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怎麼選?費用、材質選擇、手術方式、術後照顧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與術前準備
退化性關節炎
人體骨骼因老化而加速磨損,若退化的地方在髖關節為退化性髖關節炎。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負責我們的下肢活動,包含走路、跑步、跳躍、蹲下等。退化性髖關節炎好發於50歲後停經婦女及60歲以上男性,其他像長期姿勢不良、運動傷害也會加速髖關節退化。(延伸閱讀: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
為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導致關節周邊組織發炎,症狀包含關節腫脹、疼痛、僵硬而影響關節功能,這也可能會讓皮膚、神經、肌腱、心臟等其他器官功能出問題。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讓人疲累、肌肉酸痛、食慾降低、四肢無力,以統計上來看女性發病比例遠高於男性(3:1),這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發育不良
這兩種疾病如果在嬰兒時期未徹底治療好,容易誘發退化性髖關節炎,不少人年輕的時候就會有此症狀。初期疼痛會發生在大腿後側和臀部周圍,沒辦法好好坐,連穿襪子都有難度,不少患者會以為是腰椎錯位的坐骨神經痛,其實是髖關節出問題。(延伸閱讀: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部骨折
老人家常因輕微跌倒、撞擊而發生髖部骨折,患者會發生髖部疼痛、大腿無法負重、跌坐在地爬不起來,且躺在床上會發現患肢有外翻或變短的情況,必須儘速接受手術。(延伸閱讀:髖部骨折)
股骨頸骨折、壞死
想像裝在機車上的手機支架,固定處有個矽膠的圓形球頭,可幫助手機裝上支架後,滑順的多角度旋轉,股骨頭就像反過來的手機支架,以頂端的球頭卡在髖臼,讓大腿(手機)能自由旋轉角度。股骨頭是人類最長、最粗的長骨頭,頂端圓形球頭被包覆著軟骨,作為骨頭和骨頭間的緩衝器,能有效降低外力對骨盆的衝擊,髖關節就能多角度活動。股骨頭對人體十分重要,要支撐整個人的重量,做各種方向、強度的動作,現代人卻因為高齡化、精緻飲食造成過胖,雙重因素下更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還可能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加速股骨頭病變:
- 外力:股骨頭因撞擊斷裂,連帶提供骨頭營養的血管斷掉,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
- 藥物:有些疾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如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長期服用類固醇導致脂肪代謝異常,引發骨病變。也有許多老人家會因關節痠痛,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有些會含有類固醇成分,治病不成反加速關節病變。
- 飲酒:研究發現酒精會影響骨細胞生長,不利骨骼修復,酒精含量越高的酒越容易產生股骨頭壞死,因此喝高粱、威士忌、伏特加等高酒精濃度烈酒,比喝紅酒、啤酒的人更容易發生骨壞死。
- 潛水:潛水超過10公尺,身體承受的壓力就超過大氣壓力一倍,潛太久、太深會導致氧氣、氫氣大量溶解到血液裡,使濃度增加,又因為要快速回到海平面,減壓太快使血液裡的氣體快速釋放出來,形成小氣泡把血管塞住,導致骨頭缺血壞死。
髖關節病變的症狀
髖關節病變的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髖關節疼痛:是髖關節病變最常見的症狀。疼痛通常發生在髖部、大腿前側或臀部。疼痛可能會在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久坐後加劇。
- 肢體的活動受限制:髖關節病變會導致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受限。患者可能會感到髖關節僵硬或難以彎曲、伸直或旋轉。
- 走路困難、跛行:髖關節病變會導致患者走路困難或跛行。患者可能會在行走時感到疼痛或不穩定。
- 長短腳:髖關節病變可能會導致患者兩腿長短不一。這是因為髖關節病變會導致一側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受限,從而導致患者站立時兩腿不平衡。
- 其他:關節腫脹、關節變形、關節卡住、關節發熱。
術前準備
我們都期待人工髖關節能使用十幾年,甚至三十年,因此手術前要詳細評估好風險和患者身心狀況,準備好功課之後,才能讓手術更順利成功:
- 內在評估
- 考慮平均餘命與生活品質:假設患者年齡70歲,不接受治療可能還要承受疼痛和服用藥物10-20年,期間還得承受行動不便、生活品質越來越低,或因長期服用藥物導致併發症。
- 嚴重程度:若骨質疏鬆加受傷導致嚴重骨折,不接受治療則高機率引起併發症。
- 評估麻醉及手術壓力:若患者心肺功能不足,麻醉風險太高,則不適合手術。
-
外在幫助
- 運動:術前運動有助於術後恢復,以肌力訓練為主,上肢肌肉可幫助術後使用助行器,下肢肌肉可幫助維持肌力和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機率。
- 飲食與營養補充:富含維他命C和高蛋白成分食物可幫助傷口癒合,術前一天清淡飲食可減緩手術後因腸胃蠕動停滯所造成的便秘與嘔吐。充足的水分+足夠的纖維+補充鐵質。
- 禁止抽菸、喝酒,以避免戒斷症候群與增加手術併發症、感染與血栓發生率,抽菸及飲酒也可能造成術後恢復緩慢。
- 注意藥物使用,如抗凝血劑、抗發炎劑,可能增加手術後出血,需詢問醫生。
-
居家安全:手術前準備好居家設備、動線,可減少患者意外跌倒機率,包含:
- 動線設計:移除家中障礙物如門檻、地板高低落差,加寬動線方便使用助行器。
- 座椅選擇:要比膝蓋高5-10公分,最好有扶手、靠背支撐,不要坐會下陷的軟椅子如沙發。
- 浴室:溼滑容易跌倒,應加裝止滑墊,或馬桶旁安置扶手,洗澡時以坐著淋浴為主。
- 樓梯:應避免減少走樓梯,或視情況安裝升降椅。
-
準備輔具
- 個人用:助行器、拐杖,需使用三個月。方便穿脫的鞋子、鞋拔等。
- 浴室用:加高馬桶座、淋浴用椅子、安全扶手、手持式蓮蓬頭、洗澡海綿等。
人工髖關節手術:前外側、後外側、正前開差異
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模擬人體髖關節構造,組件包含髖臼杯、股骨球頭、髖臼墊片和股骨柄,簡單地說,醫師會先移除壞掉的股骨頭,先把一個杯子安裝在骨盆,另一邊則把裝著圓球的棍子固定在大腿骨上,兩者組裝結合前,中間必須有一片墊片,幫忙兩個零件在轉動時能固定位置,不會讓彼此摩擦而損壞。
前外側開 | 後外側開 | 正前方開 | |
---|---|---|---|
技術要求 | 中 | 低 | 高 |
優點 |
|
|
|
缺點 | 因會切到一部分肌肉,可能造成影響走路 而造成永久性輕微跛行 |
|
|
恢復期 | 短 | 普通 | 最短 |
- 手術風險:過去30年,髖關節手術成功率高達95%,但還是有其手術風險,可能包含以下:
- 髖關節脫位 (Hip dislocation):可能會聽到”喀喀”聲響,患部發生劇烈疼痛,或發現兩腳不等長,手術腳呈現內八。
- 坐骨神經麻痺 (Sciatica nerve palsy):有0.3%的發生率,佔所有可能神經損傷的九成。
- 血栓(Blood Clots):手術以外的部位疼痛、發紅,或下肢腫脹、手術部位發熱、感到呼吸困難、胸痛等。
- 手術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手術部位有發紅、疼痛、腫脹、分泌物、或患者出現發燒。
人工髖關節自費與健保差別,材質選擇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包含四個零件:髖臼杯、股骨柄、球頭及墊片,材質上有金屬、陶瓷、塑膠等,也分健保給付或自費,民眾可自由搭配選擇。
那麼這四個零件分別扮演什麼角色呢?我們繼續以汽車來比喻:
- 固定零件:像汽車的輪框,構造堅硬耐用,不會磨損。
- 髖臼杯:形狀像碗一樣,經打磨後放入骨頭凹槽處,鎖上螺絲,以強化髖臼結構。
- 股骨柄:中空構造,經打磨後插入股骨髓腔,以達固定效果。
髖臼杯 | 股骨柄 | |||
---|---|---|---|---|
成分 | 金屬之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 | 陶瓷 | 抗氧化劑塗料 | 金屬之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 |
耐用度 | 一般 | 佳 | 耐 | 一般 |
費用 | 健保給付 | 部分負擔 | 健保給付 |
- 介面零件:像車子的輪胎,是會磨損的零件,球頭和墊片的設計、好壞,決定介面磨損狀況跟速度。
- 球頭:接合在股骨柄上,和襯墊作為關節介面活動。
- 墊片:作為關節的介面。
墊片 | ||||
---|---|---|---|---|
成分 | 塑膠 | 金屬 | 抗氧化(添加維他命E)塑膠 | 陶瓷 |
耐磨度 | 一般 | 佳 | 佳 | 耐 |
費用 | 健保給付 | 部分負擔 | 部分負擔 | 部分負擔 |
股骨(球)頭 | |||
---|---|---|---|
成分 | 金屬之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 | 陶瓷 | 氧化鋯 |
耐磨度 | 一般 | 耐 | 超耐 |
費用 | 健保給付 | 部分負擔 |
特殊醫材介紹
為追求更好的手術效果,市售許多特殊材質、特殊製作方法的人工髖關節,以達更耐用、更耐磨的效果,供民眾全自費選擇:
- 鈦骨髖臼杯(3D列印):以最先進金屬3D列印技術製成。以往得先將金屬融化成液體,灌入模具中冷卻,再在髖臼杯表面(和人體髖骨結合的那面)做出不規則微小細孔,以利骨頭長進孔洞中,能增加和人骨的摩擦力,以減少假性鬆動機會。而透過3D列印可輸入相關數據,預先建模,能一口氣印製出好幾個髖臼杯,且形狀更精準,使用年限可超過20年。價格:6-9萬不等。
- 氧化鋯股骨頭:具超耐磨、抗刮損特性,能有效減少與塑膠墊片之間的磨損、鬆脫機會,提高人工髋關節使用年限,也能降低塑膠墊片因磨損產生的微人碎片,而造成術後骨溶解機率。價格:12-14萬不等。
- 鉭金屬髖臼杯:跟傳統健保給付的髖臼杯比起來,鉭金屬髖臼杯表面為生物相容性絕佳的多孔結構,加上特殊材質和人骨最接近,幫助骨頭快速生長上去,還能降低感染機率、幫助改善疼痛,適合骨質疏鬆或二次置換手術的病患,自費需:4-5萬元。
醫材選擇的小撇步
看到這邊感覺眼花撩亂,到底要全健保給付,或自費換高價零件?其實就像買一輛車,有國產車,也有進口跑車,如果是長輩日常活動用,到公園散步、市場買菜的話,不一定要花大錢,健保給付零件就很夠用。但有特殊需求如職業運動選手、活動度大者,可以考慮開進口車,自費更耐用的零件,讓人工髖關節用得更靈活、更長久。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照顧與追蹤
術後恢復良好即可下床,但若出現傷口疼痛、頭暈,需告知護理人員,一般而言,住院天數約5-7天,需醫師評估。一般而言,適度的伸展、彎曲可幫助下肢肌力訓練和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以讓髖關節過度內轉,走路時要保持外八,不可以坐太矮的椅子、不可以蹲下、不可以翹腳、不可以做肢體前彎的動作。
術後追蹤手術後三個月需回診,可以漸漸恢復室外/內活動;術後半年以上追蹤,想要有更劇烈的活動、運動,可與醫師討論評估。
常見問題:如何保養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
A:控制體重能減少關節承重的壓力,更能減緩關節疼痛度;少吃高脂肪食物,攝取過多的脂肪會影響關節軟骨運作,尤其有三高毛病患者,發生關節炎的比例是沒有三高族群的兩倍;訓練肌力可幫助關節周圍的肌肉穩定,走路不會搖搖晃晃,增加關節磨損。
Q:人工髖關節可以用多久?
A:一般認為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可達20-30年,保養得宜甚至可使用到40年但可能因病人的活動度、體重、是否選擇超耐磨墊片而有差異。
Q:人工髖關節需要二次動刀嗎?
A:比如一輛車有人開10年就壞,有人卻可以開30年,人工髖關節能使用多久,端看使用者保養方式,要是使用不當,人工髖關節在置換的困難度,遠比第一次高很多,好比撞車了,很難將車子恢復到原本的樣貌。
Q:為什麼換人工髖關節後感覺還是怪怪的、卡卡的?
A:即使醫師開了完美的手術,但人體對人工髖關節的感知與自然而生的髖關節還是有差異,且人工髖關節手術會因醫材放置的位置不同,而讓患者有不同的感受。也可能發生原本患者的關節角度不對,置換人工髖關節後矯正成正確角度,患者會需要一段適應期,所以感覺怪怪的也很正常喔!
Q:可以只單換一側的髖關節嗎?
A:一般來說人工髖關節會先換單一邊,另一邊會看受損狀況再決定要不要換,比如若因骨折、外傷等,會先開刀受傷的一側,另一側則再觀察。
文獻參考
認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認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及術後照護事項,衛福部臺中醫院。
什麼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骨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