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52,225
collect
收藏

胰臟炎會自己好嗎?急性與慢性胰臟炎症狀、原因、治療一次看

諮詢專家:林相宏醫師/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院長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胰臟炎會自己好嗎?急性與慢性胰臟炎症狀、原因、治療一次看
胰臟炎有多恐怖?許多患者形容:「痛到命都快沒了!」胰臟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最大共通原因為長期酗酒,急性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噁心、嘔吐、腹痛、冒冷汗、發燒,嚴重時還會引發器官衰竭,致死風險高;若是慢性胰臟炎,長期下來可能會演變成「癌王」胰臟癌!該如何控制胰臟炎?飲食上有哪些要注意?
#胰臟炎 #膽結石 #胰臟癌

目錄

胰臟的功能?慢性與急性胰臟炎差別?

胰臟位於胃、十二指腸與肝臟器官附近(人體的後腹壁),屬於消化器官之一,主要分泌內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外分泌十多種消化酵素,幫助小腸吸收營養,可說「內外兼具」,但是一個非常沈默的器官。發生在胰臟的疾病可以大略的分為胰臟炎及胰臟腫瘤,胰臟炎是指胰臟負責分泌外分泌酵素的細胞發炎了,原本要注入消化道的消化酵素留在胰臟內或胰臟周邊,導致上腹疼痛、嘔吐等症狀。胰臟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我們一一介紹。

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是內科的急症之一,也是腸胃道疾病中最常見的主因,統計上有85%急性胰臟炎因膽結石及酗酒導致。當膽結石若掉落到總膽管,塞住總膽管的出口(十二指腸乳頭),剛好這裡也是主胰管的出口,因此膽結石也可能阻塞胰液排出。酗酒則是因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進而讓胰臟功能萎縮。
其他原因還有: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藥物、胰臟腫瘤、腹部外傷或手術後、消化性潰瘍穿孔或血管炎。
以性別來說,男性多因飲酒發病,女性則為膽道結石(膽囊及膽管);以年齡來說,高齡者因結石發生急性胰臟炎的人數較多,低年齡者則以飲酒為多。

急性胰臟炎的症狀及併發症

  • 最常見的是疼痛,通常在上腹部,且持續又強烈,必須用嗎啡類止痛劑才能緩解。因為胰臟在後腹腔,疼痛感會反射到背後,所以患者常會彎腰、屈膝來減輕疼痛。
  • 患者可能合併發燒、白血球上升等發炎反應。
  • 可能引發腹膜炎、腸穿孔或呼吸衰竭、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 可能因胰液累積在非胰管的位置,變成一包積液,此稱為偽囊腫(Pseudocysts),機率約5-15%,若有慢性胰臟炎,出現此情況機率更高。偽囊腫有時可自行吸收,或又感染而變成膿腫,導致腹漲、消化不良、腹痛等,需接受引流手術。

慢性胰臟炎

許多人會認為慢性胰臟炎的主因是急性胰臟炎慢性化的結果,這個說法只有部分正確。若是胰臟因外分泌與內分泌均受損,的確會導致慢性胰臟炎,但酗酒、新陳代謝疾病或先天性胰膽管構造異常等,都可能導致慢性胰臟炎——比如基因變異者可能合併酒精或胰臟炎反覆發作,也有人是基因變異加上構造異常,可說此病是由眾多因素交織而成,並不是單一因子所致。
另外,其他新陳代線異常如副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慢性腎衰竭、血色素沉著症(Hemochromatosis)等,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如胰膽管癒合不全(Pancreatic divisum)、囊狀纖維症(Cystic fibrosis),及某些熱帶地區因為營養失調也會造成慢性胰臟炎。雖然有這麼多種因素,但有15-30%的慢性胰臟炎仍找不到原因。
酗酒壞處多,和急性胰臟炎罹病成因相同,酒精會導致胰管的蛋白質累積,進而發生阻塞。另外,酒精也會在人體內釋放有毒物質,造成胰臟破壞。許多人好奇,要喝到多少酒才產生慢性胰臟炎?目前學界的共識為每日飲酒超過75毫克,且有連續4-5年的酗酒習慣。

慢性胰臟炎的症狀及併發症

  • 最常見的是疼痛,大部分位於上腹部,有時像被刀割一樣難受,尤其吃東西後更嚴重。因為胰臟在後腹腔,疼痛感會反射到背後,所以患者會彎腰、屈膝來減輕疼痛。
  • 因糞便中有無法吸收的脂肪,而有慢性腹瀉、解油便。
  • 胰臟纖維化而失去功能,分泌的澱粉酶、消化酶減少,無法有效消化食物,體重持續下降。
  • 有些患者會合併膽管阻塞,造成黃疸,眼睛與皮膚呈現黃色。
  • 內分泌功能不足而導致「第三型糖尿病」,此時胰臟已被破壞,分泌胰島素和昇血糖激素功能較差,即使吃降血壓藥,血糖也會忽高忽低難控制。
  • 反覆發炎造成胰臟纖維化,導致胰臟功能喪失且不可逆。

慢性胰臟炎發生症狀時,胰臟組織往往被破壞80-90%,對於早發或初發的慢性胰臟炎,其實很難被診斷或發現,這時應該注意個人過往病史及家族史、有無早發的糖尿病等,綜合判斷才能避免疾病。

慢性胰臟炎會變成癌症嗎?

研究指出,慢性胰臟炎本身癌化機率是常人的2-26倍,糖尿病人胰臟癌化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而如果是基因異常導致的慢性胰臟炎,癌化機率比正常人高50-60倍!且一生有40%機率罹癌,這種情況都需長期追蹤,及早控制才行。

檢查方式

  • 症狀判斷
  • 抽血:檢查血清中的澱粉酶和胰臟酶是否升高(高於正常值3倍以上),並檢查白血球細胞、腎功能和肝臟酵素數值。
  • 影像學檢查
  1. 腹部X光:可看到慢性鈣化性胰臟炎,胰臟部位的鈣化點。
  2. 腹部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可觀察胰臟及胰管情況,如有無萎縮、阻塞等。
  3. 內視鏡逆行性胰膽管攝影(ERCP):類似胃鏡的檢查方法,將十二指腸鏡從口腔放入到十二指腸第二部分壺腹乳突位置,再將顯影藥劑注射到膽道及胰管,以清楚的觀察裡頭的狀況,適合懷疑膽石性胰臟炎的病人。
  4. 電腦斷層(CT):優點為不會受到腸氣的干擾,結果能較精準預測病人的預後。
  5. 核磁共振(MRI):查看胰管或膽管有無發炎或異常。
  • 功能性檢查:又分為直接性及間接性檢查。
  1. 直接性檢查:放置鼻胃管至十二指腸胰管開口,並從靜脈打藥如Secretin 或CCK,以刺激胰液大量分泌,然後收集胰液,檢測胰臟脢(Amylase)的分泌量,判斷是否胰臟功能異常。此方法雖結果精確,但檢查昂貴費時,國內比較少使用。
  2. 間接性檢查:可口服beniromide,經胰液分解吸收,肝臟代謝後從腎臟排出,只要收集小便就可測代謝物,若胰臟功能降低,代謝物也會降低。另外還有脂肪測試,患者服下100g的脂肪後,連續測量72小時的糞便,如果每天排出的糞便油脂超過7%,代表吸收異常。

急慢性胰臟炎存活率、治療方法

急性胰臟炎的治療方法

其實,80%的急性胰臟炎都是輕微的,只要休息、治療即可恢復,約5-10%患者會變成壞死性胰臟炎,此時須以手術治療,否則合併器官衰竭、肺衰竭、腎衰竭,嚴重時可能致死(死亡率從輕微的急性胰臟炎1.5%到重度急性胰臟炎17%都有可能)。
  • 靜脈輸液:急性胰臟炎前期,會因為胰臟及周邊組織被破壞,裡頭的血液大量流失到組織間的空隙(又被稱為第三空間),導致血管內血量不足,器官也失去營養。因此,在患者發病前期的24小時內,必須將血液、藥液、營養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來補充營養。
  • 營養補充:過去認為急性胰臟癌發作時必須禁食,連水都不能喝,以減輕胰臟的負擔。但歐洲研究發現,住院24小時就讓患者進食,比起72小時才進食,前者恢復較快,併發症也較少,因為適當的進食可以降低腸粘膜萎縮、腸道細菌跑到血液而感染的機率,加上病人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恢復更快,能縮短住院天數。但如果病人有噁心、嘔吐嚴重、腸阻塞的情況,就得放置鼻胃管。

手術方式

若急性胰臟炎為膽結石所致,手術是標準治療方法,包含:
  • 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PTCD: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定位,用針刺穿膽囊,將積淤的膽汁引流出來,可以緩解急性膽囊炎的效果,但須同時服用抗生素控制發炎,未來也須切除膽囊才能一勞永逸。
手術風險及併發症:腹膜炎、出血、敗血症、氣胸、發燒等。
  • 脈衝電擊碎石術:將膽道子母鏡結合脈衝電氣碎石導管,以電擊爆破產生的水波來震碎膽結石,碎石會掉進腸道而隨著糞便排出。優點為不需開刀,住院僅需兩天。
手術風險及併發症:出血、穿孔、胰臟炎、膽管炎等。
  • 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 EPT:以十二指腸內視鏡做膽道攝影,觀察結石大小、位置、及膽道構造,再以電刀縱向切開十二指腸乳頭1-2 公分至括約肌鬆開為止,以擴大膽道開口,方便取石。
手術風險及併發症:出血、穿孔、胰臟炎、膽管炎等。
  •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ERCP 及取石手術:以十二指腸內視鏡和膽胰管內視鏡來做膽道攝影,並注射顯影劑到膽道總管,觀察膽胰管的輪廓、結石的位置及大小,搭配氣球或取石網等醫材將結石取出。此手術優點為患者只需服用鎮靜藥物,身上也沒有傷口,但如果遇到巨大結石、膽道狹窄的問題,可能還是得走傳統開腹手術。
手術風險及併發症:出血、穿孔、胰臟炎、膽管炎等。
  • 傳統/腹腔鏡膽囊手術:透過患者腹部數個1-2公分的小孔,伸入腹腔鏡及器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相較傳統的開腹手術有傷口較小、住院時間較短、恢復較快的優點。但如果患者腹腔沾黏情況嚴重,有可能改成開放手術,會在腹部留下20公分長的縱向傷口。
手術風險及併發症:膽汁洩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肩膀痠痛、出血、肋骨軟骨炎。

若急性胰臟炎為偽囊腫所致(佔約25%),如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雖多為良性,仍需考慮手術切除並密切追蹤(每3-6個月),以防癌變。若偽囊腫小於6公分,可觀察6週,大於6公分或6週後沒有緩解,發生併發症的機會很高,包含腹內出血、感染等,應接受切除手術或經皮/內視鏡引流術。
而若發生部分胰臟組織壞死,須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的方式盡快治療,或以「內視鏡導引經胃引流手術」,將內視鏡伸到胃裡面,以超音波定位病灶,刺穿膿包後放置引流的支架。有時偽囊腫堵的嚴重,導致胰臟壞死,必須開刀移除壞死的組織或化膿的部分,否則胰臟的感染會透過血液流向全身,引發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相當高。

慢性胰臟炎的治療方法

首要為戒酒和飲食控制,每日脂肪攝取量要低於60g,且少量多餐,避免胰液分泌不良而出現疼痛。藥物部分可補充胰臟酶(消化酵素)、維他命(特別是B12),糖尿病患者則要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
慢性胰臟炎因非單一因素所致,故需內外科醫師、營養師、糖尿病內分泌醫師共同協助,有時麻醉科、疼痛科及精神科醫師也會介入控制、照護患者身心靈的疼痛。
  • 腹腔神經叢阻斷術:慢性胰臟炎會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感,如果連止痛藥都無法緩解,患者可考慮做腹腔神經叢阻斷術。腹腔神經叢位於第一組腰椎骨前,靠近腹主動脈,醫師會在電腦斷層導引下,精準定位病灶,並注射局部麻醉藥到手術部位的神經周圍,讓傷口感到麻木,因此是神經阻斷術,而不是把神經切斷喔!此方法的止痛效果有70-85%,效果可維持數星期到數個月,但因神經可能會再生或發生可塑性變化,必要時可二次手術。
  • 膽胰管支架置放術:若胰臟出現偽囊腫,壓迫膽道造成的黃疸或膽道炎,必須置放支架引流,來減緩膽胰管阻塞,其方法同樣透過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置放支架,支架有健保給付的塑膠支架及自費的金屬支架,前者容易再阻塞,每3-6個月再更換,後者的通透性更好、引流效果佳,可以維持較長的引流時間,以減少手術次數,但需自費每支約3-4萬。

胰臟炎的飲食建議與禁忌

  • 多吃瘦肉,如雞肉、魚肉、鴨肉等。
  • 多吃蒸煮類、涼拌類食物,減少攝取油脂。
  • 均衡飲食,避免過辣、過油、過鹹等,並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D、E。

飲食禁忌

  • 精緻澱粉、加工類食物,如麵食、蛋糕、洋芋片、罐頭、香腸、貢丸等。
  • 過多油脂的食物,如雞皮、五花肉、魚卵等。
  • 奶製品:牛奶、奶精、起士等,脂肪含量過高。
  • 油脂類:堅果、花生、沙拉醬、沙茶醬等。
  • 酒精是絕對禁忌!

常見問題:急性胰臟炎會復發嗎?

A:會!若沒有根除引發疾病的原因,仍會反覆發作,比如持續酗酒、未去除膽結石等。

參考文獻

胰臟炎的發生與治療,華揚醫院。
胰臟炎來勢洶洶,嚴重會要命,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林俊谷(2014)。淺談慢性胰臟炎,高榮胃腸肝膽科。
急性胰臟炎,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