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5,761
collect
收藏

膽管癌5年存活率僅20%!症狀、原因、治療方式一次看

諮詢專家:蔡駿逸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膽管癌5年存活率僅20%!症狀、原因、治療方式一次看
膽管癌是除了肝癌之外,國人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因難以發現、晚期才發現而無法手術,導致五年存活率只有20%。但相較於其他癌症,國人對膽管癌卻不是很了解,常常忽略相關的高風險因子,像是有黃疸、糖尿病、肝硬化、曾有膽結石及膽囊息肉,且因膽管癌的症狀和膽結石、肝炎類似,只能靠超音波看清楚究竟是哪種疾病。
#肝內膽管癌 #肝門型膽管癌 #膽管阻塞 #光動力療法 #肝臟移植

目錄

膽管癌與肝臟疾病有關,如何早期發現?

膽道是連接肝臟、膽囊及十二指腸間的一條地下管線,主要功能為將肝臟製造的膽汁運送到膽囊及腸子,如果發生阻塞,膽汁排不出去累積在肝臟內,會讓肝臟漸漸受傷發炎、硬化,衍生更多疾病。膽管癌則是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依據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及肝外膽管癌,而肝外膽管癌又包含肝門及總膽管癌。大約10%的膽管癌是肝內膽管癌,60-70%是肝門膽管癌,而20-30%是總膽管癌。

大部分的膽管癌患者並無明顯的危險因子,但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可能會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必須定期到醫院檢查,以利提早發現癌症:

  • 原發性硬化膽管炎:與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的膽道發炎疾病,可能會導致膽管硬化及結疤,進而變成腫瘤。
  • 慢性肝臟疾病:部分患者會因為肝臟疾病而結疤。
  • 先天膽管異常:比如先天有腫塊,膽管會有不正常的膨脹或扭曲。
  • 寄生蟲感染:在衛生環境不佳的地方比較常見,患者吃下未煮熟的肉類而將寄生蟲吸入肝臟,造成感染。

膽管癌初期症狀:腹痛、腹水、黃疸

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等到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時,癌症可能已經發展到末期,導致預後效果很差。

以下是膽管癌的常見症狀:

  • 腹痛、噁心、食慾不振
  • 疲勞、體重減輕
  • 黃疸、眼睛泛黃
  • 皮膚搔癢
  • 小便成茶褐色、大便成白色
  • 發燒、畏寒
  • 腹脹、腹水

高風險族群

膽管癌的性別發生率相似,女性多於男性一點(1:1.5-1.2),平均診斷年齡>50歲,好發於60-70歲,其高風險族群包含:

  • B肝、C肝患者
  • 肝硬化
  • 肥胖
  • 糖尿病
  • 抽菸
  • 慢性酗酒
  • 有肝膽疾病家族史
  • 反覆發生膽結石膽管炎

診斷方法

  • 抽血:測試肝功能的狀況,包括膽紅素和鹼性磷酸酶,不過這兩種數值高於平均值也不代表一定罹癌,需再進一步檢查。
  • 腫瘤標記:在患者的血液裡標記CA19-9(膽管癌腫瘤過度繁殖而出現的蛋白質)與癌胚胎抗原CEA(判斷胃、大腸、胰臟等腺癌或肺癌、乳房、頭頸部的數值)。此兩種數值偏高的話罹患膽管癌的機率也越高,但也可能有膽管癌的病人,此兩項數值都低於平均值,需做進一步檢查。
  • 影像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評估腫瘤體積與對周邊組織的破壞程度。
  • 經皮穿肝膽道攝影及引流 PTCD:可提供阻塞部位的定位資料,除了準確判斷病況之外,若再加入引流管可達引流的治療效果。
  •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ERCP:類似胃鏡的檢查方法,將十二指腸鏡從口腔放入到十二指腸第二部分壺腹乳突位置,再將顯影藥劑注射到膽道及胰管,以清楚的觀察膽道狀況。

膽管癌的分期主要根據腫瘤的大小、數量、是否侵犯血管和淋巴結、是否轉移等因素來確定。
  肝內膽管癌
0 原位癌 腫瘤停留於膽管最內層的細胞中,沒有擴散。
第一期 1A:腫瘤直徑
1B:腫瘤直徑>5mm,未入侵附近血管或未擴散到淋巴結。
第二期 腫瘤已擴散到附近血管,或發現至少2個腫瘤。
不論腫瘤是否有入侵血管,但未擴散到淋巴結。
第三期 3A:腫瘤擴大並穿過腹膜(腹部外層),
但未擴散到淋巴結。
3B:腫瘤轉移到肝臟外的部位,但未入侵淋巴結;
或已擴散到淋巴結,但未觸及更遠的器官。
第四期 不論腫瘤是否觸及膽管外部位及淋巴結,
已入侵更遠的組織,包括骨骼或肺部。
  肝門型膽管癌
0 原位癌 腫瘤停留於膽管最內層的細胞中,沒有擴散。
第一期 腫瘤生長至膽管壁的肌肉層或纖維組織層,
但未入侵淋巴結。
第二期 腫瘤已穿越膽管壁,並進入脂肪組織或肝組織,
但未入侵淋巴結。
第三期 3A:腫瘤擴散至肝臟其中一邊主要血管的分支,
但未入侵淋巴結或更遠組織。
3B:腫瘤擴散至肝臟的主要血管或其兩旁的分支,
或腫瘤已入侵其中一邊的膽管以及另外一邊的主要血管,
但未入侵淋巴結或更遠組織。
3C:不論腫瘤有無生長至膽管外或附近血管,
已擴散至1至3個附近的淋巴結,但未入侵至更遠組織。
第四期 4A:不論腫瘤有無生長至膽管外或附近血管,
已擴散至4個或以上的淋巴結,但未觸及更遠組織。
4B:不論腫瘤有無生長至膽管外、附近血管或淋巴結,
但已擴散至骨骼、肺部或肝臟更遠的部分。
 

膽管癌存活率、手術及化療有效嗎?

確診為膽管癌後,外科手術是第一時間的治療方法,包含要移除腫瘤及周邊組,不過即使可以把病灶切除,平均存活率約10-30%,平均約20%,主要原因為:

  • 肝內膽管癌:因位置在肝臟邊緣,有機會可以切除部分肝臟,把癌細胞清除乾淨,但因為這類的膽管癌難以在早期發現,往往診斷出來已是癌症晚期。
  • 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雖然有黃疸的症狀,容易診斷,但因為膽管附近的神經及血管非常多,導致手術難度高。肝門膽管癌的話需大範圍切除,在進行肝管血管重建;肝外遠端管癌則要切除胰頭部,手術風險和併發症都很高。
  • 如果有膽管阻塞,可以經皮穿肝膽道攝影及引流手術 PTCD,來排除膽汁,並看情況是否放置膽道支架,才有辦法做腫瘤切除。
如果患者不適合手術治療,則可以考慮其他治療方法,包括:

化學治療

用化學藥劑抑制腫瘤生長,適用較晚期、腫瘤無法切除的病患,盡量減緩病徵及縮小腫瘤,但普遍效果不佳。

放射治療

當有阻塞性黃疸,但無法切除的膽管癌,可以考慮放射線治療來減少黃疸症狀及縮小腫瘤。

光動力療法

醫生會將光敏化學物質注入或塗抹在患部,搭配發射特定雷射波長的光源系統,當兩者一起作用時會活化光敏劑,產生對細胞有毒的物質,再和腫瘤細胞發生反應,就能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但每月費用需40-50萬,僅能緩解部分病徵,還是得搭配其他治療方法。

肝臟移植

適用肝門型膽管癌,但因為癌細胞復發迅速,而效果不佳,必須謹慎頻估。

「肝臟移植風險、併發症」

膽管癌患者需調整身心狀態、補充營響對抗病魔

膽管癌的術後照顧與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傷口護理:術後應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按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疼痛、流膿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 疼痛控制:術後應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以緩解疼痛。如果疼痛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應與醫生商討其他治療方案。
  • 飲食護理:術後應進食易消化、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如果出現腹脹、腹瀉等情況,應調整飲食。
  • 體液管理:術後應密切監測體液變化,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如果出現腹水、黃疸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 心理支持:膽管癌患者術後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應給予心理支持。可以參加癌症患者的互助小組,或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膽囊癌的預後不佳、難以治癒的困境,非常影響患者心情,因此調適心理是很重要的!比如避免過度緊張、壓力太大而影響睡眠,飲食部分只要均衡、清淡,避免加工食品,搭配積極治療,還是可以減輕症狀與爭取更高的存活率。尤其是定期回診追蹤檢查及治療是很重要的,如果再發的腫瘤發現的太晚,恐怕會失去開刀機會!

安寧療法

現科技無法治癒的患者及其家屬,安寧療法能減輕病患身心的痛苦,使病患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也幫助病患家屬勇敢面對生命的離別,讓雙方好好說再見,以提升病患及家屬的生活品質。膽管癌的安寧療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疼痛控制: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以通過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方法來控制疼痛。
  • 其他症狀的控制:如疲勞、食慾不振、便秘、尿頻等,可以通過藥物、營養支持、心理支持等方法來控制這些症狀。
  • 靈性關懷:癌症晚期患者可能會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義等問題。安寧療法可以通過宗教信仰、人文關懷等方法來幫助患者尋找心靈的慰藉。

文獻參考

膽管癌(Cholagiocarcinoma),台灣癌症基金會。
棘手難纏的膽管癌 怎發現?怎治療?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