物是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進行設計的,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殺死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的傷害較小。

手術方式

大腸癌手術的選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癌症的階段、腫瘤的位置和大小、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手術醫生的經驗。

  • 傳統開腹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標準方法。手術中,醫生會在腹部切開一個約 20 厘米的切口,以切除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結。
  • 腹腔鏡輔助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手術中,醫生會在腹部開幾個小切口,插入腹腔鏡和手術器械。醫生通過腹腔鏡觀察手術部位,並用手術器械切除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結。需自費醫材約新台幣3-7萬元。
  • 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是一種更先進的微創手術。手術中,醫生會在腹部開幾個小切口,插入達文西機械手臂和手術器械。醫生坐在控制台前,通過 3D 高清影像操控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操作和更穩定的視野。需自費新台幣25萬元起。
  • 經肛門局部切除手術:適用於早期大腸癌(腫瘤侷限於黏膜層,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或腫瘤位於肛門口以上 5 厘米的患者。手術中,醫生會經肛門插入內視鏡,切除直腸內的腫瘤。
  • 經自然孔洞(肛門)行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利用肛門作為自然孔洞,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新技術。不需在腹部開刀,僅在肛門周圍留幾個小傷口,因為腹部沒有傷口,不影響外觀,且通常術後 2-3 天即可出院。

要選擇哪種開刀方式?

外科手術部分目前是以微創的腹腔鏡為主,主要是現代腹腔鏡技術已經很成熟,多數人會擔心腫瘤切不乾淨,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結果,比較傳統開腹與腹腔鏡切除手術,結果顯示:

  1. 以腹腔鏡切除大腸癌腫瘤,其清除結果和傳統開腹手術一樣好。
  2. 手術後的恢復更優於傳統開腹手術,疼痛感大幅降低,出血量、手術後合併症減少、住院天數縮短。

大腸癌術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

大腸癌術後是否需要做人工肛門,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 腫瘤的位置:如果腫瘤離肛門口太近(少於 5-6 公分),則可能需要做人工肛門。
  • 腫瘤的大小:如果腫瘤太大,則可能需要做人工肛門。
  • 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如果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不佳,則可能無法承受保留肛門的手術。

但隨著輔助治療不斷發展,進行術前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可使腫瘤縮小,加上手術技術的演進,大大增加保留肛門的機會。目前若腫瘤離肛門口3公分以上仍還有機會保留肛門。但對於罹患肛門癌的病人或腫瘤已經侵犯到肛門括約肌,永久性人工肛門則仍是目前接受外科手術時的唯一選擇。

常見造口種類

  1. 左側(終端)結腸造口:當不可避免的必須切除直腸及肛門時,這時就需要做一個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來為身體的排泄物尋找另一條通道。這種人工肛門通常可以透過每天定時的灌洗來達到定期排便的目的,糞便多可呈現條狀或每日一次。
  2. 雙管造口:有兩個開口,但不連在一起,一個開口排出糞便,另一個開口則排出腸黏液,常以此造口暫時作為分流排泄物之作用。

大腸癌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1. 腹部傷口照護:手術後,需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以防傷口感染,且視傷口情形換藥及拆線並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滲液。
  2. 疼痛照顧:手術後疼痛一般會持續5-7天;會依醫囑使用適量的止痛劑。
  3. 管路照護: 手術後可能留置的管路有:傷口引流管、導尿管或人工肛門(結腸造口),在翻身時要注意不要拉扯到。
  4. 身體活動:採漸進式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可減少術後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並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
  5. 術後6個月要避免提重物,日常穿著寬鬆衣物。
  6. 定期回診追蹤術後復原情況。

日常飲食

  • 少吃紅肉、加工肉品:紅肉和加工肉品是公認的大腸癌致癌因子。建議每天紅肉的攝取量不要超過 50 克,並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品。
  • 多食用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建議每天至少攝取 5 份蔬菜水果。
  • 少用高溫烹煮:高溫烹煮會產生致癌物質。建議以蒸、煮、滷等方式烹煮食物,避免油炸、燒烤等方式。

維持病人良好的營養狀況不但可以提升免疫力並減少術後的感染,還可以顯著地促進腸道吻合處的癒合,大大降低因發生滲漏而需再次手術作人工肛門的比例。根據趙頌慈醫師在柳營奇美醫院為351位大腸直腸癌病人進行手術後的追蹤研究發現,病人術後發生吻合處滲漏率為0.57%,比國外研究結果0.9%~3.5%低許多。另外,針對上述癌患持續五年追蹤的研究結果更發現,在總死亡率、癌症復發率、無癌五年存活率方面均有不錯的結果。

常見問題:大腸癌手術會影響性功能嗎?

A:男性病患通常在開刀後會有暫時性的陽萎。但一般來說,在手術後三個月便可以嘗試性生活,但伴侶宜小心不要重壓或劇烈動作即可。
Q:我還不到45歲,一等親有大腸癌病史,該怎麼辦?

A:建議五十歲以下的民眾,關心自己大腸直腸的健康狀況,可以每五年接受一次無痛大腸鏡檢查。
Q:我有腸躁症,未來會罹患大腸癌嗎?
A:此兩種疾病的成因不同,腸躁症與情緒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及壓力過大有關。
Q:我曾切除過大腸瘜肉,可能會再長新的嗎?
A:一顆大腸息肉的養成需要2-5年,如果曾經長過,建議每1-2年就要做檢查,避免過大的息肉演變成惡性腫瘤。
Q:大腸癌容易轉移嗎?我現在是不是要開始吃素比較好?
A:大腸癌與吃素沒有一定相關,比較與基因遺傳、腸胃道疾病發炎有關。

文獻參考

趙頌慈。大腸直腸癌的微創手術治療,奇美醫院一般外科。
大腸直腸癌手術方式的選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林宏鑫。直腸癌手術治療,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