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倒了 人也歪了 脊椎手術甩腰痛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腰痛腳麻、走路走不遠,是脊椎病變發出的警訊


什麼病況需要做脊椎手術?
椎間盤突出
當骨頭旁邊的軟骨或韌帶因為長期壓力或磨損,失去彈性而發生退化而骨質增生,就是長骨刺。若骨刺壓到神經、卡到旁邊的骨頭,而出現手腳麻痺、疼痛、關節僵硬、肌肉無力或萎縮,大小便受到影響就得開刀移除骨刺。

平滑的脊椎曲線,因為某節椎體因退化、外傷,導致上位的椎體和下位的椎體出現位移,腰椎不穩定而造成神經壓迫或拉扯,手術方法需藉由骨融合及內固定器達到腰椎的穩定。

高風險族群
- 年齡: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因脊椎退化而發生病變。
- 長期工作粗重:需要背重物、長期彎腰者,容易因為姿勢不良而傷到脊椎。
- 長期姿勢不良:用錯誤姿勢辦公、讀書,或是慵懶的躺在沙發追劇等,都會使脊椎受力不均而導致椎間盤受傷。
- 高強度運動:像是需要大角度扭轉腰部的運動,如籃球、網球、棒球等,如果背部核心肌群太弱,容易有運動傷害。
- 肥胖、抽煙、喝酒:研究發現更容易出現椎間盤病變。
- 家族病史
擔心腰椎手術會導致癱瘓,該如何降低風險?
脊椎手術通常需先將壓迫神經的結構切除,再以內固定器如螺釘固定脊椎,最後搭配脊椎融合術,以達脊椎穩定和矯正畸形脊椎。傳統手術需在腰部劃開5-10公分傷口,將椎體旁的肌肉、韌帶分開或切開,也得切除部分椎板,不但會破壞脊椎及周邊肌肉,容易導致肌肉纖維化,還會引起背部僵硬及下背痠痛。所幸,現在有新的手術方式:
單節腰椎減壓手術

- 手術併發症:脊椎手術可能會因為醫師診斷定位、技術操作,或患者自身體質問題而有併發症,包含:
- 傷口感染,易發生於糖尿病患者。
- 出血:易發生於有凝血異常、血管異常者。
- 神經損傷:易發生於脊椎壓迫嚴重、再次手術、畸形矯正、神經血管硬化之患者。
- 患者骨質疏鬆而導致植入物鬆脫、斷裂。
- 骨融合癒合能力欠差者,與年齡、骨質、抽菸飲酒者有關。
- 脊髓硬膜撕裂傷而導致脊髓液外流。
- 過敏體質。
- 年紀越高者麻醉風險越高,可能併發心臟衰竭、肺癌、心肌缺氧等。
椎間盤減壓手術
- 椎間盤切除術:移除椎間盤脫垂部分甚至全部,再搭配脊椎融合術,以患者腿部、髖部或骨頭銀行的植骨,取代切除的椎間盤,來促進椎體融合。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內視鏡手術,比如椎間盤不是從周圍而是從中心突出的話,選擇微創手術會比內視鏡手術視野更廣、更完全,所以能清除的比較乾淨;若是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不穩定或脊椎滑脫的人,因為病況比較複雜可能要考慮傳統手術。椎間盤切除術能幫助腰椎有良好結合,也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卻包含以下缺點:融合的椎骨會略微僵硬而不好活動、周邊的椎體要增加活動而更容易退化、取骨位置疼痛等。
- 椎間盤置換術:和傳統手術方法不同,椎間盤置換術會切除整個椎間盤後置入人工椎間盤,因為人工椎間盤可活動式設計,能減少摩擦力,也能讓患者做些小關節的活動與定位,但須全自費18-23萬。不過,並不是人人都適合人工椎間盤,需無骨質疏鬆、椎間盤高度無嚴重塌陷或無明顯退化者,才有足夠空間放入人工椎間盤。
內固定器穩定脊椎:螺絲+鋼條的選擇
椎弓是脊椎最堅硬的部位,脊椎手術常用到椎弓螺絲搭配鋼條固定,螺絲前端鎖在脊椎體內,後方用鏈條連結,通常鎖在腰椎第四、第五節以穩定脊椎,另外脊椎側彎或後凸畸形也能用同樣方式矯正。
椎弓釘子
市面上的螺釘有許多選擇,有外型設計的不同,也有材質的不同,兩者結合出功能大不相同的螺釘,分為健保給付與全自費項目,略有以下幾種可供選擇:
中空螺釘 | 骨鬆螺釘 | 特殊塗料螺釘 | 微創螺釘 | 動態螺釘 | |
---|---|---|---|---|---|
特性 | 中空設計可以讓螺釘順著導引針,準確鎖進手術部位。 | 側邊有孔洞,方便骨水泥滲入, 增加螺釘和骨頭的密合程度, 減少鬆脫及位移機會。 |
將氫氧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塗在螺釘表面, 可增加骨頭與螺釘的密合度。 |
可搭配3D影響系統及導航設備, 精準鎖入脊椎骨,且傷口不到2公分, 術後恢復更快。 |
相較傳統鋼釘採固定零件的方式, 動態鋼釘改用高張力繩與墊片, 讓整組鋼釘可隨關節小部分活動, 能減少術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症 如骨融合不完全、墊片移位、神經損傷及出血。 |
費用 | 健保給付 | 2-3萬/根 | 10-12萬/組 |
- 適應症:要注意的是,許多情況下不適合或不需要打鋼釘,得依病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法
- 沒有脫滑的脊椎狹窄:沒有脊椎錯位問題,因此可免開刀治療。
- 退化性的脊椎側彎:可作脊椎融合術而不需要以鋼釘矯正。
- 骨質疏鬆:骨頭密度不足而無法確實固定鋼釘。
脊椎融合手術(spinal fusion)
脊椎融合手術是治療脊椎疾病的一個很重要的手術方式,將原本會動的上下節間脊椎關節,透過植骨融合成一個不會動的關節。融合成功後的關節,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提供永久的穩定度,比起單純的減壓手術,可減少長期需要再手術的機會。而脊椎融合手術常搭配椎體間融合器,方法是把植骨和融合器一起塞到椎間盤的位子,提供支撐力讓椎間盤穩定,目前主流常用聚醚醚酮PEEK材質與金屬材質。通常植骨期會需要三個月時間,也可以搭配骨釘防止椎骨移動,也因為移動的越少,椎骨融合機率越高,當椎骨成功融合之後,就不會有互相間的運動,變成一塊真正的骨頭,也就不會再疼痛了。

聚醚醚酮PEEK | 特殊金屬材質 | |
---|---|---|
特性 | 耐磨、耐高溫、生物性相容性高 X光下不顯影,方便評估值骨 |
表面粗糙材質設計可幫助骨生長 微動設計可分散受力,更穩定椎體 增加骨融合成功率 |
費用 | 可健保給付 | 全自費約4-8萬 |

脊椎手術好複雜⋯該如何選擇?
由於脊椎退化所引起的疼痛,背後有非常複雜的原因,導致腰椎手術細節繁雜,上述介紹的手術步驟可能因為患者脊椎受損情況不同,而有新增或刪除的手術項目,絕非某一種治療方法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建議要與醫師多討論,術後也要積極復健並控制飲食,才能恢復脊椎健康喔!
脊椎手術術後多久可走動?背架該怎麼穿?
一般脊椎手術後住院約一週就可以回家休養,日常應注意以下幾點:
- 為了補充手術流失的血液,患者應多攝取富含鐵質、維他命C的食物,如豬肝、葡萄乾、牛肉、綠花椰菜、檸檬、葡萄柚等。
- 禁止抽菸、喝酒,以避免戒斷症候群與增加手術併發症、感染與血栓發生率,抽菸及飲酒也可能造成術後恢復緩慢。
- 注意藥物使用,如抗凝血劑、抗發炎劑,可能增加手術後出血,需詢問醫生。
- 常做深呼吸及咳嗽運動,可減少肺部合併症的發生,減少彎腰的動作(駝背、提重物等),盡量以蹲取代。
- 使用背架再下床:背架可以適當支撐脊椎,限制身體活動以減少疼痛,也能幫助脊椎骨融合與預防因姿勢不良而導致的併發症,一般建議穿2-3個月。
穿背架的小技巧
- 躺著穿更貼身
- 別坐太矮的椅子以免卡到背架
- 吃飯或如廁可以稍微放鬆背架,適當休息一下
- 穿背架前可以穿吸汗內衣來保護皮膚
- 洗澡(淋浴為主)跟睡覺不需要穿背架(經醫師討論後)
常見問題:脊椎鋼釘斷了怎麼辦?
A:脊椎固定物畢竟只能提供暫時性的固定效果,也有斷裂風險,但患者別太擔心!現在新一代的的椎弓螺絲與鋼條的材質,都是對身體不會產生刺激的鈦合金或鈷鉻合金,即使鋼釘斷裂也不必再手術取出。而若有做植骨手術,椎骨成功融合之後,因為變成一塊完整的骨頭,即使要拿出鋼釘骨頭也不會受影響。
Q:為何術後沒多久腰部又有痠痛感?
A:脊椎術後不適有很多種可能,包含術後肌肉無力、沒開刀的脊椎骨新受損、鋼釘位置不良、患部周邊血液循環不良等。也可能是剛做完手術,就像把壓住神經的石頭搬走,但神經受損的情況還沒恢復,需要適應新的環境,甚至要做復健,一般來說是合理的,但如果疼痛到影響生活,還是建議回診做詳細檢查。
Q:腰椎手術失敗會導致癱瘓嗎?
A:一般若是腰椎第四、第五椎間盤突出,手術危險度並不高,也因為腰椎第四、第五節沒有脊髓,所以手術本身不會導致下肢全癱,且以台灣醫療技術來說,目前臨床上手術安全性高。
Q:龍骨注麻藥會腰痠一輩子嗎?
A:常常有長者聽到半身麻醉,擔心會有腰痠背痛、下肢無力的後遺症,而對腰椎手術打退堂鼓。其實脊髓麻醉只是將頭髮般細的針頭注入脊椎的縫隙中,幾乎不會對神經或組織造成傷害,也能避免全身麻醉所造成的併發症,是十分常見的麻醉方式喔!可別延誤就醫,使病情加劇反而得不償失。
Q:椎間盤突出好發在長者身上?
A:其實只要經常做彎腰搬重物的動作,椎間盤都容易受傷,包含機車族挪車位搬動摩托車、重訓、長時間站或坐,這些瞬間不正確施力及長時間負重,都會讓脊椎壓力負荷過大,因此椎間盤突出和年紀不一定有關係。
文獻參考
張建鈞。精準的新世代脊椎微創手術:3D電腦導航微創脊椎融合手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中心。脊椎手術前後護理,林新醫院。
洪翊傑。難纏的脊椎手術後殘餘疼痛-淺談神經性疼痛與介入性疼痛治療,奇美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