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2 筆相關資料
更新:2025/03/29
2023/05/08
213,645
收藏
10 筆相關資料
2024/11/29
3,589
收藏
細胞儲存是疾病預防的明日之星?台灣自2018年起開放6類自體細胞治療應用,並逐步完善再生醫療法規,帶動細胞儲存蓬勃發展。本文將帶您一起認識細胞及其衍生物如何發展出修復及替換人體組織器官的創新技術與製劑,革新醫療是否有機會用來預防疾病?
2025/01/22
4,126
收藏
癌症成因複雜,涉及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和活性氧自由基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難以單一歸咎。然而,現代社會充斥的加工食品、不良飲食習慣及環境污染,使得癌症發生率攀升。面對日益嚴峻的癌症威脅,再生醫學、細胞治療和細胞儲存等尖端醫療技術,更為癌症的預防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最新醫療趨勢的發展進度,以及它們如何為抗癌之路開闢新方向。
2023/07/10
295
收藏
2023/12/04
14,653
收藏
治療癌症有多困難?根據統計,美國約60%患者在病程中能接受放療,台灣卻僅約30-40%,常常發現時病程已走到末期,治療不易之外,副作用也越大,讓患者身心俱疲。治療癌症腫瘤,有沒有手術切除、化療、放療的選擇呢?20世紀後,外科醫學走向微創、無創手術,癌症治療也不例外,1997年中國最早研發可用於臨床治療的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能針對腫瘤一次性大範圍地消滅,讓哈佛大學醫院學教授Ferenc A. Jolesz預言:21世紀時,無創腫瘤治療已取得重大進展,其中HIFU為效果最好的體外無創技術,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2023/11/13
35,389
收藏
20 筆相關資料
5 筆相關資料
2023/05/29
417
收藏
小恩活潑可愛是全家的開心果,直到3歲時出現反覆發燒、腳痛、走路跛腳的情形,父母帶他至骨科就醫,一開始被當作關節炎治療,但隨著不明原因的發燒越來越頻繁,轉診至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後,才被診斷為第四期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在完成所有治療療程一年後,神經母細胞瘤復發,因復發後能有效控制腫瘤的藥物有限(如免疫治療藥物GD2抗體dinutuximab),且必須自費,其家庭無力負擔,經過快2年的奮鬥,小恩最後仍不敵病魔去當小天使了。
2024/09/13
57
收藏
2023/12/05
778
收藏
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於2021年首度擠入台灣癌症前十名,約85%患者在發現罹癌時以為末期而難以接受切除手術,不僅死亡率高,患者長時間處於疼痛狀態(疼痛指數達10分),生活品質極差。為了找到更好的治療方式,臺大醫院舉辦「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揭牌儀式,也宣布將收治30位胰臟癌、腹部腫瘤等癌症患者,力拼3年內通過聚焦超音波「海扶刀」治療臨床試驗,將相關治療納入適應症。臺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相當有信心,更希望未來能爭取海扶刀納入健保給付治療惡性腫瘤,造福更多患者。
2023/12/05
348
收藏
臺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緣起於十年前本院之Al計畫而成立,是當時亞洲第一個腫瘤介入治療(IntervetnlOncology)的跨领域專業平台。經由整合本院内科、外科、影像醫學、麻醉各科部專家經验以及各界資源,多年來致力於進行多科協同臨床治療、基礎學術研究、微抗癌工具開發、醫術訓練及推廣,以期達到減輕病患痛苦、挽救民眾生命的醫者天職。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成立迄今十年,是目前亞洲最知名的癌症微創治療訓練中心,每年訓練來自各國醫師無數,在奈米刀、冷凍、射頻微波各種消融技術及設備應有盡有,也是各國病人赴台求助的重要選擇,中心主任黃凱文教授更是世界腫瘤介入大會亞太區的主席。本中心新成立的聚焦超音波治療室,跨入聚焦超音波抗癌研究範疇,正式補齊所有癌症消融治療領域。
2023/05/15
379
收藏
斥資新台幣45億元,由臺北榮總籌劃設立我國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今(15)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蔡英文總統特別親臨致詞,並與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總統府張惇涵副秘書長、退輔會馮世寬主任委員、衛福部薛瑞元部長、原能會張靜文主任委員、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泉裕泰代表、日本重粒子醫學之父辻井博彥教授,及臺北榮總陳威明院長共同按下啟動柱,以高能量放射線破壞惡性腫瘤的DNA,象徵我國癌症放射治療進入嶄新紀元,重粒子將成為未來治癌新利器,提供國人多一項治療選擇。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泉裕泰代表也應邀致詞,並表達祝賀之意,對於臺灣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有效率的執行重粒子籌設與運作,給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