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更新
71
collect
收藏

飛蚊症會消失嗎?原因、症狀、治療、保養方法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飛蚊症會消失嗎?原因、症狀、治療、保養方法
飛蚊症是一種常見的視覺現象,指的是在看著晴朗的天空、白色的牆壁,或是閱讀時,眼前出現小黑點、線條,甚至像是蚊子、蜘蛛網狀的漂浮物在飛舞。這些惱人的小東西,趕不走、揮不掉,且會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據統計,超過一半的人在50歲以後都會有飛蚊症的困擾,而高度近視者、接受過眼科手術者,或是眼睛受過外傷的人,也更容易提早出現飛蚊症。

目錄

飛蚊症是什麼?畫面為何會有黑點?

飛蚊症主要與眼球中的 「玻璃體」 息息相關。 玻璃體是位於眼球後方,水晶體和視網膜之間,佔據眼球大部分體積的透明膠狀物質。 它就像果凍一樣,主要由水和少量膠原蛋白構成,讓光線可以順利穿透,幫助我們看清楚東西。

當玻璃體因為老化、近視或其他原因產生變化,就可能導致飛蚊症的產生,從原本清澈的膠狀物質,變異成蛋清狀或空泡狀,光線透過玻璃體的凝結物產生折射,投射在視網膜時,就會讓人感覺眼前有黑點、線條等漂浮物。
 

飛蚊症發生的原因與分類

退化性

  • 玻璃體老化:這是最常見的原因。 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內的玻璃體會自然老化。 原本像果凍一樣的玻璃體會逐漸液化、塌陷,產生空隙和纖維聚集,這些聚集的纖維在光線下就會形成陰影,讓我們看到飛蚊。
  • 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的人,眼球會被拉長,導致玻璃體更容易提早退化、液化,產生飛蚊的機率也會增加。
 

病理性

  • 某些疾病會導致玻璃體內出現不正常的物質,進而產生飛蚊症狀:
  • 玻璃體出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眼中風、外傷等都可能造成玻璃體出血。
  • 眼內發炎(葡萄膜炎): 發炎細胞和滲出物進入玻璃體。
  • 視網膜問題引起的飛蚊症: 當玻璃體退化、拉扯視網膜時,可能會造成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的狀況。這類型的飛蚊症通常會伴隨閃光感和視野缺損,需立即就醫。
 

飛蚊症的症狀

飛蚊症的主要症狀是在視野中看到漂浮物,這些漂浮物可以呈現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例如:
小黑點、線狀物、環狀物、網狀物、變形蟲狀。

除了看到漂浮物之外,飛蚊症還可能伴隨以下症狀:
  • 漂浮物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 當你嘗試盯著飛蚊看時,它們會移動到你的視線之外。
  • 在明亮的背景下更明顯: 例如,當你看向藍天、白牆或雪地時,飛蚊會更加明顯。
  • 通常不會影響視力: 飛蚊症本身通常不會影響視力,但如果伴隨下列其他症狀,則需要立即就醫。
    1. 飛蚊突然大量增加
    2. 出現閃光
    3. 視野缺損,例如看到黑影或像被簾幕遮住
    4. 視力模糊
    5. 眼睛疼痛或發紅

飛蚊症的高風險族群

  • 年紀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高度近視者 (眼睛度數500度以上)。
  • 曾做過白內障、視網膜手術的患者。
  • 眼睛發炎的患者。
  • 視網膜病變風險高的族群 (包含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

飛蚊症的檢查方式

飛蚊症的診斷仰賴眼科醫師的專業檢查,以下列出幾種診斷方式:
  • 基本檢查:
    1. 病史詢問: 了解飛蚊症狀,例如形狀、大小、數量、顏色、出現時間、位置變化,以及是否伴隨其他症狀,如閃光、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有助於初步評估飛蚊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2. 視力檢查: 確認飛蚊症是否影響視力清晰度。
    3. 裂隙燈檢查: 使用裂隙燈顯微鏡觀察眼球前部結構,包括角膜、虹膜、水晶體和前玻璃體,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飛蚊症狀的眼疾。
  • 散瞳眼底檢查: 最關鍵的檢查。使用散瞳劑放大瞳孔,以便更清楚地觀察眼底,包括視網膜、視神經和玻璃體。這項檢查能幫助醫師確認飛蚊的來源、評估視網膜健康狀況,並排除視網膜裂孔、剝離或其他嚴重眼疾。
  • 其他輔助檢查 (必要時):
    1.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提供視網膜的斷層影像,有助於更精確地診斷和監測各種視網膜疾病,例如黃斑部病變、視網膜水腫等。
    2. 螢光血管攝影: 將螢光染劑注射到血管中,再拍攝眼底血管影像,以診斷和監測血管相關的眼疾,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3. 超音波檢查: 當玻璃體混濁或出血,阻礙眼底觀察時,超音波能幫助醫師評估眼球後部結構。
綜合以上檢查結果,眼科醫師能準確診斷飛蚊症,並判斷是否需要治療或定期追蹤。

飛蚊症治療方法有哪些?如何改善?

飛蚊症的保守治療,著重於觀察和生活調整,而非積極介入。多數飛蚊症是良性的,會隨著時間逐漸適應,不需特殊治療。但務必定期接受眼科檢查,監控是否有任何變化或惡化。
  • 定期追蹤觀察: 這是最重要的保守治療方式。與眼科醫師討論適合的追蹤檢查頻率,通常建議每6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散瞳眼底檢查,以確保沒有出現視網膜裂孔、剝離或其他病變。
  • 學習忽略飛蚊: 試著不去注意飛蚊,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隨著時間推移,大腦會逐漸適應飛蚊的存在,減少對它們的感知。
  • 調整生活習慣:
    1. 充足睡眠: 眼睛充分休息,有助於舒緩眼部疲勞,可能間接減輕飛蚊的困擾。
    2. 避免長時間用眼: 眼部疲勞加重可能使飛蚊更加明顯。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下,看看遠方,或做一些眼部運動。
    3. 控制3C產品使用: 減少使用手機、電腦和平板等3C產品的時間,並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光線。
    4. 保持良好情緒: 壓力和焦慮可能加劇飛蚊症狀,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有助於減輕不適感。
  • 眼部營養補充劑(輔助療法): 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證明任何營養補充劑可以治療飛蚊症。然而,部分研究顯示,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等抗氧化劑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 使用前請諮詢眼科醫師。
 

飛蚊症何時要手術治療?

飛蚊症手術並非針對飛蚊本身,而是針對造成飛蚊症的根本原因或其引起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裂孔或剝離。若有以下情況才考慮手術介入:
  • 視網膜裂孔或剝離: 這是飛蚊症手術最常見的原因。視網膜裂孔或剝離會造成視力喪失,必須及時手術修復,否則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害。如果飛蚊症伴隨閃光、視野缺損、視力模糊等症狀,高度懷疑視網膜裂孔或剝離,應立即就醫檢查。
  • 嚴重玻璃體出血: 大量出血進入玻璃體會使視力顯著下降,並加劇飛蚊症狀。手術可以清除積血,幫助恢復視力。
  • 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異常增生的纖維血管組織牽拉視網膜,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手術可以移除這些增生組織,避免病情惡化。
  • 其他嚴重眼底病變: 例如嚴重的眼內發炎或感染,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而飛蚊症狀可能是伴隨這些疾病出現的。
  • 飛蚊症狀嚴重影響生活,且保守治療無效: 在極少數情況下,即使沒有其他眼底病變,但飛蚊症狀非常嚴重,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視力,且保守治療無效時,才可能考慮玻璃體切除術等手術。但這類手術風險較高,需要謹慎評估利弊。
 

YAG 雷射玻璃體溶解術

利用超短雷射脈衝蒸發眼內的玻璃體纖維和混濁物。使其較不明顯。
  • 適用情況: 針對較大且接近視網膜的玻璃體混濁物。
  • 特點: 非侵入性手術,恢復期短。
  • 風險: 並非所有飛蚊症都適用,且可能造成眼壓升高、白內障或視網膜損傷等併發症,使用上較為謹慎。
 

雷射光凝固術/冷凍治療:

用雷射光在視網膜裂孔周圍產生疤痕,將視網膜「焊」在眼球壁上,防止裂孔擴大。冷凍治療則是用冷凍探頭冷凍裂孔周圍組織,達到同樣的效果。
  • 適用情況: 治療周邊視網膜裂孔,避免惡化成視網膜剝離。
  • 特點: 門診手術,過程快速,恢復期短。
  • 風險: 少數情況可能會有輕微疼痛、出血或視力改變。
 

玻璃體切除術:

利用微小器械進入眼內,移除混濁的玻璃體或出血,並進行必要的視網膜修復。手術後會注入氣體或矽油,暫時取代玻璃體的功能,幫助視網膜癒合。
  • 適用情況: 治療嚴重的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嚴重的玻璃體混濁等。
  • 特點: 能有效清除玻璃體內的混濁物和出血,並處理相關的視網膜問題。
  • 風險: 屬於較複雜的手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視網膜剝離、白內障、青光眼等。
 

鞏膜扣壓術:

在眼球外部放置矽膠帶或海綿,將眼球壁向內推,使剝離的視網膜重新貼合。
  • 適用情況: 通常與玻璃體切除術合併使用,治療視網膜剝離。
  • 特點: 提高視網膜復位的成功率。
  • 風險: 可能引起眼球疼痛、眼壓升高、眼球運動受限等併發症。

 

飛蚊症手術治療後的照顧與飲食建議

傷口

  • 術後患眼會以紗布覆蓋,以沾附眼部的分泌物,同時加蓋鐵眼罩四週,避免白天受到碰撞,晚上睡覺時不自覺壓到患眼。若眼罩有髒汙,可用肥皂清洗後晾乾。
  • 點眼藥水:按照醫師指示固定點藥水,可預防感染及降低發炎反應,使用前要均勻搖晃藥水瓶身,並把藥水滴在眼白及下眼瞼結膜之間,且一次只要一滴,注意不要碰觸到眼皮,並閉眼約3分鐘,避免用力眨眼將藥水擠出,若要使用兩種以上藥水則要間隔5~10分鐘。
  • 點眼藥膏:眼睛往上看,將下眼瞼往下拉,擠出約米粒大小的藥膏在眼瞼內的結膜囊中,然後輕閉雙眼、眨眼或轉動眼球,不能用力壓迫眼球,使藥膏均勻分布在眼球。若要點眼藥水,則先點眼藥水,過5~10分鐘後,再點眼藥膏。
 

日常生活

  • 避免眼壓會升高的活動:術後三個月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如籃球、跑步等,也應避免彎腰、彎膝蓋如低頭綁鞋帶、低頭洗頭等,也不要突然用力提重物、用力解便、打噴嚏等,都會增加眼壓。
  • 若在手術時注入氣體(或矽油)或情況未穩定時,視力一般都會較模糊,請盡量保持適當的位置,如面部向下俯臥或仰臥至少一週,令注入的氣體或矽油發揮效用。 且不適宜搭乘飛機或登高山易產生眼壓升高的情況,直至醫生診治氣體被完全吸收為止,當氣體逐漸被吸收時,視力會慢慢恢復。 
 

飲食

  • 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豆類,以防其在血液產生一氧化氮而跑到眼睛裏頭,讓視網膜和視神經受到過多壓力。
  • 多吃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比如芥蘭菜、柳橙、蛋黃、芒果、菠菜、水蜜桃等等,葉黃素可幫助眼睛增生感光細胞,增加視神經敏感度,促使眼睛構造回到穩定。
 

文獻參考

飛蚊症,彰化基督教醫院
趕不走的蚊子—飛蚊症,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
飛蚊症,高雄榮民總醫院
眼前怎麼有蚊子?淺談『飛蚊症』,亞東紀念醫院
玻璃體切除手術術後護理指導,衛福部台北醫院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