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人工肩關節健保給付嗎?費用、手術方式、術後復健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殷嘉岑
※ 本平台內容僅供治療討論參考,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基於醫生對您健康狀況和病情的診斷、您對可用治療選項的認識,以及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請與您的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討論,共同制定最終的醫療決策。

人工肩關節置換術費用、適應症
人工肩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手術,用於替換因退化性關節炎、創傷或其他疾病而受損的肩關節。人工肩關節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個放置在肩盂上的球形表面和一個放置在肱骨上部的臼形表面。這些表面由耐磨材料製成,可模仿正常肩關節的功能。
人工肩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包括:
- 嚴重的肩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導致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 無法修復的肩旋轉肌袖損傷,導致肩關節無力和活動受限。
- 肩關節嚴重骨折,導致關節結構無法恢復。
- 肩關節腫瘤,需要切除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會導致關節軟骨磨損。肩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會導致肩關節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類風濕性關節炎
雖然發生在肩膀的機率只有1%,但肩膀也會因自體免疫問題而出現狀況,有可能需要換人工關節。
肱骨頭缺血性壞死
骨頭缺血性壞死常發生在髖部的股骨頭,但肱骨也可能發生,原因可能為喝酒、抽菸、過度使用、長期且大量使用類固醇有關。
老年複雜性骨折 or 旋轉肌腱嚴重全層破裂而失去功能
當肩膀骨頭、肌肉因外傷、過度使用而失去功能,需置換人工關節來恢復原本的功能。
其他
- 曾做過肩關節置換手術後不成功
- 近端肱骨腫瘤
人工肩關節禁忌症:骨質疏鬆、周邊神經受損
人工肩關節的禁忌症有以下情況,建議患者與醫師諮詢討論:- 有感染或感染史
- 骨量不夠、骨質疏鬆、骨發育不全
- 肩關節肌肉損傷、不穩固、周邊神經受損
術前檢查
人工肩關節手術是一種侵入性手術,需要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術前檢查通常包括以下項目:- 病史和體格檢查:醫生將詢問患者的病史和症狀,並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以評估肩關節的功能和活動度。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評估肩關節的結構和功能,包括X光片、核磁共振(MRI)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
- 血液檢查:血液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血液狀況,包括血型、血紅蛋白水平、白細胞計數和凝血功能等。
- 其他檢查: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要求進行其他檢查,例如心電圖、胸部X光片等。
- 確定患者是否適合接受人工肩關節置換術。
- 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 制定手術計劃。
傳統與反式人工肩關節差異?有健保給付嗎?
- 半人工肩關節置換:只置換人工肱骨頭或是肩盂表面,多為旋轉肌完整,卻有肱骨頭壞死或外傷的年輕患者。
- 全人工肩關節置換:適用旋轉肌完整的關節炎患者,術後恢復取決於旋轉肌功能。
- 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RSA):適用於旋轉肌破裂或功能喪失患者,改成利用三角肌的力量帶動肩膀,手就能往上舉。
傳統的人工肩關節置換術是把受傷的肩盂與肱骨切除,打磨後置入相對應大小的人工關節,但通常這些患者的旋轉肌袖已嚴重受損,導致換人工肩關節效果不佳。不過,現在已經有新式的反向反式肩關節(RSA),利用特殊設計避開旋轉肌腱,改成固定在更強壯的三角肌,幫助患者恢復肩關節功能。
傳統的人工肩關節是把肱骨頭做成球狀,肩盂做成窩狀,這樣才能模仿正常的肩關節結構。反式人工肩關節(RSA)則是把肱骨頭做成窩狀,肩盂做成球狀。這種反向的設計,讓肩關節的活動中心往下和往內移動,讓三角肌這條強壯的肌肉來負責肩關節的活動。這樣設計的優點是,可以有效改善疼痛,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強度和運動範圍。而且,反式人工肩關節也比較不容易脫臼。

手術風險
- 傷口感染
- 肩關節物周邊骨頭可能破裂(骨質溶解)
- 植入物斷裂(活動度過高、體重過重等)
- 金屬過敏
- 骨水泥使用相關心血管疾病如血液凝塊、血壓下降、心臟病等。
如果手術前疼痛很嚴重,換傳統的全人工肩關節,功能可能會比較差。但是,換RSA後,功能和一般人沒有差異。對於老人的粉碎性近端肱骨骨折,RSA比保守治療或半人工肩關節置換,預後比較好。至於併發症發生率,RSA和其他關節置換相比,並沒有明顯差異。
健保給付條件
反式反轉人工肩關節已在2021年納入健保給付,條件為大範圍旋轉肌腱破裂或肩盂骨性缺損,合併肩關節重度病變或無法修復、重大失能且65歲以上,符合的患者術前資料送審通過可獲得健保全額給付,粗估年使用量200組。
反式人工肩關節術後照顧與復健運動
肩關節手術時間約40-60分鐘,需住院1-2天,通常手術第一天即可下床,出院後一週回診檢查,需使用吊帶支撐一個月,其他要注意:
日常生活
- 下床、穿脫衣服、開關門等,旋轉肩膀的動作都勿用手術臂。
- 四到六週內避免提重物。
- 穿寬鬆的衣服,能舒緩手術臂腫脹。
- 可以多冰敷(20-30分鐘),減少疼痛。
復健運動
為了防止肩關節沾黏、肌肉萎縮造成肩膀疼痛,並增加肩關節活動範圍,在醫師的指導下,術後一個月可以開始簡單的徒手運動,將沾黏漸漸拉開,如:
- 手部抓握運動:建議每次動作3-5秒,可以訓練手部肌力及血液回流,減輕術後腫脹感。
- 鐘擺運動:兩腳與肩同寬,身體微微前傾,緩緩地轉動肩膀,但不能太快以免又受傷。
- 若運動後有患部有紅腫、灼熱感,可冰敷緩解。


常見問題:反式人工肩關節術後肩膀很痛,一定要復健嗎?
A:建議回診請醫師評估,但拖太久不做治療或復健,否則會導致關節沾黏,影響日後復健。
文獻參考
旋轉肌破裂誤以為拉傷,微創關節鏡手術”4少1小”解疼痛,衛福部臺中醫院。
肩關節旋轉肌袖術後照護常見的問與答,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
肩旋轉肌肌腱斷裂,郵政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