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跟肺癌一樣嗎?認識肺癌症狀、存活率、篩檢、治療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肺癌的症狀與前兆,肺癌罹病原因?
肺癌是指長在肺臟或支氣管的惡性腫瘤。肺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率的首位。根據國健署的資料,在台灣,肺癌高居國人死因首位,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在許多歐美先進國家,肺癌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傳統上,吸菸一直被認為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在肺癌的危險因子中,菸害占70-80%。然而,近年來國人吸菸率逐年下降,但肺癌的發生率卻沒有明顯下降。這顯示,除了吸菸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胸腔科領域的醫學專家認為,我國從開發中國家走到已開發國家的歷程,換來的不只是人均GDP的成長,還有大量的工業廢氣的污染,每天都在侵略我們的肺細胞。據統計,台灣肺癌發生率位居全球第15名、也是亞洲第2名(每10萬人口36人),僅次於北韓(每10萬人口36.2人)。我們平常呼吸的空氣中,就可能瀰漫著無色無味的致癌物質,讓人難以察覺,不知不覺地傷害人體,久而久之導致細胞不正常增生,最終可能形成癌症。可能造成肺癌的危險因子包含:
- 空氣污染:空氣污染包括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室外環境如城市中的工業廢氣、汽車廢氣、公路瀝青、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室內環境如烹飪產生的油煙、二手菸、燃燒木材或煤炭產生的煙霧等。
- 職業暴露:某些職業會接觸到致癌物質,如石綿、砷、鉻、鎳、煤焦油、煤煙、芥子氣、二氯甲醚等。
- 肺部病史:曾患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會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
- 肺癌家族病史:研究發現,肺癌的發生與家族傾向有潛在關係,即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高,可能與遺傳因素或是暴露在相同致癌環境中(如二手菸、氡氣)有關。
認識肺癌種類
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約佔所有肺癌的 80%。非小細胞肺癌可再分為以下幾種亞型:
- 腺癌:是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亞型,約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 40%。腺癌通常發生在肺部外圍。
- 鱗狀細胞癌:約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 25%。鱗狀細胞癌通常發生在肺部中央。
- 大細胞癌:約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 10%。大細胞癌是一種生長迅速且侵襲性強的癌症。
小細胞肺癌 (SCLC)
-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生長迅速且侵襲性強的癌症,約佔所有肺癌的 10%-15%。小細胞肺癌通常發生在肺部中央。
肺癌症狀
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肺癌的早期症狀:
呼吸道症狀- 咳嗽:是最常見的肺癌早期症狀,可能是乾咳或咳痰,有時痰中帶血。
- 呼吸急促:可能是由於腫瘤阻塞了氣道。
- 喘息:可能是由於氣道狹窄。
- 聲音沙啞:可能是由於腫瘤壓迫了聲帶。
- 食慾不振:可能是由於腫瘤消耗了體內營養。
- 體重下降:可能是由於食慾不振或腫瘤消耗了體內組織。
- 疲倦:可能是由於貧血或腫瘤消耗了體力。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排除肺癌的可能性。如果肺癌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淋巴結腫大:如果癌細胞擴散到淋巴結,可能會導致淋巴結腫大。
- 骨痛:如果癌細胞擴散到骨骼,可能會導致骨痛。
- 神經系統症狀:如果癌細胞擴散到腦部或脊髓,可能會導致頭痛、癲癇、半身不遂等神經系統症狀。
肺癌篩檢、診斷方式與存活率
-
胸部 X 光檢查:目前最普遍應用於肺癌檢查的工具,但其靈敏度較低,無法作為早期篩檢之用。胸部 X 光可以顯示肺部是否有異常,例如腫瘤、結節或浸潤。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是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的工具,具高度敏感性,可偵測小於 1 公分的腫瘤,並依據其形態特徵,判斷良性或惡性的可能。LDCT 可以提供肺部的詳細圖像,並確定癌症的範圍和程度。
- 支氣管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腫瘤部位、範圍、氣管內的病變,可取組織做病理化驗。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需要將一根細長的管子插入氣道。
- 縱膈腔鏡檢查:檢查時需要麻醉,用於診斷是否有縱膈腔淋巴轉移與評估分期。縱膈腔鏡檢查可以觀察縱膈腔內的組織和器官,例如淋巴結、心臟、大血管等。
- 胸腔鏡檢查:可以評估腫瘤大小與位置,並採組織切片做病理化驗。胸腔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需要在胸壁上切開小口。
- 電腦斷層掃描 (CT):CT 檢查時需要注射顯影劑,可精確測量腫瘤大小及侵犯周圍組織的程度。CT 檢查可以提供身體各部位的詳細圖像,例如肺部、胸部、腹部、骨骼等。
- 核磁共振 (MRI):MRI 檢查對神經血管軟組織較敏感,例如腦部。多用於懷疑有腦部轉移病變之確診。MRI 檢查可以提供身體各部位的詳細圖像,例如腦部、脊髓、肌肉、關節等。
- 正子攝影 (PET):PET 檢查可做為肺癌的分期判斷,治療效果及追蹤。多用於遠端轉移的偵測。PET 檢查可以顯示癌細胞的活性,幫助醫師判斷癌症的範圍和程度。
- 骨骼掃描:骨骼掃描可以確認肺癌是否轉移至骨頭。骨骼掃描是一種放射性檢查,需要注射放射性藥物。
- 組織細胞檢查:是用來確認是否罹患癌症的檢查方法。組織細胞檢查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 痰液細胞學檢查:收集清晨的第一口痰,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痰液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單方便的檢查方法,但其準確度較低。
- 切片檢查:從腫瘤中取出組織樣本,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切片檢查是一種準確度較高的檢查方法,還可以進行基因檢測,以幫助醫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 液態切片:透過血液檢測癌細胞。液態切片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但其準確度仍需進一步研究。
- 基因檢測:可以找出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師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以治療癌症。
肺癌分期
- 小細胞肺癌
- 侷限性小細胞肺癌(佔全部小細胞肺癌病例三分之一以下)
- 廣泛性小細胞肺癌兩種分期。
- 非小細胞肺癌(包含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癌等)
期數 | 擴散狀況 |
---|---|
第一期 | 腫瘤尚在肺臟內部,未轉移至淋巴結。中央型肺癌會有咳嗽和多痰等自覺症狀、周圍型肺癌則沒有任何徵狀。 |
第二期 | 已經轉移到肺門淋巴結 |
第三期 | 轉移已達縱膈淋巴結,或即將擴大到鄰接的食道、胸膜、胸壁、心膜、膈膜等。 |
第四期 | 已造成惡性肋膜腔積液或轉移到對側肺臟、脊椎骨、腦部、肝臟、皮膚等遠處的組織。 |
肺癌存活率
根據國泰醫院2010-2020年的統計資料,肺癌病人整體五年存活率為21.8%。其中,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為2.3%,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為23.3%。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與分期密切相關,分期愈早,五年存活率愈高。
- 第一期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為83.1%。
- 第二期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為47.8%。
-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為21.9%。
- 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為6.3%。
近幾年來,因為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盛行,越來越多人在肺癌早期時就被診斷出肺癌,此時的腫瘤都是體積很小或是呈現結構鬆散的毛玻璃狀結節,肉眼看起來就像是我們在冬天對著玻璃呵氣一小區塊起霧那般。而毛玻璃狀結節在病理學上的解釋,多是屬於原位腺癌或微侵犯型腺癌,意指這些小腫瘤的侵犯性是較弱的,這類的早期肺癌,一般而言在手術切除後的預後是比較好的。
肺癌治療的手術種類、費用、後遺症
肺癌手術治療是指將肺部原發性腫瘤及侵犯之淋巴結切除,以達到完全治癒的目的。肺癌手術治療的具體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侵犯程度等因素。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
楔形或肺節切除術
楔形或肺節切除術是切除部分肺葉,保留較多的肺功能。適用於早期肺癌患者,或肺功能不佳、健康狀況不佳的患者。
單一肺葉切除術
單一肺葉切除術是切除整個肺葉。適用於腫瘤大於 2 公分以上,或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
全肺切除術
全肺切除術是切除一側的肺臟。適用於腫瘤生長的位置非常靠近主支氣管,或已侵犯多個肺葉的患者。全肺切除術的風險較高。
手術風險
- 出血
- 感染
- 肺功能下降
- 死亡
肺癌手術方式
肺癌手術治療可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和胸腔鏡微創手術兩種。
- 傳統開胸手術:傳統開胸手術是透過切開胸壁一個約 20-30 公分的傷口,以切除肺部腫瘤。傳統開胸手術的優點是視野較佳,可完整切除腫瘤。缺點是傷口較大,術後疼痛較明顯,恢復時間較長。
- 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腔鏡微創手術是透過胸壁上幾個小傷口,插入胸腔鏡和手術器械,以切除肺部腫瘤。胸腔鏡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傷口較小,術後疼痛較輕微,恢復時間較短。缺點是視野較小,可能無法完整切除腫瘤。近年來,胸腔鏡微創手術技術不斷發展,出現了單孔胸腔鏡手術和不插管胸腔鏡手術等新技術。
- 單孔胸腔鏡手術:單孔胸腔鏡手術只需在胸壁上切開一個約 2-3 公分的傷口,即可進行手術。單孔胸腔鏡手術的傷口更小,美觀效果更好。最新微創單孔胸腔鏡手術對醫師的技術要求較高,難度不亞於肝癌或胰臟癌手術。最新微創單孔胸腔鏡手術適用於早期肺癌患者,包括:
- 腫瘤體積小
- 腫瘤呈現結構鬆散的毛玻璃狀結節
- 肺功能良好
- 無嚴重心肺疾病
- 不插管胸腔鏡手術:傳統胸腔鏡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通常會插一種特殊的雙腔氣管內管來維持單肺呼吸,以方便開胸手術的進行,過去因為管徑較粗,喉嚨相對容易受傷。現在新的麻醉技術可以進行不插管麻醉,由麻醉科醫師在病患胸椎置入硬脊膜外導管來進行止痛。此外,醫師會利用注射少量麻醉藥的方式讓病人只是睡著,仍保有自主性呼吸,類似無痛胃鏡及大腸鏡時的進行方式,如此病人不用插氣管內管,手術後可以很快地恢復。
內視鏡手術影像系統
從過去十年演進至今,單孔微創胸腔鏡手術更迭出新,進入病灶的影像科學(特殊導航系統)也突發猛進,降低患者多切口的術後疼痛感與異常感受,出血量也從原本的60-80ml降低到少於30ml,獲得較高的滿意度。
- 2D 內視鏡影像系統:傳統的內視鏡手術影像系統是 2D 平面影像。2D 影像在視覺表現上,立體空間的呈現較差,對組織血管遠近、深淺、距離的掌握,較依賴經驗及個人的手眼協調能力。對於較精細的動作,例如縫合,會較為吃力。
- 3D 內視鏡影像系統:3D 內視鏡影像系統透過雙鏡頭模擬人眼的視覺,提供立體影像。3D 影像可以讓醫師更精準地判斷組織血管遠近、深淺、距離,並進行更精細的操作。
2D單孔胸腔鏡 | 3D單孔胸腔鏡 | 3D單孔胸腔鏡(免插管) | 3D單孔胸腔鏡(導航系統) | |
---|---|---|---|---|
影像方式 | 平面影像 | 立體影像,畫面較過去清晰, 加強了器官內的縱深判斷。 |
立體影像,畫面可360度轉動,4K畫面。 | |
麻醉方式 | 需要全身麻醉, 維持單邊肺葉呼吸運作。 |
透過硬脊膜外導管麻醉止痛, 幫助病人自主呼吸。 |
透過硬脊膜外導管麻醉止痛, 幫助病人自主呼吸。 |
|
手術方式 | 利用胸腔鏡開胸微創,全身麻醉,過程利用平面影像進行定位。 | 利用胸腔鏡開胸微創,全身麻醉,過程利用立體畫面影像進行定位 | 利用胸腔鏡開胸微創,不須插管病患可自組呼吸,利用立體影像畫面進行定位 | 適用較深的肺癌組織,利用電腦重組輔以定位針、螺旋線圈與染劑 標記出病灶位置,幫助器械更精準對標位置進行切除。 |
手術費用 | 新台幣6-8萬元 | 新台幣8-10萬元 | 新台幣11-13萬元 | 新台幣13-14萬 |
3D 內視鏡可以提供更清晰、立體的手術畫面,幫助醫師更精準地進行手術,其自費醫材有以下:
- 3D立體內視鏡,透過高解析的螢幕清楚呈現病患體內手術過程。
- 內視鏡專用手術器械:能量器械,可以透過加熱與切除功能移除病灶。
- 螢光胸腔鏡,擁有特殊波長的光線,照亮腹部組織更清楚,可明確界定腫瘤位置。
- 電磁導航支氣管鏡
早期外科醫師用手觸摸肺部來尋找病灶的方式,可能不太精確的,現在則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室中進行電腦斷層輔助下定位,或在複合式手術室中進行影像導引手術。最新的科技是使用「胸腔電磁導航系統」,進行類似智慧型手機的導航定位,先輸入之前取得的電腦斷層影像,作為導航系統中的地圖,再利用特殊配備有「定位導引裝置」的器械,就可以在支氣管鏡的導航指引下,順利到達目的地,進行手術前定位標記,方便手術切除與器械能夠精準的伸入到切除點。
根據以往的經驗,在手術室中進行胸腔導航系統手術前定位僅需約十幾分鐘時間,定位完成後立即進行胸腔鏡手術,完成一站式流程,減少了以往病人定位後等待手術期間的焦慮不適,所以現在大多肺癌手術多是複合式的進行,可以提升整體手術的品質。
單孔微創胸腔鏡手術本身享健保給付,以部分肺葉切除手術來說,健保給付2.4萬點,3D內視鏡醫材視情況自費,而且「本來要插管,現在不用插管,反而省錢」,但精準定位須自費,約新台幣3萬元左右。
而另外還需要自行負擔的是自動縫合槍,價位大約落在新台幣3萬元,最後加上影像定位的導航系統,總體費用在新台幣13萬元左右,早已不如過去開胸手術高昂。未來肺癌手術可能會變這麼簡單:病人早上開刀,術後照完X光片沒問題,下午就可以回家。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一種利用抗癌藥物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式。化學藥物可以透過口服、注射、或靜脈輸液的方式,進入體內循環,到達全身各處,以殺死癌細胞。化療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繁殖和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可搭配手術、標靶、放射線治療,也可單獨應用於晚期肺癌病例起姑息治療的作用,以舒緩症狀。化學治療已經顯示能延長末期肺癌(第三期和第四期)病患的生命。放射線治療
俗稱放療或電療,是一種利用高能量放射線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式。放射線治療可以透過體外或體內的方式進行。放射線治療為每日照射,連續數個星期,或由放射腫瘤科醫師依照患者病況決定。
肺癌放射治療的時機主要有以下幾種:
- 早期肺癌無法手術治療:早期肺癌患者,若因體力較差或年齡太大的緣故無法開刀,可採用放射線治療的方式處理。放射線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腫瘤生長,達到治癒癌症的目的。
- 手術後預防復發:手術治療後的病人,若術後發現縱膈腔的淋巴腺有癌細胞轉移,或病理報告發現腫瘤侵犯到淋巴腺以外的軟組織,或癌細胞距離手術時切除的邊界很近時,可用放射治療來使復發的風險降低,增加治癒的機會。
- 晚期肺癌無法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腫瘤生長,延長患者的生命。
- 緩解症狀:若肺癌發生骨轉移、腦轉移、咳血或壓迫大血管等狀況,無法治癒時,可用姑息性放射治療來減輕病人的不適和症狀。
標靶藥物
患者需先接受基因檢測,以確認是否具有可使用標靶藥物的基因突變。如果患者具有可使用標靶藥物的基因突變,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癌症類型、分期、年齡、體能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標靶藥物的優點為副作用相較傳統化療或放療較少,但僅能壓制癌細胞生長,無法根除癌細胞,且可能產生抗藥性,需搭配其他治療方式。免疫療法
免疫治療的原理是利用藥物來阻斷癌細胞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部分非小細胞癌病人經醫師評估後可用免疫治療,但目前多種免疫治療藥物仍在研究中。肺癌術後照顧與飲食建議
飲食原則
- 儘早給予均衡飲食的營養支持。
-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計畫。
- 如無法到達營養攝取量,可考慮採用商業配方營養品來補充(須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食用)。
- 避免煙燻及臘肉等製品。
日常飲食
- 放射線治療:常會引起食道黏膜的傷害,飲食上須注意避免過熱、刺激、帶酸味的食物;嘗試涼飲可緩解病人的疼痛。食物質地應以滑嫩、柔軟,避免過粗過硬為主。
- 化學治療:病人因化學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飲食可藉由增加進食頻率補足每日應達熱量需求或食用熱量較濃縮的食物,佐以食用少許開胃食物、飲料(如:酸梅湯、洛神茶、果汁),增加烹調變化性,並視病人狀況予以鼓勵餐前做適度的活動等。
特殊營養素的支持
某些營養素對於肺癌術後病人的營養狀況有改善的效果,在均衡飲食的原則下,您可以考慮增加攝取,這些特殊營養素可分為以下幾類:
- 蛋白質
- 支鏈胺基酸(BCAA):不會刺激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食物來源以黃豆蛋白含量最高。
- 精胺酸(Arginine):補充精胺酸可干擾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食物中以巧克力、堅果類、全榖雜糧類和蛋白質食物中含量豐富。
- 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C
注意事項
- 術後1~2週若有胸部傷口疼痛的狀況,應採用溫和軟質飲食,少量多餐的方式,減少硬物咀嚼。
- 若有咳嗽或是痰黏稠的問題,病人應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菸、酒、辣椒、花椒、芥末等)及冰冷食物;偏寒涼性的食物(白蘿蔔、瓜類、柑橘類)宜烹調食用為佳,注意禁食甜點、冷飲與可樂、咖啡等甜膩的食物。
常見問題:肺癌可以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做手術嗎?
A:其實達文西手臂進行微創手術也會2-4的開口,費用也高昂!單孔無管的胸腔鏡手術在胸腔外科醫學領域治療肺癌疾病已經相當成熟,民眾可以放心與醫師溝通後接受這項手術。Q:長期吸到二手菸,容易得到肺癌嗎?
A:建議一般民眾皆須定期接受肺部電腦斷層的健康檢查,肺癌成因除了抽菸外還有可能是環境因素或是炒菜油煙的許多疊加累積,如果想知道是不是有可能得到肺癌,建議還是進行檢查!文獻參考
台大醫療團隊創新肺癌手術!僅單孔、免插管 切腫瘤變門診手術。
温岳峯(2021)。肺癌知多少,臺大胸腔內科衛教資訊。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國健署。
肺癌術後飲食,柳營奇美醫院營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