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9,672
collect
收藏

膽囊癌末期能活多久?原因、前兆、症狀、存活率、治療一次看

諮詢專家:蔡駿逸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膽囊癌末期能活多久?原因、前兆、症狀、存活率、治療一次看

膽囊癌是什麼?根據衛福部109年的癌症報告,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佔全部個案的0.98%,約1,195人,當中超過六成患者死亡,顯示膽囊癌雖然是罕見疾病,但致死率極高!膽囊癌的症狀和膽結石、膽囊炎相當類似,患者常常會感受到嚴重腹痛、出現膽道阻塞性黃疸,必須將膽囊切除來阻止腫瘤擴散,但因為發現時往往都已經是末期,腫瘤已經佔據整個膽囊甚至出現遠端轉移,連切除手術都沒辦法做,導致膽囊癌是個預後很差的疾病。

#膽囊炎 #膽道阻塞性黃疸 #膽囊切除 #瓷膽囊

目錄

有膽結石會引發膽囊癌?為何會發生膽囊癌?

膽囊位於人體腹部的右上方,器官相對位置的話是肝臟後方,靠近胃和胰臟,形狀像一個梨子,8-12公分長,4-6公分寬。當我們開始進食,膽囊會開始收縮,把肝臟分泌的膽汁從膽囊送出,經過膽管後來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與吸收脂肪。通常肝臟每天會分泌500-1,000毫升的膽汁,膽囊裡則大概有50毫升的濃縮膽汁。

膽囊出現問題通常是發生膽結石及膽囊炎,但為何會發生癌症?醫界至今找不到原因。有些人會認為膽囊癌和反覆發生膽結石、膽汁滯留、感染或腸道發炎等疾病有關(尤其是膽結石!),許多研究顯示即使是無症狀的膽結石患者,裡頭僅不到1%的人會罹患膽囊癌,但的確有超過一半的膽囊癌患者是有膽結石的。
值得注意的是:假使膽結石越變越大,累積在膽囊內造成慢性發炎,導致膽囊壁廣泛的鈣化,稱為鈣化性膽囊、瓷膽囊,這會讓膽囊組織變成又硬又脆(就像肚子裡有一顆雞蛋),鈣化的部位會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膽囊癌的其他危險因子還有膽息肉(大於1公分)、膽結石合併慢性膽囊炎、自體免疫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原發性硬化膽管炎等。

膽囊癌容易誤診,僅20%因手術意外發現

膽囊癌好發於55-70歲,女多於男(3:1),與膽結石發生比例相當,早期的膽囊癌因僅侷限在膽囊的粘膜層或肌肉層,很少有無症狀,或因與膽結石、慢性膽囊炎的症狀類似而容易誤診,所以約有20%膽囊癌是因為手術意外發現。當發現時,癌細胞可能已經浸潤到膽囊壁,或轉移到鄰近的淋巴結或器官如肝臟、胰臟、膽囊管,出現黃疸、血性腹水及膽囊腫大,已經是膽囊癌末期了,導致治療效果非常有限。
  • 大部分患者會有慢性膽囊炎的症狀表現,如腹痛、噁心、嘔吐等。
  • 有1/3-1/4患者會有類似膽管癌或胰臟癌的症狀表現,如黃疸、體重減輕、腹痛
  • 有1/4 患者會有肝癌、肺癌等症狀表現,主要原因是膽囊癌侵襲或轉移到該器官。
  • 有1/7 患者會有急性膽囊炎的症狀表現,如右上腹痛、發燒、畏寒、按壓腹部會疼痛等。
  • 極少數有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疼痛。
  • 無症狀,必須靠超音波等工具篩檢。

哪些人容易有膽囊癌?

  • 膽囊癌被視為老年人的疾病,若您為以下族群,需留意風險
  • 中高年齡 70-75歲
  • 45歲以上婦女
  • 吸煙
  • 肥胖
  • 有10年膽結石或膽結石直徑大於3公分者,合併慢性膽囊炎病史。
  • 持續性的上腹部疼痛,且無法緩解
  • 又上腹部疼痛及腹脹合併腫塊,可能出現貧血
  • 超音波檢查發現膽囊壁增厚且表面不規則者

診斷方式

  • 觸診:右上腹或右肋骨下緣會有腫塊、不明原因的淋巴結;如果患者有出現黃疸且合併發燒症狀,要注意是否有膽道阻塞等肝膽疾病。
  • 抽血:可檢查肝功能及黃疸指數。另外,罹患膽囊癌時可能會讓癌症指數CEA和CA199升高。
  • 超音波:首選的診斷工具,可以清楚觀察到膽囊的變化如膽囊壁異常增厚、膨脹不全,多數會觀察到膽結石,或膽囊裡面有較大、不規則的沈積物。若為膽囊癌末期患者,可能已經看不到膽囊,因為腫瘤沾黏到周邊組織而呈現一片巨大模糊。
  •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若已經確定發現腫瘤,會再進一步做檢查來規劃下一步治療方式。
  • 逆行性膽管攝影術、經皮穿肝膽道攝影術:用來觀察膽道阻塞的情況,並做膽汁引流。

膽囊癌的分期、存活率怎麼看?

由於膽囊癌早期診斷不明顯,僅25%患者能考慮切除膽囊的治癒性手術,整體而言膽囊癌患者的五年內存活率小於5%。要了解膽囊癌分期,我們先來看膽囊的分層組織與癌細胞侵犯程度,才能了解疾病的嚴重性。
  疾病進程 5年存活率
原位癌 癌細胞只位於內上皮層 >85%
第一期 癌細胞侵犯到黏膜層或肌肉層,未到黏膜層。 70-85%
第二期 癌細胞侵犯到粘膜、肌肉層,可達最外側的粘膜層,但未擴散到膽囊外。 25%
第三期 3A:膽囊壁全層被癌細胞侵犯,且/或侵犯到肝臟或鄰近器官;但未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結。 12%
3B:癌細胞合併區域淋巴結轉移,但未侵犯至肝臟的大血管。
第四期 4A:癌細胞合併區域淋巴結轉移,且侵犯至肝臟的大血管。 1-2%
4B:癌細胞轉移到遠處的淋巴結或器官

膽囊癌不一定能切膽囊,如何手術治療?

膽囊癌的標準治療方法為膽囊切除術,但能不能動手術,和患者的疾病分期很有關係,因為膽囊癌總是發現的很晚,第三期後已經侵犯到附近臟器如肝臟無法以手術做完整治療。因此,我們可粗分為以下兩種:
  • 可開刀:膽囊切除+部分肝切除+淋巴根切除+可能需做膽道切除,再考慮放射/化學治療。
  • 不可開刀:考慮放射/化學治療或支持療法。
 
  • 傳統/腹腔鏡膽囊手術:透過患者腹部數個1-2公分的小孔,伸入腹腔鏡及器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相較傳統的開腹手術有傷口較小、住院時間較短、恢復較快的優點。但如果患者腹腔沾黏情況嚴重,有可能改成開放手術,會在腹部留下20公分長的縱向傷口。
手術風險及併發症:膽汁洩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肩膀痠痛、出血、肋骨軟骨炎。
 
  • 化學治療:適用於無法動手術或手術無法根除的腫瘤組織(肺臟、骨頭等),利用化學藥物治療的有效比例僅10-20%。

膽道阻塞的治療方法

  • 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 PTCD: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定位,置入T字引流管,會經過皮膚刺穿進去,穿過肝臟到達肝內的膽管,管子的一端朝上通過肝臟,一端向下通過十二指腸,將積淤的膽汁引流出來,可以緩解急性膽囊炎的效果,但須同時服用抗生素控制發炎。外露的引流管必須注意傷口護理,且每三個月定期換管,若有發生引流管阻塞或滑脫拉扯,必須提早回診重新置放引流管。
  • 體內膽管置放支架引流術:從口腔深入內視鏡,經過食道、胃、一直到十二指腸乳頭的位置,從內視鏡中伸出器械,將膽道支架置放在阻塞處,此手術方法與心臟冠狀動脈支架類似,為利用支架特性將阻塞的膽道擴張,進而讓膽汁順利排入腸道,等於是重建體內膽汁排除到腸道的通道。

有辦法預防膽囊癌嗎?

面對無聲殺手,最好避免他的方法就是在膽囊出現問題時,如膽囊炎、膽結石抖,就盡快切除膽囊,如果有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有膽囊息肉的患者需定期追蹤。

膽囊切除後的膽囊癌術後照顧與飲食建議

住院時

  • 術後多深呼吸、咳嗽來幫助肺擴張,一邊手掌壓住傷口來減輕疼痛。
  • 術後右側腹部會有3-4個小傷口,可能會要放置一條引流管來引流血水,活動時需注意。
  • 術後頭三天,傷口疼痛可以吃止痛針或口服止痛藥。

出院後

  • 無活動限制,但建議避免提重物與劇烈活動。
  • 以下情況需立刻回診:不明原因的發燒、畏寒及腹痛、傷口出現大量的滲出物或出血、傷口有異常的紅腫熱痛、引流顏色變濁有臭味。
  • 術後一個月會有20%患者有拉肚子的情況,但約一年會降到5%,然後慢慢減少。

飲食

  • 膽囊切除後,身體對脂肪代謝的耐受性會下降而容易腹瀉,約六個月會慢慢適應,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 有腹瀉及腹脹的情形,建議要採低油飲食,避免高油脂食物如炸物、奶油、肥肉、糕餅。

安寧療法

膽囊癌的安寧療法是一種以減輕疼痛和其他不適症狀為目的的醫療照護,旨在幫助末期膽囊癌患者在餘下的生命中獲得最佳的生活品質。安寧療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照護:
  • 疼痛控制:疼痛是末期膽囊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安寧療法會使用各種方法來控制疼痛,包括藥物、非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 其他症狀控制:除了疼痛之外,末期膽囊癌患者還可能出現其他不適症狀,如噁心、嘔吐、便秘、腹瀉、食慾不振、疲勞、失眠等。安寧療法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症狀控制措施。
  • 心理和情緒支持:末期膽囊癌患者和家屬往往會面臨情緒上的困擾,如恐懼、焦慮、悲傷、憤怒等。安寧療法會提供心理和情緒支持,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這些困擾。
  • 靈性關懷:靈性關懷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在面對死亡時獲得慰藉和支持。安寧療法會提供靈性關懷,幫助患者和家屬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安寧療法可以由多學科團隊提供,包括醫生、護士、社工、心理醫生、營養師、宗教人士等。團隊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安寧療護計劃。

文獻參考

膽囊膽管癌,台灣癌症基金會。
消化系惡性腫瘤(膽囊癌)
馬偕紀念醫院。
詹益銀。膽囊癌,林口長庚醫院。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