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愛吃糖 微創手術與達文西該如何選擇?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腹痛、便秘、血便都要小心
大腸癌之於台灣很可能是人人有獎,每個人對這個疾病都應該有症狀與治療的基本認知。大腸癌端看腫瘤分布位置主要可分為結腸癌、大腸直腸癌與直腸癌,而台灣的大腸癌罹患背景約有90%以上是腺癌,少數比例為神經內分泌腫瘤(類癌)!
- 腺癌:指癌細胞長在大腸直腸內壁,這類細胞始於腺細胞或分泌型的細胞,從細小的腺性息肉慢慢長成惡性腫瘤,而絕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皆是腺癌。
- 神經內分泌腫瘤:始於分泌荷爾蒙的腸道細胞,由於其成長速度慢,所以在初期往往不會出現症狀。因為較無快速擴展或是透過淋巴擴散的風險,經過發現也是可以利用大腸鏡直接切除。
醫學上對癌症的定義為:細胞分裂、生長快速,容易侵襲其它組織、轉移到其它器官。而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初之所以被稱為「類癌」,主因在於在細胞型態上,病理醫師無法由單純的病理切片判斷它是良性或惡性,由於類癌生長緩慢,一般會潛伏很多年才會成形,而且腫瘤外表長相均勻,看起很溫和,似乎沒有侵襲性,完全表現出「類似癌又不完全是癌」的模樣,除非發生了遠端轉移,才會將其歸類為惡性腫瘤。
大腸癌剛形成的初期要發現較難,因為腫瘤細胞開始形成腫瘤的時期,並不會對腸道產生特別的症狀,等到時間一久,腫瘤逐漸成長後,症狀就會慢慢浮現,不同的症狀會隨著腫瘤發生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一旦產生症狀後,大多數人會誤以為是吃壞肚子或是痔瘡出血之類的輕症疾病,建議還是要有警覺性,要是出現以下症狀,須儘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縱使經查確診罹患中後期的大腸癌,還是可以透過手術治療獲得很高的治癒率。
右側腹部的症狀
- 腹脹或腹痛
- 大便變細條狀或帶狀
- 腹部出現腫塊、體重減輕
- 容易疲倦、貧血
左側腹部的症狀
- 跟過往排便的頻率,感到明顯改變。
- 腹痛
- 便秘
下腹部的症狀
- 跟過往排便的頻率,感到明顯改變。
- 糞便變細或帶狀
- 血便

多半與遺傳無關!大魚大肉者風險最高
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還是以中老年的人群為主,經過疾病統計50歲以上的男女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大,雖然年輕人發生大腸癌的機會較低,但並非不存在可能性,通常50歲以下出現大腸癌,多半與遺傳無關。
50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就增加了。若曾經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大腸瘜肉,有過直腸或結腸癌病史,有家族性大腸癌病史,這些病患均應視之為可能得到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平時須多加留意,應定期安排腸胃鏡檢查確認是否得到了有瘜肉或是腫瘤的出現。經過本站整理,分別有8類人群是大腸癌高風險群。
- 50歲以上之男、女性或大便潛血反應陽性
- 有八年以上的潰瘍性大腸炎
- 女性曾罹患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
- 一等親有瘜肉症
- 一等親有大腸癌相關病史
- 飲食西化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的紅肉,如牛肉
- 蔬菜量攝取少、或日常只有低纖食物
- 抽菸或飲酒成癮
根據研究,近期可以追加一項舉動成為大腸癌的高風險成因,那就是手搖飲料!市面上的手搖品牌大多是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糖漿的材料55%來自玉米澱粉提煉而成後,再加上45%的葡萄糖混合而成的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會被廣泛使用的特點是熱量低卻比一般蔗糖的甜度高,相對成本也比蔗糖低上不少。不過只要是甜味的來源,通常都會被過度攝取,自從這類混合糖漿面世之後,全球的肥胖人口就日益增加。
國健署的標準化發生率來看,台南市發生率每十萬人有50.36,居全台之冠!《科學》(Science)期刊刊登的一項動物研究顯示,手搖飲常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與肥胖和結直腸癌風險增加有正相關,特別與瘜肉生長有顯著相關性,研究人員利用同位素標記發現瘜肉非常容易吸收這種糖漿,所以你喝下後含有豐富糖漿的飲料,就是在餵養未來的癌腫瘤!提醒日常應適量攝取含糖飲料,尤其不要讓小朋友從小養成喝手搖飲的習慣,要是延伸成現代人每天下午必定要來杯飲料的習慣,不僅會使體重上升造成肥胖,進而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是大腸癌來敲門。
大腸癌的分期
第零期 | 原位癌或粘膜內癌階段,尚未長出結腸或直腸的(粘膜)內層 |
---|---|
第一期 | 癌症細胞已經通過肌層黏膜生長到黏膜下層,但尚未擴散至淋巴結或是遠處 |
第二期 | 癌症尚未擴散至淋巴結但已生長至結腸或直腸最外層,已開始穿過組織 |
第三期 | 尚未擴散至遠處器官,但已經生長至粘膜外層並擴散一至三個淋巴結 |
第四期 | 癌症已經擴散至一個遠處器官可能已經到腹膜 |
假如觀察自己排便習慣有改變,或有以上章節所提到的症狀出現,甚至常覺得疲倦加上體重莫名減輕等,建議盡快向消化外科或肝膽腸胃科醫師求診進行檢查。醫師會視情況安排:
- 實驗室檢查(大便潛血反應、血色素的測定及癌胚抗原指數CEA);
- 大腸鏡檢查或乙狀結腸鏡檢查:大腸鏡或是結腸鏡檢查是經過醫師利用搭載光纖照相機的內視鏡導管,通過肛門軟管上對大腸和小腸的內部與遠端進行內視鏡檢查,醫師可以通過這種檢查來切除瘜肉,並以此檢查方式癌前病變。
- 下消化道攝影:下消化道攝影是利用一種特殊藥劑-鋇劑經由肛門注入大腸,利用X光對鋇劑不穿透的作用,將大腸的構造表現在X光片上,藉此檢查大腸病變,過程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甚至有排便感。
- 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或腹部超音波等,以做綜合判斷。
大腸鏡檢查一般建議兩年做一次,如果檢查過程出現瘜肉經過當下切除,會建議隔年需要再進行檢查追蹤,而大腸內竟是檢查是診斷大腸內腫瘤、瘜肉的最佳利器。因為電子內視鏡是從肛門進入腸道,深入結直腸每一段範圍,檢查的深入程度均可達到97%以上,對於腸道內環境一覽無遺!
手術為主+化放療為輔的治療
依據腫瘤型態及癌症期別,有不同的治療;基本上「手術」是主要的方式,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則是輔助的角色。
- 第一期的大腸癌可以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來治療。不過,這項治療只適用於癌細胞未侵犯到肌肉層;如侵犯到肌肉層,須以手術切除。
- 第二、三期的大腸癌病人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同時,如腫瘤過大,醫師會先以化學治療縮小癌細胞,再進行手術。
外科手術部分目前是以微創的腹腔鏡為主,主要是現代腹腔鏡技術已經很成熟,多數人會擔心腫瘤切不乾淨,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結果,比較傳統開腹與腹腔鏡切除手術,結果顯示
- 以腹腔鏡切除大腸癌腫瘤,其清除結果和傳統開腹手術一樣好。
- 手術後的恢復更優於傳統開腹手術,疼痛感大幅降低,出血量、手術後合併症減少、住院天數縮短。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是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再進化。整個手術進行過程仍是由醫師主導控制,只是藉由機械手臂手術系統執行。達文西手術系統讓主刀醫師可以自控手術鏡頭,包含:腹腔內光源、鏡頭角度、圖像採集等技術性資訊,皆可自行完成。而機械手臂也因其精細靈巧的活動範圍及優異的震顫過濾系統,因此器械穩定度極高,也是如此助手醫師角色大幅降低,釋放醫院的醫療人力。
腹腔鏡微創手術 | 達文西機械手臂 | |
---|---|---|
傷口數與大小 | 1-3個/2cm | 3個以下/2cm |
影像解析度 | 2D-3D,解析度佳 | 3D(4K),解析度佳 |
神經保留度 | 好 | 最好 |
住院天數 | 一到兩週 | 一到兩週 |
手術時間 | 2-4小時 | 3小時 |
手術出血量 | 低 | 低 |
手術費用 | 健保給付手術費用(只需部份負擔), 自費腹腔鏡材料:ligasure血管閉合夾、止血百克鉗等等, 依器械使用數量多寡,約3-7萬元(不包含自費防粘黏) |
自費25萬起 |
還有一種治療方式為標靶疫藥物,此藥物只會攻擊癌細胞,不會像化學治療藥物一樣把好、壞細胞均殺。但目前對大腸癌的標靶治療,並非所有病人都有效,而且費用昂貴。
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
人工肛門的正式學名為腸造口,需作永久性人工肛門的病人,大多是因腫瘤的位置離肛門口太接近(腫瘤離肛門口少於5~6公分的距離),過去這些病人往往只能接受經腹部和會陰聯合切除手術,把肛門及直腸切除並建立永久性人工肛門。
但隨著輔助治療不斷發展,進行術前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可使腫瘤縮小,加上手術技術的演進,大大增加保留肛門的機會。目前若腫瘤離肛門口3公分以上仍還有機會保留肛門。但對於罹患肛門癌的病人或腫瘤已經侵犯到肛門括約肌,永久性人工肛門則仍是目前接受外科手術時的唯一選擇。
常見造口種類
- 左側(終端)結腸造口:當不可避免的必須切除直腸及肛門時,這時就需要做一個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來為身體的排泄物尋找另一條通道。這種人工肛門通常可以透過每天定時的灌洗來達到定期排便的目的,糞便多可呈現條狀或每日一次。
- 雙管造口:有兩個開口,但不連在一起,一個開口排出糞便,另一個開口則排出腸黏液,常以此造口暫時作為分流排泄物之作用。
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 腹部傷口照護:手術後,需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以防傷口感染,且視傷口情形換藥及拆線並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滲液。
- 疼痛照顧:手術後疼痛一般會持續5-7天;會依醫囑使用適量的止痛劑。
- 管路照護: 手術後可能留置的管路有:傷口引流管、導尿管或人工肛門(結腸造口),在翻身時要注意不要拉扯到。
- 身體活動:採漸進式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可減少術後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並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
- 術後6個月要避免提重物,日常穿著寬鬆衣物。
- 定期回診追蹤術後復原情況。
手術後須禁食至排氣,依醫囑採漸進式的飲食,這段時間將以點滴提供營養為主;可進食後攝取高熱量、高蛋白、低渣食物,避免攝取產氣性像是根莖類的地瓜、馬鈴薯或是豆類、奶類、刺激性的食物。
維持病人良好的營養狀況不但可以提升免疫力並減少術後的感染,還可以顯著地促進腸道吻合處的癒合,大大降低因發生滲漏而需再次手術作人工肛門的比例。根據趙頌慈醫師在柳營奇美醫院為351位大腸直腸癌病人進行手術後的追蹤研究發現,病人術後發生吻合處滲漏率為0.57%,比國外研究結果0.9%~3.5%低許多。另外,針對上述癌患持續五年追蹤的研究結果更發現,在總死亡率、癌症復發率、無癌五年存活率方面均有不錯的結果。
常見問題:手術會影響性功能?聽說會導致陽痿!
A:男性病患通常在開刀後會有暫時性的陽萎。但一般來說,在手術後三個月便可以嘗試性生活,但伴侶宜小心不要重壓或劇烈動作即可。
Q:我還不到45歲,一等親有大腸癌病史,該怎麼辦?
A:建議五十歲以下的民眾,關心自己大腸直腸的健康狀況,可以每五年接受一次無痛大腸鏡檢查。
Q:我有腸躁症,未來會罹患大腸癌嗎?
A:此兩種疾病的成因不同,腸躁症與情緒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及壓力過大有關。
Q:我曾切除過大腸瘜肉,可能會再長新的嗎?
A:一顆大腸息肉的養成需要2-5年,如果曾經長過,建議每1-2年就要做檢查,避免過大的息肉演變成惡性腫瘤。
Q:大腸癌容易轉移嗎?我現在是不是要開始吃素比較好?
A:大腸癌與吃素沒有一定相關,比較與基因遺傳、腸胃道疾病發炎有關。
文獻參考
趙頌慈。大腸直腸癌的微創手術治療,奇美醫院一般外科。
大腸直腸癌手術方式的選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林宏鑫。直腸癌手術治療,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