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醃的癌症:內視鏡手術停下橫掃亞洲的胃癌
設計:林盟凱

愛吃泡菜、醃漬物,增添罹胃癌風險
胃癌與許多癌症一樣是由組織粘膜病變形成的,而胃癌之於國人癌症人口影響比重也是占不少比例,而胃癌一般發在生的過程是我們人體的胃部黏膜受到ㄧ些誘發因子的影響後,逐漸發生慢性胃炎,繼而產生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後變為癌症。
而胃癌的最重要的影響關鍵,經過研究認為還是在於飲食習慣上,添加高鹽份的飲食或是日常不間斷攝取醃製食品,都會加速胃部發生病變,癌症學界多數還是堅信,長期、大量食用包含泡菜在內的醃漬食品,與胃癌盛行率具有相當高比例的正相關。
嘔吐、體重驟降,是胃癌的晚期症狀
胃癌剛開始症狀容易被誤會是平常一般的腸胃問題像是腹痛、消化不良,所以大多數人就會輕忽不察,不過一但當癌細胞開始擴張蔓延,就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所以只要有下列症狀產生,建議儘速就醫安排檢查:
- 初期症狀持續,包括像嘔酸反胃、腹痛、消化不良等
- 上述症狀後開始出現胃灼熱、胃食道逆流與胃出血的症狀
- 胃口改變,正餐吃少少就飽了
- 嚴重疲累
- 大便有血(呈深色或黑色)
- 排便習慣改變,像是腹瀉或便祕次數異常
而胃癌發生到中後期,癌細胞經過擴散蔓延至周邊的器官像是肝或是腸道,開始出現一些阻塞症狀,就更要注意!
- 食慾驟降
- 體重減輕:體重嚴重下滑可能是胃癌晚期的徵兆,特別要注意如果沒有飢餓感,更容易掉體重
- 無法控制的嘔吐
- 胃癌的癌細胞擴散至肝器官會出現的症狀,如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腹水(腹腔內積存超量的液體)
胃癌分期
胃癌是一般大眾對這類癌症的統稱,胃部癌症總括還是有區分類型,九成以上都是胃腺癌(其他不到10%比例的胃癌有類癌、胃腸道基質瘤等),主要會先從胃部黏膜發生,再根據癌細胞入侵組織的嚴重程度,分為零到四期,胃的組織有四層基本構造:
- 黏膜層(Mucosa layer)
- 黏膜下層(Submucosa layer)
- 肌肉外層(Muscularis external)
- 漿膜層(Serosa)

檢查方式
上消化道內視鏡配合切片檢查仍為目前胃癌最佳的診斷方式,超音波、電腦斷層、或者上消化道攝影(鋇劑攝影)等檢查方式目前並無法取代胃鏡配合切片檢查來診斷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
即使是末期胃癌,超音波、電腦斷層以及上消化道攝影也只能提供相關的影像學檢查結果作為診斷參考,並無法取代胃鏡配合切片檢查來確認胃癌之診斷。以下列舉常見診斷胃癌、以及追蹤是否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檢查方式。
- 內視鏡檢查(胃鏡)
- 上消化道攝影檢查
- CT 斷層掃描
- 腹腔鏡
- 內視鏡超音波
- 正子斷層掃描
- 核磁共振造影檢查
- 血液檢查
早期胃癌是指侵犯胃粘膜的癌症,非經影像檢查是很難診斷的,能否發現早期癌變的關鍵在於仔細的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操作醫師的經驗。近兩年,國內醫療單位已有院所開始應用色素內視鏡於有可疑的胃粘膜組織上,這種色素染色的技術,提高了診斷早期胃癌的機會。
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期刊,胃癌腫瘤檢查若利用染劑可凸顯病變微細的變化、描繪其範圍、預測病理表現或侵犯深度,進而指引適當的處置,而常用的染劑如下:
- 靛卡紅:在日本,內視鏡醫師常規使用靛卡紅於早期胃癌的篩檢。
- 甲基藍:可使病變輪廓較清楚,有助於內視鏡切除。(示意如下圖)
為什麼需要透過顏料的染色才能做更精說的影向判斷呢?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仙草凍或是愛玉的形體,在原本型態下很難看清楚整體的輪廓線條,但是只要加了奶球或是淋了蜂蜜下去,透過有色澤的液體流經這濕潤又凹凸不平的表面,輪廓清晰可見!

胃癌切胃會怎麼樣?還能吃東西嗎?
胃癌主要治療的方式除了開刀還有放化療方式,但直到2017年,癌症基金會公佈的治療案例中,醫生多半還是會建議「先切除」,主要是因為消化道的癌症,對營養吸收影響特別大,而胃的淋巴系統會造成快速轉移,切除後也可以避免併發症。
而切除手術還分為胃全切與胃次全切(胃大部分切除),但是大部分民眾對於切胃存有極大的恐懼感。近代出現應用內視鏡手術不用切胃,但只適用早期胃癌,因為胃癌是浸潤性生長,內視鏡粘膜切除主要是用就是粘膜層的早期胃癌而已。
傳統開胃全切手術 | 腹腔鏡下 胃全或次全切手術 | 內視鏡手術 | |
---|---|---|---|
手術醫材 | 無 | 腹腔鏡器械 | 消化道內視鏡 |
手術方式 |
|
|
使用內視鏡的胃癌治療方法,電燒切除環的金屬套圈,套住病變組織,通以高頻電流,這種方法稱為 EMR內視鏡黏膜切除術 EMR的治療時間,可於短時間內完成,但只能切除電燒環大小的組織。 |
出血量 | 100-150ml | 少於100ml | 0 |
手術時間 | 3小時左右 | 3-5小時 | 2-3小時 |
住院天數 | 一至兩週 | 一至兩週 | 3-5天 |
副作用 | 可能有早飽症候群(因為胃容量變小)、容易腹脹、慢性胃肌無力,「傾倒症候群」是食物很快到達腸子,使得血管內的水分大量滲入腸腔,導致腹脹、腹絞痛、噁心嘔吐、腹瀉,甚至盜汗、虛脫。 | 較無 | |
費用 | 健保部分給付 個人負擔約3-5萬 |
健保部分給付 個人負擔約3-5萬 |
健保未給付 大約5-7萬元 |

至於有食道、腸道阻塞的人,經醫師評估後身體狀況不適合切除腫瘤的人,可以另外進行胃繞道手術,但這屬於改善生活品質的手術,不是治療,只能讓病人比較舒服,對治癒胃癌的想像與延長壽命不會有實際幫助。胃癌因為發展時間較長,通常有症狀也可能出現合併轉移淋巴的情況,侵犯至胃壁深度至肌肉層以外者淋巴腺轉移的機率>50%,所以進行胃全或次全部切除手術時通常會輔以淋巴廓清術一起進行。
參考長庚醫院外科群處置胃癌的轉移流程,目前的標準手術為做二級(D2)的區域淋巴廓清術;而在早期胃癌其淋巴腺轉移的機率較低,並且很少會轉移至二級淋巴腺,故可僅做到一級(D1)的區域淋巴廓清術。因此,藉此淋巴擴清術可達到癌腫瘤完全切除(R0)的治療目標並且進一步確定癌症病理分期。
- 一級(D1)區域淋巴廓清術:指廓清癌腫瘤附近的淋巴腺。
- 二級(D2)區域淋巴廓清術:指不僅廓清癌腫瘤附近的淋巴腺,而且也把支配胃的大血管週遭的淋巴腺清除。

全胃切除後還能吃什麼?
病患經過胃切除手術之後,全胃切除患者術後復查時要定期檢測維生素B12、葉酸和鐵蛋白水平,避免貧血的發生。出院後要學習適應少量多餐,並放慢用餐節奏、吃飽後30分鐘才喝湯、喝水、避免攝取醣份過高的食物,讓身體漸漸適應,這時候營養調節就很重要了。
提醒大家,胃癌看似可怕但是只要記住在日常維持兩好的運動習慣,飲食忌口重油重鹹,才是預防胃癌發生的最上上策!我們可以做以下幾點來預防胃癌。
- 多攝取蔬菜水果,一天三餐共五份蔬果
- 少吃醃漬食物
- 不吸菸、少喝酒
- 勁量不吃煙燻和油炸食物
- 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多壓力
常見問題:不吃醃漬物就能降低罹癌風險嗎?
A:其實胃癌的發生,除了飲食習慣之外還要考慮家族史因素,並沒有說特地不做什麼、不吃什麼就不會得到胃癌,而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接受健檢才是預防之道!
Q:我今年已經65歲了,確診胃癌能不切胃嗎?
A:如果不想開刀,口服的化療藥物因為副作用比較小、容易使用,多數的病患心理上也比較能接受。近期的日本研究顯示,舉例有健保給付的口服化療藥物S1治療,一年後比無化療的對照組提升了10%的3年存活率。但整體而言,化療可以在短期內延長生命,但很難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