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會自己好嗎?症狀、飲食、原因、舒緩及治療方式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胃食道逆流發生部位
胃食道逆流發生在食道與胃的交界處,也就是下食道括約肌 ,又稱為賁門。
賁門構造
賁門是食道與胃交接處的環狀肌肉,如同一個閥門,平時保持緊閉,防止胃酸逆流回食道。當我們吞嚥時,賁門會暫時放鬆,讓食物通過進入胃部,吞嚥結束後,賁門會再次緊閉。食道構造
食道是一條約25公分長的肌肉管,負責將食物從口腔運送到胃部。食道壁由四層組織構成: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和外膜層。肌肉層包含縱行肌和環行肌,負責控制食道的蠕動,將食物推進胃部。
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和胃酸過多有關?
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原因複雜,可能包含以下因素:- 賁門功能失常:賁門肌肉鬆弛或關閉不全,胃酸、食物、膽汁等就容易逆流,這是造成 胃食道逆流最主要的原因。
- 橫膈膜疝氣:又稱為食道裂孔疝氣。胃的一部分經由橫膈膜裂孔向上移至胸腔,使得胃酸更容易逆流入食道。
- 胃排空延遲:胃幽門阻塞,導致胃蠕動緩慢,食物停留在胃裡的時間提高,增加胃內壓力,更容易造成逆流。
- 腹部壓力過高:肥胖、懷孕、穿著緊身衣物等。
- 飲食習慣:暴飲暴食、高脂肪、高酸性、辛辣食物、睡前飲食等,都會增加胃酸分泌或刺激食道,加劇胃食道逆流。。
- 藥物影響:部分藥物(如鈣離子阻斷劑、抗組織胺藥物)可能鬆弛賁門。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不只咳嗽、火燒心?
常見且明顯的症狀
- 火燒心:胸骨後方灼熱感,常在飯後或彎腰時加劇,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分鐘至數小時。 其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從輕微的不適到劇烈疼痛皆有可能。
- 胃酸逆流:胃酸或部分消化的食物逆流至食道,引起口腔或喉嚨的酸味、苦味或灼熱感。 有些人會形容像是液體從喉嚨往上湧的感覺。
較常見,但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的症狀
- 胸痛: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胸痛常發生在胸骨後方,可能伴隨灼熱感,但有時也可能僅表現為鈍痛或壓迫感。由於此症狀與心絞痛的症狀類似,容易造成誤診,因此若出現胸痛,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排除心臟疾病。
- 慢性咳嗽:胃酸刺激氣管,引起慢性咳嗽,尤其在夜間或躺下時更明顯。 這種咳嗽通常無痰或痰量很少,且服用一般止咳藥物效果不佳。
較不常見,但仍需注意的症狀
- 吞嚥困難:食道發炎或狹窄,造成吞嚥困難。嚴重者可能無法正常進食。
- 聲音沙啞:胃酸逆流至聲帶,引起聲音沙啞或嘶啞,尤其清晨較為明顯。
- 牙齒問題:長期胃酸逆流腐蝕牙齒琺瑯質,導致牙齒敏感、蛀牙或其他牙齒問題。

胃食道逆流的高風險族群?
生活習慣不佳者
- 吸菸:尼古丁會降低食道下括約肌的張力,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此外,吸菸也會損害食道黏膜,降低其抵抗力。
- 酗酒:酒精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害食道黏膜,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
- 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酸性食物、咖啡、茶、巧克力、薄荷等,都會增加胃酸分泌或刺激食道黏膜,加劇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高脂肪食物會延緩胃排空,增加胃內壓力。
- 經常熬夜、壓力大:影響胃腸蠕動及胃酸分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
疾病或藥物影響
- 橫膈膜疝氣:胃的一部分經由橫膈膜的裂孔向上穿出腹腔至胸腔,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
- 特定藥物:部分藥物會降低食道下括約肌的張力或增加胃酸分泌,例如:鈣離子阻斷劑、抗組織胺藥物、某些鎮靜劑、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 等。 長期服用 NSAIDs 會損害胃黏膜,增加胃潰瘍和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其他高風險因素
- 肥胖: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增加腹內壓力,導致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腹部脂肪組織也會增加胃酸分泌,進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 懷孕:懷孕期間,子宮增大壓迫胃部,增加腹內壓力,使賁門鬆弛,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影響胃酸分泌。
- 家族病史:有家族胃食道逆流病史者,罹患風險較高。

診斷胃食道逆流的方式有哪些?
- 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 醫師會詢問病人的症狀、病史,並進行腹部觸診檢查。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食道黏膜,判斷有無發炎、潰瘍或食道黏膜病變等病變。
- 上腹部X光攝影:可觀察食道和胃的構造,診斷橫膈膜疝氣。
- 24小時食道酸鹼值監測:監測食道內酸鹼值變化,評估胃酸逆流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 食道壓力測定:利用一個具有多個感應器之細長導管,由鼻腔伸入食道,配合吞嚥十到二十次生理食鹽水,量測上、下食道括約肌的位置與壓與食道蠕動變化。
胃食道逆流會自己好嗎?飲食禁忌?吃藥能舒緩嗎?
胃食道逆流並不會自行痊癒,即使症狀暫時緩解,也可能復發。 部分症狀輕微且間歇性發作的患者可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而獲得改善,但若不積極處理,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嚴重的食道損傷,甚至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因此,及早診斷並積極治療非常重要。生活型態調整
- 減重:減輕體重可降低腹內壓力,減緩胃酸逆流。
- 少量多餐:減少胃部負擔,避免暴飲暴食。
-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高脂肪、高酸性、辛辣食物、咖啡因、酒精等。
- 睡前 2-3 小時避免進食:給予胃部足夠時間消化食物。
- 抬高床頭:抬高床頭 15-20 公分,利用地心引力減少胃酸逆流。
- 戒菸戒酒:菸酒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害食道黏膜。
- 穿著寬鬆衣物:避免緊身衣物壓迫腹部,增加腹內壓力。
-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 壓力管理:學習壓力管理技巧,降低壓力對胃腸道健康的影響。
藥物治療
- 制酸劑:中和胃酸,緩解火燒心等症狀,但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治療根本病因。
- H2 受體拮抗劑:減少胃酸分泌,比制酸劑更能持久地緩解症狀。
-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又稱為質子泵抑制劑,能強力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療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藥物,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骨質疏鬆、腹瀉等副作用。
胃食道逆流手術治療適合那些人?
胃食道逆流手術治療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需由醫師根據個別情況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情況的患者較適合考慮胃食道逆流手術治療:
保守性治療無效者
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型態調整和藥物治療後,症狀仍然持續嚴重或反覆發作,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無法有效控制。有嚴重併發症者
- 巴瑞特氏食道:這是由於長期胃酸逆流造成的食道黏膜病變,是一種癌前病變,有發展成食道腺癌的風險。手術可以有效降低食道腺癌的發生率。
- 嚴重的食道炎:長期胃酸逆流導致的食道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損傷嚴重,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 食道狹窄:長期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狹窄,影響吞嚥功能。
- 食道出血:胃酸逆流造成食道黏膜損傷,導致出血。
無法耐受藥物治療者
有些患者可能對藥物治療產生副作用,手術治療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者
即使症狀不嚴重,但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品質、工作效率等,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手術的可行性。其他特殊情況
有些患者可能合併有其他疾病,例如橫膈膜疝氣等,需要手術治療才能同時解決多重問題。
胃食道逆流的手術方式
內視鏡治療
內視鏡治療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的一種微創治療方式,適用於長期逆流、症狀較輕、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橫膈膜疝氣小於3公分患者,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個別情況(例如症狀嚴重程度、食道解剖構造及整體健康狀況)決定是否適合。- 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radiofrequency Stretta procedures)
- 特點:手術時間短,通常為門診手術,不需住院,恢復期短,對身體的創傷小,且不影響後續其他治療,安全性高,臨床研究數據較多。
- 風險:效果可能不如手術持久,需要較長時間評估其療效,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

- 抗逆流黏膜切除術 (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 / 抗逆流黏膜燒灼術 (Anti-reflux Mucosal Ablation, ARMA)
- 特點: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 風險:效果可能不如手術持久,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可能產生出血、穿孔等併發症。

胃底摺疊術
這是治療胃食道逆流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核心原理是加強賁門的閉合功能,以防止胃酸逆流回食道。按手術方式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 傳統胃底摺疊術 (Fundoplication)
- 特點:效果持久,適用範圍廣,適用於各種嚴重程度的胃食道逆流,包含合併有橫膈膜疝氣、巴瑞特氏食道等併發症的患者。
- 風險:創傷大,術後恢復期長,住院時間長,併發症風險高,例如吞嚥困難、胃脹氣、胃排空延遲、出血、感染和傷口感染。
- 腹腔鏡胃底摺疊術 (Laparoscopic Fundoplication)
- 特點:創傷小、恢復期短、住院時間短、併發症風險低、美觀。
- 風險:可能發生吞嚥困難、胃脹氣、出血、感染、氣胸和器官損傷等併發症。
- 經口內視鏡胃底摺疊術 (Transoral Incisionless Fundoplication, TIF)
- 特點:創傷最小、恢復期最短、住院時間短 (通常為門診手術)、美觀。
- 風險:手術技術要求高,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可能發生吞嚥困難、胃脹氣、出血、食道穿孔等併發症,且手術效果可能不如傳統手術持久,需要較長時間評估。

傳統胃底摺疊術 | 腹腔鏡胃底摺疊術 | 經口內視鏡胃底摺疊術 | |
---|---|---|---|
手術方式 | 開腹手術 | 微創手術(腹部小切口) | 微創手術(經由口腔) |
傷口大小 | 大 | 小 | 極小 |
住院時間 | 較長(約5-7天) | 較短(約2-4天) | 最短(通常為門診手術) |
效果持久性 | 高 | 高 | 中等 |
適用對象 | 症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有嚴重併發症者 | 症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身體狀況良好者 | 症狀相對較輕、不希望有明顯手術傷口者 |
不適用對象 | 高齡、身體狀況不佳、合併嚴重疾病者 | 嚴重肥胖、腹部嚴重沾黏、合併嚴重疾病者 | 嚴重橫膈膜疝氣、食道狹窄、其他食道疾病者 |
特點 | 效果持久、適用範圍廣 | 創傷小、恢復期短、併發症風險低 | 創傷最小、恢復期最短、美觀 |
風險 | 吞嚥困難、胃脹氣、胃排空延遲、出血、感染、傷口感染 | 吞嚥困難、胃脹氣、出血、感染、氣胸、器官損傷 | 吞嚥困難、胃脹氣、出血、食道穿孔、手術失敗 |
- Nissen 胃底摺疊術 (Nissen Fundoplication)
- Toupet 胃底摺疊術 (Toupet Fundoplication)
- Dor 胃底摺疊術 (Dor Fundoplication)

胃食道逆流微創三合一手術
針對嚴重胃食道逆流症與合併橫膈膜裂孔疝氣患者的手術治療方法,它結合了三種微創手術技術,以期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這三種手術包含:- 腹腔鏡橫膈裂孔疝氣修補術 (Laparoscopic hiatal hernia repair)
- 許多胃食道逆流患者同時合併有橫膈膜疝氣,加重胃酸逆流,因此手術中會先將疝氣修補,將胃部歸位到正確位置。

- 腹腔鏡胃底摺疊術 (Laparoscopic fundoplication)
- 三合一手術的核心步驟。 胃底摺疊術根據不同環繞角度有多種方式,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進一步選擇。
- 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 (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 HSV)
- 迷走神經負責控制胃酸的分泌。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會選擇性地切斷部分迷走神經,減少胃酸的分泌量,進一步減輕胃食道逆流的發生。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執行這一步驟。

胃食道逆流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住院期間的照護
- 疼痛管理:手術後疼痛是正常的,醫師會給予止痛藥物。 請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您的疼痛程度,以便調整藥物劑量。
- 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感染。 醫護人員會定期檢查並換藥。 需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徵兆。
- 深呼吸及咳嗽運動:預防肺部併發症,醫護人員會指導您正確的深呼吸及咳嗽方式。
- 活動及下床活動:初期需臥床休息,逐步增加活動量,預防肺部感染及深靜脈血栓。 請遵照醫護人員的指示。
- 鼻胃管照護 (若有):若有置放鼻胃管,需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並保持管路通暢。 醫護人員會指導您如何照護鼻胃管。
出院後的照護
- 傷口護理:持續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感染。 定期回診換藥,直到傷口完全癒合。 如有任何異常 (例如:紅腫熱痛、分泌物增加),應立即就醫。
- 活動: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提重物或做劇烈活動。
- 藥物治療:遵照醫囑服用藥物,例如止痛藥、胃藥等。
- 定期回診: 定期回診追蹤,評估手術效果及恢復情況。 醫師會根據您的恢復狀況調整後續的治療計畫。
- 生活型態調整:維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適度運動,避免壓力過大,並戒菸戒酒。
飲食建議
不論手術方式為何,術後飲食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初期以流質飲食為主,例如:米湯、果汁、清湯等。
- 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質飲食。
- 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高脂肪、高酸性食物。
-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 避免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例如:咖啡、茶、酒精、巧克力等。

文獻參考
胃食道逆流與消化性潰瘍,台大醫院。胃食道逆流的內視鏡治療,台大醫院。
微創奇蹟:胃食道逆流的現代治療之道,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抗胃食道逆流新利器~抗逆流黏膜灼燒手術(Anti-reflux mucosal ablation,ARMA),彰基院訊電子報。
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嘉義長庚紀念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