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更新
6,765
collect
收藏

裝心律節律器要住院幾天?費用、種類、手術、風險

諮詢專家:劉言斌醫師/臺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林謂文醫師/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裝心律節律器要住院幾天?費用、種類、手術、風險
心律調節器是什麼?心律不整好發於60-70歲長者,要是心臟跳太慢,大腦跟身體的血液灌流不足,會容易頭暈、胸痛、呼吸急促、疲倦等,必須透過手術安裝心律調節器,來刺激心臟按照正常的速度跳動。據統計,台灣每年有2000多人接受永久性心律調節器,該如何選擇植入物?又該如何保養它呢?術後可以一勞用意嗎?
#心律不整 #心跳過慢 #心律調節器

目錄

什麼是心律調節器?有手術風險嗎?

心臟就像一個強而有力的幫浦,負責將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血液攜帶著氧氣和營養物質,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心臟跳動的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1. 竇房結發出電流衝動:竇房結位於右心房上部,是心臟的天然起搏器。它會定時發出穩定的電流衝動,指揮心臟跳動。
  2. 電流衝動傳至房室結:電流衝動從竇房結沿著心房的傳導系統傳至房室結。房室結位於心房與心室交界處,負責將電流衝動傳遞到心室。
  3. 電流衝動傳至心室:電流衝動從房室結沿著房室束傳至左右心室。心室束由心肌細胞組成,負責將電流衝動快速傳導到整個心室。
  4. 心室收縮:電流衝動刺激心室肌細胞收縮,將血液泵出心臟。

心臟跳動的頻率受到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影響。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會加快;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會減慢。此外,運動、情緒、體溫等因素也會影響心率。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心率為每分鐘60-100次。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率通常較快,老年人的心率通常較慢。

認識心律調節器

人工心律調節器是一種植入人體內部,用於治療心律失常的電子裝置。它可以幫助維持正常的竇房節律,或者在竇房節不能正常起搏時起搏作用。人工心律調節器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 節律器:節律器是人工心律調節器的核心部件,負責產生電流衝動。節律器通常由電池、電路板和微處理器組成。
  • 電極:電極是人工心律調節器的探測器,負責感應心臟的電氣活動。電極通常由金屬或矽製成,並植入心臟的不同部位。
  • 導線:導線是人工心律調節器連接節律器和電極的電線。導線通常由絕緣金屬絲製成。

心律調節器適應症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約2千多人放置人工心臟調節器,人工心律調節器可以治療多種心律失常,包括:

  • 竇房結功能障礙:竇房結是心臟的天然起搏器。如果竇房結功能障礙,心臟跳動會過慢或不規則。
  • 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是指電流衝動無法從心房傳導到心室。這會導致心臟跳動過慢或不規則。
  • 心室傳導阻滯:心室傳導阻滯是指電流衝動無法在心室內傳導。這會導致心室跳動過慢或不規則。
  • 心室顫動:心室顫動是一種嚴重的快速、不規則的心跳。它會導致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可能危及生命。

手術風險與併發症

整體而言,發生以下合併症的機率約為3-4%,包含:
  • 傷口感染、血腫、導線移位、神經損張,約1.5%。
  • 氣胸、血胸、栓塞、皮下氣腫,約3%。
  • 心臟破裂/填塞、感染、死亡,約1.1%。

術前準備

在手術之前,患者通常需要進行一些檢查,以評估其整體健康狀況和心臟功能。這些檢查可能包括:

  • 體格檢查
  • 心電圖 (ECG)
  • 胸部 X 光
  • 超聲心動圖
  • 血液檢查
患者還需要告知醫生其所有藥物和過敏情況。

心律調節器手術流程、費用、住院天數

人工心律調節器植入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這意味著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會保持清醒,但手術部位會被麻痺。手術過程如下:

  1. 手術切口:醫生會在鎖骨下左側或右側切開一個小切口。
  2. 植入電極:醫生會將電極導線插入鎖骨下靜脈或頭靜脈,並沿著血管將其引導至心臟。電極的末端將被固定在心房和/或心室。
  3. 植入節律器:醫生將節律器植入鎖骨下皮膚和肌肉層之間。
  4. 傷口閉合:醫生會縫合傷口。
手術風險:感染、出血、心臟損傷、節律器移位、電極斷裂

一般而言,人工心律調節器植入手術的住院天數為 2-3 天,在出院之前,患者將接受胸部 X 光檢查,以確認節律器的位置正常。具體的住院天數會因以下因素而有所差異:

  • 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況:年輕、健康的患者通常在手術後 2 天即可出院,而老年或體弱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 3 天或更長時間。
  • 手術的複雜程度:如果手術涉及其他手術,例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則住院天數可能會更長。
  • 患者的術後恢復情況:如果患者的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則可以提前出院。如果患者出現任何併發症,則可能需要住院更長時間。

心律調節器種類

醫師會依據病患需要,選擇適合的心律調節器,其種類可分為以下幾種:

  • 單腔心律調節器:此類心律調節器只有一個電極導線,通常連接至右心室。它可以發出電流衝動來刺激心室收縮。單腔心律調節器通常用於治療心室傳導阻滯或心室搏動過緩。
  • 雙腔心律調節器:此類心律調節器具有兩個電極導線,一個連接至右心房,另一個連接至右心室。它可以感測心房和心室的電氣活動,並根據需要發出電流衝動來刺激心房或心室收縮。雙腔心律調節器通常用於治療房室傳導阻滯或心室搏動過緩伴有心房纖維顫動。
  • 雙室雙房心律調節器:此類心律調節器具有四個電極導線,分別連接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它可以感測心房和心室的電氣活動,並根據需要發出電流衝動來刺激心房或心室收縮。雙室雙房心律調節器通常用於治療心室搏動過緩伴有心房纖維顫動和室間傳導阻滯。
  •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CRT):CRT 是一種使用雙室雙房心律調節器來改善心臟搏動同步性的治療方法。心臟搏動同步性是指心房和心室有節奏地收縮。CRT 可以幫助改善心臟功能和運動耐力。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律調節器類型及其用途的摘要:

類型 用途
VVI 心室傳導阻滯、心室搏動過緩
VVIR 心室傳導阻滯、心室搏動過緩、心率變異性較大
AAI 房室傳導阻滯、竇房結功能障礙
AAIR 房室傳導阻滯、竇房結功能障礙、心率變異性較大
VDD 心室搏動過緩伴有心房纖維顫動
DDD 房室傳導阻滯、心室搏動過緩伴有心房纖維顫動
DDDR 房室傳導阻滯、心室搏動過緩伴有心房纖維顫動、室間傳導阻滯
CRT-DDDR 心室搏動過緩伴有心房纖維顫動、心室內傳導阻滯、左心室功能受損

最新科技:無導線心臟節律器

將傳統節律器的三部分改一體成型,體積也僅佔傳統型的1/10,約0.8毫升,重2公克的膠囊大小,頭端除電極外,有4根倒鉤用於固定心肌,進而監測和調控病患的心跳速率,置放方法是從股靜脈以特殊導管,藉由腿部靜脈血管植入於心臟,術後通常隔天即可拆線,第二、三天即可回家。惟無健保給付,需全自費約新台幣40萬元。

人工心律調節器 單腔固定心跳型
or
單腔可變心跳型
雙腔固定心跳型
or
雙腔可變心跳型
雙腔可變心跳型
並具有核磁共振相容功能
無導線心臟節律器
相容核磁共振MRI 不相容 術後六週才可進行檢查 術後可馬上進行檢查
費用 健保給付 自付差額5-8萬 全自費約40萬


圖說:各式心律調節器與去顫器

植入心律調節器的術後照護與居家療法

術後

  • 傷口有發炎、紅腫、分泌物時,需回診就醫。
  • 出院後1週內,同側肢體勿抬高。
  • 拆線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一開始傷口處會有輕微不適感,但很快就能適應。
  • 6週內避免提重物,之後可開始負重。
  • 淋浴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長時間沐浴或洗太熱的水對心臟負荷較大。
  • 術後三個月內,運動以舒適、輕鬆為主,例如散步。
  • 勿穿著太緊身的衣服,以免壓迫傷口及心臟節律器。

調整生活習慣

心律不整可能為冠心病或其他心臟病的併發症,因此改善生活型態、不良習慣,可以降低心律不整的風險。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 有益心臟的健康飲食(例如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
  • 持續且規律地運動(每天30分鐘)
  • 戒菸
  • 避免飲酒過度或戒酒
  • 留意藥物作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加速或減慢心跳

此外,你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減輕壓力,降低因壓力導致的心律不整風險:

  • 瑜伽
  • 冥想
  • 放鬆技巧 

心律調節器應避免日常生活中的電磁干擾

  • 目前心律調節器的導線均有絕緣效果,且一般家電也會有防漏電措施,所以日常中會接觸到如微波爐、電熱毯、電動刮鬍刀、電腦、吹風機、影印機等,都不會干擾心律調節器。不過,要注意避免接近高伏特的變電箱、雷達天線、大型馬達或強輻射的設備,也不要在汽車引擎發動時趴在上頭。
  • 若使用某項電器時,患者感覺到頭暈、心跳加速或變慢的情形,需關掉電器電源或離開該地,並且盡快蹲下、坐下,直到脈搏恢復正常時再站起來會更安全。
  • 手機等行動裝置勿放在胸前口袋,盡量用非植入側的耳朵聽電話,或用耳機代替。
  • 有些醫療儀器會干擾心律調節器的作用,例如核磁共振、體外放射治療、電針灸、電磁波原理的的健康器材,患者應主動詢問、告知醫師。

常見問題:心臟節律器沒電怎麼辦?

A:一般而言,心律調節器電池的平均壽命為6-10年,但具體壽命會因以下因素而有所差異:
  • 心律調節器類型:不同類型的心律調節器耗電量不同。例如,雙室雙房心律調節器通常比單腔心律調節器耗電量更大。
  • 患者的活動水平:活躍的患者通常比不活躍的患者心率更快,因此電池消耗得更快。
  • 患者的心臟狀況:某些心臟狀況會導致心律調節器更頻繁地起搏,從而導致電池消耗得更快。
當心律調節器電池耗盡時,需要進行更換。心律調節器電池更換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過程與植入手術相似,但通常需要更短的時間。
Q:該如何追蹤心律調節器?要再拿出來嗎?
A:一般會藉由體外的電腦來調控,所以不需特別拿出來。但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需要取出心律調節器。例如,如果節律器出現故障或感染,則需要取出並更換。
  • 患者通常每 3-6 個月需要複診一次,以監測心臟功能和節律器功能。
  • 如果患者出現任何新的症狀或疑慮,應立即就醫。
  • 患者應攜帶心律調節器識別證,以便在需要時告知醫療人員。

文獻參考

心律不整怎麼辦?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澄清醫院中港分院
心律不整之護理指導,衛福部臺北醫院
心跳過快當心「隱形殺手」 奪命! 醫:安全有效治療「這樣做」。
永久性心臟節律調節器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