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更新
3,459
collect
收藏

骨科常用黏著劑 骨水泥該如何選擇?

諮詢專家:陳文哲醫師/中山醫院骨科
責任編輯: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骨科常用黏著劑 骨水泥該如何選擇?
骨水泥是許多手術會使用到的填充劑,主要用於填補骨缺損,像牙科填補蛀牙,開顱、人工關節手術等需要填補縫隙及固定零件時使用,你可以把骨水泥想像成醫生在骨科手術時,需要用到像白膠、膠水的工具。目前骨水泥根據不同黏稠度、硬化發熱溫度和顯影性,分為傳統骨水泥和新型骨水泥,哪一種是最適合你的醫材呢?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 #骨水泥 #脊椎壓迫性骨折

目錄

骨科手術常用的黏著劑:補骨醫材

若人體骨骼因事故、老化退化、骨質疏鬆、切除腫瘤後,需要填補骨頭缺陷,或是要加快骨頭恢復速度,醫師會選用補骨醫材,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1. 自體骨:以自身的脛骨、腓骨、肋骨、腸骨等,取出骨頭並填補到缺損部位,比如補骨矯正手術,優點為不會有排斥反應。
  2. 異體骨:捐贈大體提供的人骨,去除礦物質、保有人骨生成所需的傳導因子,可以引誘骨細胞生成,但自費金額較高。
  3. 異種骨(生物骨):將牛骨、豬骨去除脂肪和蛋白質後,高溫燒結而成。優點為和人體骨骼結構類似,可促進骨細胞增生,但還是有少數人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
  4. 合成骨:最常見,主要材料為磷酸鈣鹽類,成分和人體骨類似,但缺乏生長因子,誘導骨生成效果較差。不過,因可大量製造,且沒有衛生疑慮,仍是使用主流。
  5. 骨水泥:骨水泥的成份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又稱做壓克力,但跟我們印象中的壓克力差很大,有像膠水般的液體狀,也有可塑性高、能捏出不同形狀的黏土狀,但不論哪種骨水泥,使用前得先將粉劑和溶劑快速混合,再塗抹填補骨頭空洞,因為硬化過程會釋放熱能,固定後無法再改變形狀,所以相當堅固。
 
補骨醫材使用範圍廣泛,會依照患者不同病況來做選擇,若您正考慮選用骨水泥,可依其特性與金額選擇最適合自身的醫材,我們接下來詳細介紹骨水泥在健保給付與自費上的差異:
 

高黏稠度(High viscosity)

新型骨水泥有比傳統骨水泥更高的黏稠度,讓醫師操作上更安全、更不易滲漏,進而減少併發症機率。
 

硬化發熱溫度低(Low exothermic temperature)

骨水泥原裝是粉末加上液體,混合攪拌後硬化會產生化學發熱,傳統骨水泥會發熱高達62度,新型骨水泥約42到47度。因為據研究發現,與骨水泥接觸的人骨,接觸50度以上超過30秒可能造成蛋白質變性或骨壞死,因此選擇新型骨水泥安全性較高。

 

顯影性(Radiopaque)

新型骨水泥相較傳統骨水泥會添加高濃度的顯影材料如鋇劑 (Barium Sulfate)、二氧化鋯(Zirconium Oxide),讓醫師在X光機裡看得清楚注射狀況,以防注射的量過多或過少,而造成嚴重併發症。


 

骨水泥該如何選擇?

其實市面上的骨水泥成分多元,也有添加抗生素以達治療和預防感染效果,目前僅有脊椎手術有健保給付增添顯影劑的骨水泥,其他手術如髖關節、膝關節,傳統骨水泥有健保給付,但添加顯影劑的骨水泥需自費,民眾可與醫師詳細討論再做決定,畢竟骨水泥是骨科手術不可或缺的一環,也能幫助醫師手術事半功倍的一大利器。

 

 

骨水泥手術副作用要注意哪些?

骨水泥手術發生嚴重併發症並不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和骨水泥黏稠度低,或灌注太多導致骨水泥外滲壓迫神經、血管,可能包含以下情況:
  • 少量滲漏者不會造成影響,但往脊髓或神經根方向滲漏可能造成神經壓迫,除了疼痛更有極小機率(小於1%)癱瘓。
  • 若滲漏流向肺部,有極小機率發生肺部栓塞,嚴重時可能死亡。
  • 有極少部分患者會對骨水泥過敏,嚴重者可能休克死亡。
  • 有極小機率發生大血管損傷、腦膜破裂造成腦脊隨液外漏。
 

文獻參考

給龍骨灌水泥,臺大醫院。
陳奕霖。骨水泥手術(脊椎壓迫性骨折),骨科魔法(永和耕莘醫院骨科)。
骨水泥術後衛教說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相關文章

相關影音



免費加入會員,使用專屬功能

享有更多獨家消息與功能 develo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