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更新
140,130
collect
收藏

髖關節退化不想開刀可以嗎?症狀、原因、治療一次看

諮詢專家:王廷明醫師/臺大醫院骨科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髖關節退化不想開刀可以嗎?症狀、原因、治療一次看
髖關節退化該怎麼辦?如果人體是一輛汽車,每天東奔西跑、上山下海面對不同挑戰,那麼關節就像輪胎、煞車皮,經年累月地磨損、使用年限到了,或是因意外碰撞損傷,須進廠保養維修。一般來說,退化性髖關節炎容易發生在60歲以上長者,長期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心理狀態,要是發生跌倒而長期臥床,會有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併發症,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30%,讓此疾病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題。
#退化性髖關節炎 #補骨矯正手術 #人工髖關節 #髖關節發育不良

目錄

髖關節退化罹病原因、分級

 

大腿根部和骨盆交接處的髖關節,是人體承受最大重量的關節,由髖臼與股骨頭所構成,周邊有軟骨、滑液膜及纖維囊,一個靈巧的關節有圓球形狀的股骨頭,裝在髖臼裡,應付日常活動時全方位轉動,如跑、跳、蹲、跪、外展、向前彎曲、向後伸展等,幾乎所有下肢動作都要靠髖關節活動。
以通常髖關節疼痛會先從鼠蹊部,沿著大腿外側慢慢傳到膝蓋,導致走路一跛一跛,不少人卻誤以為是膝蓋痛出問題。有時也發生在運動過程中,髖關節突然疼痛不已,雖然休息一下會好一些,但漸漸嚴重到連休息或睡覺時都好痛,還會在睡夢中痛醒過來,嚴重影響生活。

退化性髖關節炎可分為四級,建議有疼痛時應就醫檢查:

  1. 關節面軟骨有軟化現象,且出現輕微疼痛。
  2. 關節面軟骨有纖維化現象,且出現中度疼痛。
  3. 關節內出現軟骨碎片,且出現高度疼痛。
  4. 軟骨幾乎磨光,變成骨頭與骨頭間摩擦,進而刺激骨質增生,造成骨刺。

常見症狀

  • 臀部疼痛而無法坐得安穩
  • 臀部發麻、疼痛
  • 不把身體拱起來就無法穿襪子
  • 大腿內外側、小腿肚、後腳等部位疼痛或發麻

退化性髖關節炎與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嗎?

若您有以下危險因子,建議定期檢查是否有退化性髖關節炎:

  • 曾有外傷:關節損傷、骨折、韌帶損傷會加速退化。
  • 長期關節受力不均:如姿勢不良易引起肌肉柔軟度變差,或肌力下降而造成關節磨損。
  • 過度使用:長期過度負重、或工作長要久走、站、搬重物者。
  • 年紀:65歲以上長者,每2人就有1人罹病,70歲以上更超過90%。
  • 停經後婦女:常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骨頭耐受力更差。
  • 體重過重者:關節承受更大壓力。

另外,罹患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導致髖臼深度變淺、角度不對,都會對股骨頭無法完全包覆而導致脫位,也因為兩者的接觸面積變少,軟骨磨損更快,導致髖關節提早退化,有些患者在25-40歲就會出現症狀,比如:
  • 臀部或大腿根部腫脹、疼痛
  • 疼痛感從鼠蹊部延伸到膝蓋
  • 跛行、關節活動受限
  • 患肢變短、無力
 

髖關節痛的保守治療方法?運動、藥物、減重

目前髖關節炎的保守治療方法,取決於患者日常生活習慣與疾病目前的發展程度,比如發炎輕微者只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髖關節,加上消炎藥的輔助即可恢復;若是中度、中重度者可能要考慮注射類固醇等,大致可分為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

  •  運動:游泳、散步等對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都很適合。
  •  減輕負重:包含身體的減重、減少拿重物的機會、使用步行器等,可以有效減輕髖關節的負擔。
  •  物理治療:可透過肌力訓練來強化髖關節周邊肌肉,以保護關節;或藉由推拿、冰熱敷、電療等,也有助於舒緩疼痛。
  •  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改善關節不適症狀,但使用久了可能會有其他併發症,建議與醫師諮詢才可服用
  1.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可以減輕關節疼痛、局部腫脹及改善關及活動度,但要注意會產生下肢水腫、腎臟損傷等。
  2. 葡萄糖胺:可以刺激關節內軟股生長,有消炎止痛效果。
  3. 類固醇:因有強烈副作用,只適用於部分患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或脊椎外傷。
  4. 玻尿酸:注射玻尿酸到髖關節裡,就像替生鏽的機械噴潤滑劑,減輕患部疼痛並增加關節活動度,常見劑型有每週注射一劑,一個療程三到五週,療效可持續幾個月。
  5. PRP:利用患者本身的血小板生長因子,加速修補肌腱韌帶與軟骨組織,屬於一種再生療法,主打免開刀、修復快,也因為從患者本身抽取血液而沒有排斥反應,但須全額自費,價格也頗高。惟因髖關節構造特殊,且在人體深處,若要以針劑治療不易到達患部,醫生需在超音波或X光的導引下執行,可能效果有限。

退化性髖關節炎手術費用、後遺症評估

股骨頭核心減壓手術

若及早發現股骨頭壞死,初期可以藉由核心減壓手術(Core decompression),延緩或避免置換人工髖關節。 雖然人體有自行修補功能,發生骨折骨頭也會長出新的,但股骨頭壞死時,周邊骨頭新長出來,反而包圍壞死區域,血液養分進不去,使得區域壓力升高,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股骨頭塌陷。股骨頭減壓手術就是透過磨鑽鑽進股骨頭後,以刮勺刮除壞死區域,血液流進去避免壞死區域擴大,刺激新骨頭順利生長。若股骨頭壞死嚴重,或髖關節軟骨磨損超過一半以上,醫師建議應儘速進行手術。

「股骨骨折手術方法、復原」

不少患者吃以止痛藥度日,不知其實發生病變的股骨頭在髖臼裡持續轉動、磨損,還越磨越深,甚至磨穿骨頭,患者才求助醫生。檢查後醫生一看好苦惱,因為髖臼骨頭厚度不足,無法以手術打磨成完整的圓形,而放不了人工髖關節的零件,因此若發生髖關節疼痛狀況,還是得到醫院報到。

髖關節補骨矯正手術

若是髖關節發育不良而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早期發現(12~40歲)或髖臼輕微脫位,能以補骨矯正手術改變病人髖關節的異常結構再以鋼釘固定、重塑髖關節功能,能夠使髖關節活動時的壓力減少、軟骨磨損率降低,不但可解決病人的疼痛,也同時保有病人原本的髖關節。

「髖關節補骨矯正術」

全髖人工關節置換(Total Hip Replacement)

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模擬人體髖關節構造,組件包含髖臼杯、股骨球頭、髖臼墊片和股骨柄,簡單地說,醫師會先移除壞掉的股骨頭,先把一個杯子安裝在骨盆,另一邊則把裝著圓球的棍子固定在大腿骨上,兩者組裝結合前,中間必須有一片墊片,幫忙兩個零件在轉動時能固定位置,不會讓彼此摩擦而損壞。

由於髖關節要支撐全身重量,活動度非常大,周圍被層層肌肉包圍。傳統手術會先將肌肉切斷,把附在骨頭上的軟組織清除乾淨,露出完整的骨頭,將髖關節裡頭的股骨頭脫臼出來,截斷壞死組織,再替換成人工股骨頭。但截斷肌肉,術後疼痛感強烈,近年因麻醉技術進步,從半身麻醉改全身麻醉,也改成盡量減少肌肉的損傷,減少術後疼痛感的下刀方式,包含:
  前外側開 後外側開 正前方開
技術要求
優點
  • 精準掌握腳長
  • 術後脫臼機率較低
  • 較多醫生使用
  • 手術視野清楚
  • 術後跛行機率低
  • 失血最少
  • 術後疼痛最少
  • 完全不傷害肌肉
  • 恢復期最短
  • 精準掌握腳長
  • 復原後姿勢限制少
  • 術後較不易脫臼
缺點 因會切到一部分肌肉,可能造成影響走路
而造成永久性輕微跛行
  • 會傷及數條肌肉和肌腱
  • 術後恢復時間較長
  • 術後脫臼機率高
  • 需要特殊器械
  • 可能傷到神經但可恢復
  • 不適合體型較胖、骨質疏鬆、髖關節發育不良病患
恢復期 普通 最短
  • 手術風險:過去30年,髖關節手術成功率高達95%,但還是有其手術風險,可能包含以下:
  1. 髖關節脫位 (Hip dislocation):可能會聽到”喀喀”聲響,患部發生劇烈疼痛,或發現兩腳不等長,手術腳呈現內八。
  2. 坐骨神經麻痺 (Sciatica nerve palsy):有0.3%的發生率,佔所有可能神經損傷的九成。
  3. 血栓(Blood Clots):手術以外的部位疼痛、發紅,或下肢腫脹、手術部位發熱、感到呼吸困難、胸痛等。
  4. 手術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手術部位有發紅、疼痛、腫脹、分泌物、或患者出現發燒。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有保險給付嗎?

市售的醫療險可分為「實支實付」及「手術險」兩種,針對手術認定,是依據「全民健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條文中的第二部西醫、第二章特定診療、第七節手術(簡稱2-2-7)之規定進行定義。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符合健保手術2-2-7,無論是實支實付或手術險都能理賠,但會因為保單給付設計不同,給付方式也不同。
  • 實支實付:給付範圍包含病房升等、手術、醫材及藥物,讓投保人能選擇更新的術式或更好的醫材,但依據保單內容不同而有限額。
  • 終身手術險:依照投保人的(保額 x 倍數)的定額給付方式,分為手術醫療保險金與醫材補助保險金,其他還有傷口縫合保險金、失能豁免保險費等,可諮詢保險經紀人。
這兩種保單,我一定要二選一嗎?其實有些手術險屬於主約(終身險),可以搭配實支實付(副約)來增加保障,遇到手術狀況時能同時給付,解救燃眉之急。

市面上有哪些醫療保險?
點擊  ,
規劃你的健康存摺。

 

預防退化性髖關節炎:飲食、運動缺一不可

注意事項

  • 禁止翹腳、盤腿等坐姿。
  • 髖關節活動角度須小於90度。
  • 不應坐在過度柔軟 矮 和旋轉的椅子、床鋪。
  • 應維持自身正常體重 否則加重關節壓力負擔。

飲食

可補充對關節有益的食物、營養素,如:

  • 膠原蛋白:豬腳、蹄筋、貝類等,富含膠質、軟骨素的食物可幫助軟骨修復。想要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取,可以改吃白木耳、黑木耳、海帶等。
  • 抗氧化成分:奇異果、柳橙、木瓜、番茄、葵花籽、糙米等,內含抗氧化成分可以抵抗身體內不穩定的自由基破壞關節。
  • Omega-3脂肪酸:深海魚,例如鮭魚、鮪魚、鰹魚等,有助於減緩關節發炎。
  • 有機硫化物:十字花科蔬菜(高麗菜、花椰菜、蘿蔔、芥藍菜等)、甲殼類食物、動物軟骨與黃豆製品等,可強化韌帶的強度、增加關節潤滑黏液的分泌,還能協助軟骨組織基質的支撐。
  • 鈣質:牛奶、優酪乳、小魚乾、豆製品、莧菜、芥蘭、芝麻、杏仁等,可強化骨骼。

運動

一般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會因為怕痛而更不敢動,連走路也不願意,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越不動反而會讓關節更僵硬!但過度運動也會產生運動傷害,應妥善規劃。
  • 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維持髖關節活動和肌力訓練,比如游泳、腳踏車、健走等。
  • 運動前須經過醫師評估是否有疾病風險,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或心血管相關疾病,以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清單。

若不方便出門,也可選擇居家復健運動,以下兩種為低強度、輕鬆、在床上也可以完成的動作:

  • 抱膝式:平躺在床上,背貼緊,抱住單腳膝蓋至胸前持續10-15秒,兩腳輪流做重複6-8次 。
  • 拱橋運動:平躺在床上,兩腳彎曲後,透過臀部的力量將髖部撐起來,停留3-5個呼吸,再回到平躺姿勢為一組動作,每組10-12下,重複做3組。

常見問題:髖關節術後可以騎車嗎?

A:術後三個月內不能騎車,應搭大眾交通工具來避免髖關節脫出或移動等情況。
Q:睡覺時該注意什麼
A:側睡或平躺都可以,但兩腳中間必須夾著枕頭來保持外展,避免術肢內收。

文獻參考

運動+飲食保養+生活保養+治療 延緩關節退化,啓新診所。
大腿鼠蹊痛 小心退化性髖關節炎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