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狹窄=心門關上了 需換人工瓣膜救命
責任編輯:廖冠竣、陳盈竹
設計:林盟凱

短暫胸悶、胸痛別忽略,主動脈瓣鈣化沒警訊
與主動脈瓣有關的心臟疾病有哪些?
-
主動脈瓣鈣化:人體的骨頭和血液中都含有鈣質,因此血液在體內流動的過程,同時將鈣質帶向各個器官和血管。試想一間房子,屋齡隨著年份越來越高,水管中的自來水本身含有許多的礦物質,加上水分經過所產生的鏽蝕,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堵塞、水流減弱的現象,人體心臟內的辦膜是具有彈性的生物組織,這些堆積在主動脈瓣的鈣質就會讓瓣膜變硬,演變成主動脈瓣膜狹窄。
主動脈瓣膜因為鈣化就像無法打開的門,血液囤積在心室當中,就會對心臟造成額外的壓力,也會無法透過主動脈順利將氧氣送至全身,影響血液循環與器官運作。不過,門閂老舊還會發出嘎嘎聲響提醒你:「我已經很老舊囉!」,主動脈瓣膜狹窄卻不會發出任何警告!

- 先天心臟缺陷:一個正常的主動脈瓣組成應該是有3片瓣葉,有些人的主動脈瓣天生就只有2片,甚至還有極少數出現1片或是4片,為先天心臟缺陷。當患者年幼時,可能還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隨著長大成年之後,主動脈瓣出現狹窄或閉鎖不全的風險就會隨之增加。
- 風濕熱:風濕熱疾病成因是人體感染β溶血性A型鏈球菌時,全身組織會出現不正常的發炎反應攻擊全身出現咽喉炎,也會造成皮膚、關節等症狀。此情況通常會發生在5~15歲兒童,如果病菌慢慢侵犯到心臟中的瓣膜,醫學稱為「風濕性心臟病」。風濕熱引起的細菌感染傷害辦膜,會在上面留下疤痕,而這些疤痕不僅可能讓主動脈瓣變得狹窄,其粗糙的表面更易於鈣質的堆積,增加辦膜鈣化的風險。
常見症狀
主動脈瓣膜狹窄不論是先天缺陷或後天因素,都會隨著年齡漸長提高危險性,疾病初期卻幾乎無症狀,潛伏期可以維持數年,出現症狀通常已經是中度以上的嚴重階段。若日常走路出現呼吸異常、喘、頭暈胸悶,甚至左胸與肩疼痛感,這些都有可能是瓣膜狹窄的警訊,建議儘早就醫診斷。一般而言,主動脈瓣膜面積大小約4平方公分,通常出現明顯的症狀如走路會喘等等情況,瓣膜就已經狹窄到剩下小於1平方公分。
診斷方式
- 理學檢查由醫師聽診,因為瓣膜無法緊閉,血流通過時就會有雜音,所以從病人的心臟雜音就可發現,接續下一步心臟檢查確診。
- 胸部X光可檢查出心臟是否變大等,接續下一步心臟檢查確診。
- 心電圖可發現左心房及左心室肥大,接續下一步心臟檢查確診。
- 心臟超音波透過超音波,可以發現心臟瓣膜是否有問題。
- 心臟磁振造影,核磁共振針對軟組織有較完整顯像。
- 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提供主動脈狹窄確切的診斷,而且提供嚴重程度,可作為手術的依據。主動脈面積小於1.0平方公分(正常3.0平方公分),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壓力差大於40mmHg,都視為嚴重的主動脈狹窄。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林茂欣醫師
主動脈狹窄是一個退化性的問題,常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主動脈瓣膜鈣化只會越來越嚴重,任何的藥物都無法逆轉心臟瓣膜鈣化的過程,只有看著他一天比一天硬,若不儘早進行處理,未來可能有猝死的風險,建議定期安排全身性健康檢查,瓣膜性心臟病大多是透過聽診時發現心雜音才確診。
預防方式
對於不是因先天心臟缺陷而患病的人而言,你有以下3種方式可以預防主動脈狹窄:
-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遮擋口鼻、遠離有感冒症狀的人、定時更換牙刷,可以降低你發生風濕熱的機會。
- 照顧好口腔健康:蛀牙、牙周病、牙齦出血會提高細菌進入你血液當中,引發心臟感染風險,而這可能導致主動脈瓣受損。
- 健康的生活型態:規律運動、不抽菸、少喝酒、健康飲食可以降低血管粥狀硬化的風險,血管硬化後的鈣化機率會增加,也會連帶提高主動脈瓣鈣化機率。
小傷口的免開胸手術「經導管置入心臟瓣膜」
目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手術選擇分別有傳統瓣膜置換手術、小傷口的無縫線瓣膜置換手術。傳統瓣膜置換手術會先在胸口切出一個20公分的開口,使用機械式或是生物組織性人工瓣膜進行置換手術,雖然傳統的瓣膜置換需要開胸,但優點就是經過縫合後的人工瓣膜不容易出現滲漏的現象。
不過,許多年長者面臨開胸手術仍然有高度恐懼,這時就可以考慮經導管置入心臟瓣膜手術,對於75歲以上長者而言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項導管手術是由心臟內科醫師進行,會使用固定於支架的人工心臟瓣膜結合導管,在下腹部或上臂開一個大約3公分的開口,經由腹股溝或手臂進入血管最後到達心臟直接完成人工辦膜的置入。手術過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結束,不需要全身麻醉即可進行,目前心臟內科醫師進行經導管人工瓣膜置換分為兩種形式:
- 自膨式支架瓣膜置放
- 球囊擴張式置放
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新進展:更耐用的生物瓣膜
在經導管瓣中瓣技術不斷進步下,過去組織性如豬心、牛心瓣膜仍有再退化的可能而需再次開刀。若為不願意使用抗凝血劑、希望保有正常生活品質,較年輕的病人使用耐久性生物瓣膜如乾式辦膜是另一選擇。
- 乾式瓣膜可用於瓣中瓣手術:目前衛福部已核准進口新型的乾式瓣膜,也是屬於生物組織瓣膜,以牛的心包膜製作而成,經過最新的抗鈣化、抗氧化處理。根據目前國外的動物實驗及初期人體試驗,使用年限都有增加,期待能夠突破目前的使用年限。

此外,新型乾式瓣膜屬於可擴式瓣膜,其瓣膜開口可以撐比較大,可在原先的生物瓣膜置放處再放入新的瓣膜進行瓣中瓣(Valve-in-Valve) 術式,方便下次經導管瓣膜手術執行,年輕患者也適用。

小結
不論是傳統開心手術還是小傷口的開心手術都有風險,對於年長者以及先天性心臟缺陷的患者需要專業醫療相對的審慎評估,溝通適合自己的瓣膜置換手術。
臨床上選擇心臟瓣膜的關鍵在年齡,50歲以下年輕人大多能夠負荷抗凝血劑副作用加上生物瓣膜使用年限較短,為了降低置入後又要重新開刀的風險,大多建議使用金屬瓣膜;而50歲以上的年長者因餘命不比年輕人長,對於開胸手術大多心存恐懼也排斥服用抗凝血藥劑,就會建議使用生物瓣膜。建議進行不論是什麼樣的決定,都需要與醫師共同溝通達成醫病共享決策,來選擇最適合自身狀況的瓣膜及手術方式。
傳統開胸手術 | 無縫線生物性辦膜手術 | 經導管辦膜置換手術 | |
---|---|---|---|
手術時間 | 5小時 | 3-4小時 | 2-3小時 |
傷口 | 20公分 | 8-10公分 | 1-3公分 |
停心 |
暫停90分 |
1暫停45分鐘 |
否 |
病人條件 | 受限少 | 受限少 | 受限多 |
麻醉 | 全身麻醉 | 全身麻醉 | 局部麻醉 |
手術困難點 | 時間過久,併發症高。 | 視野容易受限,但不易滲漏。 |
|
收費 | 低 | 中等 | 最高 |
主動脈瓣膜狹窄術後照護與飲食建議
心臟瓣膜手術後胸骨癒合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術後的這段過程嚴禁任何劇烈運動。尤其完成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後,須服用抗凝血劑,應注意有無出血現象,如:血便、血尿、牙齦出血、持續頭痛或肢體無力等,有以上症狀出現立刻回診就醫。進行瓣膜置換之後的居家照護,日常洗澡以淋浴為佳,淋浴完需要使用無菌棉棒擦乾傷口,必要時可以用優碘進行簡單地擦拭消毒!
至於術後飲食注意事項,飲食以恢復體力為原則,食慾差可採少量多餐原則,最重要是忌口勿大量食用會影響抗凝血藥劑的食物,如葡萄柚汁、維他命E食物,
- 小麥胚芽
- 大豆
- 植物油
- 全麥麵粉/製品
以及高維他命K食物
- 甘藍
- 綠茶
- 菠菜
- 綠色花椰菜
- 深綠高麗菜
- 納豆
- 牛肝
- 豬肝
而酒精會抑制心肌功能,咖啡因則會引且血管收縮,建議術後不要食用含有酒精與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
重點提醒,在完成瓣膜手術後,並不就代表就完全康復,術後仍要注重飲食並好好休養,定期回診追蹤!尤其機械瓣膜更要定期檢查的病患體內的凝血功能如何,置入的瓣膜有沒有產生血塊。生物瓣膜雖然有近似身體組織的優點,不過還是有退化的可能性,患者本身還是需要定期回診追蹤,日常維持好血壓與血脂,抱持一顆樂觀的心,自然心臟就會跟著健康!