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更新
35
收藏
縮胃手術會復胖嗎?7種減重代謝手術、費用、適應症
責任編輯:簡睿晞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設計: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減重代謝手術是什麼?
「減重」與「代謝」因在目標與側重點上有所不同。「減重」目的在幫病患減去過多的體重,至於「代謝」在替患者解決肥胖問題的同時,還能改善多種代謝性疾病。肥胖病患常會併發多種合併症,包括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如果手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代謝性疾病,就會歸類代謝手術。- 減重手術:通常是透過腸胃道手術來限制患者的進食量,減少熱量吸收,進而讓患者體重下降。
- 代謝手術:跟減重手術的作法類似,最主要的差異是手術目的不同。
減重代謝手術適用在哪些疾病或狀況?
病態性肥胖
這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身體質量指數 (BMI) 超過特定標準,且可能伴隨其他疾病。 考慮減重手術的 BMI 標準如下:- BMI ≥ 40: 已達嚴重肥胖程度,對健康造成高度風險,即使沒有其他併發症,也建議諮詢減重手術的可能性。
- BMI ≥ 35,且合併有下列任何一項嚴重肥胖相關併發症: 強烈建議考慮減重手術。這些併發症通常與代謝症候群有關,而減重手術已被證實能有效改善這些狀況。
- 代謝症候群相關:
- 第二型糖尿病 (尤其是需要藥物控制者)
- 高血壓 (尤其是需要藥物控制者)
- 高血脂症 (尤其是需要藥物控制者)
- 高血糖
- 高胰島素血症
- 脂肪肝 (包含非酒精性脂肪肝)
- 其他肥胖相關併發症:
-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 心血管疾病
- 胃食道逆流疾病
- 退化性關節炎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症
- 其他經醫師評估與肥胖相關之疾病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之狀況
嚴重肥胖合併代謝疾病
即使 BMI 未達病態性肥胖的標準,但若有明顯的代謝症候群,且透過其他方法難以控制,也可能適合減重手術。- BMI ≥ 32.5 且合併有上述任何一項嚴重肥胖相關併發症,經過至少六個月以上,包含專業醫療團隊指示的飲食控制、運動計畫及藥物治療等各種減重方法,但體重卻仍然無法有效控制或持續下降者。

代謝症候群是什麼?需要動手術嗎?
代謝症候群是指一群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因子,包含:
- 腹部肥胖 (腰圍過大): 男性腰圍 ≥ 90 公分,女性腰圍 ≥ 80 公分。
- 三酸甘油酯過高: ≥ 150 mg/dL 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好的膽固醇) 過低: 男性
- 血壓偏高: 收縮壓 ≥ 130 mmHg 或舒張壓 ≥ 85 mmHg 或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
- 空腹血糖值偏高: ≥ 100 mg/dL 或正在服用藥物治療。
代謝症候群治療首重調整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是輔助手段。只有極少數情況:例如病態性肥胖且代謝疾病控制不良,才會考慮減重代謝手術。手術並非首選治療方式,也不適用於所有代謝症候群患者。 是否需要手術,需要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並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減重代謝手術有哪些?縮胃曠腸、胃繞道手術怎麼做?
減重代謝手術目前多採微創(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技術執行,手術時間約為30~40分鐘,術後無需換藥拆線,非必要不會放置引流管,傷口小不影響美觀,一般術後當日可下床,住院天助大幅縮短為約2~3天,返家後日常活動亦不受影響。手術共分為兩種類型:- 限制型手術:主要藉由縮小胃容量來達到減重目的。
- 混合型手術: 結合限制及吸收不良兩種機制。
胃袖狀切除手術 (縮胃手術)
切除胃的大彎側約 70-80% 的部分,包括產生飢餓激素的胃底部,留下約 100-150cc 左右、形狀像香蕉的胃囊。由於胃容量大幅縮小,病人進食量自然減少,且飢餓感也會降低。雖然手術會移除大部分的胃,但並不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路徑。食物仍然會經過食道、胃囊、十二指腸、小腸和大腸,完成消化吸收的過程。- 特點:較胃繞道手術安全,併發症少(約1~3 %),死亡率低(約0.1 %),較胃束帶便宜,胃飢餓荷爾蒙分泌降低,減少飢餓感。
- 風險:胃一旦切除無法再回復,術後可能會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
- 禁忌症:進行性胃潰瘍、嚴重胃食道逆流。

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胃鏡縮胃)
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又稱「胃鏡縮胃」,是一種非侵入式的減重手術。透過內視鏡經由口腔進入胃部,在胃壁上進行縫合,縮小胃的容量,藉此減少食量、增加飽足感,進而達到減重的目的。此手術避免了傳統減重手術的腹部切口,大幅降低了手術的侵入性。- 特點:非侵入性: 此內視鏡術式不會造成體表傷口,也不需切除器官;恢復期短: 大多數患者在術後 1-3 天內即可恢復正常活動;併發症少: 術後少見胃食道逆流或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
- 風險:生活與飲食習慣未改善者,減重效果會受影響。胃部的摺疊處,未來將難以用胃鏡觀測到早期胃癌病變。
- 禁忌症:胃部存在急性或潛在出血黏膜病灶(例:胃潰瘍)、胃部腫瘤性病灶、超過3公分大小的食道裂孔疝氣。有胃癌家族史者須詳細評估考量。
ESG (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 模擬傳統縮胃手術,使用縫合器械在胃壁上進行多排全層縫合,將胃部縮小成袖狀。
- 如同手術般切除部分產生飢餓激素的胃底部,可有效降低飢餓感。
- 縮胃效果持久,但手術過程較複雜,時間也較長。

POSE 2.0 (內視鏡胃縫合術)
- 使用特殊的內視鏡縫合裝置,在胃壁上進行多點縫合,將胃底部和胃體摺疊,縮小胃容量。
- 不切除任何胃部組織,僅透過縫合改變胃的形狀。
- 手術過程相對簡單快速,恢復期較短,但縮胃效果可能不如 ESG 持久。
- POSE 2.0是改良早期 POSE 方法的一些缺點,例如縫線脫落。

胃束帶手術
在胃的上部放置一個可調整鬆緊的束帶,將胃分成上下兩部分,限制食物進入。手術時間短及簡單,但短期減重效果不如其他減重手術,此手術已較少使用。
胃繞道手術
被視為是減重手術的黃金準則。手術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將胃分成一個約30~50 c.c.的小胃和剩下的大胃,只有小胃會有食物經過,因此病人只要吃一點東西就會飽;第二部分則是改變小腸的結構及方向,使150~200公分的小腸沒有正常的消化吸收作用,因此病人一方面吃的少,消化吸收又差,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減重手術中效果最好的。- 特點:減重效果較好且快:第一年約可減少30~35 %體重,治療糖尿病效果最佳。
- 風險:手術較複雜,術後併發症(1~5 %)及死亡率(0.3~1 %)較高。有微量元素吸收不足問題,易產生貧血及其他併發症,需長期補充鐵、鈣、葉酸、維他命B群等營養素。術後胃下半部無法做胃鏡檢查,此處胃癌不易早期發現。
- 禁忌症: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接受過胃部手術者需詳細評估考量。

單接口胃繞道手術(迷你胃繞道手術)
與胃繞道手術類似,先切割出一條新的細長狀胃管,再將大約200公分的小腸繞道後與小胃管相接,藉由減少食量及消化吸收來達成減重目的。手術切口較少,恢復較快。- 特點:減重效果好且快,輕度肥胖糖尿病治療效果較好,手術較胃繞道簡單。
- 風險:術後可能合併有膽汁逆流、吻合處潰瘍、傾倒症候群,術後併發症(6 %)及死亡率(0.3 %)較胃袖狀切除高,有營養份吸收不足問題,易產生貧血、骨質疏鬆及其他併發症,術後胃下半部無法做胃鏡檢查,此處病兆不易發現。
- 禁忌症: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接受過胃部手術者需詳細評估考量。

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手術(Single Anastomosis Sleeve Ileal Bypass,SASI)
又稱單吻合袖狀胃迴腸繞道手術,手術會先進行胃袖狀切除,縮小胃的容量。接著,會將小腸重新排列,繞過部分小腸,縮短食物吸收的路徑。與傳統的胃繞道手術不同的是,SASI 只需要建立一個吻合口(連接胃和小腸),因此手術名稱中才有「單吻合」的字樣。- 特點:減重效果與傳統胃繞道手術相當,同樣能改善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手術時間較短、併發症發生率較低,保留了部分小腸的吸收功能,營養吸收較為均衡,營養缺乏風險較低。
- 風險:由於腸道重新排列,膽汁可能逆流至胃部,造成不適。與其他減重手術相同,SASI 也是不可逆的手術。
- 禁忌症: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接受過胃部手術者需詳細評估考量

縮胃曠腸(SGJB)
縮胃曠腸手術是一種新興的減重代謝手術,旨在結合縮胃手術和胃繞道手術的優點,提供更佳的減重和糖尿病控制效果,同時降低胃癌風險。- 縮胃: 如同標準的胃袖狀切除手術,切除胃的大彎側約 70-80%,留下香蕉狀的胃囊。
- 曠腸: 將近端空腸繞道,與縮小的胃連接,使食物繞過部分小腸,減少吸收。繞道方式和長度會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和手術目標調整。
- 特點:有助於顯著減重。有望有效控制或逆轉第二型糖尿病。保留胃鏡檢查的可行性,降低胃癌風險。相較於傳統胃繞道手術,營養吸收較均衡,營養缺乏風險較低。
- 風險:手術較為複雜,技術要求更高。仍有潛在的術後併發症風險,例如吻合口滲漏、出血、感染等。需要長期監控營養狀況並補充特定營養素。可能發生膽汁逆流。
- 禁忌症: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接受過胃部手術者需詳細評估考量

減重代謝手術的費用、健保給付條件
台灣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治療的給付,109/5/1起須符合下列條件:- BMI ≥ 37.5,或 BMI ≥ 32.5 且合併有特定高危險併發症(如第二型糖尿病且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 ≥ 7.5%、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 年齡介於 20 至 65 歲。
- 須接受減重門診追蹤滿半年,並有紀錄顯示積極配合飲食控制及運動至少半年以上。
- 排除其他可能造成肥胖的內分泌或代謝疾病。
- 無藥物濫用或精神疾病。
- 經評估可承受手術風險,且無重大器官功能異常。
- 精神狀態經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評估無異常。
健保署自112年首次將17項達文西手術納入健保給付,日前再通過46項,其中包括減重手術—胃袖狀切除與胃繞道手術等常見手術,已於113年9月1日起施行。
減重代謝手術可以達到哪些效果?
減重代謝手術預期可以達到以下效果:顯著且持久的減重效果
- 術後一年內,平均可減輕超重體重的 30-70%,甚至更高。確切的減重幅度會因手術種類、個人體質、術後生活習慣調整的配合度而異。
- 比起單純的飲食控制或運動,減重代謝手術能帶來更顯著且更持久的減重效果,有效擺脫復胖循環。
有效控制或逆轉代謝疾病
減重代謝手術不僅能減輕體重,更能有效改善甚至逆轉多種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例如:- 第二型糖尿病: 多數患者術後血糖可以獲得明顯改善,甚至停用藥物。
- 高血壓: 血壓下降,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 高血脂: 血脂異常獲得改善。
-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呼吸中止次數減少或症狀消失。
-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臟脂肪堆積減少,改善肝功能。
全面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
- 提升身體活動能力: 減輕體重後,身體負擔減輕,活動更靈活,更有活力。
- 減輕關節疼痛: 肥胖會加重關節負擔,減重後關節疼痛得以緩解。
- 改善心理健康: 提升自信心、改善身體形象,降低憂鬱和焦慮風險。
- 降低特定癌症風險: 研究顯示,減重手術可以降低與肥胖相關的某些癌症風險,例如子宮內膜癌、乳癌、結腸癌等。
- 改善生育能力: 肥胖可能導致不孕,減重後生育能力有機會提升。
減重代謝手術的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住院期間 (約 2-5 天,視個人恢復狀況而定)
- 傷口照護: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碰水。並觀察是否有紅腫熱痛、異常分泌物等感染跡象。
- 疼痛控制:請依醫囑服用止痛藥物。若疼痛難耐,請告知醫護人員調整止痛藥物或劑量。
- 適當活動:術後早期下床活動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及血液循環,預防併發症。
- 飲食建議:
- 術後第一天:只能飲用清流質飲食,例如開水、不含渣的果汁、清湯等,以利腸胃道恢復。
- 術後第二天起:逐步過渡到流質飲食,例如牛奶、豆漿、米湯、濃湯等。
- 之後依據腸胃道恢復狀況,循序漸進地從半流質飲食 (例如稀飯、布丁、蒸蛋) 過渡到軟質飲食 (例如麵條、魚肉、豆腐),最後才能恢復正常飲食。
-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 避免高糖食物和飲料:可能引發傾倒症候群。
出院後
- 傷口照護
-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依照醫囑時間回診拆線或換藥。
- 淋浴時避免直接沖洗傷口,可用防水敷料保護。
- 傷口完全癒合前,避免游泳、泡溫泉等活動。
- 飲食建議
- 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 細嚼慢嚥,避免食物堵塞。
- 選擇高蛋白、低糖、低脂、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含糖飲料、酒精。
- 定期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例如維生素 B12、鐵、鈣、維生素 D 等。

不同手術的特殊注意事項
胃袖狀切除手術 (縮胃手術)
- 胃食道逆流: 避免暴飲暴食,睡前避免進食。
- 胃狹窄: 觀察是否有吞嚥困難、嘔吐等症狀。
- 主食澱粉類的延遲性吸收不良: 進食澱粉類食物後,可能出現低血糖症狀,需注意。
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胃鏡縮胃)
- 縫線脫落: 觀察是否有腹痛、發燒等症狀。
- 減重效果與飲食控制密切相關。
胃束帶手術
- 束帶滑脫或感染: 觀察是否有腹痛、發燒等症狀。
- 束帶調整: 需定期回診調整束帶鬆緊度。
- 嘔吐: 若經常嘔吐,可能是束帶過緊,需調整。
胃繞道手術
- 傾倒症候群: 避免高糖食物,以免引起不適。
- 內疝: 觀察是否有腹痛、嘔吐等症狀,可能是內疝的徵兆。
- 吻合口潰瘍: 避免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酒精、辛辣食物。
- 長期營養補充: 特別是維生素 B12、鐵、鈣、葉酸等。
單接口胃繞道手術 / 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手術(SASI)
- 膽汁逆流: 觀察是否有胃灼熱、反胃等症狀。
- 與胃繞道手術類似,也需注意傾倒症候群、內疝等問題。
縮胃曠腸手術
- 結合縮胃和胃繞道手術的特性,需同時注意以上兩種手術的相關併發症,例如膽汁逆流、傾倒症候群等。
減重代謝手術後的日常注意事項
- 規律運動:有助於維持體重及改善心肺功能。
- 定期回診:監控體重、代謝疾病及營養狀況。
- 家庭計畫:建議術後至少一年再考慮懷孕。
- 心理調適:減重手術後的生活型態改變可能造成心理壓力,需要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如有需要,可以尋求心理諮商師或支持團體的協助。
文獻參考
減重項目,義大纖體健康中心。
淺談減重代謝手術,臺安醫院。
減重及代謝手術,臺北榮民總醫院減重及代謝中心。
減重手術健保給付標準,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